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长”字的第一笔是“ノ”全字共4画。 B、“婢”字查部首“女”,9画。 C、“拜”字查部首“手”,5画。 D、“蘸”字查字母“z”,音节zhan 2、选出下面的加横线字中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2分) A、和煦(xù) 收敛(liǎn) 倔强(juè) 模样(mú) B、膝盖(qī) 贵恙(yàng) 云汀(tīng) 醋栗(lì) C、虬枝(qíu) 案读(dú) 羼水(chàn) 拮据(jū) D、德馨(xīn) 沉壁(bì) 不屑(xiè) 校对(jiào) 3、选出词语依次填入正确的一项( )(2分)
①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帝国主义大国即美国没有受损失,而美国的国内危机是很( )的。 ②你梦寤以求的黄金就是作者的在书中所表达的那种( )的思想和他那渊博的学识。 ③教育越普及,一般人的文化越提高,则知识分子的语言与一般人民的语言便越( )
④比如“概念”一词,工人这么说,农民这么说,知识分子也这么说,没有别的词儿可以( A、沉重 深重 靠近 替换 B、沉重 深刻 接近 代替 C、深刻 深沉 贴近 顶替 D、深沉 深入 接近 替补 4、选出对画线部分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①我们的战士一定能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②他们把先前画好的界线向外移了半尺。 ③张小明的弟弟比他小两岁。 ④这个班学习风气很浓。
A、宾语 补语 谓语 谓语 B、宾语 补语 状语 谓语 C、补语 宾语 状语 宾语 D、补语 宾语 谓语 宾语 5、选出填入空白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
)它。 不进一步从这些理论和观念中解放出来的话,那么 在改革初期赞成和支持改革的人 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失去改革的激情, 怀疑改革或站到改革的对立面。 A、如果 即使 也 甚至 B、如果 不光 也 同时 C、只要 不但 也 并且 D、即使 不仅 也 甚至 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作为领导,他总是广泛的听取群众意见。 B、老师教我们一种简便的计算数学题的方法。
C、世界杯足球赛场上,中国女足队员踢出了中国妇女的风度。 D、看到小明进步这么快,妈妈脸上浮现出欣慰。 7、选出与“沧海月明珠有泪”形成对偶的一项( )(2分) A、望帝春心托杜鹃 B、蓝田日暖玉生烟 C、竹坞无尘水槛清 D、秋阳不散霜飞晚 8、选作家、作品和文体关联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欧阳修--《岳阳楼记》--记 B、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小说 C、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讯 D、茅盾--《白杨礼赞》--散文 9、选出与课文语句不符的一项( )(2分)
A、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B、登是楼也,则有心矿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0、选出对语句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动心忍性”意思是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B、“微斯人,吾谁与归”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屋子有香气,因而出名。 11、选出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人的思想感情,有的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B、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人的心理活动,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C、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D、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行为。
12、选出《爱莲说》中人们常用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的名句是( )(2分)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选出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句中加点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描绘巴陵郡,洞庭湖的景物雄伟 B、指出洞庭湖一带景物壮阔 C、说明巴陵郡景物壮观 D、描绘湖光山色景物变化无穷 14、选出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得道者多助(人和)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C、谈笑有鸿儒(有学问的人) D、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15、选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论述“死于安乐”的句子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C、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听说能力(10分)
1、把下面几句话重新排列顺序,使之成为一段合理,有序的一段话。(3分) A、但跟照相机只是把世界上景物的图像映在照相软片上不同。 B、并把它们编制成神经密码信号,再传给大脑。 C、人眼的光学系统跟照相机是十分类似的。
D、人眼并不是把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一点不漏地传给大脑。
E、而是先对图像进行信息加工,抽取线段、角度、弧度、运动、色度和明暗对比等包含重要信息的简单特征。
正确的排列顺序: (只写序号)
2、写出下面说话的言外之意(3分)
小华的妈妈是他所在班级的数学老师。一次小华对妈妈说:“同学们数学学习抓得很紧,下午自习课很紧,下午自习课都在写数学作业,有的甚至早自习还在写。 答: 3、读一位同学的发言,概括出中心和要点。(4分)
今年暑期,我到姑妈家串门。当我走到××水库时,突然听到一阵呼救声,我挤进围观的人群,看见一个人正在水里挣扎。这时一名解放军战士也正好赶来,二话没说,当即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上岸,被救的是一位个体户,从身上掏出一个水淋淋牛皮口袋,抽出1000元表示酬谢。解放军战士执意一要,在对方的一再坚持下,解放军战士收下100元。在场的人有的议论:解放军救人收钱,太不应该了。我想:解放军战士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的。他的精神、行为远非100元可比拟,要比那些旁观者高尚得多,再说,这是被救者的一点心意,这和索取不一样。 中心: 要点:
三、阅读能力(60分)
(一)、阅读下面各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1、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中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①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②他长着一幅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③不过因为他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④他原来是炮兵连的。⑤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岗上哭。⑥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他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⑦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⑧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⑨“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得打得解恨!” 3、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中呢? 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 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写出选文1段中点题的句子:(2分)
