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针刺阿是穴配合热敏灸治疗仪治疗顽固性腰背肌筋膜炎1例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16期

257

·病例报告·

针刺阿是穴配合热敏灸治疗仪治疗顽固性腰背肌筋膜炎1例

张雪松

(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江西 南昌)

摘要:肌筋膜炎多以病变部位疼痛、僵硬和运动障碍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针刺阿是穴配合热敏灸治疗

仪的方法治疗1例顽固性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满意。关键词:阿是穴;热敏灸治疗仪;腰背肌筋膜炎

中图分类号:R686.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16.162

本文引用格式:张雪松.针刺阿是穴配合热敏灸治疗仪治疗顽固性腰背肌筋膜炎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6):257.

0 引言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医学认为,痹症是风寒湿邪气导

肌筋膜炎又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原因导致肌筋膜及肌肉组织发生水肿、炎性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引发的以身体局部肌肉慢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软组织损伤病[1]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好发于教师、会计、和学生群体,症状往往并不严重,每遇过度劳累及天气变化时则易诱发和加重疼痛,虽不危及生命,但对日常的工作和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针刺阿是穴配合热敏灸治疗仪的方法治疗顽固性腰背肌筋膜炎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病案

患者,男,27岁,于2018年3月17日以反复腰背疼痛5年,再发加重半个月前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该患者5年前于夏秋季夜卧空调房,晨起时突发腰背部疼痛,遂立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给予针灸、拔罐等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偶有疼痛。此后症状时轻时重,治疗时断时续,一直未予重视。半月前,患者因工作久坐伏案,加之沐浴贪凉,诱发腰背疼痛,经针灸、拔罐、按摩处理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科求诊。刻诊:两侧腰部阵发性痉挛性疼痛,痛时牵拉腿部,右侧为甚,活动轻度障碍。查体:两侧腰部肌肉紧张,于右侧竖脊肌上可触及一条索状硬物,腰部的前曲、后伸、侧弯活动稍受限,L2~S1棘突两侧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四字试验(-),双下肢肌力、感觉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黯,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腰椎MRI示:腰椎生理弯曲稍变直。诊断:中医诊断:腰痹病,证属气滞血瘀,西医诊断:腰背肌筋膜炎。

2 治疗

2.1 治法行气活血,散寒止痛。

2.2 取穴阿是穴、次髎、秩边、腰夹脊、腰阳关、大肠俞、委中。

2.3 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采用0.30mmX40mm毫针直刺0.5~1寸,皆以得气为准,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40min,1 次/d。灸疗选用热敏灸治疗仪(广东凯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西中医药大学联合研制,性能参数:额定功率:90w±10%,定时范围:60min,光谱范围:0.7~15μm)于已探得的热敏化腧穴穴区上方垂直施灸,调整仪器发热头与施灸穴区的距离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宜,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为度。1 次/d,10次为1疗程。

2.4 结果

治疗5d后患者自诉疼痛等症状有明显缓解,腰部活动明显改

善。坚持治疗10d后,患者自觉腰部已无任何不适,前曲、后伸活动自如。嘱患者减少久坐伏案、注意避寒保暖和腰背肌锻炼。随访半年未复发。

3 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在中医临床中属“痹症”范畴。《素问·痹论》曰:

作者简介:张雪松(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腧穴敏化规

律研究。

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综合分析该患者临床资料,考虑是由于其长期久坐伏案,气血运行不利,经筋功能失调,加之受凉感寒,以致腰背部出现疼痛、僵硬等临床表现。故本病应以“行气活血,散寒止痛”为其治法。针刺所取阿是穴乃是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触诊有条索状硬物处,针刺此处有强烈得气感。此外,位于右秩边穴向外旁开约0.5寸亦触之有一硬结处,按之压痛、酸胀明显,针刺该穴可有效疏通局部闭阻之经络。又因本病多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病,遂结合该患者实际情况,循经选取大肠俞、次髎、秩边等穴以舒筋活络。委中则是善治腰背疼痛的经验效穴。此外,运用热敏化穴位探查法探查后发现,右次髎穴处有明显的透热、传热的热敏现象。将热敏灸治疗仪发热头对准该处,数分钟后即感热流如“水注”向内渗透,并呈细带状沿足太阳膀胱经向右委中穴附近涌动,而其他穴位通过探查并无透热、传热等热敏现象,对比明显不同,故悬灸此穴可有效疏经通络。

艾灸治疗有着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的功效。但传统艾灸治疗多以辨证选穴为指导,仅以表面温热感和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难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陈日新等[2]发现,患者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的腧穴可能发生敏化,热敏化是其中一种类型,当施灸至这些穴位时会产生深透远传的热感,此现象被称之为热敏灸感,这个穴位被称之为热敏化腧穴。热敏化腧穴会对艾热表现出“小刺激大反应”,其产生的感传现象与针刺产生的 “得气感”等感传现象一样,是人体内的经络之气被激发后运行的表现。热敏灸感可以使中枢到外周的传导通路被激活,从而启动内源性调节功能,

使灸疗疗效得到显著提高[3]

。前期研究发现,热敏灸治疗仪可以代替艾条在热敏化腧穴上激发出相近的热敏灸感,这是我们采用热敏灸治疗仪施治患者的前提,也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关键。

临床中,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虽不难,但想要取得满意的疗效也殊为不易。普通针刺、传统艾灸等方法成熟,行之有效,但疗程长、见效慢,且缺乏远期疗效,患者多不能长期坚持,故而更易使此病反反复复。笔者采用针刺阿是穴配合热敏灸治疗仪的方法,既优化了针刺的针对性治疗作用,又调动了热敏灸的内源性抗病机能,故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近、远期疗效。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手机和电脑作业的普及,令患者无法彻底从固有的生活环境中彻底解放出来,使得慢性疼痛缠绵难愈。而该患者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与其减少久坐伏案、加强自身锻炼也密切相关。此外,热敏灸治疗仪在使用过程中较之艾条优势明显,不产生艾烟污染诊室环境,无掉火星烫伤皮肤的风险,且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锦文,庞贞兰.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

药,2016,9(11):177-178.[2]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06,47(12):905.[3] 󰀃谢丁一.陈日新教授论灸感[J].中国针灸,2016,38(6):789.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