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DLT860通信测试方案(0822)

来源:一二三四网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DL/T860通

信测试方案

Testplanforrelayprotectionandsecurityautomaticequipment

(征求意见稿)

2015年09月

目次

前言................................................................................IV1概述.................................................................................52范围.................................................................................53测试条件.............................................................................64测试用设备...........................................................................65测试方案实施办法.....................................................................66DL/T860一致性测试..................................................................97模型规范性测试......................................................................118信息规范性测试......................................................................139通信性能测试........................................................................1510通信可靠性测试.....................................................................1611远方操作专项测试...................................................................17附录ADL/T860一致性测试用例.........................................................19附录B模型规范性测试用例.............................................................43附录C信息规范测试用例...............................................................43附录D通信性能测试用例...............................................................43附录E通信可靠性测试用例.............................................................43附录F远方操作专项测试用例...........................................................43附录GMMS服务器协议实现额外信息PIXIT...............................................43

I

前言

为把好设备质量关,全面提升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水平,特制定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测技术方案,本方案适用于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化装置的通信类功能及性能的测试。

本方案规定了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DL/T860通信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判定方法。

II

1概述

为了完善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DL/T860数据通信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DL/T860通信能力,保障变电站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特制订本测试方案。

本测试方案针对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按一致性测试、模型、信息、通信性能、通信可靠性等五个部分设计了测试项目,同时参照国网调继〔2014〕143号通知,设计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的专项测试内容。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DL/T860一致性测试项目,项目设计了统一的DL/T860一致性测试用例,参考了DL/T860.10、最新的国际UCA测试规范和国网Q/GDW1396规范,测试内容涵盖智能变电站过程层SV和GOOSE、站控层MMS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全部通信协议,为模型规范性测试及信息规范性测试做好基础性测试工作;

2)模型规范性测试项目,项目设计了装置配置文件模型对DL/T860以及国网Q/GDW1396模型规范符合性的测试用例,确保装置的DL/T860建模标准化、专业化,确保装置模型符合国网继电保护工程应用模型技术要求;

3)信息规范性测试项目,项目设计了信息规范的测试用例,根据国网最新的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的技术要求,对装置通信上送的所有信息进行正确性、完整性测试;4)通信性能测试项目,项目设计了通信性能测试用例,在保护动作信号传输正确率、保护动作信号传输时间、多主站通信并发、录波文件传输时间等方面对装置进行测试;5)通信可靠性测试项目,项目设计了保护装置在网络环境、电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下的测试用例,测试装置通信的性能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专项测试,主要设计了间隔层保护装置的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远方投退、定值区远方切换和定值远方读取的功能性和可靠性测试用例。

2范围

本方案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DL/T860规约一致性测试、模型规范性测试、信息规范性测试、通信性能测试、通信可靠性测试、远方操作测试的测试检测项目、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方案适用于xxx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作为装置一致性测试和专业检测时遵循的测试方法。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261—200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检验方法DL/T478—2013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Q/GDW11156-2014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信息模型校验规范Q/GDW1396-2012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1

Q/GDWxxx-2015继电保护信息规范

(调继〔2015〕71号)国调中心关于修订印发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的通知

(调继〔2014〕80号)国调中心关于印发继电保护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应用提升方案的通知

3测试条件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对装置进行功能性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a)环境温度:+15℃~+35℃;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基准试验的大气条件

检验装置有关测量值和定值整定准确度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a)环境温度:+23℃±2℃;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测试用设备

装置检验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应满足GB/T7261-2008的要求。

名称组件

模型校验工具icd模型静态校验工具

icd模型动态校验工具

信息规范测试平台DL/T860软件测试包IEC61850仿真客户端

IEC61850仿真服务器GOOSE仿真工具

网络分析仪以太网报文发生器

网络报文分析工具

继电保护试验仪综合时间测试仪三相标准源

5测试方案实施办法

5.1测试用例的维护方式

测试方案内容中包含的测试用例(即包含测试方法和测试项目)是根据现有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并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及现场运维反馈设计的,方案规定了

2

明确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目的,是国调中心、网省公司、检测机构、设备制造企业在设备运维、调试、检测、生产等环节总结并提炼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旨通过测试用例对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化装置进行测试后,消除各方对标准中规定的装置技术条件理解的差异性,消除装置在现场调试、运维过程中发生的各方对调试、运维理解上的二义性,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工程实施的深入和技术研究的加强,测试用例采用滚动修编的模式,按时修订发布。

测试用例库修订的原因:

1)相关国家、行业、国网标准的发布或修订;2)现有测试用例的完善;3)现有测试用例的修正;4)新增测试用例;

5)用户在运维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反馈;6)测试用例在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反馈;

7)生产厂家在设备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反馈。

测试用例库由测试工作组维护,每正式发布一个版本后,测试方案版本号在原版本基础上加0.1。如第一版发布的测试方案为Ver1.0,则第二版正式发布的测试方案版本号为Ver1.1。正式版本的测试方案必须严格执行。(建议给测试用例库起名字,这样更加明确)

如果在正式发布版本期间,工作组提出新的修改方案,在讨论并投票通过后,测试方案版本号在原版本上加0.01,如第一版基础上第一次修改后,测试方案版本为Ver1.01,但并非正式发布版本。非正式发布版本(中间版本)可被参考执行,不做为强制测试使用,直到新的正式版本发布。5.2测试用例的维护流程

测试工作组由国调中心,网省公司、检测机构、设备生产厂家、工程设计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成员的加入需由成员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归属单位正式报送,国调中心审核通过后方可加入;成员退出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归属单位同意,国调中心审核通过后方可退出。

测试用例由测试工作组成员发起维护,测试工作组成员的维护行为及修改意见代表其所属单位意见,测试工作组成员可通过邮件列表、网站等方式,向全体成员发送方案维护意见。测试工作组全体专家对维护意见进行反馈,通过工作组成员投票方式形成最终结果,由国调中心牵头召开测试用例讨论会,最终以会议文件形式用例维护成果,经国调中心审批合格后,将测试案例加入测试案例库,并添加到测试方案的修订文件中。

修订文件中的相关内容以半年时间为周期添加至新版测试方案中,在国网相关技术或标准发展重要节点或者整年度时,正式对外发布。

3

国调中心测试工作组修改给予意见同意维护意见形成结果递交递交测试工作组成员测试用例维护发起审核建议修改递交审批建议修改批准测试用例讨论会互动测试用例解释形成用例维护成果批准测试用例库形成测试用例修订文件退回修改递交审批修订审批通过方案颁布方案执行测试用例维护流程图

5.3通信软件和硬件的版本控制

测试过程中应记录通信部分的软件和硬件版本信息、各板卡上通信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在软件或硬件升级后需重新进行装置级测试。5.4测试流程

测试工作开始之前,测试机构向参试单位发布测试标准依据、测试用例内容、测试用例版本等信息。

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测试流程分为:一致性测试、模型规范性测试,远方控制测试、信息规范性测试、通信性能测试、通信可靠性测试。

测试过程中,原则上不允许对装置的模型及内部程序进行更改。

4

一致性测试模型规范性测试远方控制测试信息规范性测试通信性能测试通信可靠性测试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信测试流程

6DL/T860一致性测试

6.1相关设备及通信协议说明

变电站二次设备架构图

DL/T860体系规定了整个变电站系统的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间的数据采集和发送方式,合并单元以SV报文的形式向间隔层的保护设备发送采样值信息,智能终端以

5

GOOSE报文的形式与间隔层的保护设备交互遥信信息和遥控信息,间隔层保护装置以MMS报文的形式向站控层后台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后台MMS一致性测试(客户端)MMS一致性测试(服务器)保护装置SV一致性测试(SV订阅)GOOSE一致性测试(GOOSE发布、GOOSE订阅)SV一致性测试(SV发布)合并单元GOOSE一致性测试(GOOSE发布、GOOSE订阅)智能终端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DL/T860一致性测试适用项目

6.2DL/T860一致性测试项目

编号Tmp-Clt

用例名称

MMS客户端一致性测试

测试要求

文档和版本控制(详见附录A.1.1),配置文件(详见附录A.1.2),数据模型(详见附录A.1.3),

ACSI模型与服务的映射(DL/T860.72,SCSM)1)应用关联,详见附录A.1.4;2)数据集,详见附录A.1.5;3)取代,详见附录A.1.7;

4)定值组控制,详见附录A.1.8;5)报告,详见附录A.1.9,A.1.10;6)日志,详见附录A.1.11;7)控制,详见附录A.1.12;

8)时间和时间同步,详见附录A.4.13;9)文件传输,详见附录A.1.14;

10)客户端的TCP连接资源释放,详见附录A.1.15;11)MMS双网功能检验,详见附录A.1.16。

DL/T860规约测试软件(服务器端)与被测设备建立连接后进行测试。

MMS客户端一致性测试,详见附录A.1。

Tmp-Smv

SV采样值一致性检验

检验被测保护装置能否正确订阅SV采样值,各类数据格式接收是否正确。

1)SV采样值订阅检验,详见附录A.2.1

2)带可选域的SV报文订阅能力检验,详见附录A.2.23)SV报文参数极限订阅能力检验,详见附录A.2.3

Tmp-Gos

GOOSE一致性检验

检验被测装置在GOOSE在发布、订阅两种机制下的各类数据处理机制是否正常,数据结构是否合理。

6

通过61850规约测试软件包检验被测装置能否正确订阅、发布的GOOSE报文,被测装置发布的GOOSE报文结构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1)GOOSE发布检验,详见附录A.3.1;2)GOOSE订阅检验,详见附录A.3.2;

3)GOOSE事件时标的时间品质检验,详见附录A.3.3;4)GOOSE报文参数极限订阅能力检验,详见附录A.3.4;

5)GOOSE报文ASN.1编码长度订阅能力检验,详见附录A.3.5;6)GOOSE双网接收机制检验,详见附录A.3.6。

被测装置的GOOSE发布、订阅技术要求符合DL/T860.81标准规定,详见附录A.3。

Tmp-Ser

MMS服务器一致性测试

文档和版本控制(A.4.1),配置文件(A.4.2),数据模型(A.4.3),ACSI模型与服务的映射(DL/T860.72,SCSM)应用关联,详见附录A.4.4;

服务器/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详见附录A.4.5;数据集,详见附录A.4.6;取代,详见附录A.4.7;报告,详见附录A.4.8;

定值组控制,详见附录A.4.9;控制,详见附录A.4.10;

时间和时间同步,详见附录A.4.11;文件传输,详见附录A.4.12;日志,详见附录A.4.13;组合测试,详见附录A.4.14;

Q/GDW1396专用项目,详见附录A.4.15.

