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摘要】听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因为任何外语课程,在课堂上不可能不进行任何听的活动,每个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本文探究了与听力的几对关系,并提出了听力教学措施。
【关键词】听力理解;几对关系;教学措施
【Abstract】Listening is the only way to master the English language, because any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in the classroom could not listen to any activity, each student must have a certain capacity.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several of th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hearing, and hearing teaching measures proposed.
【Key words】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 few of the relationship; teaching measures
听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因为任何外语课程,在课堂上不可能不进行任何听的活动,每个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今天在试卷中听力试题的比例也很大,基本上占了试卷的五分之一,而学生在这一块上失分率较高,那么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听力理解困难呢?我认为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一是多年来,英语学习存在偏重于语言知识和功能的掌握,而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的倾向。二是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然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把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能力上。
一、听力的几对关系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的越多,听力能力就越强。勿容置疑,多听的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的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的多少,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搭建语言的基础,要想快速提高听力水平,听者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在听有声材料的时候,听者不仅仅是辩音,同时也是对连贯语流进行同步,准确解意的过程,如果连贯的语法中出现生词,就难以辨别其意。
(二)听力与记忆。
记忆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有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这两种记忆是听力理解的依据。换言之,在听的过程中,人脑与其所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形成了某种瞬时和短时的联系,而人们的思维正是凭借这种联系去分析、辨认语言信号的,同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采取一系列认知策略,然后把信号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达到理解。
(三)听力与综合理解。
听力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句子、篇章等的综合理解。如仅有语音、词汇、语法等等这些良好的基础而没有良好的听力技巧仍然很难提高综合理解能力。有的学生不善于抓关键词和掌握篇章大意,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单词单句上,结果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听者自感听懂了但到头来却没有记住所听内容,出现听前忘后的现象。还有的同学遇到生词便停下来,苦思冥想,更有甚者每听一句便将它心译过成汉语自认为是懂了,殊不知这样的翻译过程影响了下文信息的输入,听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英语,即使翻译的再好也不能达到文章的综合理解。
(四)听力与心理。
大多数学生在听音时会过于紧张或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对信息的输入会出现断层,这势必会影响听力的效果,过于紧张会使脑子出现短暂空白,这种状态下的听力理解也不能保证其连续性和正确性。在听力时要保障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般做听力训练时,学生的心理要放松,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习惯培养的问题,需要学生长期地、自觉地去意识,去调节,去控制,最后养成一个下意识地自然而然地条件发射。
二、教学措施
通过对上述几对关系的探究,在教学中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
首先,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的语音、语调。教师应认真抓好音标教学,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用英语组织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有利于培养其感知力、想象力。在课时安排上,可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或每节的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之认知有关材料,作为热身运动,或利用课堂教学结束前安排听力训练。与课本配套的同步听力以及练习册,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要坚持随同教学进行训练。
(二)重视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与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这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对学生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学生运用听觉感觉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要教会学生听音前注意略读捕捉信息,即要快速浏览习题,捕捉一切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听时要边听边记,强化记忆,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听句子回答问题时要把题干、问题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听对话和短文时,要抓主旨大意,切忌偏重两个词而忽视全文。同时要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
(三)优化心理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保持良好的状态,自觉的养成好习惯,对于听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从听力训练的初始阶段就应强调培养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教师要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及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以最终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
(四)进行有效的听力练习。
练习步骤可大致如下:
第一阶段:辨音练习。
1、辨别音素和短语;
2、听学过的对话;
3、从学过的阅读文章中辨别短语和句子;
4、通过游戏来辨别听到的单词和词组;
第二阶段:不需记忆的辨别和选择练习。
5、听各种各样已经学过的对话的录音;
6、听所学的阅读材料的复述;
第三阶段:需短暂记忆的辨别和选择练习。
7、在听学过的对话和阅读材料时,让学生做书面的正误判断题;
8、在学生听所学过的对话和阅读材料时,教师口头给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做书面的多项选择题;
9、听之前,先提出问题,在听的时候学生再用母语回答问题;
第四阶段:需长期记忆的辨别和选择练习。
10、此项练习类似上面的 7、8、9,但要求学生做书面的问题解答或者在他们听过一篇文章之后,口头提出问题,让学生做书面解答。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更符合学生实际的听力训练,扩展出更多的适合于学生听力训练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能力。使他们的英语综合理解能力不断加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