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整版)16《驱遣我们的想象》【学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16《驱遣我们的想象》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读音。

桥堍( ) 歌谣( ) 契合( ) 旷远( ) ....苟安( ) 拘泥( )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拘泥:

3.我所了解的叶圣陶。

三、了解内容,梳理思路

4.在文中勾画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并结合文题概括总结作者在全文中表达的中心观点。

5.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6.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7.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参考答案:

1.tù yáo qì kuàng ɡǔ jū 2.固执,不知变通。

3.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4.(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中心观点: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5.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6.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

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7.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