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司法行政工作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主要问题
主要存在两大矛盾:
1.一方面随着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以及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法律服务需求市场日益扩大,另一方面法律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县司法局每年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多件,且呈增长趋势,2014年法律援助诉讼案件代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3.3%;每年为群众办理各类民商事公证服务1000多项,相比2011年600余项增长较多;司法行政还要参与全县各地人民调解矛盾纠纷调处,每年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000多人次,选派法律援助律师参与县委、县政府调处界埠征地拆迁、刘某仔进京上访、沂江重大交通事故等县内有影响案10余件。相比迅猛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我局法律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我局在职在岗公务员22人中,第一学历为法律专业的仅有3人,第二学历为法律专业的有9人;事业编8人中具有法律专业学历的2人。全局具有法律专业学历的人员共有14人,有法律援助办案资质的人员7人,其中2人年龄偏大,2-3年后退居二线,将出现法律服务人才严重断层现象,无法适应全县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形势发展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2.一方面是社区服刑、刑满释放两类特殊人员多、责任重、压力大,另一方面是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少。截止10月份,县司法局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324人,今年接收67人,累计解矫216人,在矫108人,其中管制20人、缓刑80人、假释6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今年开展审前社会调查42例。我县五年内刑释人员共有551人,仅今年到监所无缝对接必接必送刑满释放人员76人,协查了174名新干籍在监服刑人员信息,我们按户籍所在地分类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入户走访,宣传了远程帮教视频会见工作,今年已免费开展远程视频探监84例,把安置帮教工作延伸到了高墙内。相比监管帮教100多名社
区服刑和5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司法所工作力量显得十分薄弱。13个乡镇司法所一共只有11人,界埠、荷浦、城上3个无人所、9个1人所、1个2人所,仅配有5名科级司法所长,基层司法所无法全面履行好社区服刑、刑满释放两类特殊人群监管帮扶等司法行政九大职能。
全局现共有50个编(其中政法专项编38个,机关工勤编4个,事业编8个),实有干部职工36人(其中在编在岗公务员22人、机关工勤人员2人、事业干部2人、事业工人6人、退居二线2人、离岗创业2人),共空编14个,政法专项编空缺12人,请求县委、县政府按编招录或调入具有法律专长的政法干部充实司法行政队伍,充分利用好现有空编,为县司法局解决社区矫正执法公务员12人。加紧基层司法所建设,尽快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以缓解我县社区服刑和刑满释放两类特殊人员监管严重缺人和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工作压力。
二、2015年工作打算
(一)突出一个重点:普法宣传与教育
1.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围绕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一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弘扬法治的理念,引领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敬法畏法;二是要让依法办事成为全社会的根本遵循,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要带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一切社会事务,为全社会树立示范和标杆;三是要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件司法个案中,感受到社会的公平公正。要着重加强青少年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内容列入教材内容;加强对外出农民工法制教育,在农民工技能培训时列入相应法制教育内容;要将干部的法制教育列入干部考核内容,使干部法制教育成为常态工作。
2.加强法治文化场所建设。在充分利用普法长廊、宣传栏等传统普法宣传教育文化阵地的同时,可适当在各地打造一批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或广场,加大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公交移动电视等动态传媒的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好县电视台、县电台、县报、县政府网站,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2015年我局将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重点对信访、禁毒、交通安全、拆迁征地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方位、多形式宣传,继承传统优良做法、创新普法形式、开辟普法新载体,加大干部、学生、农民等重点普法对象法制教育,推进“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法律素质、创建法治新干”。
(二)把握一个难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
提高安置帮教和矫正教育质量。高度重视并做好刑释人员无缝对接和矫正对象移交工作,坚持“矫正为本”,依法规范管理和教育矫正对象,建立建齐日常矫正监管档案和执法档案,依规录入个人信息,精心组织矫正对象学习、参加公益劳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探索有效育点,搞好“入矫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教育”,引导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服法,不断提高矫正教育的实效性。尊重和维护矫正对象法定权益,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管理,严格执行社区服刑人员报到、请销假、外出经商务工等管控措施和考核奖惩制度,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控。
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常规工作,加强安置基地建设,加强就业培训与指导,使刑解和矫正人员能安心生产生活,甚至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建设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加强同公安、法院、检察院的配合,无缝对接,防止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二是组建社区矫正专业工作队伍和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加大队伍业务培训。三是建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工作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
(三)凸显一个亮点: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2015年继续打造法律援助新干品牌,构建新干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公证与法律服务,提升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配合政府部门参与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等难点、热点问题的引导化解。重点开展法律援助“进信访、进医院、进家庭、进企业、进交通”等“五进”活动,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和谐医患关系、家庭婚姻关系服务,为企业规范用工关系、维护民工合法权益,为交警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纠纷,防范和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四)健全一个网点:人民调解
建设各级调解组织。在全县建立健全县、乡镇、村(居)委会、村民小组(社区)四级调解组织网络,实现人民调解工作全覆盖。实现哪里有人群,调解组织就在哪里,哪里有纠纷,调解员就出现在哪里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真正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主动介入个案、调解工作前移,积极化解纠纷。
加大乡镇和村级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人民调解工作要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衔牌、印章、调解庭(室)徽标,以及调解员徽章、调解工作程序、调解文书格式“六统一”,树立人民调解良好形象。
(五)抓好一个根本点:队伍建设
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按照“为民务实清廉”和司法行政服务大局、真心为民、廉洁公正、履职守规的要求,狠抓干部职工思想文化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和业务素质提升,勇于“自我革命”、创优发展环境,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新干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在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政法队伍建设三大任务中建功立业。
2014年11月21日新干县司法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