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英委婉语及其翻译

来源:一二三四网
2005年第3期(总第77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GUANGXIJIAOYUXUEYUANXUEBAONO.3,2005(SerialNO.77)

汉英委婉语及其翻译

吴汉周

(广西教育学院

广西南宁邮编:530023)摘要: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中为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夸张性委婉语和压缩性委婉语。委婉语的主要功能有:避免忌讳、粗俗,表示礼貌与尊敬。汉英委婉语的主要差别是:相同的生活内容,一方用委婉语表达,另一方则直言不讳;形式相似,文化内涵不同。主要译法有:直译、意译和移植。关键词:委婉语中图分类号:H059

差异

翻译

文章编号:1006-9410(2005)03-04

文献标识码:A

委婉语就是“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

[1](P243)

类的话来代替。”在英语里euphemism的意思是“(exampleofthe)useofpleasant,mildorindirect

wordsorphrasesinplaceofmore-accurateordirect

[2](P491)

(用令人愉快的、温和的词语或词组来ones1”

代替那些直率的词语或词组。)euphemism一词源

(好),自希腊语。词头“eu-”的意思是“good,well”

(说),词尾词根“pheme”的意思是“speak”“-ism”

的意思是指“(该)动作或其结果”。整个字面意义

(对……是“speakwellof…”好言夸之,对……婉称

之)、“goodspeech”(好的说法)或“wordsofgood

(吉言)。[3](p5)从概念上看,汉语和英语对委omen”

婉语的定义大致上是一致的。尽管生活中,人们存在着各种美好的想法,追求各种美好的东西,然而,现实却往往与他们的想法和追求相反,存在着

许许多多令人不快或难于出口的丑陋的现象。交际中并非所有的话题都能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为了使交际能顺利进行,那些生硬、粗俗、令人恐慌、不安,或带刺激性的话语只能以含蓄、文雅、婉转、无刺激性的语言来取代。委婉语有助于交际双方克服交际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淡化或消除各种可能引起的不快联想。

1.

委婉语的类别

委婉语是语言组成部分之一,是世界各民族

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对于委婉语类别的划分,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大体上是一致的。根据交际功能,汉英委婉语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1夸张性委婉语(exageratingeuphemism)。“是指将所用的委婉字顶(euphemiseditems)拔高,使原意听上去雅致、温和些,使其比它们所代表的

[4](P299)

真实事物更体面、更重要。”夸张性委婉语又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1.1行业性委婉语。行业委婉语也称为职业委婉语,是指对被认为社会地位相对卑微低下的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美称。有的职业因工作性质和人们认识的角度不同,直言相称可能会使人产生轻视、不恭之类的联想,给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带来心理上的不快。在英美社会里,人们对职业的地位相当敏感,职位上的差别往往反映人们在社会上地位的高低。为了平衡人们的心态,减少心理刺激,避免因职业歧视而引发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动荡,交际中人们常常使用委婉的词语来取代那些被认为“低人一等”的职业名称,使那些看上去“卑贱低下”的职业显得冠冕堂皇,像是某些专门技术(profession),显得“高贵”。如把cobbler(皮匠)称为shoerebuilder(鞋靴再造人);drycleaner(干洗工)称为drycleaningengineer(干洗师);garbagecol2lector(垃圾清运工)称为sanitationengineer(环卫师);salesman(售货员)称为sales-representative(销

—123

售代理)等。与英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行业委婉语很少。主要原因是:1)我国传统的职业价值观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人民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基本上不存在职业歧视的问题。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工作不分贵贱”。行业间的工资差距也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大。2)中华民族诚实、谦逊的品质制约了行业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诚实、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不管人们取得多大的成就,社会地位有多高,在与人交往时,总爱用谦词谦语,避免使用“盛气凌人”的语言。尽管如此,在汉语里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行业委婉语。除了原有的几个委婉词语如“茶博士”(茶馆招待员)、(酒店招待员)等以外,改革开放以后,随“酒博士”

着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的增多,委婉词语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如

(营销员)、“面包师”(面包工人)、“营销师”“美容

(理发员)、(清洁工)、(保姆)师”“保洁员”“家政”等。通过这些委婉的词语,人们在称呼那些“低人一等”的职业时可以免于直呼其名,自我介绍时不会感到自卑,谈及他人时也会显得有彬彬有礼,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提高交际的效果。

