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立足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31卷第3期 2012年 6月 农业科技管理 Management of A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 31.No.3 Jun. 2012 文章编号:1001—861 1 f2012)03—0070—03 立足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邹茶英 孙加祥 罗海荣 朱 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 南京 210014) 摘要:文章针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及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产业优势、 地理优势,以及依托农业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提出了成果模块化的转化理念,并围绕实地培训、合作机制和组织化管理等 方面,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途径,以期提高农业科研院所成果的转化率。 关键词: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via the Modern Agriculture Trial and Demonstration Bases Zou Chaying Sun Jiaxiang Luo Hairong Zhu Wei (Liuhe Animal Sciences Base,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210014 China1 Abstract:Aimed at the characters 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the idea of achievement modularization was put forward considering of the industiral strength,the advantages of geography and the predominance based on personnel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the modem agriculture trial and demonstrate bases.The new transformation approach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was discussed focused on training on the spot,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ystematic management level,etc.This will boost the transformation ratio of achievement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Key Words:Modem ag culture;Trial demonstrate base;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Industr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S一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化的长周期性表现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包含 了多个阶段,即农业技术项目的提出、选择与确定、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fl1。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农 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进行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 产品研究的同时,还应逐步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之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2]。现代农业 研究与开发、中试、组织成果的转让及市场营销I I。农 业科技成果大多数是在实验室或实验田中取得的,小 区试验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能大面积推广,同时,由于 试验示范基地是农业科研院所重要的示范基地,具备 科研成果孵化、集成及成果熟化等功能,不仅能形成 实用的成果,还能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成为科技成 果转化的中试平台l31。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 发挥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优势,探讨科学、可行 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新渠道,从而提高农业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影响很大,其内在 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l 5l。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总 是需要与其他多种技术相配合,才能形成一个体系, 才能成为有应用意义的成果。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 需要充分考虑成果对该产业和该区域的适宜性,因 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配合的 成果体系l 6j。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动力 来自市场,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主要看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其有无应用价值,其必须通过中试生产,在实际生产 中检验后才能推向市场。 1.2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 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选择性、市场性的特点l21,其转 收稿日期:2012—03—27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1)3002) 作者简介:邹茶英(1980一),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科研管理与服务。 孙加祥为本文通讯作者。 第3期 邹茶英等:立足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71. 世界,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同 时,也表现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和速度 的竞争,最终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 场占有率的竞争【7]。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科 技成果转化工作还比较薄弱,许多新成果、新技术由 于种种原因尚未在生产中开发并得以应用,或者说 开发应用程度较低,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 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技项 目完成后转由专门负责转化或开发的另一套队伍负 责转化,结果在没有具体配套实施办法和政策鼓励推 动下,造成形式和内容的相互脱节嘲;二是由成果完 成人自己负责后期转化工作,由于精力有限,工作内 容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得当,对市场需求了解不深 入,造成转化工作受阻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从 某种程度上讲只负责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及简单咨询 服务,缺乏前期示范和后期跟踪服务,没有形成配套 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和中试环节,影响了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的效率 J;四是传统的农技推广在推广项目选 择机制、技术上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产业需 求,体现在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等产业 中存在联系不紧密和优势不突出的现象,在技术推广 活动中主要以本部门技术的推广任务为主,资源得不 到整合,集成创新意识不强,对以作物或产品为主线 组装集成模式认识不到位,对成果的再创新意识淡 薄,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主体多元化的需求。 2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具有的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优势 2.1 产业优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江苏省区域特 色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 果为依托,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 开展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研发了一批 高产、优质、高抗农作物新品种和生态循环再利用的 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围绕当前转化后续服务能力不 足、产业化生产效率不高的现象,建立了中试和试验 示范基地。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 (以下简称“基地”)为例,基地吸收院本部的优势资 源,进行技术和成果组装配套,建立综合的种植、养 殖、加工产业化技术体系,包括高标准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产业化体系、生态规模养殖产业化体系等。