DL/T860规约测试软件(客户端)与被测设备建立连接后进行测试。

MMS服务器端一致性测试,详见附录A.4。

7模型规范性测试编号Tmp-Mdl01Tmp-Mdl02

用例名称

schema语法测试数据类型模板检测

测试要求

模型配置文件语法应正确,包括具体内容见B.1。LNodeType的模板定义的合法性测试;DOType模板定义的合法性测试;EnumType模板定义的合法性测试;具体测试用例见B.2。

ICD提供出的IED名称都应为\"TEMPLATE\"。

LD名称应符合Q/GDW1396—2012中的7.1.3,若装置中同一类型的LD超过一个可通过添加两位数字尾缀,

7

Tmp-Mdl03Tmp-Mdl03.1Tmp-Mdl03.2

IED通用检测IED名称测试LD名称测试

Tmp-Mdl03.3服务器Server建模测试

如PIGO01、PIGO02。

1)IED各AccessPoint的name属性不能相同。每个服务器均至少有一个访问点。2)支持过程层的间隔层设备,对上与站控层设备通信,对下与过程层设备通信,应采用3个不同访问点分别与站控层、过程层GOOSE、过程层SV进行通信。所有访问点,应在同一个ICD文件中体现。

3)站控层MMS服务与GOOSE服务(联闭锁)应统一访问点建模。

访问点的名称应符合Q/GDW1396—2012中的7.1.2。同一访问点内逻辑设备的inst属性不能相同。ICD文本中不应包含GOOSE和SV连线。

装置的LD建模和LN建模实例按照保护类型划分,应符合Q/GDW1396-20127.3。

具体测试用例见A.7。数据集的命名应符合Q/GDW1396—2012中的8.3.1。

数据集成员属性应符合Q/GDW1396—2012中的8.3.1(dsGOOSE数据集成员应采用FCDA其它数据集成员都应采用FCD)。

同一个逻辑设备下DataSet的name属性不能相同。

数据集包含的数据对象不应跨LD。数据集成员不能重复配置。

数据集成员个数不应超过256个。

数据集成员是否指向模型中已存在的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

具体测试用例见B.4。报告控制块的命名应符合Q/GDW1396—2012中的8.3.2。

同一个逻辑设备下ReportControl的name属性不能相同。

检查报告控制块、日志控制块和GOOSE控制块、SV控制块引用的数据集是否有效。

技术要求:数据集与报告控制块、GOOSE控制块、日志控制块应对应。

技术要求:检查报告控制块实际个数是否小于或等于的max属性值。日志控制块实际个数是否小于或等于的max属性值。GOOSE控制块实际个数是否小于或等于的max属性值。

具体测试用例见B.5。

Tmp-Mdl03.4Tmp-Mdl03.5Tmp-Mdl03.6Tmp-Mdl03.7

访问点的名称测试逻辑设备是否冲突测试GOOSE和SV连线测试分类装置实例测试

Tmp-Mdl04数据集检测

Tmp-Mdl05Tmp-Mdl05.1Tmp-Mdl05.2Tmp-Mdl05.3Tmp-Mdl05.4Tmp-Mdl05.5

控制块检测

报告控制块的名称测试报告控制块是否冲突测试控制块的数据集引用的有效性测试

控制块的数据集对应关系测试

控制块的数目测试

Tmp-Mdl06实例化检测

8

Tmp-Mdl06.1

实例化LN、DOI、SDI、DAI引用的有效性测试

a)实例化的LN、DOI、SDI、DAI引用的数据模板应在数据类型模板定义中存在。b)实例化的DOI、SDI、DAI的实例值应与数据类型模板定义的该数据对象的数据格式、数据范围一致。枚举型实例值应为NormalizedString类型。不应存在lnType关键字且inst序号冲突的实例。客户端应能正常复归信号和遥控。具体测试用例见B.6。

模型文件中装置信号数量和命名应符合继电保护信息规范要求。

具体测试用例见B.7。

模型文件中装置虚端子定义应符合六统一Q/GDW1161、Q/GDW1175中逻辑节点的建模要求具体测试用例见B.8。

Tmp-Mdl06.2Tmp-Mdl06.3Tmp-Mdl07Tmp-Mdl07.1

LN类实例号冲突测试信号复归等数据的ctlModel数值测试

继电保护信息规范性测试分类装置信号规范性测试

Tmp-Mdl08六统一虚端子规范性测试

8信息规范性测试编号Tmp-Inf01Tmp-Inf02Tmp-Inf03

用例名称

录波文件测试

故障后中间节点信息*.mid、*.des文件测试

故障动作信息报告*.hdr文件及格式规范测试

录波信息完整性及规范性测试

装置输出动作信息测试

Tmp-Inf04Tmp-Inf05

dsTripInfo数据集-保护上送动作信息正确性测试保护动作信号传输可靠性测试

装置输出告警信息测试

Tmp-Inf06Tmp-Inf07Tmp-Inf08Tmp-Inf09

保护上送硬件告警信息正确性测试

dsAlarm数据集-保护上送告警信息正确性测试

dsWarning数据集-保护上送告警信息正确性测试dsCommstate数据集-保护上送通信工况信息正确性测试

保护上送的硬件告警信息名称应与标准状态一致,告警信息状态应正确上送。

保护上送的dsAlarm数据集的告警信息名称应与标准状态一致,告警信息状态应正确上送。

保护上送的dsWarning数据集的告警信息名称应与标准状态一致,告警信息状态应正确上送。

保护上送的dsCommstate数据集的告警信息名称应与标准状态一致,告警信息状态应正确上送。

9

测试要求

中间节点信息文件满足逻辑图展示要求,文件内容满足标准要求。

*.hdr文件内容满足标准要求。

录波文件名称、内容及生成文件类型满足标准要求。

保护上送的动作信息名称应与标准状态一致,动作信息状态应上送正确。

装置应能够将连续产生的变位事件完整上送站控层。

Tmp-Inf10

dsRelayBlk数据集-保护功能闭锁信息正确性测试装置输出状态变位信息测试

保护上送的dsRelayBlk数据集的告警信息名称应与标准状态一致,告警信息状态应正确上送。

Tmp-Inf11Tmp-Inf12Tmp-Inf13Tmp-Inf14Tmp-Inf15

dsRelayDin数据集-保护遥信变位信息正确性测试dsRelayEna-保护软压板状态变位正确性测试

dsRelayState数据集-保护功能状态信息正确性测试dsDeviceState数据集-装置运行状态信息正确性测试dsRelayFunEn数据集-远方操作保护功能投退状态信息正确性测试

装置输出在线监测信息测试dsAin数据集-遥测规范性测试

dsRelayAin数据集-保护遥测规范性测试

dsParameter数据集-装置参数规范性测试

dsSetting数据集-定值规范性测试

保护上送的dsRelayDin数据集的状态变位信息名称应与标准状态一致,状态变位信息应正确上送。保护上送的dsRelayEna数据集的状态变位信息名称应与标准状态一致,状态变位信息应正确上送。保护上送的dsRelayState数据集的状态变位信息名称应与标准状态一致,状态变位信息应正确上送。保护上送的dsDeviceState数据集的状态变位信息名称应与标准状态一致,状态变位信息应正确上送。保护上送的dsRelayFunEn数据集的状态变位信息名称应与标准状态一致,状态变位信息应正确上送。

Tmp-Inf16Tmp-Inf17

装置上送后台的dsAin数据集的设备遥测顺序应与保护装置显示一致,同时遥测数值在实际数值误差范围。装置上送后台的dsRelayAin数据集的设备遥测顺序应与保护装置显示一致,同时遥测数值在实际数值误差范围。

装置上送后台的dsParameter数据集的设备参数定值的名称顺序应与保护装置显示、定值打印显示的名称顺序一致,同时应都满足标准要求。

装置上送后台的dsSetting数据集的设备参数定值、保护定值、控制字、软压板的名称顺序应与保护装置显示、定值打印显示的名称顺序一致,同时应都满足标准要求

装置上送后台的dsSetGrpNum数据集的当前定值区号应正确,并与保护装置一致。

装置的动作和告警等信息均能记入日志,上电重启、调取日志及日志存储数目应满足标准要求。保护动作信息应在1s内传送到站控层。保护录波事件宜在20s内传送到站控层。告警信息应在1s内传送到站控层。状态变位信息应在1s内传送到站控层。

装置显示、打印时标和上送监控的时标应保持一致,符合标准要求。

Tmp-Inf18

Tmp-Inf19

Tmp-Inf20

dsSetGrpNum数据集-定值区号测试日志功能测试日志功能测试时标及响应性能测试

Tmp-Inf21

Tmp-Inf22Tmp-Inf23Tmp-Inf24Tmp-Inf25Tmp-Inf26

保护动作信号传输时间测试保护录波事件传输时间检验告警信息传输时间检验状态变位传输时间检验时标信息正确性测试

9通信性能测试编号

用例名称

10

测试要求

Tmp-Per01Tmp-Per02Tmp-Per03Tmp-Per04Tmp-Per05

定值传输时间检验投退软压板响应时间检验定值区切换响应时间检验定值修改响应时间检验录波文件传输时间检验

每个定值区全部定值时间传输不大于10s。投退软压板执行响应时间:不大于3s。投退软压板选择响应时间:不大于2s。定值区切换响应时间不大于30s定值修改响应时间不大于30s

Tmp-Per06多客户端同时召唤录波文件检验

Tmp-Per07Tmp-Per08Tmp-Per09Tmp-Per10

多客户端同时接收事件报告检验装置通信中断后的多客户连接恢复检验

装置重启后的多客户连接恢复检验

多客户端同时读定值检验

Tmp-Per11Tmp-Per12

多客户端同时修改定值检验多客户端同时投退软压板检验

Tmp-Per13多客户端并发任务检验

Tmp-Per14雪崩事件检验

Tmp-Per15

只允许唯一的同一IP地址的客户端COTP连接

1.装置RespondFileDirectory时间应≤3s。

2.客户端召唤文件时,装置文件不大于3MB时传输时间应不超过10s,文件大于3MB时传输平均速率应不低于300KB/s。

4个客户端应都能获取到同一录波文件,比较所有客户端收到的录波文件,其录波文件名、录波文件时间和录波文件大小、内容均应一致。

装置在与最大数量的客户端连接时,能够并行传输变位和保护动作事件。

保护装置应支持不小于16个客户端的TCP/IP访问连接,能够及时恢复异常通信连接

保护装置应支持不小于16个客户端的TCP/IP访问连接,重启后能够恢复通信连接。

多个客户端同时读装置当前区定值时,应全部成功;多个客户端同时读装置不同的非当前区定值时,应只有1个成功

多个客户端同时修改装置定值时,应只有1个成功1.多个客户端同时投退同一软压板时,应只有1个成功。

2.多个客户端同时投退多个软压板时,应只有1个成功。

装置能够全部完成多个客户端的并发任务组合,报告数量正确,定值和文件读取成功,软压板和定值控制命令成功执行

在雪崩试验条件下:

1.装置不应丢失任一记录的变位或动作事件。

2.装置应支持远方召唤至少最近8次录波报告的功能。

同一IP地址的多客户端,第一次正常建立MMS链接,后续能建立TCP连接,但COTP连接拒绝,MMS链接失败。

10通信可靠性测试编号Tmp-Rel01

用例名称

站控层网络压力测试

测试要求

在网络压力条件下,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广播报文网络风暴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

11

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

通信安全测试

Tmp-Rel02Tmp-Rel03Tmp-Rel04Tmp-Rel05Tmp-Rel06Tmp-Rel07Tmp-Rel08Tmp-Rel09Tmp-Rel10Tmp-Rel11

SYNFlood攻击测试UDPFlood攻击测试ICMPFlood攻击测试Smurf攻击测试Pingofdeath测试ARP缓存攻击测试TCP攻击测试

异常COTP报文攻击测试异常MMS报文攻击测试电磁环境异常时的通信可靠性测试

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死机、重启

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死机、重启

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死机、重启

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死机、重启

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死机、重启

1.装置可运行正常,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网络攻击结束后,通信可自动恢复正常。

1.装置可运行正常,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网络攻击结束后,通信可自动恢复正常。

1.装置可运行正常,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网络攻击结束后,通信可自动恢复正常。

1.装置可运行正常,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网络攻击结束后,通信可自动恢复正常。

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抗扰度试验中,应进行过程层和站控层的通信监视。除要求保护的正确动作行为和动作性能外,数据通信也需满足试验过程中通信SV、GOOSE通信及与上位机之间通信正常,试验结束后应可自行恢复正常