1.1.2政治性委婉语。政治意味着玩弄“权”术,是某些人夺权、保权和用权的一种手段。政府、党团和领袖在内政、外交等方面的各式活动都属于政治的范畴,目的是为了建立或维护自己的统治。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治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病,有的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此时,政客们就会讳疾忌医,自欺欺人,在言语上借助委婉语来粉饰太平,掩人耳目。政治性委婉语一般有如下的特点:

(1)掩饰。为了达到某些见不得人的目的,政客们常常借用委婉语来掩盖事实的真相,推卸责任或减轻因某些事件而可能引发的动乱。譬如在海湾战争中,联军常把遭受重大伤亡轻描淡写地说成“有一些伤亡”,把被敌方击落的飞机或击毙的士兵说成是“失踪(missing)”;把伊拉克准军事部队对联军造成的严重威胁称为“带来一些麻烦(trouble)”;把本方士兵被敌方俘虏说成是被敌人“绑架”。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分子常把南京大屠杀说成“南京事件”等等。政治家们常把“失业”说成是“下岗”“经济危机”,说是“经济下滑”,“市场萧条”说是“市场疲软”。

(2)瞬时性多,持续性少。一般来说,政治性委婉语的寿命都不很长,往往是昙花一现,风行一时,多数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权的更迭,与之相关的委婉语也会随之消失,能保留下来的极少。就拿水门事件来说,在事件发生期间,曾有大量的委婉语问世,而至今仅有一小部分能够流传下来,其余的都销声匿迹了。

—124

缩小性委婉语(narrowingeuphemism)。缩

小性委婉语就是把人们忌讳或不好意思开口的词语去头换面,而不直接使用它们。缩小性委婉语常用于表达以下的情况:

1、疾病和残障。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人们忌讳的话题会有所差别。但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有的话题是永恒不变的共同的忌讳话题。有忌讳就有委婉,这是对立统一的。在谈及残疾与精神障碍时,出于对病人同情的心理,人们常用各色各样的委婉、曲折、含蓄的语言。例如,生殖系统的疾病,有的是由于不洁的性行为造成的,常令人难于启齿只能婉言称之。精神病和生殖方面的缺陷,对于当事人和有关人员都有一定的刺激性,为了避免引起自己或对方的不快,往往也不宜直言。事实上,英美人士不仅对不治之症和生殖系统的疾病加以讳饰,就连一些常见病,如呕吐、腹泻等也不愿直接说出来。有的人不愿说自己“生病”,只说

(脸色不好),(有点“notlookwell”“notfeelingwell”

(麻烦)或不舒服)“,疾病”也用“trouble”“condition”

(状况)等词语来代替。汉语也有“龙体欠安”“,凤体不佳”“,不舒服”等。

2、人体部位、排泄及性的委婉语。性器官、性感部位跟两性交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是人们共同讳饰的话题,即便是在所谓“性开放(sexliberation)”的西方社会里,情况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形成了一套交际的准则:待人接物,出言吐语,宜宽慰而不宜刺激,宜文雅而不宜粗俗。在交际中,人们总会想方设法使用模糊、曲折迂回的委婉说法,将可能产生的尴尬、不快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比如,人们常把“大小便”称为“去卫生间”、“到1号去”或“去打电话”、“唱歌”等。把“性交”称为“做爱”、“同房”、“入港”、“夫妻生活”,文学作品称之为“巫山洛水”、“巫山云雨”、“颠倒鸳鸯”等。男女的性器、生殖器被称为“下身”、“羞部”,或用“那个”、“那个部位”来代替。妇女怀孕了不宜直说,只说是“有了”、“行动不便”“、怀上了”等。英语在这些方面的委婉语有:thecallofnature;doajobforoneself;anactof

1.2

love;artofpleasure;beinbed;fragrant;fullofheir;lowerparts;privateparts;inthefamilyway;eatingfortwo等。

2.2.1

委婉语的主要语用功能

避讳。“忌讳就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

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

()

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5]P384委婉语的产生与语言的禁忌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禁忌源于人们对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误解,即把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等同起来。事实上,符号只是语言的

一个系统,本身不具有生命力,但现实中人们往往把它与客观事物等同看待。“在封建社会,规定要

()

