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检测 【测评内容】
1.学生能否说出图形名称。
2.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图形能否说出图形特征。 3.学生表达的图形特征是否清晰完整,声音是否响亮。
N.
【评价方式】
1.学生找出几个图形说出特征,拍摄视频上传班级交流群。
2.教师观看视频,分析学生对图形的认知障碍,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活动。
课堂练测 【练习内容】
1. 按照操作步骤,学生动手剪出小衣服图形。 2.熟悉操作程序后,动手剪出其它三个图形。 3.发挥空间想象剪出自己心目中的图案。 N.
【评价方式】
1.通过动手体验。展示作品,师生互评的方法,趣味巩固图形的轴对称特征。 2.教师及时评价,发现问题并解决。 课后评测 【测评内容】
发挥空间想象剪出你自己心目中最美丽的图案。
【评价方式】
1.学生拍照上传班级交流群。
2.教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精美作品,评选出最具创意奖。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 老师讲故事引入 】
1. 蝴蝶、蜻蜓和树叶到底是不是一家? 2. 看完刚才的动画,你现在觉得呢? 【设计意图】
1.通过故事形式引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从数学知识的角度观察,每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完全重合的.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学与教的活动 【课前欣赏,初步感知】
1.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艺术。 2.欣赏本课主题图的四个图形。 3.引出课题:《折一折,做一做》 【设计意图】
1.让学生欣赏图案,获得美感,了解剪纸与数学之间的关系,从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感受图形美与数学美的关系。 【探究图形,认识特征】
1我们先来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2.怎样才能剪出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图形呢?(课件动画演示小衣服的剪纸过程。) 3.剪纸需要准备什么?
4.学生操作,强调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教师巡视指导。放舒缓音乐) 5.展示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
6.通过剪纸,谁来说说操作中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观察淘气和笑笑的剪纸,思考如何才能剪出这样的图案,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 2.折纸是为了剪纸做铺垫,同时也是为了剪出轴对称图形奠定基础。 3.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剪纸体验,并从中获取实践经验。
4.最后,让学生根据操作后的体验总结出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 【欣赏图案 感受数学美】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既有趣又美丽的图案,你还知道哪些呢? 2.课件也出示一些生活中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图案,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课堂小结 1.知识与技能的小结:感受图形的特征。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小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评价与反思
教学设计 【优点与特色】
1.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经历动手剪一剪的过程,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2.较好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变化。
3.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设计有趣的故事情景,演示生动的美丽图案,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在生活随处可见。
【问题与建议】
教学设计中老师对学生在动手操作剪纸过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设,以便更好把控课堂时间的安排。 教学过程 【优点与特色】
1.利用多媒体平台,重视直观操作,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直观感知图形的变化。 2.给课堂充分的预设,留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平台的演示,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剪纸的步骤:对折—画线—剪纸—打开。
【问题与建议】
学生剪纸活动的成果,每个学生的作品收集,整理,让学生再次感知图形轴对称现象。 目标达成 【优点与特色】
1.学生从直观感知图案的轴对称现象,从而感受到数学的美。教师设计的各种探究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到位,能熟悉剪纸过程,并能剪出完整图案。 【问题与建议】
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或图形是本课难点,课后多收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 【自我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剪纸展开,让学生结合有趣的动手操作活动,抓住轴对称图形特有的美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学时,我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说,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以后深入学习轴对称图形奠定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