经过 近几年的产业运行,发展了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 产品加工业、农业资源与利用等产业模式,在成果转 化中发挥了前期示范和中试生产的作用。 2.2 人才技术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 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动力,人才是科学技术的创造 主体,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导力量。江苏省农业 科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理念,注重新技术的 形成和应用,在基地开展了五大学科体系研究,有设 施农业与农业设施技术创新、循环农业及农业生态环 境保护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农业信息技术及物联网 在农业上的应用技术创新、适度规模健康养殖技术创 新与装备创新、农产品保鲜加工与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等。基地借助研究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及基地的产业 管理经验,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打造出了一支集产 业开发、技术指导、后续跟踪服务于一体的专家团 队,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有知识、会营销的产 业经营能手。 2.3地理优势基地现已成为南京市六合现代农业 试验园的核心示范区,为进一步与基层政府及农技推 广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提供了便利。此外,通过基地能 进一步加深对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生产状况以及农业 生产企业实际需求的了解,及时发现生产和转化过程 中的新问题,有利于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技 术组装,建立有效的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同时,基地 还为农业研究与生产运用搭建了桥梁,有利于科研人 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实地调查了解,收 集有关数据,找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 地进行科研立项。 3科研机构立足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措施 3.1 单项成果模块化,产业模式学科化高效农业 规模化、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 式将逐步取代家庭小农户经营模式。目前,江苏省将 “一地域一特色一品牌”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目 标,因而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 各种特色产业的培育,围绕基地研究领域的学科分 支,将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资源 与利用等产业模式进一步分解成以单个作物或单项 技术为节点的成果模块,针对产业化主体的功能特 点,进行科研成果的组装配套,把品种选择与配套的 种养技术体系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多种多样、千变万 化的产业化模式,在基地进行熟化。在今后的推广应 用中,要结合各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选择相应的 产业生产模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效性。 3.2开展实地培训,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后续服 务能力 传统的科技服务方式是“走出去”,即科技 ・72・ 农业科技管理 第31卷 工作者深入产业主体进行成果推广和技术指导,但基 于基地开展的成果转化,可以以“迎进来”的形式进 行产业技术服务,参与到成果应用的过程中来,根据 产业主体对人才的需求,将培训对象纳入到成果转 化前期示范基地中来进行实地培训。具体做法是:立 足基地人才技术与产业优势,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 与园区或企业签订培训合同,进行3个月、6个月或 1年期限内的培训,从不同层次培养产业化生产的实 施者、管理者及统领者,让他们参与到基地产业化生 产中去,充当一线工人,在操作中掌握科技本领;充 当现场管理员,在管理中掌握产业化生产流程与关键 技术要点;充当经理,在管理中掌握产业生产全局要 素,从而实现生产、技术与管理“三位一体”的农业科 技服务体系。只有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试验示范基地前期示范的功能,有效提高科 研成果转化的后续服务能力。 3.3 建立合作机制,拓展科研成果转化模式 科研 成果转化受到产业规模的影响,当出现产业链延长、 难以进行单独产业化生产时,就会加大转化难度,此 时可以在产业化开发模式上下工夫,充分发挥合作 机制的作用,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现代科技园区和 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的联合,拓展产业合作模式。以六 合基地农产品加工工程中心玉米加工为例,由于加工 车间加工能力强,加工需要充足的原料,但由于种植 面积有限,往往导致玉米产量不能满足加工的需求, 降低了加工流通效率。通过种植业与农产品加工业 的合作,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即向玉米种植产业区 提供种子进行订单生产,并集成相关配套技术指导 生产,对种植成果实行统一收购,进行标准化加工。 这样既能提高作物品种的转化效率,带动种植产业 的发展,又能扩大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实现产业 升级。 3.4加强组织化管理,提高试验示范基地的科技成 果转化率 随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战略部署的 深化,科技成果的形成将逐步向多学科、深层次方向 发展,在各领域间进行渗透和融合。面对发展现代农 业和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科技成果的 转化不仅限于单项成果,以规模化、集约化、系统化、 全程化于一体的产业模式也将逐步进入市场。转化 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因此,必须 加强转化主体与客体的组织和引导,不仅要促进学 科带头人之间的交流和科研团队之间的协作,还要加 强科研与产业化生产主体之间的合作。加强研究单 位的立项引导,构建“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 生产”的有效机制,围绕成果形成的预期设想,做到 理论上确实可靠,现实上切实可行,以确保农业科技 成果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在产业化中试阶段, 必须及时准确掌握生产中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聚 集产业生产要素,整合产业链条的各关键节点,深入 剖析成果转化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条件,对实验室成果 进行放大试验、组装配套,完善工艺流程,把高效、适 用的科技成果物化成产品,为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成 熟的配套科技成果。 4 结语 试验示范基地作为科研单位成果转化、技术推广 的重要窗口,要以解决农业实际问题作为基本导向, 统筹科研方向和任务布局,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紧扣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这条主线,整合农业科技 资源,优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转化推广资源布局。 此外,还要健全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以系统的、覆盖 范围更大的管理与服务来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将多学 科、多领域、跨部门的多种资源进行集成推进;要建 立完善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拓宽推广领域和丰富服 务内容,大力构建和谐推广,逐步形成以学科群和优 势农产品为主线,整合单位自身力量,联系体系上下 力量,形成大农业、大科技、大协作的推广格局。 5 参考文献 【1]李巨光.浅议绩效考核制度在农业科研单位的应用『Jl】.农 业科技管理,2004(6):54—57 【2] 吕迎春.试论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fJJ.甘肃农业 科技,2009(8):46—48 [3]刘景梅,邓铭光.建立示范基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 式之一….农业科技管理,2006,25(1):71—73 [4]朱玉春,霍学喜.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对 策研究『J1.农业技术经济。1999(3):19—22 【5]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问题 的思考『J1.农业科技管理,2005,24(5):75—77 【6】刘绍银,张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和对 策研究f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5-40 『7】石明权,陈宏.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 其解决的对策fJ1.农业科技管理,2009(2):83—85 [8 J李光普.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l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514—517 f91赵斌,荣松柏.农业科研单位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JI.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422 [10]孙进群.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若干问题对策探讨 .农业科技管理,2009,28(4):71—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