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1.全卷共8页,17小题。满分150分(含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须写在答题纸规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均无效。
学校组织了“我与身边的文化民俗”系列文化探寻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宣传设计组”的同学对“俗”字的理解意见不一,请你参与讨论。(4分)
俗(小篆)
《说文解字》:俗,习也。从人、谷声。
同学:说起“俗”,便容易想到“yōng①______俗”“俗气”,大概“俗”有原始不化之义。我:我不认同,两座高山之间的流水处是谷。人、谷两范式叠加,系风水之气,土地所生之习,是俗之范式。如“风俗”“习俗”
同学:有道理。广袤肥wò②_______的土地上,人们关系和睦,老少和乐,民风淳朴,让人不禁联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③______”这句话。1.根据拼音写出对应汉字。(2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为③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诗句。(2分)
桥接古今,文化传承
文学鉴赏组组织了一次“桥接古今,文化传承”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希望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探讨宣传推介上虞古桥、助力旅游品牌打造的方案策略。请你参与文献研读,寻找可资借鉴的点点滴滴。(22分)
【甲】红桥游记清·王士祯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①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②,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
③,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注释】①袨(xuàn)服:盛服,艳服。②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王羲之和谢
安在冶城的对话,谈论当时虚谈废务的世风,齐景公和晏子游于牛山,感怀人生短促。③遘(gòu):相遇。
【乙】八声甘州·神往红桥修禊①
纪宝成
又春光好处,诵绿杨城郭是扬州。念红桥修禊,冶春盛事,旖旎心头。辉映流觞曲水,击钵赋诗游。隔代知音在,文脉悠悠。
雅意无分今古,偕茂林修竹,雨燕翔鸥。更清欢如许,物我共因由。但骋怀、澹烟芳草,又心驰、柳岸系兰舟。安能负、绿黄红紫,静水深流。
【注释】①修禊(xì):传统风俗,阴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戏,以消除不祥。
3.请依照甲文文意,梳理红桥游览路线(用原文语句回答),解释加点字词。(6分)
4.“红桥景区”有几个“入画景点”,请根据表内提示,用现代汉语补全景点解说。(6分)入画景点红桥饮涧
景点解说
描写:“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解说:远远望去红桥就像①_________
描写:“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
荷塘揽胜
解说:六七月份你会看到②_________(3分)
5.甲文王士祯的“感叹”与乙文纪宝成的“念”在情感表达上有何相似之处?请联读甲文、乙诗,作具体分析。(5分)
贴士
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在康熙元年(1662)春,与扬州诸名士集于红桥,众人“击钵赋诗,游宴不息”,此次修禊,开扬州“红桥修禊”之先河,此后“红桥修楔”美名远扬。2023年扬州市举办了“红桥修楔”开启361周年诗词征稿和雅集活动,纪宝成的征文《八声甘州·神往红桥修楔》被选中发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虞地处江南水乡,河湖众多,历代留下许多古桥,有较高的文化文物价值。但考察其影响,大都局限在绍兴乃至上虞本地。如何让这些古桥走出上虞,为打造上虞的旅游“金名片”添色添彩?请你结合上面甲乙两则诗文内容,给上虞区文旅部门提两条建议。(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脚色①,领悟人生
