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6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教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词意。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结合工具书,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词意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二、新授 (一)学习生字

结合工具书,自由识记,小组交流。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正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三)抓住“一齐”,品读“典礼”

1.品读“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指名读,指导朗读。

让学生说说从“一齐”中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第五自然段。

2.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1)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2)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区别表达效果。 理解“宣告”与“声音”指什么。

出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4)看画面,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5)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3.品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指名读

引导学生用“一齐„„一齐”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 理解“瞻仰”一词。

(2)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读“站”

4.对比感悟描写群众掌声的句子。 (1)出示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观礼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2)比较句子的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练习

1.用所给的字组词;

防( ) 耸( ) 旗( ) 擎( ) 渠( ) 钮( ) 2.理解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开国大典有了怎样的了解?和同桌交流一下。 课后习题

《开国大典》习题——第一课时 一、基础题 看拼音,写词语。

diǎn lǐ xié shānghuì jíxuān bù diàn niǔzhān yǎng

( ) ( ) ( ) ( ) ( ) ( ) xuǎn jǔlǐng xiùxú xú shàngshēng qí zhì

( )( ) ( ) ( ) 二、综合题 1.选词填空 汇集 聚集

(1)几个人( )拢来,站成一个圆圈。

(2)丁字形的广场( )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 出生

(3)小明于1989年6月( )了。

(4)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了。 2.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缩句)

(2)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 (3)广场上汇集了群众队伍。(扩句)

三、提高题

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在这个句子中,如果把加点的词语换成“走向”行不行,为什么?

2.“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典礼 协商 汇集 宣布 电钮 瞻仰 旗帜 选举 领袖 徐徐上升

二、综合题

1.(1)聚集 (2)汇集 (3)出生 (4)诞生 2.(1)会场上爆发出掌声。

(2)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像一滴水滴在了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群众队伍。 三、提高题

1.不行,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民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喜悦的心情。

2.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3.体现了群众热切、自豪、激动的心情。

板书 开国大典 一齐 掌声 激动 自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