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展绿色信贷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以兴业银行为例

来源:一二三四网
震i 开展绿色信贷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以兴业银行为例 宫键,高万东 长春130117)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吉林[摘要]绿色、环保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绿色金融之风正悄然兴起,开展绿色 信贷将成为未来信贷业务发展的重点。我国最早开展绿色信贷的是兴业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中碳金 融的倡导者,兴业银行一直投身于实践,在发展碳金融方面开创了多个“中国第一”,其各项数据更具代表 性。以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净利润、总资产、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分析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银行竞争力的影 响,为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提供依据,并从中总结出能够支持碳金融市场长期发展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绿色信贷;碳金融;银行竞争力;兴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4 [收稿日期]2015—0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71(2015)02—0012—06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项目(2015年项目,吉林省金融业竞争力研究) [作者简介]宫键(1991一),女,吉林通化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硕士研究生。 一、绿色信贷的内涵 绿色信贷是指通过信贷手段进行节能减排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及实践。我国环保总局协同人民 银行和银监会于2007年7月出台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定义了“绿色 信贷”的内涵。所谓绿色信贷,其核心内容有如下三种:一是出台一系列信贷政策和制度对进行环保 和节能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二是对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或企业进行处罚,如停货、收回贷款 等;三是贷款人为降低信贷风险,对借款人进行引导和督促,履行社会责任。 目前,国内碳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基于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机制、基于CDM项目的融资及服务、 基于低碳理念的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其他碳金融业务和服务。由于碳金融在国内 ̄JM,J起步,只有绿色 信贷发展较为完善,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绿色信贷对金融机构的作用。基于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指的 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新建项目实施惩罚性高利率政策并进行贷款额度限制,而 对从事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企业或机构实施优惠性低利率并提供贷款扶持。¨ 绿色信 贷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通常有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融资三种手段。 银行应建立环境准人门槛来进行信贷审核,对于环保类项目应对其进行信贷支持;对于限制类项目实 施惩罚性高利率政策并进行贷款额度限制,甚至不对其提供信贷支持。该措施实行的目的是发展完 善的金融工具并且构建新的金融体系,通过金融杠杆作用来实现环保,切断危害环境者的资金链条, 12 l 3ourna c I 2cl¨¨l Finance lle 遏制其投资冲动,并且通过信贷发放来调整产业结构。与传统的信贷模式不同,“绿色信贷”的环境准 入门槛让商业银行和企业更加认识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基于CDM项目的融资及服务是碳金融的重要融资手段。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O指的是清洁发展机制,它要求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减排项目,以此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有效控 制,以达到发达国家真正履行在《京都议定书》中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义务的目的。CDM是目前唯一 国际公认的碳交易机制,对世界各地的减排计划均适用。银行为产生原始碳排放权的项目开发企业 提供担保,并利用自己的专长为项目开发公司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和信贷服务。基于低碳理念的金 融理财产品创新以低碳理念为卖点,主打低碳理财产品,从而体现出了碳交易平台的市场价值。 二、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概况 (一)兴业银行碳金融总体概况 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中碳金融的倡导者,兴业银行一直投身于实践,在发展碳金融方面开创了多个 “中国第一”。2006年6月17 El,兴业银行联合国际金融公司,共同签署《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 议》,自此,我国第一个“绿色信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诞生了;2008年,兴业银行公开承诺采纳 “赤道原则”这一国际项目融资新标准,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模式的先河;2010年1月28日兴 业银行推出国内首张低碳主题认同卡——中国低碳信用卡;2012年,兴业银行成立了我国银行业第 一个专门的、总行一级的碳金融管理部门——可持续金融部,这是我国碳金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兴 业银行在碳金融的发展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并在2011年至2013年连获中国银行业协会“最佳绿色金 融奖”和“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等多个奖项。_2 (二)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 2013年,兴业银行推出了一个从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到解决方案的多层次服务方案。该方案基 于企业金融客户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多种需求,整合出了一个涵盖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和解决方案的多 层次、综合性的体系。同时,绿色金融专营团队还制订了多种个性化营销方案,以满足各细分行业全 产业链对节能环保领域的不同需求。 通过整理数据,得到兴业银行2006年至2013年每年发放的绿色信贷规模如图1: l 掘 llⅡ 埘 .一.I2008 ._2009  .2010 201l 2012 2013 份2006 2007 图1 兴业银行每年发放绿色信贷规模 从图1中可以看出,兴业银行2006年至2009年绿色信贷规模增长较慢,增长最快的时段集中在 2009年至2010年;2010年与2009年相比贷款发放量增加了291.8%,2010年至2011年、2012年至 2013年增长有所放缓,但增长率仍然接近50%。2011年至2012年贷款发放量有所减少,但总体上看 aournal0f chIi11gchull Finance cI’llege l 13 呈上升趋势,贷款发放总量不断增加,尤其是2009年以后增长迅速,2013年相当于2006年的143倍。 可见,兴业银行一直在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三、绿色信贷对银行竞争力影响的描述性分析 (一)相关指标 研究绿色信贷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指标来衡量: 首先是总资产。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总资产的规模及其增 长速度来反映。银行的总资产是商业银行偿还债务的基础和保障,是银行所有资源的总和。一家商 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越大,说明其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同时该银行的规模越大。其次是净利润。