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偿债能力财务分析

来源:一二三四网


内容摘要

在财务分析中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一般通过财务报表等比率分析外,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短期偿债能力,但是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的强弱取决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是长期偿债能力,从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因素入手,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利用资产负债表分析和利用利润表分析。

从两个大方面来论述和阐明了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性质和作用,如何反映企业的财务变动状况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了解企业偿债能力表外的财务分析,使企业更好地掌握偿债的方向。

关键词: 短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 财务分析

目 录

一、偿债能力分析的含义………………………………………………………………1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1

(-)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2

(二)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2

(三)流动资产的质量……………………………………………………………3

三、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3

1

(一)长期负债在企业实际经营中的相关特点…………………………………3

(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改进 ……………………………………………4

(三)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增加长期负债的合理性……………………5

四、偿债能力分析不应忽视的表外因素………………………………………………6

(一)企业内部因素分析…………………………………………………………6

(二)企业外部因素分析…………………………………………………………7

企业偿债能力财务分析

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一般通过财务报表等比率分析外,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但是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即资产转换成现金的速度,就是站在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另一方面是长期偿债能力。从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因素入手,阐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利用资产负债表分析和利用利润表分析。在一般情况下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某一时点上的债务偿还能力,即静态性,然而这个偿还能力又是平时盈利以及现金流入的积累,即动态性。如果企业无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或盈利,很难想象它能长久生存而不出现危机。

一、偿债能力分析的含义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两个

2

方面,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以未来的现金流量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则反映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

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一般都习惯于通过财务报表,也可以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然后下一个判断,即短期偿债能力强、一般或弱。如果工业企业的流动比率保持在2、速动比率保持在1左右就比较适宜,现金比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等。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负债有形净资产率等指标,得出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责的现金保障程度。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一方面是要看流动资产的多少和质量如何,如果企业无法保持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则意味着不仅不能满足短期债权人的需要,在偿还长期性债务方面也存在问题,即使是一个盈利不错的企业,也存在着由于资金调度不灵偿还不了短期债务而破产的危险;另一方面要看流动负债的多少和质量如何。企业的所有债务都是要偿还的,但是并非所有债务都需要在到期时立即偿还,债务偿还的强制程度和紧迫性被视为负债的质量。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除现在所使用的几个比率外,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取决于企业销售量大小及增长的情况、成本开支比例及变动情况、赊销政策及资产管理效率等因素。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分析企业近几年的现金流量表,观察企业近几年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

3

裕,重点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要分析基本的经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一段时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它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那么这个现金流量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数。这个数字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长期出现负值是十分不正常的,经营活动将难以维持。其次,较多企业将一些现金流量投入到营运资本中,所以还要分析营运资本的投入是否恰当。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总额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净营运资本,它意味着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偿还全部流动负债后还有多少剩余。企业在营运资本上的投入是与企业的有关政策相联系的,如赊销政策决定应收账款的水平,支付政策决定应付账款和预付费用的水平,预期销售增长前景决定企业的库存水平等,所以应联系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业特征及相关政策来解释企业在营运资本方面的投入是否合理。

2.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周转期限来判断现金周转的速度。

现金的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占用天数

企业实际现金周转速度取决于这三个阶段占用现金时间的长短。尽管现金是一项必需的资产,但它只能带来很少量收益甚至不能带来收益,因此持有太少的现金是财务困难的明确信号,但持有太多的现金也是一种信号,即说明管理者没能充分利用机会,将现金投入营运。判断公司现金管理优劣程度的方法是计算手中持有现金可以支付多少天的付现费用,一般来说,现金周转天数越少,其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产生赢利的能力越强,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二)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

借新债还旧债是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一种还债技巧,所以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也包括这方面的能力,但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往往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的项目上看出来,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

4

予以分析:

1.分析企业短期借款的融资成本。若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较公布的贷款利息高出很多,说明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誉较担心,或说明企业尚未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生短期债务危机时很可能要付出高额代价甚至无法应付。

2.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这种信贷额度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体现。

3.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是否具有配股资格、是否发行过长期债券且信誉良好。良好的长期融资能力往往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长期资产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立即变现。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是营运中的资产,短期内可能难以变现,但若企业有大量的已上市债券和股票,均可以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5.企业若将应收账款出售或将应收票据贴现,另一方面如有追索权,则会增加企业短期债务数量的风险。

6.企业若有负债,或为他人提供的信用担保,均会增加企业的短期支付要求,且为进一步融资设置了障碍。

(三)流动资产的质量

流动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短期资源准备。绝大多数流动资产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应转化为现金投入下一轮周转,所以,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今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在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质量主要反映为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比是否存在高估的问题。

5

三、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为了确定企业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能力。它可以从两方面对企业进行分析,一是对企业获利能力分析;二是企业资本结构的分析。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和已获利息倍数。

(一)长期负债在企业实际经营中的相关特点

1.保证长期负债得以偿还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不至于破产清算;