装置应具有通信离线缓存能力。

检测装置在上送事件或录波文件过程中遇到站控层网络中断,能够在网络恢复后重新与后台建立通信,响应录波文件重新召唤命令,重传未传输完毕的各类事件。装置宜能对报文或网络异常给出告警信号,正常运行应不受影响,站控层通信应保持正常,不误发信号。在72小时连续运行过程中,装置工作应稳定可靠,动作行为、信号指示应正确,无元器件损坏、软件运行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

装置记录的故障录波、动作事件、定值有足够安全性,不因供电电源中断或人为偶然因素丢失或抹去。装置上电、重启过程中,装置不误动及不发送与外部开入不一致的信息。

通信网络异常时的通信可靠性测试

Tmp-Rel12Tmp-Rel13

动作事件缓存能力检验站控层通信异常的恢复能力检验

异常报文处理功能检验通信稳定性检验

Tmp-Rel14Tmp-Rel15

Tmp-Rel16Tmp-Rel17

信息安全性检验

装置重启时的通信初始值检查

11远方操作专项测试编号

用例名称

12

测试要求

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Tmp-Rem01远方切换保护定值区成功率检

验Tmp-Rem02远方修改非当前区保护定值成

功率检验Tmp-Rem03远方修改当前区保护定值成功

率检验Tmp-Rem04远方读取保护定值正确性检验Tmp-Rem05定值属性配置检验

Tmp-Rem06远方切换保护定值区失败检验Tmp-Rem07远方修改保护定值区失败检验Tmp-Rem08远方读取保护定值超时检验Tmp-Rem09远方修改保护定值超时检验Tmp-Rem10远方和就地同时切换定值区检

验Tmp-Rem11远方和就地同时修改定值检验Tmp-Rem12远方切换定值区时发生电网故

障检验Tmp-Rem13远方切换定值区时发生装置掉

电检验

装置支持执行远方切换定值区操作,操作成功率为100%。装置支持执行远方修改保护定值操作,操作成功率为100%。

装置支持执行远方修改保护定值操作,操作成功率为100%。

装置支持远方召唤当前定值区和指定定值区的定值。定值及各项参数支持远方召唤,包括定值的组标题、量纲、精度、量程、描述,应做到主站端免填写。装置远方切换保护定值区失败后,应能够返回切换失败信息。

装置远方修改保护定值失败后,应能够返回修改失败信息。

远方定值读取定值操作超时或者通信中断的条件下,仍然能够恢复定值远方读取能力。

远方定值修改定值操作超时或者通信中断的条件下,仍然能够恢复定值远方修改能力。

装置处于允许远方定值切换状态时,应不允许就地切换定值区。

装置处于允许远方修改定值状态时,应不允许就地修改定值。

装置定值区切换后能够立即执行新定值,不误动。在定值区切换中,装置掉电。在装置重新上电后,不应出现定值区异常和定值异常现象,装置的保护功能应按定值区切换的结果进行运行(定值区切换的结果不应出现非修改值或恢复到默认值)。装置定值修改后能够立即执行新定值,不误动。在定值修改中,装置掉电。在装置重新上电后,不应出现定值区异常和定值异常现象,装置的保护功能应按定值修改的结果进行运行(定值修改的结果不应出现非修改值或恢复到默认值)。装置支持执行远方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操作,操作成功率不低于100%。

软压板远方操作选择指令通过保测一体装置或保护装置校验后,应返回返校结果

软压板远方投退成功时,应返回遥控成功信息;远方投退不成功时,应返回遥控失败信息。

应确保每次只有一块软压板被选择,被选择后在设定时

13

Tmp-Rem14远方修改定值时发生电网故障

检验Tmp-Rem15远方修改定值时发生装置掉电

检验

装置软压板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Tmp-Rem16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

板成功率检验Tmp-Rem17软压板远方操作返校失败检验Tmp-Rem18软压板远方操作执行失败检验Tmp-Rem19软压板远方操作选择超时检验

间内未收到遥控执行确认信息应自动释放遥控指令,时限不宜超过30秒。

Tmp-Rem20远方投退软压板时发生通信中

断检验Tmp-Rem21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

板时发生电网故障检验Tmp-Rem22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

板时发生装置掉电检验Tmp-Rem23软压板控制模式检验

远方投退软压板过程中发生通信超时,装置应能自动释放遥控指令。

装置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期间,保护装置不误动。

在压板投退过程中,装置掉电。在装置重新上电后,不应出现压板状态异常现象,装置的保护功能应按压板状态修改的结果进行运行。

“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只能在装置本地修改,不允许通过远方遥控的方式修改。

14

附录ADL/T860一致性测试用例

A.1MMS客户端一致性测试

A.1.1文档和版本控制(DL/T860.4)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文档和版本控制测试DL/T860.4

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文档和版本控制符合标准要求。

1被测客户端PICS与客户端的硬件或软件版本相符;2被测客户端的PIXIT与客户端的硬件或软件版本相符;

3MICS应描述非标准的逻辑节点、数据对象、数据属性和枚举类的语义;4PIXIT文档应包含PIXIT模板文件的所有条目。

1检查是否制造商的PICS与客户端的硬件或软件版本相符;2检查是否制造商的PIXIT与客户端的硬件或软件版本相符;

3检查MICS是否描述了非标准的逻辑节点、数据对象、数据属性和枚举类的语义;

4检查PIXIT文档是否包含PIXIT模版中定义的所有条目。

编号

Temp-Clt01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A.1.2配置文件(DL/T860.6)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配置文件测试DL/T860.4

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配置文件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能够解析SCL文件中配置的数据名称、数据类型;

2.客户端能够导入SCD文件生成配置,并在动态模型中变更相关用户配置参数;

4.客户端能够分析SCD文件中IED的ConfigRev与服务器中LLN0.NamPlt.configRev,侦测两者不匹配的情况。

1.检查被测设备是否能够处理SCD文件中配置的数据名称、数据类型

2.在SCD配置文件中,改变至少5个可在被测设备中显示的参数,检查被测设备中相应参数在使用改变参数后的SCD配置文件是否更新。恢复原始的SCD文件并重新配置被测设备回到初始状态

3.检查被测设备能够分析SCD文件中IED的ConfigRev与服务器中LLN0.NamP

15

编号Temp-Clt02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lt.configRev。当两者不匹配时被测设备能够按PIXIT处理

修订记录备注

A.1.3数据模型(DL/T860.73和DL/T860.74)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数据模型测试

DL/T860.73和DL/T860.74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数据模型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能够正确处理最大名称长度,以及扩充的数据对象符合标准要求;2.客户端支持报告控制块、定值控制块、日志和GOOSE控制的命名规则。3.客户端支持7-3标准和MICS中CDC以及强制、可选属性。

1.检查被测设备能够正确处理最大名称长度,以及扩充的数据对象如SDOs(PIXIT);

2.检查被测设备支持以下控制块的命名规则:

a)unbufferedreportcontrolblock–notindexedb)unbufferedreportcontrolblock–indexedc)bufferedreportcontrolblocksd)settinggroupcontrolblocke)GOOSEcontrolblockf)Logcontrolblock

3.检查被测设备除了能够导入在MICS中声明的CDC类型外,还能导入7-3标准中定义CDC的强制和可选属性

编号

Temp-Clt03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A.1.4基本交换

应用关联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应用关联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应用关联符合标准要求。

1.被测客户端在一个服务器的关联丢失后能恢复关联,并不影响其它服务器的已激活关联;

2.被测客户端能够处理最小和最大MMSPDUsize的报文,客户端能够持续建议它的初始MMSPDUsize;

3.关联,服务器由于AccessPointReference错误而回复否定应答;

编号

Temp-Clt04

预期结果

16

4.关联,服务器由于AuthenticationParameter认证参数错误而回复否定应答;

5.关联,服务器释放TPAA连接(IEC61850-7-2,7.4)。客户端应能在配置的周期内(PIXIT)重新建立关联

6.关联,服务器AbortTPAA关联(IEC61850-7-2,7.4),客户端应能在配置的周期内(PIXIT)重新建立关联

7.关联,服务器拒绝TPAA关联(IEC61850-7-2,7.4),客户端应能在配置的周期内(PIXIT)重新建立关联

8.断开服务器和交换机的网络连接,保持客户端和交换机的链路激活。客户端应能在特定周期内检测出链路中断。一旦链路重新建立,客户端应尝试重新建立关联

9.关闭并恢复电源,客户端应在就绪后建立所有已配置的关联连接

1.关联并强制客户端释放一个TPAA关联(IEC61850-7-2,7.4);2.强制客户端同时关联最大数目的服务器(PIXIT);

3.检查客户端在一个服务器的关联丢失后能恢复关联,并不影响其它服务器的已激活关联;

4.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最小和最大MMSPDUsize的报文,客户端能够持续建议它的初始MMSPDUsize;

5.关联,服务器由于AccessPointReference错误而回复否定应答;

6.关联,服务器由于AuthenticationParameter认证参数错误而回复否定应答;

7.关联,服务器释放TPAA连接(IEC61850-7-2,7.4)。客户端应能在配置的周期内(PIXIT)重新建立关联;

8.关联,服务器AbortTPAA关联(IEC61850-7-2,7.4),客户端应能在配置的周期内(PIXIT)重新建立关联;

9.关联,服务器拒绝TPAA关联(IEC61850-7-2,7.4),客户端应能在配置的周期内(PIXIT)重新建立关联;

10.断开服务器和交换机的网络连接,保持客户端和交换机的链路激活。客户端应能在特定周期内检测出链路中断。一旦链路重新建立,客户端应尝试重新建立关联;

11.关闭并恢复电源,客户端应在就绪后建立所有已配置的关联连接。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服务器/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服务器/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应用关联符合标准要求。

17

编号Temp-Clt05

1.客户端能够启动自描述,客户端请求GetServerDirectory(LOGICAL-DEVICE)到所有的配置服务器的逻辑设备

2.客户端能够启动自描述,对于每个GetServerDirectory(LOGICAL-DEVICE)的响应,客户端能够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请求

3.客户端能够启动自描述,对于每个GetLogicalDeviceDirectory的响应,客户端能够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请求

4.客户端能够启动自描述,对于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响应的子集,能够发送至少以下一种服务:

a)GetDataDirectory请求,检查响应(IEC61850-7-2,10.4.4)b)GetDataDefinition请求,检查响应(IEC61850-7-2,10.4.5)5.启动后,客户端能够更新已配置服务器(见备注2)的过程采集值6.客户端能对不同的基本类型(如FC=CF)进行SetDataValues请求7.客户端能对特定的功能约束发送GetAllDataValues请求,更新其数据模型(IEC61850-7-2,9.2.3)

8.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能够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并检查客户端当遇到以下服务的否定响应时仍能够与其它服务器通信a)GetServerDirectory(LOGICAL-DEVICE),b)GetLogicalDeviceDirectory,

预期结果

c)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d)GetDataDirectory,e)GetDataDefinition.

