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广角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 ■I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克一河镇一带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王春宇 (正业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30) 【摘要】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克一河镇一带为原始森林覆盖区,露头出露极差,通过对该区1315km 内的10723件土壤样品分析研究表明,该 区是金、银、钼的重要成矿靶区,而且该区内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组及早白垩世花岗斑岩是上述矿种的主要成矿母源层,本次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该地区找矿起到了重要的指示作用。 键词圳i球化学特征找矿意义克一河镇呼伦贝尔市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内蒙古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8—183-02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克一河镇一带属于大兴安岭北段原始森林覆盖 区,该区内出露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以往该区勘查程度较 低,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找矿已有所突破,如在 得尔布干成矿带内发现三河铅锌矿、下护林铅锌矿等一系列金、银、 铅、锌钼大中型矿 ”,同时也引起众多地质学者对该区中生代火山岩 成矿极大的关注 ,由于该区内地表露头出露极差,因此,对该区中 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0 年,对该区1315km-"范围内完成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取土壤 样品10723件,并对Au、Cu、Zn、Sn、Ag、Mo、As;Pb、Hg、W、 (J t)、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玛尼吐组(Lmn)、白音高 老组(J )。 塔木兰沟组(J,t)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主要岩性为玄武岩、玄 武粗安岩、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熔岩类;上侏罗 统满克头鄂博组(J m)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主要岩性为流纹质 火山碎屑岩、流纹岩、凝灰砂岩、沉凝灰岩等;玛尼吐组(J,am)为 套中性火山岩,主要岩性有安山岩、英安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等; 白音高老组( )为一套酸性火山岩,主要岩性有流纹岩、流纹质凝 一Bi、sb等12元素进行化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区土壤地球 化学特征,对该区内找矿指导了方向。 灰岩等。 该区内侵入岩主要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K. 霄)。 2地球化学特征 2.1元素含量及变化特征 本次研究采用浓集系数c(c=全测区元素平均含量,区域背景值) 来衡量本区元素的含量水平,根据浓集系数值可将元素的浓集程度分 为三级:贫化:C<0.8;基本相当:0.8≤c<1.2;富集:C≥1-2;变 异系数c 反映了元素的分异特征,根据C 值的大小可将元素分成三 种类型:弱分异:c <0.5;较强分异:0.5≤c <1;强分异C >l。 对全区10723件土壤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如表1。 1地质特征 本区古生代属西伯利亚板块、西伯利亚东南大陆边缘、东乌旗一 扎兰屯火山型被动陆缘与喜贵图旗火山型被动陆缘结合部位;中生代 新生代受东部滨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属于滨太平洋 陆缘构造带。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区域构造线及岩浆 岩带呈北东向展 ”。 