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特色小镇理念下乡村振兴规划创新思考

来源:一二三四网
乡村发展建设Rur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特色小镇理念下乡村振兴规划创新思考石运达/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摘 要:本文通过对特色小镇独特的实施路径进行解读分析,并就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措施,以期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关键词:特色小镇;城乡融合;创新发展2014年,特色小镇的概念在浙江省被首次提及;之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学界等给予了充分关注;2016年7月,在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的联合推动下,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和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实践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据统计,截至目前,加上住建部之前公布的两批403个建制镇特色小镇,全国各省共计规划和培育建设各类特色小镇超过2 000个。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编制的《2016年中国特色小(城)镇发展报告》的数据分析显示:在住建部公布的首批特色小镇中,大城市周边的特色小镇有42个,占总数的33%;中小城市周边的特色小镇有28个,占总数的22%;而分布在农村地区的特色小镇则达到了57个,占总数的45%。三种区位空间的分布,充分体现了特色小镇在城市功能和对农村地区的带动方面,各有相互作用。不仅如此,在近两年国家发改委主导推进的非镇非区的“浙江模式”特色小镇中,按照空间区位划分,在城郊镇、镇中镇、园中镇和市中镇四类大力推进建设的小镇中,城郊镇所占比例最大,且分布在城郊广袤的农村地区,或处在大都市周边,或处在卫星城和重点镇内,农村地区正成为未来中国建设特色小镇的主阵地。因此,无论是从过去两年多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实践还是国家的战略政策来看,作为在新常态下提出的兼顾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兴城镇化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独特的实施路径正在为中国各地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思路和创新发展实践。一、特色小镇的概念与功能内涵特色小镇的概念在中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2014年源于浙江的“非镇非区”模式,这也是当前国家层面重点培育打造的特色小镇;另一个则是2016年由住建部主导提出的以行政建制镇为单位的特色小城镇。本文重点研究的则是“非镇非区”模式的特色小镇(以下简称“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空间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资源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特色小镇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是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它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和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作者简介:石运达(1980—),男,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7SJB1777)。59乡村发展建设Rur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要功能平台,是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也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促进城乡之间深度融合发展。因此,融合了自然、人文以及新经济特征的小镇将创造出强大的内生动力,成为有益探索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为城市和乡村的良性互动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综上所述,特色小镇独特、灵活的实施路径对于城二、特色小镇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一)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瓶颈的有力抓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农村、农民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农村优质要素和稀缺要素往往会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的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支持了城市的繁荣发展,自身却变得越来越贫瘠。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产业要素间的相互融合,而特色小镇的出现,其独特的推进实施路径为城乡之间的产业要素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它打破了先前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一些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如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金融资本融合的机制体制、人才融合的机制体制等,这样可以使城市的高端资源要素有更大的可能流向农村,真正实现城乡之间的互惠发展、深度融合与和谐共生。乡融合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意义,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品牌引领”的小镇顶层设计及培育建设理念,“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小镇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模式以及“产业主导、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小镇产城融合建设路径,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新一轮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农业示范区等都有着针对性的决策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作用,能通过这一理论研究有效节省区域公共资源,科学、高效地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三、特色小镇在国内的主要实施路径特色小镇作为新常态背景下城镇发展的创新驱动模(二)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引擎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本质是为了促进中国村镇经济发展的再提速、再提质,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重要的创新引擎。通过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民就业,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实现单向城市到城乡融合的转变,加速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流动、资本在城乡之间的布局、土地在城乡之间的配置。式,既不同于过去国内其他任何形式的城镇化发展载体,也和国外的特色小镇培育发展路径有一定的差别。其在具体推进实施路径方面有诸多创新,其在顶层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培育建设理念更加新颖、机制更加灵活、模式更加实效、目标更加明晰。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品牌引领”的小镇顶层设计及培育建设理念由于特色小镇是一种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融合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其重点在于“特色”二字,即特色(三)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作为各类资源要素高度集聚、建设机制充分市场化和灵活性的新兴城镇化创新载体,其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着乡村。它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在要素配置、产业振兴、文化激活、生态保护、金融创新、人才流动等方面有机联系,通过资源聚集,有效带动资本、人才及项目投入到广大乡村,进而盘活带动相关资源,小镇本身不仅具有产业、空间、文化、功能、机制等方面的特色内涵,更是一种品牌化标签。因此,在培育创建前期要充分重视顶层设计,秉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品牌引领”的理念。首先,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其次,要因势利导,结合产业类属和产业发展前景找准产业定位;最后,通过系统的竞争战略分析,综合运用品牌的差异化战略对小镇进行系统化的顶层设计。60乡村发展建设Rur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二)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小镇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浙江省提出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已经成为共识,探索企业主导的市场化特色小镇建设运营机制,也正成为当前国内特色小镇的普遍做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由阿里巴巴集团主导投资建设运营的云栖小镇和中青旅集团主导投资建设运营的乌镇等都是这一模式成功实践的典范。通过这一创新模式的推进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优质企业与特色小(城)镇的双重资源优势,拓展企业成长空间,树立城镇特色品牌,实现镇企互利共赢;有利于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有效对接新消费、新需求,增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创新小(城)镇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提供公共服务等作用。要注重生产、生态和生活有机融合,体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发展方向。在聚焦产业特色引领的基础上,注重强化多重功能叠加:一是叠加好旅游功能,产业与环境相互催生,注重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二是叠加好文化功能,关注人文历史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开发创新产业文化和探索创业乡邻文化;三是叠加好社区功能,营造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贴心周到的服务环境,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换句话说,要紧紧围绕一个特色产业进行资源要素的持续汇集与升级,达到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然后在这一良性循环发展中,逐步带动小镇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城镇生活品质提升、文化复兴和各类人才及居民大量集聚,最终实现生产圈、生活圈及生态圈的相互融合与和谐统一发展。四、结语因此,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彻底解决好百来万流动人口在城镇化,迫切需要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发展。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必然选择。特色小镇的创建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三)必须走“产业主导、以产促城、以城带产”的小镇产城融合建设路径特色小镇的核心特色在于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核心,完善核心产业项目与内容,通过产业主导、以产促城、以城带产的实施路径促进吸引资金、人才、技术、企业等高端资源要素的集聚,从而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模式既避免了过去产业园区“唯产业论,无文化、旅游及社区功能”的发展模式,也不同于一般小城镇产业特色不突出,城镇化建设不集聚、不精致的粗放发展方式。其更注重生活配套服务和文化软实力,即特色小镇的创建城乡融合发展有其独特性,而如何借鉴利用特色小镇的实施路径并灵活运用,具体实践中,建议未来从战略高度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品牌引领”理念为指导,大力培育建设城郊类特色小镇;二是探索实践“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乡村振兴实施模式,加速集聚各类城乡融合资源要素;三是走“产业主导、以产促村、产村人文一体”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促进城乡融合事业均衡化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赵士雯,赵艳华,国福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天津特色小镇培育策略研究[J].城市,2016(10):22-25.[2]历华笑,杨飞,裘国平.基于目标导向的特色小镇规划创新思考——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6(2):52-57.[3]李程骅.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城市转型路径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13(2):7-13.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