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目标
1.会写“榆、畔 ”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及理解“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识字写字,积累相关词语和诗句
难点: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感知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一、诵读导入,奠定情感。
(一)学生回忆关于思乡的诗句,全班交流。 (二)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件中的思乡诗句。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教师板书课题(板书:长相思),指导通过对比朗读,读出题目的韵味。 二、初读诗词,分享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词的节奏。 2.指名读词,全班正音。 教师引导,预设:
“风一更”中的多音字“更”,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风一更”中“更”的意思,想象“风一更,雪一更”的景象。
3.学生自由练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4.初步分享读诗后的体会。 三、学习诗句。 (一)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阕。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阕。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 (榆关,即山海关) 简单介绍山海关:PPT
2.师: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师: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师: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阕的意思? (生答)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三)学习下阕。
师:夜深了,奔走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 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字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故园有怎样的什么,有……的……,还有……) 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阕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阕?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指名与师合作读)
齐读。(注意读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全班一起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1.范读(配乐)。 2.男女生读,齐读 。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