该区内出露的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主要有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 一表1测区土壤元素含量与区域背景值 元素 样品数 Au Ag Cu Pb Zn W Sn Mo As Sb Bi Hg 全区平均值 岩石克拉克值 Cv C 1O723 0.75 53 0.08 0.08 1.45 l|00 8.79 9.1 0.92 0.97 25.54 60.20 16.6 O.72 1.54 2.12 0.85 0.81 2.49 1.39 2.4 0.57 O.58 1.85 0.65 2.75 2.85 8.47 7.O 2.29 1.2l O.70 0.45 2.9o 1.56 0.29 nl4 3.71 2.07 7.50 l1.6 2.75 0.65 64 0.48 0.94 1O723 lO723 7.54 1.42 注:I、含量单位:Au、Hg元素为n吕『g,其它元素为 g ; 2、岩石克拉克值:据迟清华、鄢明才编著元素丰度数据手册2007年资料。 该区内各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区域背景值相比(表1)可以看出, Au、Pb、w、Mo、As、sb、Bi等七元素浓集系数C大于1.2,说明 该七元素在本区富集,Ag、cu、Zn元素则接近背景含量,Hg、sn 元素的浓集系数c小于0.8,说明这两元素在本区表现出的浓集程度 为贫化。 从各元素的变异系数来看,Au、如、M0、As、sb、Bi、Hg等元 素的变异系数大于1,特别是Au、Mo、sb、Bi、Hg元素的变异系数 分别达到了7.54、2.75、2.90、3.71、2.75。Au、Mo背景值较高,其 变异系数较大,反映出区内发生过多期强烈的地质构造事件,使得区 内成矿元素和矿化剂的分布产生了强烈的迁移和富集,有利于主成矿 元素的富集成矿。 ,t. 通过对该区所有元素正态分布直方图(图1)分析可以看出,Au、 Ag、w、M0四元素呈双峰或多峰状分布,Hg、cu、sn呈正偏态分布, 说明区内发生过多次的地质-I卡勾造事件,并且这几种元素在这些地质一 构造事件中产生了活化一迁移,当区内存在适宜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环 境时,有可能富集成矿。 而Pb、zn、As、sb、Bi元素则呈正态分布,说明该元素在成岩后, 没有遭受太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区内的多次的地质一构造事件对这 种元素的改变不大。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元素在小范围内存在活化一富 集的可能。 2.2元素的组合特征 为了解区内元素的组合规律及其与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 各元素之间的伴生和共生特点,将工作区土壤测量元素值进行R型聚 ;《 。。 j f§ ’ ; ‰. ,嚣 : 一j 。… i 类分析,按相关系数0.1—0.5的相关水平上将区内12种元素分为两种 组合(图2)。一组元素以Au、Cu、Zn、Sn、Ag、Mo、As组合为主, 另一组是以Pb、№、w、Bi、sb元素为主,根据R式聚类分析结果 结合元素统计参数特征分析,第一组内除Au以外,其它元素均具有 很好的相关性,为一套中低温一高温成矿及成矿指示元素为主的组合, Au元素与这六种元素的相关关系一般。第C- ̄I1内各元素之间均具有相 关性,为中高温多金属成矿元素组合,但两组元素呈负相关。 l屯 — 一 ’ 0 ~ ‘ 弧一 : 一. j … § 一 ! ・ ~ 豁一 ,“《嗨 ~ -'l;,≮ 馨 § =碍 §:, j:氆 : ; ; . … j … ’ 游: 却~ ’ 鑫‰ ~ 籍整 ~。 ’翰 w 图1全区各元素直方图 科技博竞I 183 理论 I— 广角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图2元素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 2_3各地质单元元素分布特征 元素在不同的地质单元的分布,反映了元素的时空演化特征。为 了解元素在各地质单元的分布特征,将各地质单元各元素的平均含量 与全区各元素的平均含量相比求浓度比率c!,并统计其变异系数cv, 统计认为:c!<O.8为贫化;0.8≤c <1为稍有贫化;1≤c!<1.2为稍 有富集;C!≥1.2为富集。Cv<0.5为弱分异,O.5 ̄<Cv<1为明显分异, Cv≥1为强分异。具体各地质单元的元素特征统计见表2: 表2各地质单元元素统计参数特征表 元 素 Au O.75 Ag O.08 Cu 8.79 Pb 25.54 Zn 60.20 W 2.12 Sn 1.39 Mo 1.85 As 8.47 Sb O.70 Bi O.29 Hg 7.5O 全区平均值 平均值 Jab Cv m O-80 8.20 1.07 0.08 1.27 1.oo 8.O5 0.96 O.92 25.62 0.66 1.0o 57.34 0.49 0.95 2.16 0.76 1.02 1.40 0.6o 1.O1 1.93 2.92 1.04 8.37 1.19 0.99 0.75 3.11 1.07 0-3O 1.69 1.03 7.73 2.94 1.O3 c1 平均值 J!t Cv C, 0.64 O.59 O.85 O.O9 1.93 1.13 16.17 O.58 1.84 22.90 O.44 0.90 84.25 038 1.0 41.48 0.80 O.70 1_37 O.37 0.99 1.27 0.97 0.69 10.0 40.85 1.23 0.54 1.04 0.77 O.20 l|49 0.69 7.17 0.93 O.96 平均值 K1 订 Cv C: 0.63 0.55 0.84 0.08 0-37 1.0o 11.2O 0.92 1.27 24.13 0.49 0.94 66.99 0.47 1.11 2.1O 0.92 0.99 1.21 0_37 O.87 1.76 1.45 O.95 8.73 0.8O 1.O3 0.60 O.77 0.86 O.43 10-38 1.48 7.13 2.62 0.95 平均值 J^mn Cv C^ O.