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017学年秋季)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新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2、 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努力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做到“守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注意吸收课改的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3、 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
1
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的要求。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始终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二、工作重点
1、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尊重语文教育基本。具体做法:少做题,多读书,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
2、加强日常学科教学管理,确保学科教学的“轻负高质”。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有关精神,真正确保精简课外作业、提高课堂效率、营造阳光心态等工作,落实三维目标。
3、加强学科“高效课堂”的研究,致力构筑“理想课堂”。倡导语文组人人参与学校所立课题的教研,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努力提高学科教研组的工作实效,在教学教研过程中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助,规范和深化校本教研活动,打造校园合作教研文化,有效增强教师开展自主教研的内驱力和专业素养,努力构筑“理想课堂”。
切实开展课题研究。从而真正使课题研究能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
2
4拓宽教师专业培养的渠道,打造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通过教育联盟等渠道,有计划地与校外优秀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工作。教师互相听课和经验交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开拓思路。
三、2016年秋季周工作安排
第二周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落实相关工作;
第三周 安排本学期教研工作;
第四周 常规工作检查(检查教学计划、教案、作业);
第五周 语文教改理论研讨学习(2011《新课标》),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第一次月考;
第七周 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伍光军、张国良七年级语文公开教学);
第八周 语文课堂教学研讨(王婷、黄茜八年级语文公开教学);
第九周 语文课堂教学研讨(王成、沈文科九年级语文公开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检查教学计划、教案、作业)。筹备中期考试命题工作;
第十周 中期考试,评卷;
第十一周 前半期教学工作小结。课改经验交流;
3
第十二周 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伍光军、张国良七年级语文公开教学);
第十三周 语文课堂教学研讨(王婷、黄茜八年级语文公开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检查教学计划、教案、作业);
第十四周 语文课堂教学研讨(王成、沈文科九年级语文公开教学)。筹备作文竞赛工作;
第十五周 全校作文竞赛活动,第二次月考;
第十六周 语文课堂教研小结,推选校级优课。常规工作检查(教学进度、教案、作业);
第十七周 专题研讨:初中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十八周 常规工作检查(检查教学计划、教案、作业)。组织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 做好期末考试。做好期末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第二十周 推荐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教学及教研工作总结。
二0一六年九月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