9.客户端能够在以下情况的GetAllDataValues请求服务失败后,继续与其他已连接服务器通信:a)收到否定响应

b)响应的数据对象与原模型不匹配

10.客户端能够在以下情况的GetDataValues请求服务失败后,继续与其他已连接服务器通信:a)收到否定响应

b)响应的数据对象与原模型不匹配c)数据值超出了有效值范围

11.客户端能够在以下情况的SetDataValues请求服务失败后,继续与其他已连接服务器通信:a)收到否定响应

b)其中1个对象值是只读的

12.客户端检测出“品质”属性发生了变化,能够按照PIXIT描述进行处理13.使用服务器模拟器模拟遥测、遥信量的TimeQuality产生不同值的变化,客户端检测到了时标中“TimeQuality”属性发生了变化,能够按照PIXIT描述处理

测试方法

1.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见备注1),强制客户端启动自描述,并检查客户端请求GetServerDirectory(LOGICAL-DEVICE)到所有的配置服务器的逻辑设备(见备注2)

18

2.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对于每个GetServerDirectory(LOGICAL-DEVICE)的响应,客户端能够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请求

3.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对于每个GetLogicalDeviceDirectory的响应,客户端能够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请求

4.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对于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响应的子集,检查客户端能够发送至少以下一种服务:

a)GetDataDirectory请求,检查响应(IEC61850-7-2,10.4.4)b)GetDataDefinition请求,检查响应(IEC61850-7-2,10.4.5)5.检查当启动后,客户端能够更新已配置服务器(见备注2)的过程采集值6.对不同的基本类型(如FC=CF)进行SetDataValues请求,检查响应7.对特定的功能约束发送GetAllDataValues请求,检查客户端是否更新其数据模型(IEC61850-7-2,9.2.3)

8.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并检查客户端当遇到以下服务的否定响应时仍能够与其它服务器通信a)GetServerDirectory(LOGICAL-DEVICE),b)GetLogicalDeviceDirectory,c)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d)GetDataDirectory,e)GetDataDefinition.

9.检查客户端能够在以下情况的GetAllDataValues请求服务失败后,继续与其他已连接服务器通信:a)收到否定响应

b)响应的数据对象与原模型不匹配

10.检查客户端能够在以下情况的GetDataValues请求服务失败后,继续与其他已连接服务器通信:a)收到否定响应

b)响应的数据对象与原模型不匹配c)数据值超出了有效值范围

11.检查客户端能够在以下情况的SetDataValues请求服务失败后,继续与其他已连接服务器通信:a)收到否定响应

b)其中1个对象值是只读的

12.使用服务器模拟器模拟遥测、遥信量的Quality品质产生不同值的变化,如果客户端检测出“品质”属性发生了变化,检查客户端按照PIXIT描述进行处理13.使用服务器模拟器模拟遥测、遥信量的TimeQuality产生不同值的变化,如果客户端检测到了时标中“TimeQuality”属性发生了变化,检查客户端按照PIXIT描述进行处理

修订记录

19

备注

备注1:实现自描述表示客户端可以通过使用ACSI服务的办法更新预期通信的服务器的模型镜像。

备注2:已配置的服务器表示已被客户端配置进行通信的服务器。客户端至少需要具备与这些服务器进行通信的参数。

A.1.5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数据集

数据集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被测数据集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应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并检查其是否对配置服务器的相关节点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SET)请求;

2客户端应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并检查其向服务器的所有数据集发送GetDataSetDirectory请求;

3检查客户端能够发送GetDataSetValues请求并处理其响应;4检查客户端能够发送SetDataSetValues请求并处理其响应;

5客户端能检查SCD文件中预配置的数据集。如果发生了任何不匹配,客户端按照PIXIT进行处理;

编号

Temp-Clt06

预期结果

6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并检查客户端在发送以下服务遇到否定响应时仍能与其它服务器继续通信:a)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SET)b)GetDataSetDirectory

7当客户端发送GetDataSetValue请求时,如果发生以下情况,检查其仍能与其它服务器继续通信:a)收到否定响应

b)响应中包含更多/更少的数据对象

c)响应中包含不同类型数据重新排序的数据对象d)响应中包含相同类型数据重新排序的数据对象

8检查客户端发送SetDataSetValue时如果收到否定响应,仍能与其他服务器继续通信。

1.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并检查其是否对配置服务器的相关节点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SET)请求;

测试方法2.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并检查其向服务器的所有数据集发送GetDataSetDirectory请求;

3.检查客户端能够发送GetDataSetValues请求并处理其响应;

20

4.检查客户端能够发送SetDataSetValues请求并处理其响应;

5.检查客户端能检查SCD文件中预配置的数据集。如果发生了任何不匹配,客户端按照PIXIT进行处理;

6.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并检查客户端在发送以下服务遇到否定响应时仍能与其它服务器继续通信:a)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SET)b)GetDataSetDirectory

7.当客户端发送GetDataSetValue请求时,如果发生以下情况,检查其仍能与其它服务器继续通信:a)收到否定响应

b)响应中包含更多/更少的数据对象

c)响应中包含不同类型数据重新排序的数据对象d)响应中包含相同类型数据重新排序的数据对象

8.检查客户端发送SetDataSetValue时如果收到否定响应,仍能与其他服务器继续通信。

修订记录备注

客户端自描述功能为可选功能。

A.1.7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取代

取代测试

DL/T860.73和DL/T860.74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取代功能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能够使能取代,输入取代值并撤消取代

编号

Temp-Clt07

预期结果

2.客户端能够显示取代值的源品质为“取代”

3.客户端能够显示被其他客户端取代值的源品质为“取代”1.检查客户端能够使能取代,输入取代值并撤消取代;

测试方法

2.检查客户端能够显示取代值的源品质为“取代”;

3.检查客户端能够显示被其他客户端取代值的源品质为“取代”;

修订记录备注

21

A.1.8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定值组选择

定值组控制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定值组控制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并检查发送的GetLogicalNodeDirectory(SGCB)请求,以及所收到的肯定响应;

编号

Temp-Clt08

预期结果

2.客户端应能够选择一个定值组;

3.强制服务器模拟器对以下服务进行否定响应,客户端能够如前一样继续;3.客户端应能够读取当前定值组的定值[FC=SG];5.客户端应能够编辑定值组定值。

1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并检查发送的GetLogicalNodeDirectory(SGCB)请求,以及所收到的肯定响应;2检查客户端能够选择一个定值组(IEC61850-7-2,13章,图18)a)SelectActiveSG第一组定值

b)GetSGCBValues检查当前定值区是否切换c)重复以上步骤至其它定值区

3强制服务器模拟器对以下服务进行否定响应,检查客户端能够如前一样继续

测试方法a)SelectActiveSG(IEC61850-7-2,13.3.2)b)GetSGCBValues(IEC61850-7-2,13.3.7)

4检查客户端能够读取当前定值组的定值[FC=SG](IEC61850-7-2,13章图18);a)SelectActiveSG至第一组

b)使用GetSGValues[FC=SG]服务,检查其值属于第一组c)重复其它定值组

5检查客户端能够编辑定值组定值

修订记录备注

客户端自描述功能为可选功能。

A.1.9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非缓存报告

非缓存报告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非缓存报告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应支持自描述,触发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其向配置服务器的逻辑节点发

22

编号Temp-Clt09

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URCB)请求;

2.客户端在启动后使用SetURCBValues修改服务器非缓冲报告控制块的参数,检查SetURCBValues请求发送时带有配置值;3.客户端能够处理带有不同可选域的报告;4.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带有不同触发条件的报告;

5.配置客户端配置/使能URCB使用所有支持的可选域,并检查报告按照相关触发条件传送;

6客户端应支持自描述,触发客户端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客户端当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URCB)收到否定响应后能继续与其它服务器通信。1.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其向配置服务器的逻辑节点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URCB)请求;

2.如果客户端在启动后使用SetURCBValues修改服务器非缓冲报告控制块的参数;3检查SetURCBValues请求发送时带有配置值4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带有不同可选域的报告:

配置客户端配置/使能URCB使用以下可选域的组合:sequence-number,report-time-stamp,reason-for-inclusion,data-set-nameand/ordata-reference(IEC61850-7-2,14.2.3.2.2.1),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报告,更新数据库5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带有不同触发条件的报告:

配置客户端配置/使能URCB使用所有支持的可选域,并检查报告按照以下(支持的)触发条件传送:a)完整性周期b)数据更新

c)完整性周期加数据更新

测试方法

d)数据变化

e)数据变化和品质变化

f)完整性周期加数据变化和品质变化6.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分段报告7.检查客户端能够改变(预)配置的BufferTime(IEC61850-7-2,14.2.2.9)8.检查客户端能够触发总召唤

9.检查启动后客户端能按照SCD文件配置和使能URCB。客户端可以按照SCL修改URCB中的“dyn”域

10.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复杂结构型数据(如WYE和DEL数据对象)的报告11.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基本类型数据的报告(如stVal和quality)

12.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客户端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客户端当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URCB)收到否定响应后能继续与其它服务器通信a)检查客户端发送GetURCBValues请求收到否定响应后仍然正常工作a)检查客户端发送SetURCBValues请求收到否定响应后仍然正常工作

13.检查当URCB已经被预定(Resv=TRUE)时,客户端发送SetURCBValues请求后仍然能正常工作(PIXIT)

14.用不支持的可选域上送报告,检查客户端当收到未配置或不支持的可选域

23

时,程序不会崩溃

15.用不支持的触发选项上送报告,检查客户端当收到未配置或不支持的触发选项时,程序不会崩溃16.不匹配的报告:

a)用未知数据集上送的报告b)用未知RptID上送的报告c)用错误数据引用上送的报告d)用错误数据类型上送的报告

17.检查按照PIXIT规定的处理方式

18.检查客户端能检测报告控制块ConfRev属性的变化(配置版本,IEC61850-7-2,14.2.2.7)。当客户端不检查ConfRev时,应检查数据集元素。相关检测方法应在PIXIT中说明

修订记录备注

客户端自描述功能为可选功能。

A.1.10缓存报告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缓存报告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缓存报告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其向配置服务器的逻辑节点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BRCB)请求;

2.客户端在启动后使用SetBRCBValues修改服务器缓冲报告控制块的参数,检查GetBRCBValues/SetBRCBValues请求发送时带有配置值;3.客户端能够处理带有不同可选域的报告;4.客户端能够处理带有不同触发条件的报告;5.客户端能够处理分段报告

6.客户端能够改变(预)配置的BufferTime(IEC61850-7-2,14.2.2.9)7.客户端能够触发总召唤

8.启动后客户端能按照SCD文件配置和使能BRCB。客户端可以按照SCL修改BRCB中的“dyn”域

9.客户端能够处理复杂结构型数据(如WYE和DEL数据对象)的报告10.客户端能够处理基本类型数据的报告(如stVal和quality)11.客户端能够处理关联丢失后缓冲的报告

12.客户端能够在恢复和丢失关联后能够通过设定EntryId请求缓冲的报告13.客户端能够清除缓冲区报告

14.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客户端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客户端在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BRCB)收到否定响应后,仍然能够与其它服务器通信

15.客户端发送GetBRCBValues收到否定响应后,仍然正常工作16.客户端发送SetBRCBValues收到否定响应后,仍然正常工作

24

编号Temp-Clt10

预期结果

17.当BRCB已经被其它客户端预定时,客户端发送SetBRCBValues请求后仍然能正常工作(PIXIT)

18.用不支持的可选域上送报告,检查客户端当收到未配置或不支持的可选域时,程序不会崩溃

19.用不支持的触发选项上送报告,检查客户端当收到未配置或不支持的触发选项时,程序不会崩溃;

21.客户端能检测报告控制块ConfRev属性的变化(配置版本,IEC61850-7-2,14.2.2.7)。当客户端不检查ConfRev时,应检查数据集元素。相关检测方法应在PIXIT中说明

22.客户端能够处理缓冲区溢出后的SetBRCBValues(EntryID)否定响应1.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其向配置服务器的逻辑节点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BRCB)请求;

