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面质量管理对传统质量管理的继承与创新分析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2013年第6期 (总第423期) 商 业 经 济 SHANGYE JINGJI No.6,2013 T0tal No.423 【文章编号】1o09—6043(2013)o6—0046一O1 全面质量管理 对传统质量管理的继承与创新分析 杨焕,乔志杰 延安716000) (延安大学,陕西【摘 要】 全面质量管理将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面质量管理是对传统质量管理的继承 与创新,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参与人员的全面性、过程的全面性、范围的全面性和方法的全面性等方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就是质量创新,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是为了使产品更能够满足顾客需要,为顾客提供更大的质量利益, 从而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目的,最终要体现在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之上。企业应当继续树立全 面创新的意识,不断强化创新理念,打造属于自己的质量文化,做到质量强企。 【关键词】传统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创新;启示 【中图分类号】F470 【文献标识码】B 成一体的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决定了它的特 点,概括起来就是“三全一多”,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 程的质量管理,全范围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一、传统质量管理 按照质量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 经历了质量检测阶段、过程质量的统计控制阶段以及全 面质量管理阶段。为便于分析,在这里将质量检测阶段和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使产品的复杂程度 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及可靠性的要求, 对品种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产 品的形成不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且还与所涉及的其他 过程质量的统计控制阶段统称为传统质量管理。 (一)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 平和经验来保证,工人既是操作者也是质量检验管理者, 这个阶段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检验阶段是 许多过程、环节和因素有关,只有将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 都纳入质量管理的轨道并保持其系统、协调的运作,才能 确保产品的质量。 指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即从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仅仅 把质量管理理解为对产品质量的事后把关或事后控制。 三、全面质量管理对传统质量管理的继承与创新 分析 (二)过程质量的统计控制阶段 过程质量的统计控制阶段是指从20世纪40年代到 50年代末。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已经认识到产品的生产过 (一)全面质量管理对传统质量管理的继承性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质量管理经过不同的前伸 后延,成为全面质量管理,即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的、全企 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认识到过程也是有质量的,过 程也应作为质量的载体,并将数理统计与过程质量管理 结合,不但预防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并且也检验产品质 量。这一阶段由事后检验改为预测、预防质量问题的发 生,并使用统计方法进行过程控制。 业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并未完全抛弃传统质量管 理的精髓,而是在其基础上的继承性创新。主要新体现在 以下特点中: 1.全面质量管理参与人员的全面性。传统质量管理 只是操作员或检验员进行的分散的、片段的控制和检验,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则是对生产全过程的控制,而 二、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大约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 初开始发展起来的。费根堡姆于1961年在《全面质量管 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指出:“全 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 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 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改进质量的活动构 【收稿日期】2013-03-21 全过程的质量活动都是通过不同岗位的责任者实施和完 成的,因此任何一个岗位的责任者对产品质量都有直接 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参与人员是传统质 量管理参与人员的扩大、补充和完善。 2.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任何产品的产生,形 成和实现都有一个过程,即质量环。因此,要保证产品质 (下转第 页) 【作者简介】杨焕(1987一),延安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46— 商业经济第2013年第6期 SHANGYE JINGJI No.6.2013 伍。另外还可以从企业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会计师、高级 会计师来校兼职,承担一些课程的讲授任务,在一定程度 上也会带动校内会计教师实践素质的提高。 (三)注重基于能力培养的技能竞赛 目前,国内诸如“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 【参考文献】 [1】秦荣生.