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您对孩子是“爱”还是“害”?

来源:一二三四网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组合,每个家庭的孩子也各有特点。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想要保持这份爱,就要懂得张弛有度。在用全身心的爱包围孩子的时候,偶尔让孩子学会承受一时的不快和烦恼;甚至必要的痛苦体验,这样才能最终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

什么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呢?爱,就是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我一直不厌其烦地对前来“李凌云儿童自由绘画乐园”的家长们说:孩子一旦出现下面的行为,要及时加以引导,不能把宽容变成纵容,那结果很可能就是把“爱”变成了“害”。

1、家长如何处理孩子与伙伴间的冲突

我们知道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时,难免会产生“冲突”,如同大人们在一起难免有意见相左的时候。父母此时应该把问题的处理权交给孩子,充分信任孩子,

让互动所产生的结果教育、启发孩子,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中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大家欢迎的;何种行为会遭到伙伴们的反对。从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模式,孩子将受用终身。

2、孩子把小伙伴的玩具拿回家怎么办

面对孩子偶尔将邻居小朋友家的玩具拿回来的情况,父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处理,这个时候身教远胜于言教。三、四岁左右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对喜欢的东西就想把它据为己有。如果父母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孩子就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到底正确与否,错误地认为只要爸爸、妈妈点头,就可以把任何东西变成自己的。正确的做法是父母首先对孩子想要拥有玩具的心情表示理解,并与孩子做充分的沟通,如玩具在家庭的购买能力范围内而孩子又特别喜欢,可承诺孩子在最近的时间内买给他。如一时无法买给孩子,可鼓励孩子与小朋友商量看可否将玩具借给孩子玩几天,并约定好归还日期。到时提醒孩子将玩具按约定归还给小朋友就可以了。

3、面对非要买玩具,哭闹不止的孩子怎么处理

我们经常会见到孩子在商场看到喜欢的玩具便紧紧地抱着不放,任你怎么解释也不肯松手,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不停。有些父母会觉得拒绝,对孩子是种伤害。其实有时候无原则的妥协才是最不明智的。这样只会让孩子的任性行为变本加厉。如玩具在可买之列,可买给孩子,适度地满足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有利的。如玩具不在可买之列,可与孩子商量替代的玩具。这时如若孩子还是不同意,并带有一定的情绪反应,可采用冷处理的办法,不予理睬。孩子见哭闹没有得逞,父母也没有妥协的意思,待情绪状态过后,自觉没趣,便很快就又回到父母身边。教育孩子本应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千万不要把它变成一场权力争夺之战。

4、面对贪玩不愿意睡觉的孩子怎么办

该睡觉了,孩子正玩得起劲,在他们的世界里“玩”永远排在第一位,似乎永远都玩不够!没有一个孩子会愿意主动上床睡觉。面对这种情况,给孩子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硬性强迫儿童停止游戏,也是不明智的,只会引起儿童更大的情绪反抗。建议家长们,再给孩子5-10分钟游戏的时间,并强调双方一定信守承诺,并且每隔一小段时间就提醒一次,帮助孩子面对即将结束的游戏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到了约定的时间就会比较愿意配合。

世界是多元的,我们很难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教育理论也不可能复制。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法也要随

之作相应的调整。因此父母要在充分了解自己孩子个性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与孩子一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这才是对孩子最宽广、最无私的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