2.长期负债因为数额较大,其本金的偿还必须有一种积累的过程。从长期来看,所有真实的报告收益应最终反映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所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3.企业的长期负债数额大小关系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对长期债务不仅要从偿债的角度考虑,还要从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

(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改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根据损益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使用的指标。该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外借债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经营资本,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则是对债务所付出的利息必须小于使用这笔钱所能赚得的利润,否则对外借债就会得不偿失。由此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

但该指标有较大的局限性。表现为:(1)对于企业来说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

6

能发生亏损;二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能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2)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从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本金利息费用。 基于以上原因,应进一步计算以下两个指标以全面衡量债务偿还情况:

第一是本金偿付比率指标 ,它有以下关系式:

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

该指标必须大于1,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看,难以说明这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连续计算五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还比率,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从稳健的角度来估计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时,又通常是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

第二是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指标,它也有关系式:

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本年度付息与纳税前现金净收入]/[利息支付额+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三)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增加长期负债的合理性

7

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当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为负数,而这些不足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增加长期负债来弥补,则需要具体分析。若企业正处在初创时期,为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化,用一部分长期负债来支撑企业流动资产的资金需求是正常现象。若企业处于稳定经营阶段,其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已基本确定,营运资本及经营活动的现金需求应以短期融资为主,这时靠长期负债的增加来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短缺往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当企业是为了长期发展需求而进行长期融资时,长期负债增加的合理性也要具体分析。企业长期发展需求主要是指长期资产的购置或进行长期投资决策,这时应分析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企业的长期资本需求主要靠股东的投资和长期债权人来提供,而这两者之间不同行业特征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企业一般需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资本结构,若发生变化,使债务性长期资本所占的比重过大,则可能说明企业财务计划失控,股本融资遇到困难。

1.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经营风险

我们可以将一个企业所从事的活动按照财务管理的系统结构划分为投资决策、经营决策、融资决策三大部分。与企业经营风险密切相关的是投资与经营决策;融资决策则体现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层通过制定明确的竞争战略,向运营资本、实物资产、主要的开支计划及购置等主要领域进行投资,并在经营活动中处理好价格、数量、成本以及部分服务,比如说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利润,就说明已经确认为与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资产,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不高,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那么,在现实实务中,我们又该如何去衡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波动性呢?如果一家企业的经营收入为正,但自由现金流量却为负,说明企业虽获得一些现金流入,但扣除掉企业的资本支出后,企业拥有的现金不充沛,维持自身的经营发展有可能陷入困境,如果四年的自由现金流量都呈负值,则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经营风险的关系是:自由现金流量的稳定性越高,经营风险越小,企业破产的概率就越低。

8

2.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的财务风险

传统财务理论认为财务杠杆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尽力寻求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最佳组合。但是,企业又该如何去利用一些合理的财务指标来衡量是否有能力偿还债务利息,或者说衡量企业是否有达到所需资本结构的能力呢?以前一般采用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即以息税前利润除以利息费用来衡量,但这一指标仅仅反映了企业偿还债务的短期能力。而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所建立的指标能很好地克服这一短期性的弊端。

四、偿债能力分析不应忽视的表外因素

基于目前财务信息普遍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诚信观念淡薄,财务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加重对表外的偿债能力分析尤其显得重要和必要。对于企业偿债能力进行表外分析,不可忽视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1.企业所有制性质和经营管理体制。现实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向:合伙或个体企业,由于经营者就是投资者,经营所得都为经营者占有,盈余对经营者来说无利可得,在对表内分析数据下结论前,应结合企业是否存在虚盈实余或是否有偷漏税情况,以便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

2.企业法人代表的个人信用和道德行为。目前许多金融债券的报废、欠息欠贷的产生并不全是因为企业经营情况恶化或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而是企业法人代表的个人信用意识和道德规范直接左右着企业的偿债意愿,在分析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时必须对此加以考核。

9

3.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与能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不能脱离经营者素质,因为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对市场、产品或服务对象的研究程度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及市场开拓能力,最终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偿债能力。

4.企业历史信用状况。分析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要考核其当期报表,更要重视其历史的偿债状况和信用状况,调查其是否有债务诉讼,是否发生过欠息欠贷行为,是否发生过商业信用纠纷等历史情况。

(二)企业外部因素分析

企业外部因素指企业所属国家宏观行业政策和企业所处的信用环境。

1.企业所属国家宏观行业政策。在法治社会或商业发展成熟的国家自然形成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但现今我国营商环境还处于发展阶段,商业信用有待国家法律加强和完善,企业应充分考虑国家的法治力度。

2.企业所处的信用环境。地方政策往往实行自我保护主义,但也会实行低利率的信贷,企业应充分掌握有利信息,调整本企业的资本结构。

参 考 资 料:

[1]、刘俊剑,《上海会计》,上海市会计学会出版,2003年第5期

[2]、曹冈,《财务报表分析》,中央电视广播大学出版,2002年第2期

[3]、刘兴榜,《财务月轩》,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第6期

10

[4]、吴国松,《上海会计》,上海市会计学会出版,2003年第2期

[5]、刘玉萍,《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出版,2004年2期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