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创业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张斌兵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摘 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强调了乡村振兴这一关键问题,并且提出了很多新理论、新要求。目前虽然很多乡村通过发展乡镇工业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乡村振兴要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其根本还在于“人”这个关键要素,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当要抓住农民素质这一关键因素,加大投入,加强改进,创造更多有益的实践成果。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正悄然兴起的当下,更应当通过不断提升农民创业素质,来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推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创业素质;路径提升;对策[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十九大以后,作为党中央在促进农村发展中所提出的重要命题,“乡村振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乡村振兴并不仅仅是乡村GDP的增长,而是要谋求一条乡村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而伴随着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迅速兴起,我们不难发现,在寻找促进乡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中,大力提升农民创业素质,培养更多的农民创业力量,并且以农民创业力量的涌现,来进一步带动乡村在经济活力、社会活力方面的释放,是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并努力的方向之一。但是农民创业活动的有效发展,必然离不开农民自身良好的创业素质,为了能够不断提升农民创业素质,从地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到民间机构、工会组织等,都应当要加强重视,多管齐下,寻找最优方式,在合力发挥下不断促进农民创业素质的提升。
助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最后,农民创业素质的提升,及由此促进的农民创业项目的健康成长,将有助于农村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发展,从而提升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如何做好农民创业素质的提升
2.1 科学、统筹做好对农民创业素质需求的调研
虽然目前社会相关方面都针对提升农民创业素质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精准性还是有所不足,即和农民的实际需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出入。而之所以精准性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对于农民的创业能力提升需求没有准确把握。因此,无论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还是社会相关机构,在组织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活动之前,应当要重视摸清辖内农民“创客”的现状,充分收集和了解农民“创客”对创业培训内容的需求和具体要求,确保培训内容设计与实施的针对性,促使培训效果能有效落地。为此,应当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民“创客”开展调研。调研可以以问卷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定向抽取人员开展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在调研过程中,主要掌握目前农民“创客”在创业理论、内外部形势认识、创业应当具备的法律法规认知等方面的强弱项,在技能、知识各个方面的共同需求,并且采取合适的需求分析办法,准确把握农民“创客”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创客”开展创业素质的培训。同时,为了提高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积极收集和整理辖内一些较为成功的农民创业项目,并共同分析和整理其创业的经验,形成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也作为后续开展培训工作的依据。
1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民创业素质提升的意义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要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这也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第一次走进公众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创业理念在各行各业的进一步渗透。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之下,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入推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乡村事业的深入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元素的不断被激活、释放,对于广大农民创业者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很多农民创业者都加入了创业活动中,不仅促进了农村创业氛围的发展,也对农村创业氛围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反推作用。但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是,在农民开展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创业项目和市场契合度较低、创业管理水平不高等等,都制约了农民创业活动的成效。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创业素质有限,如果能够寻找方式提升农民创业素质,那么不仅对于农民创业活动本身有较大的帮助,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来看,也有更深层次的积极作用,一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地区就业机会“僧多粥少”局面短时间内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农村可提供给劳动力的投入产出途径有限,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通过培养农民素质,让农民创业活动能够更加科学、成熟,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让这一问题得到适当缓解。其次,通过提升农民创业素质,让其有信心创业,能够让更多的农民产生“立足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从而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有
2.2 根据农民“创客”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创业素质提升形式