【注】①脚色:传统戏曲中不同性别、年龄、身份、性格人物的扮演者的类型。
7.中国传统戏曲剧种绍剧源于秦腔,起源于上虞。(《百度百科》)文学鉴赏组在了解戏曲知识时发现戏曲主要“行当”名称(生、旦、净、丑)很有意思,将行当名与古诗文、古典名著人物关联起来别有趣味。这是他们据此制作的表格,请你一起参与完成。(14分)戏曲角
特征
人物
相关经历
相关诗文
色
老生生
小生武生老旦花旦
女性,端庄严肃正派
旦
正旦
的人物,大多贤妻良母或贞节烈女之类,又叫青衣。武旦
李清照
“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诗人带着丈夫的嘱托与未尽之愿,仓皇南渡。
⑥______,学诗设有
惊人句。(《渔家傲》)
⑦______,
女性,有武艺
木兰
③______
老年女性,中、青年女性
/
/
/
男性,中年以上。又叫胡子生、须生男性,年轻俊美青少年
男性,擅长武艺
诸葛亮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积劳成疾命陨五丈原
④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⑤
周瑜
赤壁之战
______
,
______。杜牧《赤壁》)
①______
醉打蒋门神
/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
净
男性,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戏曲角色,又称小花脸
②______
戴着高帽,穿着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走在乡村路上。
丑
/
/
/
传统文化总在反思与革新中发展传承。我们为人也一样,正如《论语》中所说,我们应该时时想着“⑧__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请在空格①处填写对应的人物。①____________(1分)
(2)②处人物______,是作者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理想形象,在对待功名利禄方面,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5分)答:②处人物______,他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③处填写相应人物的有关经历(2分)人物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④——③处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6分)
舞台刘洪文
村委会的门前搭起了舞台。
所谓的舞台,不过是破解放车的车厢加几个空柴油桶,上面支了木板。戏台的天棚是用黑塑料布搭的,既可遮阳又可防雨,戏台的前面用于演出,后面供演员换服装和道具。
这次请的是潘大立。潘大立本来就是我们村的,他可是个名角,各村闻名。他有个小剧团,演员都是临时组织的,平时种地,农闲演戏,潘大立是团长。听说他是在县里的舞台演
/
出过的,受到了县长的好评,有人说他有希望进县剧团深造。
那时我还小,村里请一次戏不容易。我们也不能错过机会,我最喜欢钻在戏台子底下,虽然这里看不见演员的脸,却离演员最近,几乎可以听见演员的呼吸声。
戏台前面有一棵大柳树,那里席地而坐的人最多,有卖冰棍的,也有卖瓜子的。“二八”自行车后载一个泡沫箱子,上面再包一层棉被,这是最好的冰箱,拿出来的冰棍还冒着凉气。对我们来说,听戏只是个由头儿,蹭点儿吃喝才是最重要的。
当演员在台上闪展腾挪时,台下就有尘土簌簌地落下来,弄脏了我的冰棍。于是,我从台下伸出头来,看是谁在和我作对。可我没什么办法,又不能把他从台上扯下来,只能在冰棍上舔两口,算是弄干净了。
表演的正是潘大立,他穿着简单的戏装,头上围一条白手巾,脸上扑着粉,像刚从面缸里钻出来一样。
我不喜欢潘大立。听说他很有才,彼时所演的正是他自编自演的成名曲目《潘大懒相亲》,大概就是讲述了一个懒惰的农村光棍儿在村支书的帮助下,立业成家的过程。可这哪里像个农民?脸上的粉直掉渣渣儿。
台下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伸长脖子,张着嘴,还时不时地拍一会儿巴掌,证明他们看懂了。可我看不懂,一会儿唱一会儿说,二胡声比演员的嗓门儿都大,能听出个啥?
