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社会功能与社会影响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的社会价值。
2、从媒介形态发展及媒介效果理论分析我国新闻业界发生了什么? 3、议程设置的意义。
4、报道方案的策划(包括报道思想、前提选题(3-4个)、中期采访、后期写作)。
201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18分)
1、 下列哪条不属于传播的要素?
A、 传播者 B传播方式 C传播媒介 D传播内容 E受传者 F传播效果 2、 媒介的社会功能。
3、 下列哪一条社会因素对媒介环境或发展影响较小?
A社会制度、B宗教或文化传统、C科学技术 4、 下列哪一条不属于媒介的社会影响?
A媒介与政治舆论、B媒介与思想创新、C媒介与经济发展、D媒介与社会文化
5、 下面哪一条属于媒介效果研究的重点内容?
A普法、B新技术的扩散、C议程设置 6、 下面哪一条不属于重要的媒介形态?
A体语形态、B口语形态、C书写形态、D印刷形态、E电子媒介形态
二、名词解释(12分)
1、 群体传播
2、媒介行业自律 三、简答(60分)
1、 试述报纸的传播特点
1) 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2)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 3)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4)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
5) 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 6) 不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2、 试述媒介产业的特点
(1)是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 (2)是信息产业的内容组成
3、 试述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产生的影响。 4、 试述媒介伦理失范。
5、 试述媒介与国家安全方面的主要法规要求。 四、论述(60分)
1、 试述我国古代最具原创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家的主要思想遗产。
2、 试述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的基本状况,并结合所学新闻传播理论试谈其特征。
3、 在西方大众传播研究中,媒介与教养之关系的研究占重要地位,试述“培养论”的主要内容。
基本观点: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