2.如果客户端在启动后使用SetBRCBValues修改服务器缓冲报告控制块的参数,检查GetBRCBValues/SetBRCBValues请求发送时带有配置值;3.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带有不同可选域的报告:

配置客户端配置/使能BRCB使用以下可选域的组合:sequence-number,report-time-stamp,reason-for-inclusion,data-set-name,data-reference,与/或entryID(IEC61850-7-2,14.2.3.2.2.1),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报告,更新数据库;

4.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带有不同触发条件的报告:

配置客户端配置/使能BRCB使用所有支持的可选域,并检查报告按照以下(支持的)触发条件传送:a)完整性周期b)数据更新

c)完整性周期加数据更新d)数据变化

e)数据变化和品质变化

f)完整性周期加数据变化和品质变化5.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分段报告6.检查客户端能够改变(预)配置的BufferTime(IEC61850-7-2,14.2.2.9)7.检查客户端能够触发总召唤

8.检查启动后客户端能按照SCD文件配置和使能BRCB。客户端可以按照SCL修改BRCB中的“dyn”域

9.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复杂结构型数据(如WYE和DEL数据对象)的报告10.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基本类型数据的报告(如stVal和quality)11.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关联丢失后缓冲的报告a)缓冲区未溢出(PIXIT)b)缓冲区溢出

12.检查客户端能够在恢复和丢失关联后能够通过设定EntryId请求缓冲的报告

13.检查客户端能够清除缓冲区报告14.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客户端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客户端在发送Ge

25

测试方法

tLogicalNodeDirectory(BRCB)收到否定响应后,仍然能够与其它服务器通信15.检查客户端发送GetBRCBValues收到否定响应后,仍然正常工作16.检查客户端发送SetBRCBValues收到否定响应后,仍然正常工作17.检查当BRCB已经被其它客户端预定时,客户端发送SetBRCBValues请求后仍然能正常工作(PIXIT)

18.用不支持的可选域上送报告,检查客户端当收到未配置或不支持的可选域时,程序不会崩溃

19.用不支持的触发选项上送报告,检查客户端当收到未配置或不支持的触发选项时,程序不会崩溃不匹配的报告:

a)用未知数据集上送的报告b)用未知RptID上送的报告c)用错误数据引用上送的报告d)用错误数据类型上送的报告

20.检查按照PIXIT规定的处理方式

21.检查客户端能检测报告控制块ConfRev属性的变化(配置版本,IEC61850-7-2,14.2.2.7)。当客户端不检查ConfRev时,应检查数据集元素。相关检测方法应在PIXIT中说明

22.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缓冲区溢出后的SetBRCBValues(EntryID)否定响应

修订记录备注

客户端自描述功能为可选功能。

A.1.11日志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日志功能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日志功能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是否对所有配置服务器的逻辑节点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LOG)请求;

2.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是否对所有配置服务器的逻辑节点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LCB)请求;

3.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是否对GetLogicalNodeDirectory(LCB)发现的LOGs发送GeLogStatusValues请求;

预期结果

4.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是否对GetLogicalNodeDirectory(LCB)发现的LCBs发送GeLCBValues请求;

5.客户端在启动后使用SetLCBValues服务配置服务器的LogControlBlock参数,检查发送的SetLCBValues带有已配置值;

6.触发客户端使能服务器的至少一个LOG,客户端能够正确的发送请求;

7.触发客户端进行QueryLogByTime或QueryLogByEntry,客户端能够用接收到的Log更新数据库;

26

编号Temp-Clt11

8.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客户端启动自描述过程,客户端当请求GetLogicalNodeDirectory(LCB)和GetLogicalNodeDirectory(LOG)收到否定响应时,仍能够与其他服务器继续通信;

9.客户端收到GetLCBValues/GetLogStatus的否定响应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10.客户端收到SetLCBValues的否定响应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1.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是否对所有配置服务器的逻辑节点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LOG)请求;

2.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是否对所有配置服务器的逻辑节点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LCB)请求;

3.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是否对GetLogicalNodeDirectory(LCB)发现的LOGs发送GeLogStatusValues请求;4.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其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是否对GetLogicalNodeDirectory(LCB)发现的LCBs发送GeLCBValues请求;

测试方法

5.如果客户端在启动后使用SetLCBValues服务配置服务器的LogControlBlock参数,检查发送的SetLCBValues带有已配置值;

6.触发客户端使能服务器的至少一个LOG,检查客户端能够正确的发送请求;7.触发客户端进行QueryLogByTime或QueryLogByEntry,检查客户端能够用接收到的Log更新数据库;

8.如果客户端支持自描述,触发客户端启动自描述过程,检查客户端当请求GetLogicalNodeDirectory(LCB)和GetLogicalNodeDirectory(LOG)收到否定响应时,仍能够与其他服务器继续通信;

9.检查客户端收到GetLCBValues/GetLogStatus的否定响应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10.检查客户端收到SetLCBValues的否定响应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修订记录备注

客户端自描述功能为可选功能。

A.1.12控制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控制功能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控制功能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应能够在命令中设置TEST域(PIXIT);

预期结果

2.客户端能够对支持的控制模式,在命令中(PIXIT)设置CHECK(同期检查和互锁检查);3.客户端能够使用在线服务(PIXIT)改变控制模式;

4.检查Originatorcategory&identification和控制序号的值(PIXIT);

27

编号Temp-Clt12

5.客户端检测到控制模式不匹配后,用合理的方式处理(PIXIT);6.客户端检测到SCL文件中控制模式未初始化时,应合理处理。1.检查客户端是否能够在命令中设置TEST域(PIXIT)

2.检查是否客户端能够对支持的控制模式,在命令中(PIXIT)设置CHECK(同期检查和互锁检查)

3.检查客户端是否能够使用在线服务(PIXIT)改变控制模式

测试方法

4.检查Originatorcategory&identification和控制序号的值(PIXIT)5.检查客户端检测到控制模式不匹配后,用合理的方式处理(PIXIT):a)服务器是Status-only,客户端却认为可控

b)服务器是SBO,客户端却认为是直控

c)服务器是直接控制,客户端却认为是SBO

6.检查客户端检测到SCL文件中控制模式未初始化时,是否用合理方式处理

修订记录备注

A.1.13时间和时间同步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时间和时间同步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时间和时间同步测试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支持SCSM时间同步,改变时间服务器的时间,检查客户端使用新的时间;

2.客户端时标精度与(PICS或PIXIT)文档时标精度相一致;

3.时间同步丢失能够在一定周期内被检测出来,并且时标品质无效置位;4.客户端能够处理来自时间服务器的时标品质。

1.检查客户端支持SCSM时间同步,改变时间服务器的时间,检查客户端使用新的时间;

2.检查客户端时标精度与(PICS或PIXIT)文档时标精度相一致;

3.检查时间同步丢失能够在一定周期内被检测出来,并且时标品质无效置位;4.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来自时间服务器的时标品质。

编号

Temp-Clt13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A.1.14文件传输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

时间和时间同步测试DL/T860.72

28

编号Temp-Clt14

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客户端文件传输测试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能够用正确的参数请求GetServerDirectory(FILE),并处理响应(IEC61850-7-2,6.2.2);

2.客户端可用正确的参数请求GetFileAttributeValues,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请求(IEC61850-7-2clause20.2.4);

3.客户端能够用正确的参数请求GetFile,并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请求(IEC61850-7-2,20.2.1);

预期结果

4.客户端用小文件和大文件请求SetFile下装文件,检查客户端能发送文件;5.客户端能够用正确的参数请求DeleteFile并且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响应;6.强制服务器模拟器对GetFile进行否定响应,并且检查客户端报告出错;7.强制服务器模拟器对GetFileAttributeValues进行否定响应,并且检查客户端报告出错;

8.强制服务器模拟器对SetFile进行否定响应,并且检查客户端报告出错。1.检查客户端能够用正确的参数请求GetServerDirectory(FILE),并处理响应(IEC61850-7-2,6.2.2);

2.检查客户端能够用正确的参数请求GetFileAttributeValues,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请求(IEC61850-7-2clause20.2.4);

3.检查客户端能够用正确的参数请求GetFile,并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请求(IEC61850-7-2,20.2.1);

测试方法

4.客户端用小文件和大文件请求SetFile下装文件,检查客户端能发送文件;5.检查客户端能够用正确的参数请求DeleteFile并且检查客户端能够处理响应;6.强制服务器模拟器对GetFile进行否定响应,并且检查客户端报告出错;7.强制服务器模拟器对GetFileAttributeValues进行否定响应,并且检查客户端报告出错;

8.强制服务器模拟器对SetFile进行否定响应,并且检查客户端报告出错。

修订记录备注

SetFile、DeleteFile为客户端可选服务。

A.1.15客户端的TCP连接资源释放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客户端的TCP连接资源释放

编号

Temp-Clt15

2015年5月,江苏电科院提出,在1000KV南京站特高压站出厂验收发现某保护装置通讯中断无法恢复的缺陷客户端通讯中断行为测试

29

测试要求预期结果测试方法修订记录备注

客户端通信中断(包括正常中断、异常中断),应释放TCP连接资源,再重新建立新的链接,不允许同一IP地址发起多个MMS链接1.通信正常中断,释放TCP连接资源;2.通信异常中断,释放TCP连接资源

1.客户端与服务端正常通讯时,通过拔网线,中断服务端服务等手段,使通讯中断,查看客户端是否正常释放TCP连接资源。

2.新的MMS通信链接前,应释放TCP连接资源。

为保证一个IP地址的站控层设备只能发起一个MMS链接,以免资源被占尽,影响其他客户端正常连接。

A.1.16MMS双网功能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MMS双网功能检验

编号

Temp-Clt16

根据Q/GDW1396-20129的要求设计,目的是验证装置MMS双网设计方案与规范的一致性。

MMS客户端一致性测试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采用双重化MMS通信网络的情况下,应遵循如下规范要求:

1.冗余连接组中只有一个TCP连接处于工作状态,可以进行应用数据和命令的传输;其余的TCP连接应保持在关联状态,只能进行读数据操作;

2.由客户端控制使用冗余连接组中的哪一个连接进行应用数据的传输;来自于冗余连接组的连接应使用同一个报告实例号同一个缓冲区映像进行数据传输;3.客户端可以通过冗余连接组的任何一个连接对属于本连接组的报告实例进行控制,但在注册报告控制块过程的一系列操作应由同一个连接完成;

4.处于工作状态的连接断开时,应通过冗余连接组另一个处于关联状态的连接清除本连接组的报告实例的使能位,写入客户端最后收到的本连接组的报告实例的EntryID,然后重新使能本连接组的报告实例的使能位,恢复客户端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

2.客户端的两个不同MMS接口应分别成功建立与仿真服务器的连接,但只有一个MMS接口使能并占用预先分配个客户端的报告控制块及其他写服务,另一个客户端仅能向服务器发送读服务。

3.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未中断的另一个冗余连接(B网)应能接替中断连接设置服务器报告控制块EntryID并使能报告控制块,使通信中断期间产生的事件能够上送客户端。

4.客户端应能通过该接口重新建立起与服务器的关联,但不去使能服务器报告控制块及下发其他写服务。

1.配置61850客户端访问同一个仿真服务器的两个不同的MMS接口,两个MMS接口需设置分属不同网段的IP;装置A、B网各接8个客户端,B网作为冗余连接只做通信关联和读数据命令

2.客户端通过两个不同的MMS接口访问服务器,A网做关联和使能报告控制块,B网只做关联和读数据命令操作。

3.中断步骤2中使能报告控制块的的物理连接,直至服务器判断出连接中断。施加故障使装置产生保护动作报告3个。

30

4.恢复步骤3中中断的物理连接。

修订记录备注

A.2SV采样值一致性检验A.2.1SV采样值订阅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DL/T860一致性测试