为帝王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6]P36在封建社会里,人们不能直接称呼帝王、君主、尊者的名字,倘若不得不称名,就得借用其他词语来代替。避讳的方法很多,如改写、空字和缺笔等。避讳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是家天下和尊敬祖宗的一种体现。避讳制已随封建制度的结束而灭亡,但其造成的心理影响并没有完全随之消亡。为了逢凶化吉,或出于礼貌上的需要,人们还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避讳。交际中,委婉语可以让人避免使用禁忌的词语,使交流能顺利进行。

2.2避俗还雅。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汉语还是英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令人难于开口的有关两性行为、生殖排泄或身体某些隐秘部位的粗俗词语。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人们不能说妇

(怀孕),而说(妊娠)。这大女“pregnant”“enceinte”

概与怀孕是性行为的结果相关。在西方传统的文化里,性关系常使人感到难为情,似乎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具有充分的知识和阅历后,人们才能了解其中的奥秘。他们认为性本身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能直说,以免挑起男女的春情。在人际交往中,倘若直言不讳地说“性”,可能会使交际双方都感到尴尬,影响到交际的顺利进行。假如使用委婉语就可以既能满足表达的需要,又容易为交谈双方所接受。

2.3表示礼貌与尊敬。“礼貌,是社会的人的行为准则。这是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提倡遵守的一

[7](P124)

个原则。”对于交际双方来说,礼貌是不可或缺的。礼貌不应只局限于平等,平等只是交际的一个必备条件,倘若需要再进一步,就要“卑己尊人”,即尊重对方,有意识地贬低自己,抬高对方。突出表现为:对对方使用敬称、尊称,如“尊父”、“令堂”、“大作”等;对自己则用谦称、谦词、贬词,如“不才”“、老汉”“、足下”“、拙作”等。交际中双方一般都要遵守合作礼貌的原则,使用一些比较客气、谦恭的词语。

3.

汉英委婉语的共性与个性

任何一种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都有其与众相同的地方,这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是不可能的。作为语言一部分的委婉语也是如此。汉语委婉语和英语委婉语虽然隶属于不同的语言,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共同之处。例如,汉英委婉语都有涉及疾病、残障、死亡等凶祸内容的委婉语、职业委婉语、政治委婉语以及有关人类性关系、生殖排泄及人体隐秘部位的委婉语。但由于汉英是不同的民族,各自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风俗民情等不完全一样,

各自所使用的委婉语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相同的内容,一方使用委婉语,另一方则直言不讳。中国人特别注重名讳。讳称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国讳和家讳。“‘国讳’是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臣民们为之避讳;‘家讳’是封建士大夫们为其尊者自行避讳。”[8](P384)

这种避讳之风沿袭至今,就是对于祖先和长辈不能直接称呼其名,晚辈不能与长辈同名或名字中有同音字、谐音字,否则被认为是“欺宗”和“无礼”。相反,西方人在称谓方面则随便得多,语言中与此相关的委婉语极少,多数人喜欢直接称呼别人的名字,而不管对方的职务、年龄以及性别如何,甚至父子之间、母子之间也常直呼其名,晚辈沿用长辈名字的事例也屡见不鲜,算不上犯忌。汉语中表示谦恭、客套的委婉语也相当丰富,且多数具有自谦自抑的语义特征。英语也有表示尊重对方、赞美对方的词语,但都不含自谦自抑的意思。听到对方的夸奖和赞美,中国人的回答多是“惭愧、惭愧”、“不敢当”;而西方人则是“Thank

、“Iamgladyoulikeit1”等1这样回答并不表you1”

明西方人不够谦虚,而是一种惯用语。这些回答上的差别反映了汉英民族在习俗上的一些差异,体现出两个民族不同的风格:东方人的含蓄和西方人的直率。

在宗教信仰上,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对西方文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基督教是凛然不可侵犯的,与基督教有关的某些词语也是不可侵犯的。基督徒不能随便提及上帝的名字,而称上帝为Gosh,Golly,TheAllMighty,theLordofLords等。有的可能会引起宗教联想的词语常被改动,如ohGod改为egad;Godrotit改为Gotoblazes等,中国人也尊重鬼神,但与此相关的委婉语却不多。

