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色彩的魅力》教案设计
讲课教师: 课业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意识到色彩的重要性,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给人的感受。 2、通过谈色、调色、品色等一系列色彩体验,使学生感受色彩展现给我们的情感。
3、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
[教学重点]:三原色、对比色类似色等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感受色彩的情感。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比较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颜料、容器、彩笔 [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视频《相信品牌的力量》,感受短片前后的变化,引导同学们说出色彩的重要性。教师板书课题“色彩的魅力”。 环节一、 走近色彩——生活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色彩
教师:1、展示色彩鲜丽的美食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
美好并与色彩不明显的食物做对比。启发学生感受出色彩的“魔力”。
2 、展示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色彩资料并提问。 学生:回答并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
环节二、了解色彩——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三原色:红、黄、蓝 。
1、教师用试管调颜色做师范后,分别让学生尝试调色。此处得出的色彩均用物体的固有色代替色块,拓展学生们的色彩想象力。 2、用各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展示色相环的构成。引导学生们得出“色相”的定义。
(二、)色彩的三要素:通过色块的比较引导学生们观察色相、明度、纯度。得出各自的定义。
(三、)对比色、类似色的找取。
1、出示两幅图片(左面的是“冰山”右面的是马蒂斯的“红
色餐桌”),并提问:
a、“红色餐桌”画中色彩的运用是怎样的?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在色环中两种色的位置是怎样的?通过提问学生总结出对比色的概念。举一反三询问学生还有哪些色是对比色?
b、“冰山”图片中色彩的运用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在色环中的位置是怎样的?相互之间成多少度的角?引导学生总结出类似色的概念,并举一反三询问其他相互之间是类似色的颜色。 2、再次展示“冰山”和“红色餐桌”引导同学们观察画面的整体倾向什么色?总结出“色调”的概念。 环节三、感受色彩
1、色彩的冷暖感。教师出示红茶、青茶,让同学们根据颜色给老师选一杯用来暖身体。观察学生们的整体选择倾向,并引申出色彩的冷暖感。引导学生们展开感受的想象,生活中的色彩还有哪些是给人以冷的感觉哪些是给人以暖的感觉,教师总结并展示冷暖色。
2、色彩的轻重感。出示大小质量相等,但色彩纯度亮度不同的几何型体,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明度、纯度搭配给人的感受。 3、色彩的音乐感。教师出示色彩跳跃感强的画面,引导学生们用音乐表现该画面应该是什么类型的音乐。(流行乐、轻音乐、摇滚乐等)。
环节四、当堂练习。
作业:1.听音乐并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用画笔表现出来。(具象,抽象均可)。
2.用色彩表达“欢乐”的感觉。(题目任选其一进行练习)。
注意事项:注意对比色与类似色的运用,注意色彩的明度纯度对比及整体色调的把握。
环节五、知识回顾与拓展(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
1了解和认识色彩的基础知识(大屏幕展示)。2鼓励学生
把知识运用到欣赏和生活中去。拓展对比色与类似色在自然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色彩的魅力 ▲一、三原色 、三间色 、色彩的三要素。 ▲三、对比色、类似色 ▲四、色调
色彩的魅力
学情分析
学生全部来于农村地区,乡村不缺少色彩,而缺少的是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由于学生小学没怎么接触过美术,其动手、动脑能力有限。在上这节色彩的魅力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色彩入手。从而更好的让同学们认识色彩,并掌握色彩。提高同学们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色彩的魅力
效果分析
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教师利用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物体固有色色彩,利用十二色相环,加强了学生们对色彩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对色彩三要素更进一步的认识。并通过大量的案例,使同学们认识色彩不是单单指的色彩,而是可以通过人们不同的感受来表现色彩。因为色彩也有冷暖变化和不同的色彩语言。大自然丰富的彩色,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生命力。改变了学生对色彩的传统认识,效果甚丰。
色彩的魅力
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按照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有关要求,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她表现的关系,试图改变传统教学的色彩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法的传授,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
色彩表现力,在造型和色彩表现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会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够通过色彩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教材设置了三个活动,通过活动设置一系列问题层层展开教学,活动一“研究与研讨”从感悟自然的色彩之美,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了解色彩和主观感情色彩的关系。要求学生思考美术作品是如何用色彩来表达自然美,如何表达主观情感,使学生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学习活动二“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联想使人产生的痛情感,学习活动三“体验与实践“要求学生尝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对某事物的感受。 评测练习
1.色彩三要素分别是( )( )( )
2.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属于间色的配合如下:()
A: 红+黄=橙 B; 红+橙=红橙 C: 黄+绿=黄绿
3: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属于复色的配合如下:()
A: 蓝+红=紫 B: 红+黄=橙 C: 蓝+紫=蓝紫 4:色相环中180度正对的颜色,互为对比色。属于对比色的配合如下()
A:黄--紫 B:红—橙 C:绿—蓝
5:色环中30~90度范围内的颜色,互为类似色。属于类似色的配合
如下()
A:黄--紫 B:红—橙 C:橙—蓝
6:色相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两种颜色,叫() A相邻色 B对比色 C间色 D原色
7::人们根据经验,把色彩分为两大调子。倾向红色、橙色的色调为()
A: 暖色B: 冷色C: 间色 D:原色
《色彩的魅力》
课后反思
今天在学校的安排下执讲了一节公开课《色彩的魅力》,感触很深,现将反思如下:
这节课我运用了视频导入,让学生通过看视频,了解颜色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引入到色彩中来。在这个环节中,与学生的交流有点少,显得有点生硬,不能很自然的导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课本自主学习色彩的知识要点 ,学生只在定义上下功夫,并没有结合课本的图例,以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第三个环节教师演示三原色调配,没有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不能更好的让同学们认识三原色,后面色彩三要素问题,只是单纯的讲解,没有很好地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使同学们过于死记硬背了。这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色彩的感受,这个环节有点难,应该让学生做更具体的作业。如:用方格的形式表现春夏秋冬,或是成语“骄阳似火”“碧海蓝天”“姹紫嫣红”等,这样作业更容易完成。
第五个环节作业展评,正因为以上环节没有做到环环相扣,所以这个环节就难度更大。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认识,讲完课后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原因在于备课不够充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课堂改革,让学生喜欢每一节美术课 !
色彩的魅力 课标分析 课标:
1、意识到色彩的重要性,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给人的感受。 2、通过谈色、调色、品色等一系列色彩体验,使学生感受色彩展现给我们的情感。
3、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
A色彩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色彩无处不在,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通过学习三原色、间色、邻近色和对比色,以及色彩的冷暖,让同学们更还的感受色彩的魅力。
B通过色彩实验,加强同学们对色彩三要素的认识,体验感受不
同色彩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从而更好的展现我们的情感。
C通过学习色彩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感情体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