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08 1 1 体育世界学术 对软式排球技术教学理论的初步探讨 王师 摘要:本文借鉴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依据软式排球技术的特点及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软式排球教学 的指导思想、教学顺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纽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思考。 关键词:软式排球:技术:教学:理论 软式排球是继六人制排球和沙滩排球后又一项既符合竞 技体育,又符合全民健身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由于软式排球 容。第二部分为选学内容,即教学大纲的扩展内容。教师依据学 生的实际水平,即通过技、战术考核的办法,确定一部分已完成 大纲规定内容的学生学习难度适当的介绍性教材,给练习者主 运动的开展既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又有利于 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所以软式排球在教育部颁发的《九 年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被列为正式的教学内 容。因此,分析研究软式排球技术的教学问题,不仅对丰富与发 展软式排球教学理论具有实践价值,而且对进一步推广软式排 球运动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从软式排球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 顺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 展开讨论。 1教学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新大纲》关于“……充分发挥体育 与健康的教学的综合功能,……健康第一,……身心得到和谐 发展,……”的基本要求,软式排球的教学的指导思想应科学地 表述为:通过软式排球技术的教学,基本掌握软式排球发、垫、 传、扣、拦五项技术,建立技术运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发展竞争与合作意识,养成终身参与身体锻炼的习惯。 2教学顺序 依据软式排球技术动作教学的基本规律,技术教学的顺序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入门阶段,首先在垫球技术教学的 两次课以后,进行下手发球技术教学,以便进行发~一垫技术 组合教学和进行最简单的教学比赛。其次,在传球教学的三次 课以后,进行发一一垫一一传技术组合教学,并进行较简单的 教学比赛。再则开始扣球技术教学,并进行发一~垫一一传一 扣技术组合教学和较复杂的教学比赛。最后进行拦网技术教 学,组织发一一垫一一传一一扣一一拦技术串连教学和复杂条 件下的教学比赛。 3技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依据动作技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概念,根据软式排球动 作技术环节的内在联系和软式排球技术教学的实践证明,击球 动作是软式排球技术中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动作,它包括击 球手型、击球点、击球部位和击球用力四个环节。从宏观上看其 中击球手型和击球用力是练习者最容易出错的环节,其次是击 球点和击球部位。从微观上讲,抛球是发球技术的重点,击球臂 三个环节依次发力的弧形挥击动作是发球技术的难点;击球点 的保持既是垫球技术的重点,又是垫球技术的难点;击球手型 是传球技术的重点,击球用力和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则是传 球技术的难点;起跳和空中击球是扣球技术的重点,空中击球 的时机和手对球的控制则是扣球技术的难点。 4教学组织形式 依据软式排球教学改革有关在活动中求知识、学本领,要给 练习者主动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弓I导练习者发展自我与超越自 我等培养练习者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改革创 新意识的基本思路,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摈弃传统的自然分组 教学形式,而应采用:1“自助式”教学。即将一次课的基本内 容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必学内容,即大纲中规定的内 动发展的时间与空间。2动态水平分组。即依据学生实际水平 的高低,将其分为“发展组”和“基础组”。“基础组”以基本教 材为主,适当放慢进度,增加练习次数,注重错误动作的纠正, 而“发展组”则在完成基本教材的前提下,加快进度,学习难度 较大、坡度较高的技术组合练习和一些介绍性教材,然后定时 进行动作技术评定,依据评定的结果进行重新分组,实行动态 升降的教学训练组织形式,引导练习者发展自我与超越自我。 3 互惠分组。即依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他们在交往过程 中心理相容程度;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相互观察、相互 评价,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你追我赶。在协作与竞争的过程 中,为了使动作更正确、更完整,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 学”。这种互动式的互助互利的教学训练组织形式无疑对学生 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5教学方法 依据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关于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心 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提高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处理人际关 系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的讲解示范一一练习(模仿一一分解一 一完整)一一纠正错误的教学方法必须融人现代教育的理论与 方法,具体的方法是: 5 1“学导式”。“学导式”是一种从被动的学转移到主动 学,从讲授转移到引导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学为主体一一 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自学,导为主线一一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诱导和辅导。其操作的基本框架 为:教师启发(讲解要点、重点示范、提供练习步骤与要求)一一 学生自练(体会动作、个别提问与答疑)一一指导练习(讲解重 点、指出共性问题、提供纠正错误的练习方法、指导练习)一一配 对练习(将基本较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结伴练习,在练习过程 中教师巡视答疑与纠正错误)一一评价(每结束一个课目都要对 学生的练习质量进行评价。) 5 2发现法。发现法是依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 的规律,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习者通过对所学事物的探 究,亲自将事物整理就绪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操作的基本框架 是:创设发现问题的情景(即准确地提出能够启发学生对所要学 的内容进行积极思维的问题。例如,传球击球时,手指手腕不需 要作缓冲动作的原理)一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或 答案,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做出各种推测性的答案。(例如,单 手传球时,五指适当卷拢的目的是:便于控制方向;便于用力: 便于击准球;便于控制高度)~一对各种可能的假设或答案进行 实践验证,并做出科学的结论。