二十一世纪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 需求分析[J】_财会通讯,2003(1 0) 【2】唐现杰,刘胜军,李欢.论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国际 化会计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商业经济,2011(7) [3]李厚本,牛小华.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 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等,已为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培养环境。教师应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指导。 -法探讨『J1.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8) 【责任编辑:刘玉梅】 +-+-+-+-+-+ (上接第46页) 量,必须把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以及有关因素 都有效的控制起来,并形成一个综合的质量体系,而不是 传统质量管理单纯的事后检验或者事前的控制。这样就 把传统的质量管理线转变成了一个质量循环系统,是对 传统质量管理的升级。 3.全面质量管理范围的全面性。全员和全过程的质 量管理要求有全企业范围的组织协调,不然无法形成一 个有机的系统和整体,也无法使全面质量管理发挥作用。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必须有上层、中层和基层共同参与的 组织体系,并形成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而不是传统质 量管理的检验部门单独管理。 4.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全面性。质量管理是一门新 兴的、多学科性的边缘科学,全面质量管理更是集许多现 代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科学管理体系,因 此它不但吸收了传统质量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更借鉴了 所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系 统工程思想和统计技术。 (-)全面质量管理对传统质量管理的突破性创新 全面质量管理对传统质量管理的突破性创新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点: 1.强调系统管理。传统的质量管理是由操作者或检 验员分别进行分散的控制和检验,有时是就事论事,很难 解决根本问题。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用系统工程的思想 和观点对质量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和改进,传统质量管理 不具备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的先进性。 在传统质量管理中,职能化运作是企业业务开展的 基本方式。企业是各个部门的集合体,每个部门均有各自 的职能和业务,在各自部门目标的驱动下,部门之间甚至 以牺牲企业整体利益为代价进行竞争。而在全面质量管 理中,企业被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企业的业务是 以流程的方式进行组织实施,每一流程承担着不同的职 责和活动,同时又和前后流程相联系一起构成企业的核 心流程,通过核心流程与企业的任务和目标相连接。流程 化运作打破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局限,加强了非正式化合 作,使关注顾客在各个阶段和职能中得到实现,缩短了与 顾客的关系周期。 2.强调预防为主。传统的质量管理重点在于不断加 强最终检验,强调事后把关。而全面质量管理本身强调控 制全过程的特点,决定了要做到预防为主,事前通过科学 一】24- 的程序文件进行有效控制。即从原来的控制结果转变为 控制因素。 3.强调不断改进。传统的质量管理强调达到技术标 准,符合规范要求,这就是质量保证。而全面质量管理强 调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寻求质量突破,按PDCA循环模 式进行质量持续改进,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并增强市 场竞争力。 在传统质量管理中,企业对组织学习缺乏深入的系 统思考,没有把组织学习上升为战略高度,对学习的投入 缺乏力度,学习效果低下。而且,传统的组织学习往往和 顾客相分离,员工听不到顾客的真实意见,从而使持续改 进缺乏导向和目标。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产品的改良和创 新,工作流程的简化和优化,柔性能力的提高均离不开组 织的学习和持续改进。 4.强调满足顾客需求。传统的质量管理与顾客相分 离,虽然也倡导一切工作围绕“顾客满意”来开展,但在 实际操作中,这个环节多是营销部门来执行的。全面质 量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着眼于市场需求和变 化,最经济实惠地满足不同需求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目 标。在全面质量管理中,顾客要求,特别是主要顾客群之 间的差异,必须与公司的战略计划、产品设计、生产制造 和营销服务等职能活动紧密结合。顾客是质量的鉴定 者;营销调查人员是顾客声音的现场录音者;设计研发 人员是其衷心听众和顾客声音的转换者,利用自己的技 术和能力将顾客要求转换为产品属性;生产制造和销售 人员是其实现者,将顾客的愿望用产品或服务的形式进 行表达,并传递给他们使之得到满足。因此,关注顾客, 让顾客满意不只是营销部门的职能,同时也是企业所有 部门的职能核心。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启示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 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技术 创新和管理创新就是质量创新,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是为 了使产品更能够满足顾客需要,为顾客提供更大的质量 利益,从而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 新的目的,最终要体现在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之上。我们 应当继续树立全面创新的意识,不断强化创新理念,打造 属于我们自己的质量文化,做质量强国。 【责任编辑i潘洪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