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哥l导学 n14.1 n ・艺术教育与美育・ 音乐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张 驰 众所周知,知识的习得是一个主动获取的过程,学生不 应该被动接受信息,而应该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 因此,在高效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 情,发展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的耳、嘴、手、脑动起来,才 能优化课堂的各个环节,训练才能到位。这样使学生的思 维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他们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思考 1.课前做功课——让学生自己准备和舞蹈课有关的背 景知识。例如,学藏舞前,笔者要求学生了解藏舞表演者为 什么要弯腰撅臀、以及藏族舞曲的特征等。有了一定的背 景知识,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2.对于少数民族舞蹈,抓住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基本动 作,这样既方便组织教学,学生也容易掌握。 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动耳——学会倾听 “练耳”是音乐学习者最基本的训练。在音乐课堂中的 练耳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内在嗓音概念及良好的嗓音感知 力及审美能力,为他们以后能识别声音、再现声音打下 基础。 学生的内在听觉建立之前无法正确调节自己嗓音,也 无法对音质进行识别和控制。笔者建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听觉的训练: (一)聆听优秀学生演唱然后模仿 笔者每年都会着力培养嗓音条件出众的学生。在上音 乐课时,让这些学生演唱,这样能让其他学生有比较接近的 模仿对象。通过聆听、模唱能培养学生的听觉判断力,激发 学生向理想音质努力的动力。 (二)自我倾听调整 鼓励学生将听到的音乐信息与自身的嗓音模式比较, 这种比较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音质概念。在课堂 上,我鼓励学生放开歌喉,并用录音机记录部分学生的歌 唱,让学生比对,讨论,自我调整。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 经过自我倾听、听觉分析、选择比较、积极调整,并通过老师 的帮助,才能不断改掉原来错误的发音,获得动听的音质。 二、动口——学会歌唱 《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歌唱的教学要求是:“能用和 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对于中学生,如果不进行科学规 范的发声练习,是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因此,中学课堂 一定要学生“动口”。笔者采用了以下步骤对中学生进行声 乐训练: 1.从学生的气息、换气、发声技巧等基础人手,解决学 生歌唱时演唱的坏习惯(如低八度或高八度,乱换气,大声 喊叫等)。 2.在课堂上开展小型比赛,组与组之间竞争,看哪个小 组声音和谐、统一。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比对之 后,他们在唱歌时能有统一的音区、音色和力度。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县级、市级的各类声乐比赛 (个人,团体)。这种竞争方法能促进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更 好地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发声法,他们 才能唱好歌曲,才能达到《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提出 的教学目标。 三、动手动脚——学会舞蹈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要能结合所学乐曲、 歌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境或形体动作。在中学音乐课堂 上进行舞蹈教学,可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学生的协 调、柔韧、合作、审美能力。以下是我这些年来在音乐课中 引入舞蹈教学的一些心得。 3.邀请当地有名望的舞蹈编排者客串授课。笔者曾邀 请县文化站长来我校,给学生演示如东跳马夫部分动作,并 且组织学生观看跳马夫整台节目录像。这种活动不仅提高 了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让他们对家乡文 化有一定的了解。 4.舞蹈课的考核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自编舞蹈。舞 蹈音乐可以是学生的演唱,也可以是学生的演奏(如手风 琴、古筝、笛子、葫芦丝等)。在去年我组织的校原创舞蹈比 赛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尽管学生们的编排很稚嫩, 但舞蹈元素很多:有将恰恰融入健美操的;有将伦巴舞与中 国古典舞结合的;还有搞笑的剧情舞,里面有新疆舞、藏族 舞以及斗牛舞等。 只有不断地思考,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学生才能沉浸 于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之中。 四、动脑——学会思维 常言说“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话传递的信息是 “思维”比“行动”更重要。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创造 良好的思维环境,如设计的问题要有开放性,这样学生才能 ■ 积极动脑,抢先回答。要让学生积极思维,笔者认为要关注 以下几点: 1.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平等姿态和学生交流, 这样的课堂才有生机,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 2.给学生建立创新平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有趣味 性和开放性。比如在课堂中开展小游戏,小组竞赛等,让音 乐知识渗透到游戏、竞赛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诱发 他们的创新动力。 3.坚持激励原则,学生在表演失误时要给予鼓励,回答 问题错误时应给予引导,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差评价 学生。因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学成绩,而在于唤醒学生 内在的学习动力。 五、动心——学会审美 《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音乐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审 美观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追求真善美的艺术,而美的情感来源于艺 术的熏陶。如何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多年的教学实 践中,我觉得美的音乐旋律能让学生情感得到升华。音乐 艺术中美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节奏美、 旋律美、意境美,还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领略家乡美。如在 教授《母亲河》时,我将宋祖英演唱的《东方之港》和戴玉祥 演唱的《太平洋的风》(笔者故乡的广告)视频播放给学生欣 赏,借此引导学生了解故乡的美,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总之,让学生“动”起来,音乐课堂教学才能高效地 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