于是,我狠狠咬下最后一口冰棍,把冰棍杆朝台上一抛,转身又钻到台下。在我看来,这台下比台上好玩儿多了,就像是《地道战》里的防空洞。
大戏演了三天,每天都有潘大立登场,我搞不明白,他演得就那么好?看演出的人有增无减,每天都熙熙攘攘,像赶大集。南村的来了,东庄的来了,后屯的也来了。二大妈还带了烟笸箩,把长烟枪抽得吱吱响……
……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村里不再请舞台戏了,或许是因为我长大了,这场景淡出了我的生活我已经对钻到戏台下面不感兴趣了。
潘大立还会到村委会大院门前的空场上去,有时呆呆地看,有时吼上几嗓。我觉得他像是被掐住了脖子,发不出个正音来。
后来,潘大立成了他戏里的潘大懒,他还不爱种田,媳妇也跟他离了婚。
村里再也没人看潘大立的戏了,连县剧团都黄了,更别说乡下自办的小剧团了。潘大立就这样潦倒着,家破人散,游手好闲。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要走自己的路。我没得选择,因为我高考落榜了。
去部队时,父亲一直在后面送我,他的背有些佝偻,像是怕天塌下来压到自己。他说我是时运不济,就像潘大立变成了潘大懒一样。
可我不这样认为,路是自己走的,何必去怪运气。如果运气有那么大的威力,我们又何必挣扎?那样的话潘大立倒是对的,懒懒地放弃。
再回家时,我已经在部队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三级士官转业,在县城里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但父亲还在老家,我去看他。他的头昂得很高,我知道这是因为他认为我混得还不错。
我和父亲聊天,话题总离不开村里当年的戏台,离不开冰棍和潘大立。我问父亲:“潘大立现在咋样?”
“他现在可厉害了!”父亲说,“自打有了快手直播,他可算找到门路了,现在粉丝都好几十万了,一场直播带货,能挣几万十几万。村里的小学和乡路都是他出钱修的,他还续了老婆有了孩子……”
父亲滔滔不绝地说着,我有些不服气:“有钱,了不起?”
离开村子时,我在村委会大院门前碰到了潘大立。他苍老了许多,头发几乎掉光了,脸依旧很白,不过没有涂粉。
他正架着手机要搞直播。
我主动和他打招呼:“现在挺好啊!”他朝我笑:“有出息了,小子!”
“干吗非跑这儿来拍?这又没有舞台。”我问。
潘大立笑了,把手朝四周画了个圆圈,说:“这不就是舞台?”原来,他的心中一直都有一个舞台!
(选自《百花园》2022年第4期,有删减)
8.阅读全文,理清故事,补全思维导图。(6分)
9.联系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7分)
(1)看演出的人有增无减,每天都熙熙攘攘,像赶大集。南村的来了,后屯的也来了。二大妈还带了烟笸箩,把长烟枪抽得吱吱响……(此处为什么要写观众的情状?)(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潘大立还会到村委会大院门前的空场前去,有时呆呆地看,有时吼上几嗓。(这句话反映了潘大立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前半部分采用“儿童视角”叙事,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原来,他心中一直都有一个舞台!”,“舞台”之于人生的意义何在?请结合潘大立和“我”的人生经历阐述。(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遇茶,文化溢香
2月28日下午,“上虞翠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启用。为广泛地了解茶文化,媒体风暴组将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走访,对茶文化的相关内涵作专题整理,请你一同参与活动。
(22分)
【材料一】11月29日晚,由中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杭州的两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西湖龙井、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部分成功入选!
至此,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选白《杭州日报》2022年11月30日)
【材料二】
图1:2011—2021年中国茶叶内销总额及均价 图2:2020—2021年电商平台茶叶消费者年龄分布
(单位:亿元、元/千克。数据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数据 京东超市)
(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22年01月19日)
【材料三】
“围炉煮茶”,兴于文化归于生活
三五好友围坐于温暖的炭炉旁谈天说地,茶水在茶壶内沸腾,烤制的土豆、玉米、花生逐渐散发香气……随着“围炉煮茶”这一新兴吃茶方式逐渐风靡,中国多地都市掀起一股冬季消费新风潮。(12月1日中国新闻网)