在价值观上,西方人与中国人的看法也不尽一致,西方人崇尚个人利益,认为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因而,与私生活相关的一些事情如年龄、婚姻、收入、形体等别人不能随意过问。英美人士大都忌老、怕老,因此,不许别人说自己“老”,对“old”这个词尤为避讳。汉语也存在“老”的委婉语如“华发”、“黄昏恋”、“忘年交”等词语,但对“老”却不象欧美人士那样忌讳,生活中有很多词语都带有“老”字,如“老妈”、“老爸”等,人们对这些“老”字不但不用避讳,而且还被当成是“尊敬”的表现。中国人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至上,个人利益则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因而并不忌讳谈论个人的问题,如收入、婚姻等。

3.2委婉语的表层语义相同而文化内涵却截然相反。汉语和英语都有不少表达形式相同或相似的委婉语,除了因跨文化交际而产生的一些

—125

词语如汉语的“1号”(厕所)源于英语的委婉语“No1l”以外,有的委婉语从字面上看是一致的,但其文化内涵却是两码事。例如,汉语的“归西”跟英语的“gowest”在语义层面上是一致的,但它们的文化内涵却不相同,汉语中的“归西”的“西”是指“西方的极乐世界”,而英语的“gowest”的原义是“日落西沉”。

4.4.1

汉英委婉语译法

直译法(LiteralTranslation)。“直译就是指在译文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9]P12汉英虽是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但语言之间是有共同属性的。而且,语言是文化的反映,语言的共性反映了文化的共性。无论何种民族,何种肤色,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标准和道德标准基本上是一致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也大致相同。汉英委婉语互译时,在能确切表达原义和不违反译文规范的前提下,应以直译为主。如英译汉:tobenomore没了,不在了;makelove做爱;eatingfortwo吃双份饭(怀孕)。汉译英:瘦死的骆驼比马大Astarvingcamelisbiggerthanahorse;献身tolaydownone’slife;同房tolivetogether等。用直译的方法翻译汉英委婉语,能比较完整地保持原文的比喻,民族色彩和语言风貌,但直译的前提是不能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

4.2意译(FreeTranslation)。“意译法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语的内容相符和主

()

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10]P94汉英隶属不同的语言,这两种语言在形式、语法及行文习惯上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作为语言一部分的委婉语,由于受到地域差、宗教信仰、习俗及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对表示相同意义的事物采用不同的委婉语。翻译时须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差别,不能干篇一律地采用直译的方法,而应根据译语的行文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如英译汉:makecontributions上厕所;powderroom女厕所;tospoilawoman’sshape有喜。汉译英:大脑缺氧feeble-minded;大红灯笼高高挂notpasstheexamination;炒鱿鱼dismiss,dis2continue等。但是,意译不是随意翻译,应避免脱离原文内容和喻义的乱译。

4.3移植(Transplanting)。移植就是词语的借用。移植分为两种形式:直接移植和音译。直接移植就是直接采用原来的词语,有的词语跟发音一起移植到译语里,有的词语虽改变了发音,但从词源上看,仍属于借用的范畴。如SARS(非典型性肺炎);HIV(爱滋病病毒);Ca(癌症);Flu(流行感

—126

冒);VD(性病);MD精神病);TB(肺结核);xiake下课(todismissacoach);lami拉蜜(tolurewomen)等。采用移植的方法处理汉英委婉语的翻译既可以完全保持原文的形式又可以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

音译(Transliteration)是移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谓音译指的是用音位为单位在译文中保留原语的发音以便突出原文的主要语言功能的翻译方法。语言是个符号系统,一方面,原文的符号只有在自己的系统中才有生命力,另一方面,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接受外来的词语。汉英委婉语互译时,可借用音译的方法来翻译因直译或意译而造成的误解和不可译性的词语。如英译汉:Aids爱滋病;Viagra伟哥;owngoal乌龙球;taboo塔布。汉译英:huaping(花瓶);xiaomi(小蜜)等。采用音译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译语里无对应委婉词语的问题。

5.

结束语

汉英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这两种语言有共性,也有个性。隶属于语言一部分的汉英委婉语也是如此。翻译时,既要注意汉英在委婉语上的共性,同时也要注意到它们之间各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个性,根据译文的需要和行文习惯分别采用直译、意译、移植等方法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译文中重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3]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文军.英语写作修辞[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5][8]程裕桢.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王希杰.修辞通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9]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10]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