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课题 学 习 目 标 第一单元学习任务 学时:2 笔记 1.能通过诵读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以陶冶性情。 2.能通过诗词的意象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3. 理解“青春”的不同表达方式,感受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 学习能通过诗词的意象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重点 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诗歌 难点 课前预习(课前用) 【课文思考】 1.诗是什么? 2.本单元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些是你以前未曾留意,而读过之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 3.分析第一单元诗歌中的“景”的特点、“景”与“情”的关系; 文本探究,回答问题 1. 结合本单元作品,通过诗歌与小说中“景”的多样表现,探究“诗中景”“小说景”之于“诗”“小说”文体的作用。 2. 你认为青春的价值是什么? 3. 欣赏本单元五首诗,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们就“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学习过程(课堂用) 第一课时 一、 研读文章,探究问题(B级) (一) 导入教学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习写诗歌。 (二) 什么是诗? 诗是把诗人多年来蕴藏于心中的一连串思索显示出来。每一首诗、每一部书都是一份恳求、一次呼唤、一种质询,答案则由读者在沉默、含蓄和不断的阅读中所赋予,所以诗就是诗人的询问和读者的答复之间的一种精妙绝伦的对话。 ——[西班牙]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 (三)“诗歌里的青春“专题研讨会 问题1:《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红烛》这三首诗我们学的要点是什么? 明确: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 意象就是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的结合。诗歌要借助意象表情达意,才能避免平铺直叙,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 活动一:学习诗歌欣赏的知识和方法,从立意、结构、意象、语言等方面品味本单元诗歌,重点从意象和诗歌语言上分析各自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问题2:诗人都是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的,请从这五首诗中任选一首,想一想: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示例:以《沁园春.长沙》为例 意象 万山 层林 漫江 意象特点 多 色彩浓烈 水将要溢满;清澈 百舸 诗人情感 面对壮丽秋景,诗人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艺术手法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拟人 船多,千帆竞发 志。 鹰 鱼 矫健 自由、轻快 (学生按表格填写之后,互相交流。) 明确:景与情的关系: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活动二:在阅读、分析和鉴赏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举办“诗歌里的青春”专题研讨会,以本单元诗歌(可单篇,也可多篇)为内容,撰写鉴赏札记,提交研讨,分工负责,分头实施,开好研讨会,并做好记录,整理好会议记录,在班级平台分享。 活动三:学写诗歌 问题3:诗歌创作有哪些要求? 第一,要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下片一个“恰”字,总领七句三十一个字,选择了最具有青春气息的学生为对象,他们意气风发,激情奔放,敢说敢做,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首词以最精练的形式展示出青年学生的生活气息,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显示了诗歌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的特点。 第二,抒情言志,要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饱含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的根本性特点。诗人思想感情的高尚与庸俗、真情与虚假直接影响作品的格调和艺术价值。郭沫若说:“抒情不仅是抒写个人的感情,要抒写时代的感情。把个人和集体打成一片,把作者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有把握抒写时代的感情。” 第三,要具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诗歌需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联想和幻想,从而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将人的心灵感受和丰富情感表现出来。没有想象、联想和幻想,也就没有诗。如雪莱《致云雀》一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经过联想与想象后,产生的一个具有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而诗歌的第二节是诗人一切想象的依据。 第四,语言要具有音乐美。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的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如闻一多的《红烛》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 情景设置: 1.班级准备召开以“青春芳华”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要求所朗诵的诗歌是原创诗歌,请你试着写一首与“青春芳华”主题有关的诗。 2.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举一名写作优秀者在班级里朗诵。 课后作业: 搜集中外文学中有关“青春”主题的作品,进行好作品推荐品鉴。 第二课时 活动设计 讨论: 本单元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些是你以前未曾留意,而读过之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 活动一:“我的青春经典”作品推荐会 1.情景设置:我校为迎接“五四”青年节,拟举办以“放飞青春”为主题的读书研讨会,请你向同学们推荐有关“青春”主题的作品,并写出推荐理由。 要求推荐语言简意赅,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示例:我推荐《青春之歌》 推荐理由:《青春之歌》唱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心声,唱出了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心声,更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汶川强震、激情奥运、国庆盛典、玉树地震,无处不有有志青年的身影,无不彰显青春的力量、青春的精神、青春的向往。70、80、乃至90后需要这么一部“青春之歌”,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这么一部“青春之歌”。