作为一种新出圈的潮流生活方式,“围炉煮茶”既予生活一抹烟火,也给冬日消费添了活力。这一吃茶方式既传统又现代,不仅提供了社交新场景,更带来充满仪式感、互动感的消费新体验,因而颇受年轻人青睐。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查询,“围炉煮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话题播放量已超过16亿次,淘宝上有约2万件有关商品供消费者挑选,在成都、上海、广州等多地相关商家数量众多。“围炉煮茶”走红,既释放文化力,让更多人品茶香茶韵、享美好生活;也激活消费力,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以炭火“烤热”冬日消费新风潮。
“围炉煮茶”兴于文化,归于生活。“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茶文化流淌于历史长河,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记录了煮茶的过程,可见“围炉煮茶”历史之悠久。“围炉煮茶”让传统煮茶文化重新流行,电视剧《梦华录》带火了非遗“茶百戏”……茶屡屡出圈,无不表明茶文化具有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图炉煮茶”风靡都市,茶文化变身“潮文化”,无疑是文化照进生活的现实写照。
“用”是最好的传承。“围炉煮茶”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作出有益探索。它提示我们,不做“高岭之花”,植根于群众、回馈于生活,才能为文化之“花”更美绽放聚人气、增活力。
(选自《广州日报》2022年12月02日)
【消息速览】
12.同学们拟将收集的材料装订成册。编制“手册”目录时,想用一句话做【材料…】的消息目录,请你参与拟制。(3分)答:___________【读图识要】
13.研读【材料二】的数据图,我们得出以下结论:___________。(至少两点)(4分)【实地采访】
14.为广泛了解茶文化的方方面面,媒体风暴组将开展实地采访。请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补充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5分)采访时间采访者采访目的采访对象
春假采访地点视采访对象而定媒体风暴组采访方式现场走访/电话访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负责申遗的政府委员
B.传统制茶技艺的手工艺人 (任选一个对象)C.围炉煮茶的年轻人
采访问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性思考】
15.时下“围炉煮茶”这一新兴吃茶方式逐渐风靡,你觉得它能否长期红火?请结合材料信息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理出。(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创设计】
16.在走访过程中,宣传设计组注意到“文化创意”(简称“文创”)类产品销售火爆,因此,想借用经典名著元素进行文创产品设计,请你一起参与。(6分)
请从下面三个选项中任选其一,结合该名著人物的相关内容,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并阐释设计理念。(150字左右)
A.《艾青诗选》艾青B.《简·爱》简·爱C.《红岩》江姐(文创产品设计参考:a.印有人物经典形象的帆布袋的杯盏
c.印有经典情节的书签
示例:
d.其他)
b.印有人物经典语言
选择名著人物:《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选择文创设计:印有人物经典形象的环保袋
设计理念:帆布袋的袋身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长征翻越雪山的画面。画面背景是道路崎岖的雪山,白雪皑皑,但闪着红星的红军战士们还是以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把雪山踩在了脚下。画面右边附毛泽东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画龙点睛之笔歌颂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是中国革命的前进之路,更是中国革命的生命之路。整个画面简约火气雅致。设计意在传导革命文化,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我选择的名著人物_________(填序号),我设计的文创产品是_________(填序号,无需画图),我的设计理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学习,收获多多
