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问题研究 新课程NEW CURRICULUM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研究 高锦 (江西省上饶市第七小学) 摘 要:21世纪,走在时代前沿的人们逐渐地把改革的方向指向了教学课堂中。课堂是师生演绎智慧的舞台,那么如何对一个课 堂的完整度做出合理的评价呢?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评价”成为这一问题的一把钥匙。目前,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小 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课程评价的单一性,评价内容的短浅性,评价方式过于绝对,一般只是片面地强调 优、良、差。针对这一现状,课程标准实施了具体的教学评价方案,希望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发展趋势;评价内容 新课标下,为了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不足,同时也为了能更好 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新课程改 革强调,应使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化,评价的内容也要具体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1.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数学 具 化,多维度地对教学的主体及过程展开评价,最重要的是本次改革 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要求培养具有数学教养的劳动者,有较强的变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涵养,还要懂得数学的价值, 扩大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它将教师、学生及家长有机 懂得数学在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现在较为突出和最具前景的是 地连成一个整体。本文就对这一多元化的评价措施进一步地分析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它是数学应用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 研究。希望能对有关教育界人士有些许帮助。 我们一定要重视小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在缺陷与不足中找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背景研究 到提升的出口,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有必要适当地做出评价, 对已有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课 堂表现等做出评价,不断地改进完善,争取培养出有数学素养的创 1.课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根据传统的教学课堂经验的反馈,一直未改变的教育模式未 能取得较为卓越的效果。新课程改革下,为了能及时地应对这一问 造性人才。 题,提出了较为突破性的整改。目前,针对教学目的的单一性,新的 教学评价方案对教师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它充分体现了以 2.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 当今时代,国家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数学课程已经成为发展 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尤其对于像数学这样的课程,它需要一种逻 的重点。这就要求从小学课堂抓起,极力培养学生系统化的逻辑思 辑思维,而这种逻辑性思维不是来自教师的自导自演,而是需要整 维能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考虑教学内容上基础知识的把 个课堂的互动交流,多方位地引导进而突破。 握。同时,在现实的应用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也要突破 应该挖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将封闭问题转变为 再者,小学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是整个学习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发 涯的基石。一直以来,老师只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一味地灌输 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地解决问题,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 知识,从未对教学内容做出评价。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新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当今,评价 积极性,教师在课堂内容选择的基础上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合 制度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理念的实施。总而言之,选择恰 理地确定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不给小学生带来不 当的课堂评价标准,需要以客观的事实为评价依据,以激励向上和 必要的焦虑,教师在教学内容难易的选取上,也要适时地做出评价。 全面发展为最终评价目标,教师、学生、家长更应积极配合,感受评 2_/J、学数学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价的魅力。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 据很多家长反映,说孩子一直在努力地学习,但是一直没有取 能的掌握,也得重视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争取使评价上升 得应有的效果。新课改理念下,单纯地传授已经不能跟随时代的脚 到最高境界。 步了。随着当代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 趋势是努力构建多样化、最优化的体系。因此,设计合理的教学方 参考文献: [1]丁学保.通过试题评价,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J].淄 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更是课堂多元化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方 博师专学报,2006(04). 面。当然,除了以上教学评价的几个方面,我们还要从多方面考虑, [2]孙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 2007.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教师应该营造适 学,宜的评价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风格,让学 [3]赵冬臣,马云鹏,张玉敏,等.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话语的定 3节优秀课例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 生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此外,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持之以恒,潜移 量研究:以1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编辑温雪莲 214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