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要求】
(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答题步骤。
2、通过规范设置问题并拟定参考答案,进一步强化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炼字?(2分钟)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的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中的诗句,你来找一找,看哪些字用得好?
1、红杏枝头春意闹
cheng
cheng
2、云破月来花弄影
3、一片孤城万仞山
4、人生几度新凉
5、羌笛何须怨杨柳
找出关键字,并说说他好在哪里?
炼 字 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活用词
一、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cheng
cheng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登岳阳楼》杜甫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写出了洞庭湖波涌浩瀚。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这里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二、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细”字细密缠绵,贴切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三、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西楼晚眺》许诨)
未必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中有夸张,增添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染力。
cheng
cheng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为“一”,与题目“早梅”契合。
四、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主要是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
ⅰ叠韵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者起强调作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ⅱ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ⅲ表颜色的词 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
五、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使这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而成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键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罄音。(《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山水美好而使鸟儿感到愉悦,潭影幽深而使心性感到空灵。“悦”和“空”均使用了使动用法。
答题步骤:
cheng
cheng
第一步,解释该字的本义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例1: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步骤一)“穿”在文中有“穿行”之意,“数”即“数数”。 (步骤二)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步骤三)“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例2: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cheng
cheng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例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问题:“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cheng
cheng
参考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内容)
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形式)
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的涵义,有强调的作用,同时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适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
答题模式:内容上(“写出了······的之景”或“强化了······之情”) + 形式上(富有韵律美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襄邑道中 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试对“飞花两岸照船红”中的“飞”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飞”是一个用得精练的动词,有“飞快”、“纷飞”之义。 (步骤一)
cheng
cheng
既是船中人眼中所见,衬托出行船之快;又描写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情景。 (步骤二)
用一“飞”字把一个飞动着的花的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步骤三)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新晴野望 王维
•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 注:氛垢:尘埃。
•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以动写静,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
• 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鲜明表现出了农村田野清新自然的风光。
cheng
cheng
板书:诗歌鉴赏之炼字
炼字一般步骤:
1、释含义
2、描景象
3、点作用
4、明手法
chen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