17.班级微信公众号拟推出一期“家乡民俗文化”研学的推文,现向你征文。文章可以是你与“非遗”文化的故事,可以是你对饮食文化的思考,也可以是你对某种民间艺术形式命运变化的感想……请你参考下表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60分,另书写5分)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白定。(2)不少于600字。(3)不抄袭,不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民俗文化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社会生活
食料、衣饰、居屋、运输方式方言、艺术、民间学识与运用家族、社团、特别组合
上虞区202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文化考试适应性练习
语文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2分)①庸
②沃
2.(2分)③黄发垂碧,并怡然自乐
桥接古今,文化传承
3.6分)①依照,这里有顺着、沿着的意思。②向北走③拿小艇,循河西北行④登桥四望
(①②各2分,③④各1分)
4.(6分,各3分)①一道垂虹向下饮于溪涧中,又像美人化着漂亮的妆,穿着艳服,正照着镜子,顾盼生辉。②荷花开了,香气能飘到数里之外,青帘白船,络绎不绝。(大意相同即可)5.(5分)
甲乙两文中的“感叹”和“念”都有怀古凭吊、古今同怀的意味。(1分)
甲文中作者王士祯登桥四望,徘徊感叹,自言“不能自喻其故”,其心绪是幽微的。之后联想到“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的故事,感怀古人览胜景而有“怨”,和自己览红桥之美景忽有徘徊感叹的心绪是相类的。(2分)
而乙词中作者(纪宝成)想到(“念”)“红桥修禊”,认为与古人亦是“隔代知音”,对红桥对扬州美景的热爱,古与今同。“茂林修竹,雨燕翔鸥”“澹烟芳草”“柳岸兰舟”的美景,“流觞曲水,击钵赋诗游”的快乐,似与当年王士祯赏红桥美景,与友人游玩其间,倚歌和之的快乐相同。(2分)
6.(5分,答出一点得3分,两点得5分))
【示例】①文旅部门要增强考古研究力度,挖掘、整理古桥文化内涵,让古桥的建造、修缮历史与相关人物故事去尘除垢,重见天日,让古桥有传承,有“来头”。像甲文中的“红桥修禊”风雅诗会起自360多年前,历代传承、演变的历史来由,扬州一直在研究在挖掘整理。②搭建平台,组织古桥文化拓展活动,扩大古桥知名度、影响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政府文旅部门要深度融入,可利用民间庙会、民间节庆习俗等活动,注入政府力量,造大声势,让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有机结合。甲文中的“红桥修禊”雅聚,经过扬州地方政府的包装,古为今用,年年开展诗词征稿活动,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盛事(乙词便是这个盛事的产物),也必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这点,古桥文化活动可以借鉴。
③加强宣传引导,丰富、创新传播方式。除了官媒,政府还要引导自媒体成为宣传古桥文化的主力军,让自媒体主动助力古桥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结合前文言之成理即可)
认识脚色,领悟人生
7.(14分)
(1)(1分)①武松(2)(5分)②王冕(1分)性格:面对功名利禄,王冕性情孤傲、蔑视权贵。(2分)【举例】例1.王冕既不求官爵,又不结交朋友,终日闭门读书。例2.京官危素想药会王冕,翟买办请不动,时知县亲百来拜,主冕离乡躲避。例3.朱元璋慕名拜访,王冕讲以仁义服人的道理。后来朝廷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早早地逃到会稽山,隐居终老。(写出一个示例即可,得2分)(3)(2分)③代父从军
(4)(6分,每空1分)④受任于败军之际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⑥我报路长嗟日暮⑦愿驰千里足⑧吾日三省吾身
小说《舞台》阅读(23分)
8.(6分,每空2分)①组织剧团,自编自演(或:远近闻名,众人追捧)②跌入低谷(或“家破人散”,或“生活潦倒”)③快手直播,助学修路9.(7分)
(1)(4分)侧面描写。看演出的人“有增无减”、“每天熙熙攘攘”,写出前来观看潘大立演戏的观众之多,“南村的来了,后屯的也来了”写出观众范围之广,二大妈吱吱响地抽长烟,可见其陶醉在看戏当中,以上都写出观众对潘大立表演的痴迷,侧面变现出潘大立表演技术的高超。
(2)(3分)表现出他失去表演舞台后内心的迷茫、失落:对曾经唱戏生活的怀念:表达了潘大立对舞台剧表演的热爱、痴迷。
10.(4分)其一,小说前半部分从“我”的童年视角展开叙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乡村舞台戏曲演出时的社会生活:台上演戏,台下卖冰棍卖瓜子,孩子主要为蹭点吃喝,还爱钻到舞台底下——从孩子的视角叙述,真实有趣:其二,“儿童视角”能表现儿童所特有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在大人们认为潘大立是名角儿对其表演如痴如醉时,“我”却不喜欢他,因为我看不懂他的表演,因为他在台上表演簌簌抖落的灰尘弄脏了“我”的棒冰,因为他表演时“脸上的粉直掉渣渣儿”,表现出孩子简单纯朴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与后文“成人视角”“我”的价值观形成对照。