对于农民“创客”的创业素质提升,我们并不应当推崇“大一统”的形式,因为农民“创客”的自身条件、基础水平、创业经历以及创业内容都有较大的差异性,采取一概而论的针对农民“创客”群体的素质提升模式,必然会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不合理性。因此,在对农民“创客”开展创业素质提升活动的过程中,相关组织方应当根据农民“创客”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形式,而这也是提高精准培训的重要环节。所谓有针对性的培训形式,就是在综合考量农民“创客”创业内容、创业项目、自身文化水平等情况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以课堂统一授课为主
[收稿日期]2019-04-1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新农人创新创业研究”(编号:sk2018A0745)。
-191-
城乡建设与发展
的方式,转而采取更加具有“量身定制”色彩的培训方案,从而使得不同情况下的农民“创客”能够接受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
2.3 围绕创业能力培养,探索开展和相关企业合作
围绕农民“创客”创业能力培养,应当引起重视并开展研究实践的环节,可以探索开展和相关企业合作。具体过程中,一是要在合作的过程中,对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调整,要将农民“创客”的理论体系、实践能力、创业能力都作为能力培养的内容纳入到目标体系中,并体现在相关制度中,使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在合作过程中被一以贯之,有效落地。二是要围绕对农民“创客”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立足乡村自身特点,并充分挖掘企业的相关资源,确保创业课程既能够体现特色,同时又能够做到对企业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应当定期针对创业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共同研究和论证,同时,利用企业在对接行业方面的优势,及时把握业内关于创业方面的最新动态,据此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三是在合作项目实施有效性评估方面,应当要将农民“创客”创业能力的建立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内容纳入到评估体系中,使合作项目的牵头部门能够自觉加强对农民“创客”创业能力的强化。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合作项目执教人员激励考核机制,从农民“创客”创业精神、创业过程、成果等几个维度来设计评分体系,促进相关人员对农民“创客”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和不断探索。
2.4 依托合作,加强创业教育基础条件建设
创业能力教育作为一种能力教育,需要以良好的实践条件作为基础和支撑,为此,乡镇相关部门应当要依托和企业合作项目,不断弥补高校自身在创业教育条件方面的不足,持续加强创业教育基础条件建设。一是要利用合作在实训场景上的条件,为农民究中心或者操作中心,为农民“创客”在工艺创新、流程创新方面相关实践提供一定条件,让农民“创客”能够在更加真实的场景下实现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是要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一些现有人才条件,为农民“创客”创业能力提供必要的指导,比如可以依托合作项目,大力开展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导师带徒制”,可以在合作企业内选拔出创新模范、优秀工匠、在工艺改进或者管理改进上有突出作为的企业人才作为“导师”,发挥师傅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培养具备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农民。
2.5 围绕农民“创客”创业能力提升,不断强化文化熏陶
创业能力作为一种内化的能力和品质,除了需要有良好的指导和训练以外,良好的文化熏陶也必不可少。因此,要重视对农民“创客”的创业文化熏陶。一是可以和企业一起,共同组织发起相关的农民“创客”创业竞赛,以企业提供相关资源,社会相
-19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2期(总第464期)
关力量提供指导,共同提供激励措施的方式,来激发农民“创客”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热情,让农民“创客”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创业的魅力所在。二是可以和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创业精神进农村”活动,比如邀请企业创始人到农民开展相关讲座,为农民“创客”讲述创业历程,传授创业经验,让农民“创客”在面对面聆听中获得启发,受到感染。
2.6 不断提升农民创业素质提升的辅导力量
针对如何有效提升农民创业素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要引导相关的组织机构,不断提升农民创业素质提升的辅导力量,即选择水平更高、更加契合农民“创客”需要的辅导、培训师资力量。为此,首先要加大投入,积极引进既有资质又有资历,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从事农民创业教育工作。其次是要不断拓宽师资力量的构成,不仅局限于一些地方专门机构的师资力量,还可以积极从其他方面聘请“编外导师”,比如对于有志于向美食方面开展创业活动的农民“创客”,为了提升其创业能力,可以邀请当地知名的大酒店的负责人、久负盛名的民间特色食品加工工厂负责人,远近闻名的烹饪老师傅、现代美食的创新代表人物等,邀请其为农民“创客”进行创业授课。
3 结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型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极大,而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入推进,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显然找到了又一条有益的途径,即通过提升农民创业素质,培养更多的农民创业力量,并且以农民创业力量的涌现,来进一步带动乡村在经济活力、社会活力方面的释放,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这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但是农民创业的成效如何,和其自身创业素质如何是分不开的,本文在笔者工作实践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创业素质提升提出了若干对策,希望可以形成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红民.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着力点探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9(04).
[2] 刘秋霞.我国农民就业扶持中的政府责任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05).[3] 许竹青,刘冬梅.发达国家是怎样培养职业农民的[J].农村·农业·农民,2014(2A).
[4] 庄西真.从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J].职教论坛,2015(04).[5] [美]西奥多·W·舒尔茨,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6] 张水玲.基于农民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精准教育培训研究[J].成人教育,2017(05).[7]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管理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创客”在创业实践方面提供一定资源,比如可以利用企业的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