检验被测保护装置能否正确订阅SV采样值,数据结构是否合理。1.发送带新数据的SV报文,检查装置应能正确接收新数据;2.被测装置在订阅异常SV报文时应告警;

预期结果

3.被测装置在SV数据集配置不匹配时的情况:元素太多、元素太少,应告警;4.被测装置在SV参数AppID、SVID、ConfRev,ASDU数目等不匹配时,应告警;5.被测设备在收到CRC错误的SV报文时,应丢弃,并报警。1.发送带新数据的SV报文,并检查报文是否被接收和数据是新的值2.检验被测装置在以下情况下应告警:

a)b)

测试方法

c)d)

SV报文丢失SV报文重复SV报文延迟SV报文失序

SV采样值订阅检验

编号

Temp-Smv01

3.检验被测装置在SV数据集配置不匹配时的情况:元素太多、元素太少,应告警4.检验被测装置在SV参数AppID、SVID、ConfRev,ASDU数目等不匹配时,应告

5.数据异常测试,检查被测设备在收到CRC错误的SV报文时,应丢弃,并报警。

修订记录备注

A.2.2带可选域的SV报文订阅能力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带可选域的SV报文订阅能力检验

编号

Temp-Smv02

根据Q/GDW1808-20124.6.23:保护装置交流量(DL/T860.92SV报文)和开关量信息(GOOSE报文)数据帧格式应符合附录A规定的格式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对DatSet、刷新时间、采样率三个可选域存在的SV报文能否正常接收。DL/T860.92SV采样值一致性测试

31

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保护装置能够订阅符合Q/GDW1808-2012附录A规定格式的SV报文。

3~10.保护装置应动作。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使能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

3.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不含DatSet、刷新时间、采样率三个可选域的SV报文,模拟故障;

4.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含DatSet可选域的SV报文,模拟故障;5.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含刷新时间可选域的SV报文,模拟故障;6.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含采样率可选域的SV报文,模拟故障;

7.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含DatSet、刷新时间可选域的SV报文,模拟故障;8.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含DatSet、采样率可选域的SV报文,模拟故障;9.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含刷新时间、采样率可选域的SV报文,模拟故障;

10.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含DatSet、刷新时间、采样率可选域的SV报文,模拟故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A.2.3SV报文参数极限订阅能力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SV报文参数极限订阅能力检验

编号

Temp-Smv03

根据Q/GDW1808-20124.6.23:保护装置交流量(DL/T860.92SV报文)和开关量信息(GOOSE报文)数据帧格式应符合附录A规定的格式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在SV各参数为极限值时能够正确接收。DL/T860.92SV采样值一致性测试

保护装置能够订阅符合Q/GDW1808-2012附录A规定格式的SV报文。

3、5、7、9、11、13:保护装置应动作。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按照SCD文件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使能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3.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模拟故障;

4.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SV的目的MAC为0x010CCD040000或0x010CCD0401FF,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5.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模拟故障;6.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SV的VLANID为1或4094,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7.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模拟故障;

8.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SV的APPID为0x4000或0x7FFF,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9.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模拟故障;10.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SV的SVID为1个字符或34个字符,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测试方法

32

11.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模拟故障;

12.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SV的ConfRev为1或2147483647,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13.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模拟故障。

修订记录备注

A.3GOOSE一致性检验A.3.1GOOSE发布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DL/T860一致性测试

检验被测装置在GOOSE在发布机制下的各类数据处理机制是否正常,数据结构是否合理。

1.被测设备能够回复客户端GetLogicalNodeDirectory(GoCB)请求;2.GOOSE报文定期发送,检查GOOSE带有符合配置文件的数据;

3.重新上电的装置发送初始的GOOSE信息中,stNum为1、sqNum为1;

4.强制GOOSE数据集的数据值改变,装置应发送按规定或配置的报文,stNum增加、sqNum=0;5.使能test模式,检查GOOSE的testflag是否设置。测试模式下GOOSE信息Testflag=true;非测试模式下GOOSE信息Testflag=false(DL/T860.72的15.2.3.8);

6.停止使能GoCB,SetGoCBValues服务改变的参数生效(DL/T860.72的15.2.1.3,15.2.2.5+6)并不再有GOOSE报文传输

7.装置重启后,Configurationrevision不应改变(DL/T860.72的15.2.1.6)

8.被测设备按PIXIT描述支持的数据成员类型发送GOOSE(FCDA或FCD)9.GoCB属性GoID、DatSet、DstAddress不支持在线修改,被测设备对客户端SetGoCBValues请求回复否定响应;GoEna属性是否支持在线修改应按PIXIT描述10.配置GSEControl引用DatSet为空,被测设备应响应:a)被测设备拒绝DatSet为空的配置;b)被测设备接收DatSet为空的配置:若被测设备支持MMS服务获取或修改GoCB属性,则获取GoCB.NdsCom=TRUE同时对客户端SetGoCBValues请求使能GOOSE发布回复否定响应;若被测设备不支持MMS服务,则不向外发布GOOSE11.配置GSEControl引用DatSet为超大数据集,被测设备应响应:a)被测设备拒绝DatSet为超大数据集的配置;b)被测设备接收DatSet为超大数据集的配置:若被测设备支持MMS服务获取或修改GoCB属性,则获取GoCB.NdsCom=TRUE同时对客户端SetGoCBValues请求使能GOOSE发布回复否定响应;若被测设备不支持MMS服务,则不向外发布GOOSE

33

GOOSE发送一致性测试编号Temp-Gos01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客户端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GoCB)请求,并对被测设备响应的每个GoCB发送GetGoCBValues,被测设备应回复肯定响应(DL/T860.72的15.2.2.5,9.2.2)

2.GOOSE报文定期发送,检查GOOSE带有配置文件的数据;–gocbRef与SCL文件一致

–timeAllowedtoLive>0并且下一个GOOSE信息在当前GOOSE报文的规定时间值范围内传输

–datSet与SCL文件一致,包含一个有效的datasetreference–goID与SCL文件一致

–t包含状态变化或上电的时间

–sqNum递增,stNum>0并且在未变位时不改变–test不存在,或存在并具有FALSE值–confRev与SCL文件一致–needsCommisioning值为False

–numDatSetEntries与所有数据的条目数目相同–allData值与datSet成员类型匹配

–VLANID和VLANpriority与SCL文件一致–APPID与SCL文件一致

–以太网帧中的以太网类型为0x8100且VLANCFI=0–GOOSE报文以太网类型为0x88B8

3.检查被测设备重新上电后发送初始的stNum为1、sqNum为1

4.强制GOOSE发送数据集的数据成员值改变,DUT应发送按规定或配置的报文,stNum增加,sqNum=0

5.使能test模式,检查GOOSE的testflag是否设置。测试模式下GOOSE信息Testflag=true;非测试模式下GOOSE信息Testflag=false(DL/T860.72的15.2.3.8)6.停止使能GoCB,检查SetGoCBValues服务改变的参数是否生效(DL/T860.72的15.2.1.3,15.2.2.5+6)并不再有GOOSE报文传输

7.检查装置重启后,Configurationrevision不应改变(DL/T860.72的15.2.1.6)

8.检查被测设备按PIXIT描述支持的数据成员类型发送GOOSE(FCDA或FCD)9.检查GoCB属性GoID、DatSet、DstAddress不支持在线修改,被测设备对客户端SetGoCBValues请求回复否定响应;GoEna属性是否支持在线修改应按PIXIT描述10.配置GSEControl引用DatSet为空,检查被测设备的响应:a)被测设备拒绝DatSet为空的配置;b)被测设备接收DatSet为空的配置:若被测设备支持MMS服务获取或修改GoCB属性,则获取GoCB.NdsCom=TRUE同时对客户端SetGoCBValues请求使能GOOSE发布回复否定响应;若被测设备不支持MMS服务,则不向外发布GOOSE11.配置GSEControl引用DatSet为超大数据集(超过最大报文长度),检查被测设备的响应:

a)被测设备拒绝DatSet为超大数据集的配置;b)被测设备接收DatSet为超大数据集的配置:若被测设备支持MMS服务获取或修改GoCB属性,则获取GoCB.NdsCom=TRUE同时对客户端SetGoCBValues请求使能GOOSE发布回复否定响应;若被测设备不支持MMS服务,则不向外发布GOOSE

修订记录

34

备注过程层IED的MMS服务属于可选内容。

A.3.2GOOSE订阅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DL/T860一致性测试

检验被测装置在GOOSE在订阅机制下的各类数据处理机制是否正常,数据结构是否合理。

1.装置正确订阅带VLANtag和不带VLANtag的GOOSE报文;

此时被测装置的数据值变化应不被2.测试软件发送NdsCom置true的GOOSE报文,

使用;

3.装置在接收到stNum不变、sqNum达到最大值后翻转的GOOSE信息时,装置不误改变GOOSE中的数据状态;

4.装置在接收到stNum递增、sqNum=1(丢失sqNum=0帧)的GOOSE信息时,装置应能正确接受并使用GOOSE中的数据状态。

5.装置在接收到stNum递增、连续两帧sqNum=0的GOOSE信息时,装置应在接收到第一个stNum变化的GOOSE信息时,应能正确接受并使用GOOSE中的数据状态。6.装置在接收到stNum递增、sqNum=0的延迟GOOSE信息时,装置应能正确接受并使用GOOSE中的数据状态。

7.装置在接收到stNum递增、sqNum错序的GOOSE信息时,装置应能正确接受并使用GOOSE中的数据状态。

8.GOOSE通信中断应送出告警信号,设置网络断链告警。在接收报文的允许生存时间(TimeAllowedtoLive)的2倍时间内没有收到下一帧GOOSE报文时判断为中断。

9.装置在收到以下无效GOOSE报文时,装置应严格检查AppID、GOID、GoCBRef

、DataSet、ConfRev等参数是否匹配。

10.通道数据异常测试:装置在收到CRC错误的GOOSE报文时,应丢弃,并报警。1装置正确订阅带VLANtag和不带VLANtag的GOOSE报文;

2GOOSE仿真工具发送NdsCom置true的GOOSE报文,此时的数据值变化应不被使用;

3检查在接收到stNum不变、sqNum达到最大值后翻转的GOOSE信息时,装置不误改变GOOSE中的数据状态;

4检查在接收到stNum递增、sqNum=1(丢失sqNum=0帧)的GOOSE信息时,装置应能正确接受并使用GOOSE中的数据状态。

5检查在接收到stNum递增、连续两帧sqNum=0的GOOSE信息时,装置应在接收到第一个stNum变化的GOOSE信息时,应能正确接受并使用GOOSE中的数据状态。6检查在接收到stNum递增、sqNum=0的延迟GOOSE信息时,装置应能正确接受并使用GOOSE中的数据状态。

7检查在接收到stNum递增、sqNum错序的GOOSE信息时,装置应能正确接受并使用GOOSE中的数据状态。

35

GOOSE订阅测试编号Temp-Gos02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8GOOSE通信中断应送出告警信号,设置网络断链告警。在接收报文的允许生存时间(TimeAllowedtoLive)的2倍时间内没有收到下一帧GOOSE报文时判断为中断。9检查在收到以下无效GOOSE报文时,装置应严格检查AppID、GOID、GoCBRef、DataSet、ConfRev等参数是否匹配。

