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06-17T09:57:12.07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 作者: 喻洪平
[导读] 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形成敏捷的物理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终结目标。喻洪平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凤村学校 四川 乐山 614501)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5-100-02
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形成敏捷的物理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终结目标。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技能技巧都有促进作用,学习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便入手: 一、阅读物理课本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有很大好处,培养学生阅读课本,通过读读议议、想想议议,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师生共同活动,改变了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被动局面,把学生充分发动起来,使其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对于容易看懂的教材,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后回答,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又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看懂。列如:压强一节中的想想议议:小小的蚊子,重重的骆驼,蚊子容易叮进皮肤,骆驼却不易陷下去,在读和想中启发学生思维。阅读课文中的小字如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巩固已学的新知识。课后的阅读也很重要,能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课后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课本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学习课本上用文字、公式、图象几种形式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提高运用数学工具描述和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的习惯。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根本方法,物理知识的获得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观察是问题的出发点,是对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因为物理学规律性的知识都是从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只有善于观察、留心观察,才能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才能发现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而又不被人注意到的物理现象,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良好习惯。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能让学生只处于一种好奇、新鲜、图热闹的氛围,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如:讲光现象中的球面镜时,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可引导学生去观察汽车上那些是凹面镜,哪些是凸面镜,他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小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比大车的挡风玻璃斜的多,小车的车窗为什么外边看不到里边,而里边看的到外边,引导学生用色散的知识去解释,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道理;又如我们在讲沸腾一节时,告诉学生我们实验观察的目的是:弄清产生沸腾现象的全过程,掌握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给学生观察的任务是:水在沸腾前出现什么现象?沸腾时,水面出现什么现象?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完整、清晰地把握住沸腾现象的全过程,掌握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再如我们在讲浮力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沉入水底的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不仅要观察浸没以前的多少,浸没以后的深度,还要看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把现象之间相互的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就不难得出我们的实验结论。 三、书写习惯的培养
注重学生规范书写习惯的培养,其中包括解答问题步骤规范清晰,利用直尺、铅笔作图及标识的规范,考试卷面整洁、设计合理等习惯的培养,如计算题要写公式,画图要用直尺,画电路图线要是直线,角为直角,物理量和一些单位符号的区别,如密度和压强符号的区别,功和功率单位的符号区别,压强和功率的符号区别等。书写习惯的培养,事实上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四、独立作业习惯的培养。
学生作业是对当堂课知识的检测,也是老师要得到的一次课堂信息反馈,只有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的完成,有一部分差的学生为完成任务而抄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不仅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当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强调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真实程度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对于抄袭作业的处理,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惩罚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给学生以台阶下,如:我知道你这次的作业是你们几个同学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我希望以你的思想占主导地位,争取下次会独立完成交来,老师明天期待着你,这样逐步改变学生不良的作业习惯。 五、思维习惯的培养。
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有一部分学生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机械模仿教材中例题的现象。稍有变形或引伸、综合便错误百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习惯养成,更是成为思维发展的障碍,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考虑问题周到、精细,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能从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关系中去认识物理问题,用多方面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接触到的习题,很多都不止一种解决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一些典型的题目用一种解完后,请学生试着找出其他的方法,引导他们寻找更多的解法,势必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例如: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铁球,其质量是3.16千克,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 千克每立方米 )此题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法求解,在教学中提倡一题多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形式为集中思维占主导地位,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并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的思维陷入固定模式,造成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思维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倡导生本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引导学生从多条道路回到目的地。其次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有教大的思维跨度时,可以用较快的速度抓住问题的切入点。例如:有一电灯泡,它的额定电压是6V,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是4V时,通过通过灯泡的电流是0.2A,求:(1)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大?(2)当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为5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在这个题的第二问中,灯泡两端的电压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灯泡的额定电压,但灯泡的电阻没有变化。而这是解题的根本。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对一些类似的题型加以归类,让学生找出其中最根本的东西,一定会提高学生解决
一类题目的解题速度。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再次是物理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解脱出来,随机应变地思考问题,例如:现要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6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提供有一个电压为9V的电池组(不可拆的)和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等器材。 (1)如果所给器材均能满足本实验的要求,请画出实验原理图。并说明:应调整 使 的读数达到 ,再读 的读数 (用符号表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可用符号表示)。 (2)如果所给电压表量程为0-5V,其它器材能满足实验需要,请画出此时的实验原理图。连好电路,然后调整相应仪器,使 的读数达到 ,即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此题是一道中考题,在解答第2问时有部分同学在思维定势影响下,不知变通地画出与第1问相同的电路图,或者不知如何下手。在此题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在条件变化后,常规思路行不通时,要学会另辟新径,探索新路。
学生智能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过程,其发展的内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作为老师要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和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