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深化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17卷第3期 2011年5月 工会论坛 Ihde Unions 蹦bune V01.17 No.3 May.2011 深化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杜静 (滨州市蒲园管理处,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不断推进,但与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 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从实践经验和现实情况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在更新观念、突破体制、落实制度等方面狠下 工夫。要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推行聘用制度。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岗位管理制度;聘用制度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153(2011)o3—0057—02 [作者简介】杜静(1968一),女,山东滨州人,大学学历,滨州市蒲园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经济师。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 的突出问题是: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责任意识不 要任务。2009年12月,中央出台(2010—2020年深 强,工作不深人;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突出表现是领 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十年 导干部指定提拔人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任人唯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重点 亲、封官许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突出问 突破项目和整体推进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题是干部能上不能下,老实人吃亏,一把手权力过 加深对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剖析,把 大。上述问题集中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人事 握其热点、难点和重点突破内容,探索合理的实现路 制度改革关注的热点。 径,对于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 二、对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 感,提高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具有 如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进人“深水区”,处 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必须啃硬骨头。从实践经 一、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问题 验和现实情况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在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 新观念、突破体制、落实制度等方面狠下工夫。 革与时俱进,由局部改革、单项突破到全面规划、整 一是更新观念。包括破除“官本位”观念,变 体推进,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 “当官”的观念为“任职”的观念,变干部的“身份” 效的制度。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整体推进 观念为“岗位”观念等,最重要的是对“党管干部”原 中不断深化,但总体来看,与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 则的内涵、方式、方法和途径要有新的理解。“党管 民群众的新期盼相比,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一方 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是实 面长期困扰干部工作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没有 现党的领导的组织保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 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 保证,坚持这一原则就是坚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 题。比如:“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一些地方和部 领导权。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门选人用人权过于集中,少数人特别是一把手说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 算的现象依然存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 对这一原则的理解没有与时俱进。比较普遍的一种 健全,民主程度不够高,公开选拔干部的程序和方法 既定认识是:“党管干部”就是党直接“任命”和“选 不够完善;干部交流渠道和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渠 拔”干部。这种认识导致干部工作遵循这样的惯 道不够畅通,以考取人、以票取人、以年龄取人、以关 例:重程序性制度,既注意制度的系统性,选拔干部 系取人、以身份取人的现象比较突出;干部约束机制 就是用规定的框框去“挑选”完人而不是在实践中 不够有力,尤其是对一把手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选 “发现”最适合岗位的人,任命干部就是授人以特权 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等。 而不是用人之专长,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 据2009年中组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开展 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十分严重。 的第二次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领导班子存在 在新时期,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与保证人民 57 杜静:深化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当家作主的统一,把强化党员和公民的主体地位、扩 大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实际 操作上,应由党组织直接任命干部,转变为党领导、 组织、支持人民群众选出自己信得过的代言人;由党 组织直接选定人选,转变为党组织定标准、定程序、 定一种新的干部人事制度框架,由人民群众按照党 的干部标准和干部政策,参与选拔、管理、监督干部, 从而在“为了谁”的问题上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在“谁来选”的问题上,拓展选拔主 体,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和核心;在“怎么选”的问题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 为先的用人标准,强化选拔机制和方式的科学性,并 注意良好环境、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的制度化对于 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保障作用。 二是突破体制。包括突破干部选拔任用和交 流的体制性障碍,疏通贤能入仕的渠道,防范体制内 贿选,尤其要解决企事业单位和体制外优秀人才如 何进入党政机关并担任领导职务的问题。目前,干 部人事工作体制性弊端的主要表现是:一是干部选 拔任用讲身份、资格,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文凭轻 人品、重年龄轻经验、重资历轻水平的现象,致使许 多德才皆优、实际工作能力强、作风正派、能真正为 群众办实事的人,被拒之于事业单位机关和人事干 部大门之外。现在干部队伍的结构性缺陷,在很大 程度上就是由已有体制、政策导致的。二是在一些 地方、部门和单位,表面上看实行了民主测评和竞争 上岗,但一切都还在“圈内”进行,干部的选拔任用 实际上仍是少数人“在矮子里面选高人”。这也是 贿选现象禁而不止、查而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三 是干部交流的渠道不畅,干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 严重,制约了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深化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必须突破干部选拔和交流的体制性障 碍,真正实现“五湖四海选贤人”。 三是制度落实。虽然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考 核、奖惩、培训、工资、福利、监督等各个方面和各个 环节的行动准则、管理规范和办事规程,但在现实生 活中、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 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比比皆是。 民主监督机制的焦点是“一把手”的监督和“八小时 以外”的监督问题。“一把手”是领导班子中居于首 位的负责人,监督缺少刚性手段,往往会出现监督部 门不能监督、不敢监督、无法监督的状况。而在现实 生活中,一般干部职工和普通群众对权力决策参与 的层面都不够深和不够广,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基本 58 没有参与,想监督也无法监督,民主监督也就成了空 话。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规划纲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 确定了干部制度改革的十一个“重点突破项目”,内 容集中于党政干部的选拔、考核、管理三个方面。应 适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行聘用制 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 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 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 配机制,建设高素质的科技干部队伍。 第一,要推行聘用制度。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 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单 位与职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 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 务和权利。制订《事业单位聘用制条例》。保障单 位用人权和职工择业权的落实,保护单位和职工双 方的合法权益。并合理安置未聘人员。 第二,要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对不同类 型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区别情况分别实行聘任、选 任、委任。同时,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中 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 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健 全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提高考察、考核工作的质景和 水平,保证干部评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是干部选拔 任用和管理监督的幕础环节。当前,尤其需要深人 研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思路、标准和机制,从明确 考核内容、规范考核标准、完善考核方法等方面,建 立健全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干部考核评 价综合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真正把“德才兼备、以 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 程,体现到干部选、用、管、育、退等各个方面。 第三,要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 责、任职条件和聘任期限,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并逐 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对 教师、医师等专业技术岗位,执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 制度,建立政府宏观指导和管理下的公开、公平、公 正的社会化评价机制。以岗位职责好聘用合同为依 据,建立适合不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和岗位特点的 考核指标体系。此外,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 职员制度,制订职员条例,规范职员的聘用和管理程 序。 (责任编辑:曹木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