10通道数据异常测试:在收到CRC错误的GOOSE报文时,应丢弃,达到2*TAL时间的时候,应告警GOOSE断链。

修订记录备注

A.3.3GOOSE事件时标的时间品质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GOOSE事件时标的时间品质检验

编号

Temp-Gos03

参照DL/T860.72-20045.5.3.7关于时间品质的要求设计,目的是考核装置GOOSE数据属性t的时间品质正确反映对时状态。GOOSE一致性测试

1.外部时钟源中断时,数据属性t的时间品质置位ClockNotSynchronized。2.外部时钟故障时,数据属性t的时间品质置位ClockFailure。2.时间精度位数反映装置的实际时间分辨率。

2.保护动作时标t的时间精度位数反映装置的实际时间分辨率,未置位ClockNotSynchronized和ClockFailure。

3.装置保护动作GOOSE的T时标、以及GOOSE中保护动作事件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置位ClockNotSynchronized,未变位数据的t属性应保持不变。

4.装置保护动作GOOSE的T时标、以及GOOSE中保护动作事件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复位ClockNotSynchronized。

5.装置保护动作GOOSE的T时标、以及GOOSE中保护动作事件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置位ClockFailure,未变位数据的t属性应保持不变。

6.装置保护动作GOOSE的T时标、以及GOOSE中保护动作事件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复位ClockFailure。

1.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关联,继电保护测试仪向装置施加SV和GOOSE;2.装置在接受外部对时信号的条件下,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检查装置保护动作GOOSE的T时标、以及GOOSE中包含变位的保护事件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3.按照装置PIXIT文件声明的对时异常判断时间,断开外部对时信号。随后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检查装置保护动作GOOSE的T时标、以及GOOSE中包含的保护事件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

4.恢复外部对时信号连接,随后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检查装置保护动作GOOSE的T时标、以及GOOSE中包含的保护事件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

5.恢复外部对时信号连接,但调整外部时钟源的时间品质或精度等级至装置PIXIT文件声明的水平,随后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检查装置保护动作GOOSE的T时标、以及GOOSE中包含的保护事件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

6.恢复外部时钟源的时间品质或精度等级至正常。随后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检查装置保护动作GOOSE的T时标、以及GOOSE中包含的保护事件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36

修订记录备注

A.3.4GOOSE报文参数极限订阅能力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GOOSE报文参数极限订阅能力检验

编号

Temp-Gos04

根据Q/GDW1808-20124.6.23:保护装置交流量(DL/T860.92SV报文)和开关量信息(GOOSE报文)数据帧格式应符合附录A规定的格式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在GOOSE各参数为极限值时能够正确接收。GOOSE一致性测试

保护装置能够订阅符合Q/GDW1808-2012附录A规定格式的GOOSE报文。

3、5、7、9、11、13:保护装置应动作。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按照SCD文件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使能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

3.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和GOOSE报文,模拟故障;4.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GOOSE的目的MAC为0x010CCD010000或0x010CCD0101FF,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5.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和GOOSE报文,模拟故障;

6.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GOOSE的VLANID为1或4094,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7.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和GOOSE报文,模拟故障;

8.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GOOSE的APPID为0x0000或0x3FFF,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9.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和GOOSE报文,模拟故障;

10.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GOOSE的GoCBRef为1个字符或65个字符,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11.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和GOOSE报文,模拟故障;

12.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GOOSE的DataSet为1个字符或65个字符,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13.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和GOOSE报文,模拟故障;

14.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GOOSE的GoID为1个字符或65个字符,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15.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和GOOSE报文,模拟故障;

37

测试方法

16.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GOOSE的ConfRev为1或2147483647,并向装置下载更新后的虚端子配置;

17.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更新后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和GOOSE报文,模拟故障。

修订记录备注

A.3.5GOOSE报文ASN.1编码长度订阅能力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GOOSE报文ASN.1编码长度订阅能力检验

编号

Temp-Gos05

根据Q/GDW1808-20124.6.23:保护装置交流量(DL/T860.92SV报文)和开关量信息(GOOSE报文)数据帧格式应符合附录A规定的格式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在GOOSE各参数为极限值时能够正确接收。GOOSE一致性测试

保护装置能够订阅符合Q/GDW1808-2012附录A规定格式的GOOSE报文。

3.保护装置应动作。

4.装置应告警GOOSE断链。断链恢复后,保护应能动作。5、6、7.保护装置应动作。

8.装置应能解析各种ASN.1编码长度的INT类型GOOSE数据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按照SCD文件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使能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

3.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符合SCD文件配置的SV报文和GOOSE报文,模拟故障;4.继电保护测试仪修改GOOSE允许生存时间的ASN.1编码长度域为4字节或5字节,且值=2倍Maxtime,在进入心跳报文传输阶段后停止发送GOOSE。验证2倍允许生存时间后,装置是否告警GOOSE断链。恢复GOOSE通信的同时,GOOSE的stNum增加1并且发生状态变位(满足保护动作条件),施加满足故障的SV报文。

5.继电保护测试仪修改GOOSE变化序号stNum的ASN.1编码长度域为1字节/2字节、3字节、4字节或5字节,在进入心跳报文传输阶段后停止发送GOOSE直至装置告警GOOSE断链。恢复GOOSE通信的同时,GOOSE的stNum增加至ASN.1编码长度下的最大值(如1字节为255,2字节为65535等)并且发生状态变位(满足保护动作条件),施加满足故障的SV报文。

6.继电保护测试仪修改GOOSE报文顺序号sqNum的ASN.1编码长度域为1字节/2字节、3字节、4字节或5字节,在进入心跳报文传输阶段后停止发送GOOSE直至装置告警GOOSE断链。恢复GOOSE通信的同时,GOOSE的stNum增加1、sqNum增加至ASN.1编码长度下的最大值(如1字节为255,2字节为65535等)并且发生状态变位(满足保护动作条件),施加满足故障的SV报文。

7.修改SCD文件中装置订阅GOOSE的ConfRev并修改继电保护测试仪的ASN.1编码:ConfRev为127(ASN.1长度域为1字节)、32767(ASN.1长度域为2字节)、8388607(ASN.1长度域为3字节)、2147483647(ASN.1长度域为4字节或5字节)。重启装置后,GOOSE的stNum增加1并且发生状态变位(满足保护动作条件),施加满足故障的SV报文。

38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8.继电保护测试仪修改GOOSE报文INT型数据的ASN.1编码长度域为1字节/2字节、3字节、4字节或5字节,并且模拟发生数据变化。

修订记录备注

A.3.6GOOSE双网接收机制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GOOSE双网接收机制检验

编号

Temp-Gos06

Q/GDW1396-201210.2.2关于GOOSE双网接收机制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GOOSE双网接收逻辑是否符合规范要求。GOOSE一致性测试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装置的双网GOOSE接收机制,见图3。装置的GOOSE接收缓冲区接收到新的GOOSE报文,接收方严格检查GOOSE报文的相关参数后,首先比较新接收帧和上一帧GOOSE报文中的StNum参数的大小关系。若两帧GOOSE报文的StNum相等,继续比较两帧GOOSE报文的SqNum的大小关系,若新接收GOOSE帧的SqNum大于等于上一帧的SqNum,丢弃此GOOSE报文。若新接收GOOSE帧的SqNum小于上一帧的SqNum,判断出发送方不是重启,则丢弃此报文,否则更新接收方的数据。若新接收GOOSE帧的StNum小于上一帧的StNum,判断出发送方不是重启,则丢弃此报文,否则更新接收方的数据。若新接收GOOSE帧的StNum大于上一帧的StNum,更新接收方的数据。3.a)更新数据b)不更新数据c)不更新数据d)更新数据e)不更新数据f)更新数据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按照SCD文件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使能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3.使用支持双网(独立网卡)的GOOSE仿真软件,依次进行以下试验:a)双网中另一网络新接收GOOSE的stNum大于上一帧的stNum。b)双网的前后两帧GOOSE报文的stNum相等,新接收GOOSE报文的sqNum大于或等于上一帧的sqNum;

c)双网的前后两帧GOOSE的stNum相等,新接收GOOSE帧的sqNum小于上一帧的sqNum,且GOOSE报文发生器没有模拟设备重启。

d)双网的前后两帧GOOSE报文的stNum相等,新接收GOOSE帧的sqNum小于上一帧的sqNum,且GOOSE报文发生器模拟设备重启。

e)双网中另一网络新接收GOOSE帧的stNum小于上一帧的stNum,且GOOSE报文发生器没有模拟设备重启。

f)双网中另一网络新接收GOOSE帧的stNum小于上一帧的stNum,且GOOSE

39

报文发生器模拟设备重启。

修订记录备注

A.4MMS服务器一致性检验

A.4.1文档和版本控制(DL/T860.4)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文档和版本控制DL/T860.4

DL/T860一致性测试

1.被测装置实际情况的陈述文件PICS、MICS和PIXIT,应与DUT的硬件或软件版本相符

2.MICS应描述了非标准的逻辑节点、数据对象、数据属性和枚举类的语义3.PIXIT文档中包含的条目项应来源于PIXIT模版

1.制造商的PICS,MICS和PIXIT文件与DUT的硬件或软件版本应相符:

a)b)

预期结果

c)d)e)

PICSMICSPIXITTICS

硬件或软件版本相符

编号

Temp-Ser01

测试要求

2.MICS应描述了非标准的逻辑节点、数据对象、数据属性和枚举类的语义3.PIXIT文档中包含的条目项应来源于PIXIT模版

1.检查是否制造商的PICS,MICS和PIXIT文件与DUT的硬件或软件版本相符:

a)PICSb)MICS

测试方法

c)PIXITd)TICS

e)硬件或软件版本相符

2.检查MICS是否描述了非标准的逻辑节点、数据对象、数据属性和枚举类语义3.检查制造商提供的PIXIT文档中包含的条目项来源于PIXIT模版

修订记录备注

备注:本方案对应的PIXIT文件见附录G。A.4.2配置文件(DL/T860.6)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

配置文件检查DL/T860.6

编号

Temp-Ser02

40

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配置文件应符合标准要求。

1.被测装置ICD配置文件是与SCL文件类型定义(schemaversion1.7)一致(DL/T860.6);

2.被测装置ICD配置文件是与在线实际获取地DUT数据命名、数据类型、数据集、预定义的数据初值相一致;

3.被测装置应能成功生效配置后的SCD文件,在线获取值应与配置参数一致;4.被测装置ICD配置文件中“services”一节是与IED的实际能力相符合5.被测装置ICD配置文件应正确地初始化所有可控对象的ctlModel值。

1.检查ICD配置文件是否与SCL文件类型定义(schemaversion1.7)一致(DL/T860.6);

2.检查ICD配置文件是否与在线实际获取地DUT数据命名、数据类型、数据集、预定义的数据初值相一致;

3.在SCD配置文件中,改变至少5个可以在线获取的配置参数,使用制造商提供的配置工具将修改后的SCD文件配置进DUT中,然后使用在线服务获取DUT中的配置参数是否与SCD文件中一致进行更新;恢复原始的SCD文件,重新配置DUT为初始状态,检查DUT中配置参数应能返回为初始值;

4.检查DUT的ICD配置文件中“services”一节是否与IED的实际能力相符合;5.如果控制模型是固定(不可配置)的,检查ICD配置文件是否正确地初始化所有可控对象的ctlModel值。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A.4.3数据模型(DL/T860.73和DL/T860.74)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数据模型检查

DL/T860.73和DL/T860.74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数据模型应符合标准要求。

1.被测装置每个LN的强制数据对象都存在;