净 利润是在利润总额中扣除了所得税后的利润,这一指标能够评价一个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管理绩 效,银行的最终经营成果也通过此指标显示。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与盈利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最后 是不良贷款率。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之一,而不良贷款率则是评价其贷款风险水平最 常用的一个指标。b 因此,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能侧面反映出其经营风险水平的变动。 (二)兴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1.提出假设 根据相关资料和初步分析,假设绿色信贷规模增加有利于兴业银行总资产、净利润和银行竞争力 的提高,且能够降低资产负债率。 2.数据分析 通过新浪财经网、中国银监会网、兴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报告、兴业银行官网整理数据如下: 表1 兴业银行总资产变化 年份 兴业银行总资产 (亿元) 兴业银行总资产年 增长率(%) 30.O2 37.82 l9.92 30.49 兴业银行总资产 占股份制银行比重(%) 8.65 l1.74 11.58 11.30 2006 2O07 2008 2O09 6 177.04 8 513-35 10 208.99 13 321.62 2010 l8 496.73 38.85 12.45 2011 2012 2013 24 087.96 32 509.75 36 774.35 30.23 34.96 13.12 l3.1l l3.82 13.67 数据来源:兴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报告 一般来说,由于审批制度较严格,发放绿色信贷可能会使银行丧失一部分贷款,导致总资产和利 润减少。但从表1可以看出,兴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在不断增加,年增长率有六年都维持在30%以上, 兴业银行总资产占股份制银行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8.65%增长到2013年的13.67%,总体呈上升趋 势。一家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的大小通过总资产占所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值来反映,这一指标能 l4 l lournal。f gch Ll|l Finance( llege 直观看出该银行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其总资产规模越大,总资产占所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值越 大,说明其越具有竞争力。兴业银行无论是资产绝对值上还是相对值上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表2兴业银行净利润的变化情况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ll 2012 20l3 净利润(百万) 3 798 8 586 1l 385 l3 282 l8 521 25 5o5 34 718 40 998 净利润(增长率%) 54.O8 126.O7 32.60 16.66 32.60 39-44 36.12 18.09 数据来源:兴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报告 从表2可知兴业银行在2006年和2007年这两年中净利润增长率最高,且净利润增长速度远高于 总资产的增长速度,这主要得益于其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从2008年到2013年这五年中兴业银行的 总资产和净利润基本保持同步增长,而在其他资料中显示,兴业银行2006年的总资产收益率仅为 O.7%,自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以后,总资产收益率基本保持在1.2%。由此可以看出,兴业银行净利润的 增长与其总资产规模的扩张是分不开的。 兴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以后盈利水平也有一定提高, 而且在开始发展绿色信贷的前两年增长尤为迅速,这可能与兴业银行率先抢占绿色信贷业务市场,拥 有大部分市场份额有关。 甜 \ \ ———— ——————————,//  I ● _ _ I  ●I 图2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情况 开展碳金融业务意味着兴业银行更多地向低碳企业发放贷款,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低碳行业在 行业内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贷款风险较大。但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上 升,不良贷款水平从2006年的1.53%下降到2013年的0.76%,在2011年不良贷款率达到最低值 0.38%,虽然在2013年有所回升,但还是远远低于初始水平。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后,不良贷款率并没 有像预测的那样上升,反而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持续降低,其资产质量在其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同 时也在逐年提高,兴业银行经营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 综合上述两表可以看出,自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以来,兴业银行的总资产、净利润逐年增长,经营风 险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其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一般来说,银行贷款审批制度的严格化会使总资产减 少,但兴业银行实行绿色信贷后总资产反而继续增长,这可能与兴业银行率先成为绿色银行并得到国 家政策支持有直接关系。可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并不一定会阻碍银行的发展,相反还能起到整合优 化资产、增强盈利能力的作用,赢得社会广泛的认可。 3.原因结果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得知,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并没有对兴业银行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而且随着绿色信 贷发放量的增加,兴业银行的总资产、净利润大体呈上升趋势,不良贷款率下降。兴业银行总资产和 Journal。f changchml Finance llege I 15 净利润增加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兴业银行率先推出绿色信贷,得到了国家支持,并赢得了社 会广泛的赞誉,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其次,其他金融机构在碳金融方面涉足不深,与兴业银行相比 缺乏竞争力;最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形势的加剧,人们对碳金融的需求也越发明显,兴业银行抓住了 良好机遇,推出多种碳金融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风险的重要指标。现代商 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普遍采用“五级分类”的方法进行,按风险水平不同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 可疑和损失这五类。其中,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这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理论上讲,兴业 银行推行绿色信贷会放弃一些传统企业,贷款向新兴企业投放,但新兴企业多数刚刚起步,资产规模 较小,可能会增加银行经营风险。 但数据显示,从2006年推行绿色信贷开始,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 1.53%下降到2011年的0.38%,年平均降幅达到了30%左右,可见,兴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后,经营风 险不增反降。兴业银行发展碳金融提高了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提下,低碳化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对绿色信贷的支持将保持长期不变,所以,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很小。兴业银 行采用的“赤道原则”审批标准排除了政府部门行政干预要求发放贷款的影响,所以,行政干预风险得 到很好的控制。此外,申请绿色信贷的企业一般社会责任意识较强,为了社会利益和企业声誉不会主 动违约,加之严格的贷款审批制度,降低了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兴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的过程中不 断整合优化资产,规范贷款审批流程,降低了内部管理风险。