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态和静态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数蛤蟆》。
2、 带着愉快的心情,使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数蛤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愉快的心情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数蛤蟆》。
难点:使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打击乐件木鱼、歌单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使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实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一、动态方式感知音乐
师:下了几天的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小花小草都低垂着头,小鸟们也不知道都躲到哪里去了,只有池塘里的荷花向我们展露着小脸,那一个个高高挺起的荷叶展示着雨后的魅力,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在池塘里跳来跳去。你们听还发出了轻巧、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1、使用肢体的拍打感受音乐的强弱节拍
伴随着音乐的伴奏带领学生使用肢体拍打出强弱节拍,强调强弱、强 弱的规律,注意拍打的轻巧有弹性。
师:雨后的荷花格外的娇艳,被雨水洗刷过的荷叶更加的翠绿,平日里喜欢雨水的小蛤蟆们此时显得尤为兴奋,你听,他们又唱起了快乐的歌。
2、模仿小蛤蟆的叫声再次来感受音乐
师:小蛤蟆们唱得正高兴呢,那边走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整齐的念着一首儿歌,你们听他们是怎么念的呢?
3、按着强弱规律读歌词
教师敲打着木鱼,引导学生感受强弱节拍,注意读歌词时也要读出强弱来
师:有位叔叔听见我们把这首儿歌朗诵的这样美妙,他为这首儿歌谱上了乐曲,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
4、听歌做游戏
聆听歌曲做游戏:伴随着蛤蟆的叫声感受音乐中的乐句。
5、教师范唱
在范唱中引导学生找出最长的乐句。
6、使用跳荷叶的方式进一步聆听感受歌曲
二、使用静态的方式感受歌曲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数蛤蟆》。刚才我们用各种动态的方式感受了这首歌,下面我们安安静静的来听这首歌。
1、 带着两个问题安静的来听歌曲。问题一,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问题二,小朋友们演唱的声音是怎样的?
2、 生唱歌曲:带着愉快的情绪和弹跳的声音来唱歌曲
3、教师伴奏,生再次唱歌曲
4、解释“荷儿梅子索和花儿梅子索”的含义。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来唱歌。
5、多种方式唱歌曲:
师:我们美妙的歌声传到了池塘的那一边,产生了这样的效果。
(1)使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
师:这样的美景,伴着这样美妙的歌声,小蛤蟆们特别的高兴,他们乒乓乒乓,乒乓乒乓,跳上跳下,此时的池塘表现出一片欢腾热闹的场面。
(2)分两个层次来唱。(因为这首歌很简单,所以带领学生感受一次轮唱的效果)
小结
今天的这节音乐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四川民歌《数蛤蟆》。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