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资源水利的建设

来源:一二三四网


浅议资源水利的建设

【摘 要】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源水利的建设是水利发展的理想模式。要利用好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应做到如如下几点:(1)建立水资源市场;(2)改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3)严格控制与治理水污染问题;(4)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做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资源水利;水资源市场;管理体制;水污染;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贫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我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我国人口巨大,土地广阔,就目前来讲,全国水资源量已经出现了严重赤字。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地表淡水的贫乏使得城市生活面临着困境。国家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出台过相关法律,但是结果还是不断的浪费;曾经有一个大型工程叫做南水北调,希望用调节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达到中国区域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但是目前来看,水资源的问题还是日益突出。

2 我国的水资源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2.1 水资源供需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

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我国的人口大量增长将会是对水资源问题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目标的挑战。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正处在飞速的增长时期,所以会出现工业用水大量增长的问题,从而导致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明显。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由于发展的需要会对水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导致的结果是废水的排放量也会相应快速增长。

2.2 水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地发展,工业也更加发达,从而导致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尤其近年来,我国的污水排放量已经非常巨大。由于长期在粗放型模式的操作下,我国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再生,缺乏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有效控制,致使水资源被消耗和被污染。由于我国许多城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了一些水域,所以就使得我国很多城市大部分水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也进一步地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从而使一些原本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2.3 水资源浪费严重

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却存在着浪

费的问题。因为对水资源开发的不合理,比如拦河修坝,在上游对水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而在下游却无水可用,从而违背了水资源在上下游的合理分配利用的原则,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3 如何做好水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们所从事的水利事业,还处于一种粗放型的工程水利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微观上的水质恶化问题。纵观水利发展的历史,水利建设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模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先后经历和正在经历三个阶段:(1)原始水利阶段。以解决人类生存生活为主要目的;(2)工程水利阶段。也称工程水利经济阶段,以兴建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以解决人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要目的。(3)资源水利阶段。也称为经济型环境水利,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科学管理为标志,强化水资源开发和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强调综合优化配置水资源。将水——水利——生态环境——生态经济有效结合,是水利发展的理想模式。

因此,要做好生态水利,搞好资源水利的建设,应做好如下几点:

3.1 建立水资源市场

目前我国水资源价格普遍偏低,水价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过程中难以起到调节作用,农业用水全国平均供水价格仅占供水成本的50%~60%,如此低廉的水价,难以有效地约束用水单位和个人形成高效的节约机制,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长期以来,客观上存在着水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使用权的分离,导致了水资产权模糊。现代产权经济学认为,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有着根本影响,水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立水资源市场,必须搞好水资源功能分区与规旬,结合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产权制度改革,加大水资源产权改革力度,积极探索水权制度和水市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实行水权有偿转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节约用水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3.2 改善水资源管理市场

水利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改革水的管理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所谓管理体制是指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的划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涉及到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多头管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形成了无人管理的无序管理局面。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为搞好资源水利的建设,必须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城乡一体化机制,本着一事一部的原则,成立水务局,避免多头管理、浪费资源、危及民生,而又无人(部门)负全责的现象发生。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必须以流域治理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同时,统筹考虑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地下水回灌补给等涉水事务,积极研究和推进

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

3.3 严格控制与治理水污染

水资源污染,不仅造成水资源财富本身价值的折旧,使水资源贬值,而且造成一系列生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我国城乡面临的当务之急。

资源水利建设要以建立生态水利为依托,加大水法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的水患意识,建立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化肥,建立统防和绿色防控体系建设,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杜绝农业垃圾和城乡生活垃圾对水体的污染,处理好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问题,引入生态用水量概念,按照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推进水利和水资源的协调发展。提倡清洁生产,开办绿色工厂。严禁滥用水体的自净作用,杜绝用清洁水稀释污水的方法处理解决水污染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使废物利用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在地下水的开采过程中,密切注意与观察,多因素综合考虑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对地下水的回灌补给水源应符合生活钦用水标准。

3.4 用可持续发展观点重视资源水利建设

持续发展的观点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世界性难题,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要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就必须树立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观,建立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模式。

(1)资源水利建设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对于地表水等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限制在其再生产的限度内,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可更新资的再生产,地下水的开采要采取回灌补给措施。

(2)资源水利建设考虑兼顾后代人的需要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不仅仅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还必须兼顾后代人的需要,应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使他们同我们一样地拥有均等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4 结束语

资源水利是水利事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指导我们的水利事业现实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了资源水利的建设,是一项恩泽子孙的系统工程,其适合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姜文来.著.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姜文来.著.资源水利理论基础初探[J].中国水利,1999(10).

[3]崔树彬.著.关于生态需水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利,2001(8).

[4]周文智.著.关于改水的管理体制的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