因此,兴业银行资产负债率从2006年到 2011年逐年下降,虽然2013年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这主要是宏观环境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所致。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中国拥有巨大的碳减排资源,将占到2015年世界总CDM潜力的35% 45%,相当于拉美、非洲 和中东地区的总和。中国政府制定的2020年自主减排目标,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包括国际上排放贸易 机制、联合实施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以及碳税、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在内的多元化减排体系及其交 易市场。发展低碳经济能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并进行技术革新,这将使中国逐步形成一个涵盖 多方面的、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而无论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都需要金融业的广泛参与,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未雨绸缪的银行将 有望占据市场先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碳金融是大势所趋。发放绿色信贷能够拓宽兴业银行的 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涵,也让兴业银行改变了业务运作模式、变革其信贷管理机制及其风险管 理方式,有助于兴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提升。此外,在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 境等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有利于展示兴业银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自觉性,从而有助于在同业中获 得认同,并赢得市场份额。随着全球碳减排需求的增加和层出不穷的碳金融产品的推出,在未来的经 济发展中,碳金融必将成为金融行业新的战略制高点。国内商业银行只有顺应这种趋势和潮流,积极 开拓碳金融业务,加强交流与合作,切实提升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能力和自身的金融服务水平,方能 在未来的金融服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建议 1.银行积极发展碳金融业务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展碳金融是大势所趋,而且碳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 16 l,|oul'n ̄,ll。 ha clluIl Finance( liege 问,银行不及时开展碳金融业务就会失去先机。在大环境下银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银行要具 备较强的战略性前瞻意识,在发展碳金融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找寻新的利润增长点,使其市场竞争力 和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银行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积极进行碳金融创新,以开发 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产品开发要跟上时代步伐。其次,银行要建立健全绿色信贷 信息沟通和披露机制。对授信企业,商业银行应该进行“绿色监查”,同时与各级环保部门和发改委通 力合作,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和合法、合规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报告,并完善信息日常沟通和披 露机制。最后,银行要优化风险管理制度,规范银行内部流程,提高管理水平,主动探索建立低碳金 融、绿色信贷服务的有效机制,切实提升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和各类风险的识别能力,进一步统一制订 操作性强的碳金融实施细则。在具体授信项目评估中,银行要探索建立企业环保分类识别系统,引入 环保节能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授信项目可行性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在实现自身的商业利益和可持续 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2.政府和社会广泛参与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应该针对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制定出与之相 配的“绿色金融监管 体系”,通过金融机构环境信用评级来对各金融机构在环保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通过对金融机构的 外部压力保障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国家应成立一个专门的“环保专项基金”,通过财政手段进行调 节,对环保方面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不合规企业进行处罚。 参考文献: [1] 王飞.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体系构建[J].金融与经济,2009,(3):63 66. [2] 谢伟杰,谢丽华.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l3,(11):83—85. [3] 吕鹰飞.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我国银行业动态效率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44—49 [4] 谢伟杰.兴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效应分析及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32—35. [5]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碳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的践行策略[R].银行家,2010,(9):67—70. [6]程俊敏.绿色信贷银行刍议[J].青海金融,2010(2):47—51. Analyze the Effect of Developing the Green Gredit of Bank Competitiveness ——Industria1 Bank as an Example GONG Jian,Gao Wan—dong (College ofEconomic,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 17,China) Abstract:Green environmenta1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sustainable de— 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The green financial wind is quietly rising.To carry out the green credit will be— come the focus of the credit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future.The data 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credit Industrial Bank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net profit,total assets,the rate of bad loans and other indicators analysis of effect of carrying out the green credit business of bank competitive. ness,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bank industry to develop carbon finance business.At the same time, we can summarize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to suppor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arbon from financial market. Key words-green credit;carbon finance;banking competitiveness;Industrial Bank [责任编辑:于明霞] ,)ournal。 c m Finance(_}liege i l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