印 0.19 O.80 O.07 O_33 0I88 8.47 0.71 0.96 26.98 O.55 1.06 68.34 0.44 1.14 2_39 1.15 1.13 1.31 0.51 0.94 1-37 1.8O 0.74 6.28 0.97 0.74 0.51 0.71 O.73 0.22 0.84 O.76 4.75 0.47 O.63 注:I、含量单位:Au、Hg元素为ng/g,其它元素为 g,g 根据上表统计,将该区内各地质单元元素背景特征总结如下。 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除了cu、zn、As三种元素 稍有贫化,其余九种元素都是稍有富集,Au、鲰、Mo、As、sb、Bi、 Hg元素强分异,其余五种元素明显分异,尤其是Au、Ag、Mo含量高, 离散度大,在全区分布不均匀,是异常元素成矿的有利条件。所以该 组地层是区内成矿最有利地层。 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Ag、cu、zn元素含量较高,但从变异系数 反应出cu、zn等元素在该子区中分布较均匀,说明该元素异常是有 地质体引起的,Ag元素为强分异,sn、As、Hg稍有富集,但元素的 变异系数较低,在该子区中分布也较均匀,该地层整体对成矿不利, 但不排除个别元素如鲰元素的富集成矿。 早白垩世花岗斑岩cu、Bi元素富集,A zn、w、As元素稍有 般,说明该区内金矿成矿与其它矿种伴生关系小,而Cu、Zn、Sn、 Ag、Mo等元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该区范围内铜、锌、银、钼 等金属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下很可能伴生成矿,相互之间具有很好的指 示作用。 (3)通过对该区内各地质单元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统计发现,上侏 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组地层及早白垩世正长斑岩侵人体是该 区最有利的成矿母源层。 综上述,在该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组地层及早白 垩世正长斑岩侵人体中寻找金、银、钼矿是该区最重要的找矿线索。 参考文献: 【1】邵和明,张履桥.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 2o01 富集,其余元素稍有贫化;Mo、Bi、Hg元素属强分异,缸、Ph、zn、 sn元素属弱分异,其余元素属分异明显,在该子区中是寻找Ag、Mo、 Cu、Zn的矿产的有利部位。 上侏罗统玛尼吐组Pb、zn、w元素稍有富集,Mo、As、Sb、Bi、 Hg贫化,Au、衄、cu、Sn稍有贫化;W、Mo元素强分异,Pb、sn、 As、sb、Bi元素明显分异,其余元素属弱分异,该组地层条件对成矿 不利。 较大的背景含量及较高的离散度是异常元素成矿的有利条件,综 上所述,该区最有利的成矿位置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 组地层及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侵入体。 【2】葛文春,林强.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壳幔 相互作用的证据[J]岩石学报, [3]徐公愉.大兴安岭的大陆火山岩及其矿化作用[J].中国区域地 质,1983(5) [4】蒋国源,权恒.大兴安岭根河、海拉尔盆地中生代火山岩[J].中 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8,(17) 3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找矿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该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对该区找矿具有以下几 点指导意义 (1)Au、Ag、Mo等元素富集程度高、变异系数大,是该区最有 利的成矿元素,金银钼矿是该区范围内最主要的的找矿目标。 (2)通过对各元素相关性分析认为,Au元素与其它元素相关性一 【5】尹志刚,张跃龙,杨小平,等.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特 征及岩浆演化【J].世界地质,2006,25(2) [6葛文春,林强.6]大兴安岭北部伊列克得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 征【J].矿物岩石,2000,20(3) 作者简介: 王春宇(1982一),男,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及矿产 普查工作。 184 I科救博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