(例如,通过实际的练习验证垫球 时,手臂上抬动作较大是因为软式排球的球体较软,只有增大 作用力,才能给球体以更大的反弹力的正确答案)一一转化为能 力,即将验证后的科学结论运用于实践。 5 3问题、创新意识培养法。问题、创新意识培养法的基本 思想是:在教学训练的不同阶段,依据“生疑一一思疑一一解 2(308.1 1 体育世界.学术 聂英涛吴静 摘要:瑜伽是起源于印度,不但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东方哲理,而且以其优雅的运动形式及独特的哲学, 集养生学、美学于一体,在促进人的身心,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文章主要论述瑜伽有 氧运动对人的情感、情绪、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保健康复功能。 关键词:瑜伽有氧运动;保健;微循环;免疫 瑜伽起源于印度,流行于全世界,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 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目前瑜伽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健身 方式之一,适应现今高节奏、便捷、新新人类的生活方式。古代瑜 伽注重 灵与肉体的超越自我,现代瑜伽则追求身心平衡和健 一,康优雅。现代瑜伽简单的说是由呼吸法、体位法、冥想所组成,是 种在自然健康环境下,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用意念指引着自己 的肢体,舒缓流畅的练习各种动作,瑜伽对人的作用是内外兼修 的。瑜伽还是哲学,它包含了许多哲理,让人们了解人生的真谛, 学会如何做人。瑜伽是东方心灵治学,通过调试内心活动,可以 消除人的潜意识的垃圾,消除烦恼。瑜伽是一种减压和心灵美容 的良方,是传统的生命学科,东方的身体文化,包含了动静结合的 养生之道。 1瑜伽有氧运动的主要功能 1 1瑜伽有氧运动对人情感、情绪的影响 瑜伽练习要“以动养静”、“以静养心”、“身松心静”、“身 心合一”目的在于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详,释放内心的负担与 杂念。瑜伽动作模仿了各种动物的动作与形态,训练时要求练 习者用心去体会每一个动作所带来的身体感受。因此通过瑜伽 有氧运动后,能让人们心情平静、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工作的 效率。 瑜伽有氧运动的音乐及韵律美可以帮助人们消除消极情绪, 一在人的一生中,音乐一直伴随人们左右,或来自自然界,或来自于 艺术创造,音乐与人建立了不离不弃的亲密关系,也许有不喜欢 音乐节奏的人,但几乎没有人会不喜欢像瑜伽有氧运动所配的 轻柔音乐,因为人的心灵都有对宁静的需要,体育界人士根据瑜 伽运动本身的特点 为其配以缓慢轻柔的音乐,使人们在音乐的 感召下对瑜伽有氧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瑜伽是“肉 体”“,精神”的和谐统一,不仅具有形象美、动态美、气质美,而 且显示了东方民族的神韵美和古老文化的风韵。 1 2瑜伽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功效 瑜伽的姿势舒适自然,体态轻柔 肌肉无需过分紧张用力,要 求在整个身肢放松伸展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前弯、后仰、扭动、斜 腹、挤压、平衡等动作,因此瑜伽体位的练习不但使肌肉本身的 力量、柔韧、耐力得以良好的锻炼,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 因而可祛除因血行受滞而引起的疾病。同时,身体的氧耗量也 明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心脏的工作负荷,但改变心输出 量和心搏量,进而使静息心率下降,平静时心率下降。 此外,在瑜伽有氧运动时,肌肉在收缩和放松过程中既能产 生三磷酸和腺甘酸等有扩张血管作用的物质,又能反射性地引 起血管放松,使血管不易硬化,尤其在一些拧转姿势的练习配合 下,能防止血管硬化,使血管弹性,加强心肌的营养。 1 3瑜伽有氧运动对呼吸、消化系统的功效 1.3.1瑜伽有氧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功效 疑’ 的探究规律运用问题情境、挖掘学生潜能,以培养与发展 学生问题与创新意识的方法。其操作的基本框架是: 1 在教学 的初始阶段,以趣生疑,即使用游戏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对软 式排球的兴趣。在玩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遇到一些迷惑不解 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正面回答,而是旁敲侧击 地反问一些问题。在充满乐趣与挑战的答疑互动过程中,为问 题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l、2:在教学的中期阶段、在教学 的初始阶段,以疑激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 生使用已有知识或已有的运动经验去分析与探讨动作技术的 重点与难点,使其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 悦;②在教学的末期阶段,挖掘学生创造性潜能。在教学训练过 程中,对一些涉及技、战术原理的问题,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暂 时性的知识“盲点”。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 辑思维的方法和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利用增长同、求 异、共变思维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问题与创新意识,以及创造 性思维。与此同时,安排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教师”,将他 们的优势技能传授给其他同学,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5.47比赛法。比赛法是一种以竞赛的形式为核心进行教学 训f练,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方法。其操作的基本 框架是: 将教学训I练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融入 比赛中去,应该采用以比赛带训I练的方法。l2在比赛中发现问 题。当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出现运用非规格化技术击球或战术组 成不合理的现象或某一个队失分太快时,教师应在死球时中止 比赛; 针对临场出现的典型错误或问题进行讲解,并提出解 决的若干种可能性,供学生选择或要求输球的整个分析其失分 太快的原因。将对解决典型错误方案选择得最完满的学生替换 上场或对失分原因剖析得最合理的队替换上场;4对被替下场 的学生或整个队安排专门性的练习或业务讨论,或改进其基本 技术和技术运用的合理性或解决诸如默契配合、相互保护等问 题; 继续比赛。采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学训练方式, 不仅有助于实现对个人技术在实践中运用的控制、调整、再控 制,而且还有助于了学生的学习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肖德生编著.软式排球教学与改革[M].潍坊市新闻 出版局,2001 [2]孙栋等.浅谈高校排球专项课的“自助式”教学法 [T].辽宁体育科技,2002,(2) [3]张华.动态分组策略的实验研究[c]第六届全国体育 科学大会论丈摘要汇编(一),2000.12 [4]张颂岐等.问题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体育高教研 究,1986(1) [5]袁艳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研究[C];第 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2000.12 (作者简介:王师河南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