就让我们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畅想“青春之歌”、“唱响”青春之歌! 2.在班级建立“我的青春经典”专栏,每期刊出三四位同学的推荐作品与推荐语,鼓励大家发表评论。 活动二:请你向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奉献青春的名人轶事,并就“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示例: 钱学森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钱学森,数十年呕心沥血、攻坚克难,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的爱国奉献精神,激励了无数中国人。1960年11月5日上午九时许,“东风一号”导弹从我国酒泉发射场腾空而起,它的成功发射,对于新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东风一号”同时走进人们视野的,还有它的技术负责人——钱学森。1935年,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后的钱学森考取公费留学,远渡重洋,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35岁的钱学森已经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1949年5月,钱学森收到了一封来自万里以外的信件,信件内容是邀请他回到中国,领导航空工业的建设。 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 1955年10月,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作为世界著名的火箭与导弹专家,钱学森带领他的团队肩负着为中国造出第一枚导弹的重任。而此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要造导弹这种尖端武器,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发展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就得靠自力更生。此时,钱学森率领的团队,大多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他为此编撰了一部基础教材《导弹概论》,正是这部经典著作启迪了第一代从事导弹和火箭研制的航天人。历经九年时间,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东风一号”和“东风二号”导弹相继发射成功。1970年4月,由钱学森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在钱学森的建议下,我国在1992年选择了发展神舟飞船的载人航天之路。从内蒙古着陆场回到北京的杨利伟,专程来到钱学森家中向老人报到。此后,每一位从太空凯旋归来的航天员,都会来到钱学森家中,向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报告好消息,直到钱学森去世。钱学森作为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自立自强和爱国奉献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国人,也凝聚成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48年,他远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邓稼先信守了他的诺言,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他毅然踏上了归国之路。当时,有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顶着重重压力,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上万次的计算,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敲开了中国人自主研制原子弹的大门。 黄大年: 作为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的黄大年,为我国的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24岁的黄大年写给同学的一句话。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从事航空地球物理研究工作,多年来的刻苦求学,黄大年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科学家。2009年,黄大年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学。黄大年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装备,为了尽快追赶国际水平,黄大年带领着500多人的科研团队开始了和时间的赛跑。回国的七年中,黄大年带领科研团队在深地探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李保国 扎根太行、心系扶贫,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0多年来,带领团队,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李保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本色,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太行山区,奉献给了国家的扶贫事业。 钟杨 十几年来,钟扬带领他的学生,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他们将全世界仅存于西藏的三万多棵巨柏登记在册;在西藏海拔4150米的“无人区”,他们花费十年的努力最终寻获了有着“植物界小白鼠”称号的“拟南芥”。然而长期的高原生活和过高的工作强度,钟扬出现心脏肥大、血管脆弱等病症。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抢救病房,他口述了一封给上级党组织的信。钟扬不仅是一位肩负着使命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好老师,近十年来,他培养了藏族第一个植物学博士,带出了西藏第一个生物学教育创新团队。这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倾注了钟扬太多的心血。钟扬毕生献给了国家生态安全事业,他用生命在祖国大地上,播种下希望,播种下未来。 活动三: 讨论:正值青春的你,该如何不负韶华呢? 二、 学习总结(C级)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是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学生可能写的比较稚嫩,但“言为心声”,只要能抒发真情实感,并注意借鉴本单元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亦是好诗,不要苛求学生。最好能将全班同学的诗作汇总在一起,编辑成册作为青春的纪念。 三、 布置作业 完成101平台作业 【拓展延伸】 青 春 席慕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点评:本诗短小精悍,诗中有对青春逝去的叹惋,但不是哀怨,而是恬静平和的,就像幕散之后独自追忆舞台上曾经的繁华乐章,带有种种淡淡的甜蜜的忧伤。“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人生的旅程已快结束,前景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了;“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该流的泪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已都尝遍。青春已经过去,它如今已成回忆。诗把回忆集中在那个“夏日”,这是精巧的选择。因为夏天最热烈,火热的青春中的热烈夏日自然最令人难忘。但它已“不再回来”,离开现在已很远,很远。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