2、选文2段可分哪几层,用“Ⅰ”在下边标出:(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3、选文2段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选文2段运用了哪几种描写人物的写法,表现了马玉祥怎样的精神?(4分) 5、选文3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2分) 6、选文3段最后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7、联系全文看,选文1中的画线句“一些东西”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二)①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地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②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了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③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的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买了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④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他回到我母亲身边,神色是那么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⑤[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来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⑥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 我的亲叔叔。” 1、选文①选段是对人物的 描写,竭力渲染 的心理。(2分) 2、用横线画出选文②段的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简要回答其作用。(3分)
3、选文③段母亲的话可起到双重作用;既 ,又 。由此可以看出她 的性格特征。(3分)
4、选文④中画线句有三处省略号其作用是什么?(1分) 5、对选文⑤中“[ ]”,内的话如何理解?(3分)
6、选文⑥中对于于勒的描写和“我”心理默念的话,可体现小说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7、联系全文想一想,造成菲利普夫妇多变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塑料将变性和让位
(三)塑料,在它新兴的初期,曾被人认为是“处处用得着”的宠儿。天长日久以后,人们逐渐体会到,塑料虽是实用价值突出,却又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怎么办?人们采取的是两种对策。一是使它变性。二是请它让位。
所谓变性,是改变它的性格。塑料的性格是“顽固不化”。抛弃掉的塑料袋,破损的塑料用品和塑料玩具,还有当做垫衬缓冲用的泡沫塑料,请试试看,将它们扔到河里或埋进泥土,过了三个月五个月,将它捞起来或挖出来,依然是老样子,即使过个三年五载,重赌旧物,也看不出明显的变化,所以,专家们对塑料“改性”的研究,集中在“可分解”上,目前,欧亚国家中已有突破,新型塑料暴露在空气中,经过一定时间会风化消失;在水中和泥土里,会自行溶解,时间不长,废弃的塑料便已无影无踪。 所说的“请它让位”,讲的是,用其他物质代替塑料。比方说,一次性餐具,城市街头常可见到,有的堆积如山,有的扔得到处都是。欧洲有的国家已改用粮食压制餐具,用过以后,归拢起来做动物饲料。还有泡沫塑料做的填充物,后遗症相当严重。要美国,代用品已制造了出来,那是用纸浆为原料做出的弹性体,其缓冲保护性能比泡沫塑料更为优越,而且还可以多次反复利用,即使有人不小心丢在路旁,它也会很快分解消失,没有后患。
看来,塑料成灾这件事,将很快成为过去。 1、找出本文说明宗旨的一句话。(3分) 2、本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2分) 3、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4分)
4、文章第三、第四两段在说明层次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5、本文在说明风格上的什么特点?(2分)
(四)创造力几乎与天赋也无关。由于天才史观的长期影响,人们总以为科学家、发明家的“天赋好”、“特别聪明”、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像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发明大王,在儿童时代的表现并不比同龄人聪明,有时还显得很“笨”,甚至被老师认为是“没有出息的人”。人与人之间在天资上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对创造者来说,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赫赫有名的牛顿,在小时候就并不显得是个天才,他家养着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为了便于猫的夜间活动,需要在墙脚边开个洞。按理说只要开一个洞就可以走了,但牛顿却开了两个不洞:为大猫开大洞,为小猫开小洞。显然,小洞是不必开的;在这里牛顿显得并不聪明。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在年轻时也并不比常人聪明,学习成绩较差,初中毕业后连一所中等技术学校也末能考上,因而不得不进入一所瑞士的补习学样学习,但后来却成了一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因创立划时代的“相对论”而享誉全球,在一般人看来,爱因斯坦一定是个“天才”,脑袋一定特别发达、与众不同。为了揭示爱因斯坦脑袋的奥秘,美国普林斯顿医疗中心首席病理学家冯姆斯·哈维博士,在爱因斯坦逝世后,征得他家属的同意,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了长达20年的解剖、研究,结论是;他的大脑既不比常人大,也不比别人重,至于组织上的变化,也末超过正常范围,脑细胞的数量和结构,也与同龄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他脑细胞上的轴突出常人高一些, 颜色也显得深一些,这种现象表明他生前脑
细胞的运动及其频率相当高,也就是说,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由此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所以能在科学上作出巨大的创造性贡献,不是靠天赋,而是靠勤奋,即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工作。
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生前都否认自己是“天才”,而是个“普通人”。当“发明大王”爱迪生享誉世界,许多人都恭维他是“天才”时,爱迪生的回答是: 。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由于天才史观的长期影响,人们总以为科学家、发明家的‘天赋好’、‘特别聪明’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这里包含一个 关系的复句,后一个关联词“所以”应该补在 。(2分)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据?请概括写出来。(3分)
4、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运用解剖爱因斯坦大脑的例子,引用了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5、上文最后空白处缺一句话,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我的成功百分之九十九是靠汗水(即勤奋),百分之一是靠天赋。 B、我的成功百分之九十九是靠汗水(即勤奋),而只有百分之一是靠天赋。 四、写作能力(50分)
(一)请用简明有序的语言说明一下如何在《新华字典》上查到“苣”字的读音的步骤。 请根据下面材料,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以《身教》为题,写一篇600--9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重点突出,描写具体。 2、字迹工整。 3、适当议论,抒情。
4、不许写学校、班级真实名称。
材料:1、午休时,小A、小B吃完饭想用班级的录音机,他们都想先听自己带来的磁带,不想,争抢中把录音机弄掉在地上摔坏了。
2、下午,班主任老师发现录音机坏了,问谁弄的。
3、小A、小B终于站了起来,承认是他们弄的,并说要凑钱再为班级买一个新的。 4、班主任老师说:“也算我一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