11.(6分)文中“舞台”的深层含义是指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能找到并拥有这样的平台,有助于实现、提升人生的价值。早期的潘大立,擅长、热爱、痴迷舞台表演,在舞台上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享受着他热爱的表演,也享受着观众对他的肯定和欣赏、追捧:他自组剧团,自编自演《潘大懒相亲》,周围村子的村民都赶来看他的戏,熙熙攘攘,掌声阵阵,他可以爱他所爱,他的舞台表演还给观众带来了艺术
的享受。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表演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潘大立失去了他赖以获得成就感甚至生存基础的舞台,落魄潦倒。然后,在新的媒体手段出现以后,潘大立很快在“快手直播”中找到了自己的“新舞台”。他拥有了几十万的粉丝,一场直播带货能挣几万到十几万。在快手直播的平台上,潘大立不但实现了物质意义上的成功,他还助学修路,反哺社会,实现并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虽然高考失败,但并没有放弃与命运的抗争,在部队这个平台(舞台)上,稳扎稳打有了自己的一番成绩,并凭此转业回到县城成家立业。“舞台”(平台)的有无得失,直接关系人的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我们要珍惜已拥有的“舞台”,并能不断寻找、创造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舞台,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更好实现,并造福我们的身边人,造福我们的社会,让人生更有意义。
生活遇茶,文化溢香
12.(3分)示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13.(4分)(1)自2011年到2021年(或:近十年来)中国茶叶内销总额逐年上升。(2)自2011年到2021年(或:近十年来)中国茶叶内销均价稳步提升。(3)近年来,中青年人成为茶叶消费主要群体。(答出两点得满分)
14.(5分)【示例1】我选择A。(1)采访目的:了解茶这一非遗文化的发展前景及其可能性。(2)采访问题:请您谈谈如何充分挖掘茶文化遗产价值,做好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示例2】我选择B。(1)采访目的:了解手工艺人传承传统制茶技艺的想法。(2)采访问题:传统手工制茶相比现代工艺经济效率低,您为何还要坚持采用手工制茶?
【示例3】我选择C。(1)采访目的:探究“围炉煮茶”在年轻人中兴盛的原因。(2)采访问题:请问“围炉煮茶”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针对三类不同的采访对象,设计的问题要符合被采访者的身份,并根据采访目的有针对性发问。目的2分,问题3分)15.(4分)
【示例1】能长期红火。理由:手工制茶技艺的申遗成功,可见人们思想上逐渐重视文化传承(材料一)。(1分)青年人作为社会消费群体的主力军逐渐成为茶叶消费主角(材料二)。(1分)2018年开始茶叶内销价格呈稳中有降趋势(材料二),表明随着消费群体的增大,茶叶售价渐趋“大众化”,更利于“围炉煮茶”的普及。(1分)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与其他的饮茶方式不同,“围炉煮茶”这种新颖的喝茶方式更能令人放松,受年轻人欢迎(材
料三)。(1分)
【示例2】不能长期红灭。理由:手工制茶虽申遗成功,但并不代表大多数人开始关注茶:围炉煮茶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新兴的打卡模式,因“网红经济”“打卡经济”的花样迭出,不久就会被另一种流行活动所取代:因其季节性强,发展空间受限,市场也会难以扩大。(言之有理即可)16.(6分)
【示例】我选择B,我设计的文创产品是C。
我的设计理念:书签的封面中心为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的画面,(1分)画像中的她独立、果敢,裙摆在风中飘扬,她的身后是富丽堂皇却又像牢笼般的桑菲尔德庄园。(简述画面内容2分)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还有一个妻子后,她认为这样的爱情不是平等的,为了追求内心的独立与自尊,她宁愿放弃对罗切斯特的那份爱,使用者可以感受到她身上追求内心平等、自尊独立的女性光辉。(结合情节分析3分)
项目学习,收获多多
17.(60分)作文评分标准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