2.被测装置每个LN的存在条件为TRUE的有条件存在数据对象都存在;3.被测装置每个LN的存在条件为False的有条件存在数据对象不存在

4.被测装置数据模型应按照SCSM相关的命名长度和对象扩展原则进行映射;5.被测装置数据模型应按照SCSM相关的功能组件进行组织;

6.被测装置数据模型应按照SCSM相关的控制块和日志命名原则进行映射;

7.被测装置所有数据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的数据类型应满足DL/T860.73、DL/T860.74和SCSM的要求;

8.被测装置的数据属性值应在规定范围内;

9.被测装置的数据模型扩展应按照DL/T860.74附录A的扩展原则实施;

41

编号Temp-Ser03

预期结果

10.被测装置的数据对象类型的数据属性应按照DL/T860.73排序;11.被测装置的逻辑节点类型的数据对象应按照DL/T860.74排序;12.被测装置的数据模型正确扩展使用标准第二版规定的数据类型。

a)采用61850第一版标准的装置的数据建模应满足以下要求,−引用第二版LN时,应使用第一版7-3中定义的CDC类型−使用INS/INC/ING来替换使用ENS/ENC/ENG

−不使用第二版7-3中定义的CDC,如VSS,VSG,TSG和ORG−仅能使用第一版8-1中定义的基本数据类型b)命名空间使用方法如下,

−ldNs=IEC61850-7-4:2003−第一版LN无需声明lnNs

−第一版LN需声明lnNs=IEC61850-7-4:2007c)DO的展示顺序,

−第一版LN应根据一版标准规定包含所有强制DO−第二版LN应根据二版标准规定包含所有强制DO−第一版LN包含的DO应根据一版标准规定排序−第二版LN包含的DO顺序不再要求和检查d)dataNs的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版和第二版LN中的私有扩展DO均应声明dataNs属性值−私有扩展LN中的私有扩展DO无需声明dataNs属性值

−第一版标准中的LN引用第一版标准中规定的DO无需声明dataNs属性值

−第一版标准中的LN引用第二版标准中规定的DO需声明dataNs属性值“IEC61850-7-4:2007”1.检验每个LN的强制数据对象都存在

2.检查每个LN的存在条件为TRUE的有条件存在数据对象是否存在3.检查每个LN的存在条件为False的有条件存在数据对象是否存在4.检查数据模型应按照SCSM相关的命名长度和对象扩展原则进行映射5.检查数据模型是否按照SCSM相关的功能组件进行组织

6.检查数据模型是否按照SCSM相关的控制块和日志命名原则进行映射

7.检查每个LN的所有数据对象的数据类型(参照DL/T860.73,DL/T860.74)8.检查装置的数据属性值在规定范围内(可在一致性测试中连续检查)

9.检查制造商的数据模型扩展是否按照DL/T860.74附录A的扩展原则实施(如果进行了扩展)

10.检查数据对象类型的数据属性是否按照DL/T860.73排序11.检查逻辑节点类型的数据对象是否按照DL/T860.74排序

12.检查数据模型中采用61850第一版标准的装置正确实现第二版标准规定的数据模型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A.4.4应用关联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

应用关联测试

编号

Temp-Ser04

42

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DL/T860

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应用关联符合标准要求。

1、2.建立和释放关联、异常中止关联各250次,应全部成功;

3.装置最大支持的MMSPDUSIZE,应不小于64000字节(PIXITAs7);

4.装置拒绝客户端关联参数错误的关联(DL/T860.72中的7.4,PIXITAs5);5.装置最大关联客户端数量≥16个;

6.装置链路中断检测时间≤1分钟(PIXITAs3)。7.装置掉电重启时间应与PIXITAs8描述一致。

1.建立和释放关联250次,应全部成功;2.建立和异常中止关联250次,应全部成功;

3.验证装置最大支持的MMSPDUSIZE,应不小于64000字节(PIXITAs7);

4.检查客户端关联参数错误时,装置应拒绝关联(DL/T860.72中的7.4,PIXITAs5);5.装置最大关联客户端数量≥16个(PIXITAs1);在装置同时与最多数量的客户端成功建立应用关联时,当至少一个客户端异常终止应用关联后,装置能再次接受客户端建立应用关联的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

6.装置链路中断检测时间≤1分钟(PIXITAs3)。7.检查装置掉电重启时间应与PIXITAs8描述一致。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A.4.5服务器/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服务器/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服务器/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符合标准要求。

对被测装置的进行服务器/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相关的请求、写服务,装置应正确响应并符合标准要求

1.客户端下发GetServerDirectory(LOGICAL-DEVICE)请求并检查被测装置响应(DL/T860.72的6.2.2)

测试方法

2.对GetServerDirectory(LOGICAL-DEVICE)响应的每一个LD下发GetLogicalDeviceDirectory请求并检查被测装置响应(DL/T860.72的8.2.1)3.对GetLogicalDeviceDirectory响应的每一个LN下发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请求并检查被测装置响应(DL/T860.72的9.2.2)4.对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的响应的每一个DO下发

43

编号Temp-Ser05

预期结果

a)GetDataDirectory请求并检查响应(DL/T860.72的10.4.4)b)GetDataDefinition请求并检查响应(DL/T860.72的10.4.5)c)GetDataValues请求检查响应(DL/T860.72的10.4.2)

5.客户端下发一个GetDataValues请求,读取最大数目的数据对象值,并读取不同结构复杂程度的数据值,检查被测装置响应。

6.客户端对每个可写DATA对象下发SetDataValues请求,检查被测装置响应并验证写入值(DL/T860.72的10.4.2)

7.客户端下发一个SetDataValues请求,写入最大数目对象的数据值,检查被测装置响应并验证写入值;

8.对每个功能约束FC请求GetAllDataValues,并检查被测装置响应(DL/T860.72的9.2.3)

9.评估选择的模拟量测量值的语义(电压/电流):

a)检查模拟量值(正确性检查,不检查精度)b)检查品质位(强制模拟特定品质位的情况)

c)检查(UTC)时标值和品质(正确性检查,不检查精度)d)检查比例、量程和单位,改变设置并确认结果e)检查死区值,改变死区值并确认结果f)检查极限指示10.评估选择的状态量的语义:

a)检查状态值

b)检查品质位,强制模拟特定的品质位情况

c)检查(UTC)时标值和品质(正确性检查,不检查精度)

11.下发带有错误参数(对象未知,名称用例不匹配,逻辑设备错误或逻辑节点错误)的下列数据服务请求,检查被测装置服务差错响应的错误类型为“object-non-existent”:

(DL/T860.72的6.2.3)a)ServerDirectory(LOGICAL-DEVICE)

b)GetLogicalDeviceDirectory(DL/T860.72的8.2.1)c)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DL/T860.72的9.2.2)d)GetAllDataValues(DL/T860.72的9.2.3)e)GetDataValues(DL/T860.72的10.4.2)f)SetDataValues(DL/T860.72的10.4.3)g)GetDataDirectory(DL/T860.72的10.4.4)h)GetDataDefinition(DL/T860.72的10.4.5)

13.下发SetDataValues请求写入超出数值范围的ENUMERATED枚举值,检查被测

装置服务差错响应的错误类型为“object-value-invalid”(DL/T860.72的10.4.2)

14.下发SetDataValues请求写入不匹配数据类型(假如int-float)的数据,检查被测装置服务差错响应的错误类型为“type-inconsistent”(DL/T860.72的10.4.2)

15.下发SetDataValues请求写只读数据,检查被测装置服务差错响应的错误类型

44

为“object-access-denied”(DL/T860.72的10.4.)

修订记录备注

A.4.6数据集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数据集测试DL/T860

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数据集测试符合标准要求。

1.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SET)应正确应答;

2.GetDataSetValues应正确应答;GetDataSetDirectory应正确应答;

3.验证GetDataValues数据集成员的值与GetDataSetValues获得的值应一致;4.请求带有错误参数,服务差错响应类型应正确。

1.客户端对每个逻辑节点下发带有正确参数的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SET)请求,检查被测装置应正确响应;

2.对GetLogicalNodeDirectory(DATA-SET)响应的每一个DataSet,发送请求GetDataSetValues和GetDataSetDirectory请求(DL/T860.72的11.3.2、DL/T860.72的11.3.6)

3.验证GetDataValues数据集成员的值与GetDataSetValues获得的值应一致;4.请求带有错误参数(对象未知、名称用例不匹配、逻辑设备错误或逻辑节点错误)下列数据集服务,检查被测装置服务差错响应的错误类型:

a)GetDataSetValues服务差错为“object-non-existent”b)GetDataSetDirectory服务差错为“object-undefined”

修订记录备注

编号

Temp-Ser06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A.4.7取代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取代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取代功能符合标准要求。

2.在关联失败情况下,被测装置取代值仍然保持;

3.检查DUT在或重新启动后,被测装置取代值是否保持应与PIXITSb1描述一致;4.当SubEna已使能,装置设置SubVal、SubCMag、SubQ、SubID以服务肯定响应

45

编号Temp-Ser07

回答(DL/T860.72的12)

1.检查装置取代值的传送由SubEna属性决定。SubEna=False时,设置的SubVal、SubMag、SubCMag、SubQ取代值不传送;而当SubEna=True时,取代值应被传送(DL/T860.72的12)

测试方法

2.检查在装置关联失败情况下,取代值仍然保持

3.检查装置在重新启动后,取代值是否保持应与PIXITSb1描述一致

4.检查SubEna=True时客户端设置SubVal、SubCMag、SubQ、SubID,装置应以服务肯定响应回答(DL/T860.72的12)

修订记录备注

A.4.8报告模型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报告模型测试DL/T860.81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报告功能符合标准要求。G/GDW1396-2012/8.3:支持IntgPd和GI,支持客户端在线设置OptFlds和Trgop。1.客户端下发GetLogicalNodeDirectory(URCB/BRCB)请求,被测装置应能正确响应;对每个响应的报告控制块下发GetURCBValues/GetBRCBValues请求读取属性值,报告控制块初始化触发选项值中总召位应为1

2.报告控制块按照PIXIT描述支持的触发条件正确上送报告;

3.配置/使能BRCB进行所有可选域的组合,报告包含使能的可选域;

4.设置报告控制块的GI属性启动总召唤过程,将发送具有当前数据值的报告;总召唤启动以后,GI属性复位为False

5.装置应支持报告的分段,发生分段的报告应包含相同的SqNum值、reporttimestamp值和EntryID值,SubSqNum应从0开始并递增,除了最后一个发送的分段报告中MoreSegmentsFollow=FALSE外,之前发送的分段报告中MoreSegmentsFollow=TRUE

6.被测装置重启后,ConfRev值应返回到当地初始配置或是保留为重启之前的值(PIXITRp12);

7.报告控制块能够发送带有数据对象/数据属性的报告(PIXITRp9);

8.报告控制块引用DATA-SET同一元素(成员)在bufTm时间内发生第二个内部提示,服务器能够按照标准方式处理(PIXITRp4)。

9.报告控制块可在完整性报告前先上送bufTm时间内缓存的所有事件报告

10.报告控制块可在收到总召唤请求时先上送bufTm时间内缓存的所有事件报告再上送总召报告。

11.检查被测装置支持发送数据集中包含不同层级数据结构成员(TISSUE#453Subclause1.2.2)

12.装置具备报告EntryID的重新同步功能;

13.在通信连接恢复后,若客户端不设置EntryID就使能BRCB,则BRCB在使能后

编号

Temp-Ser08

预期结果

46

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上送缓冲队列中所有已发送过和未发送过的事件报告,且只有上送的第一个报告中buffer-overflow=True,报告上送过程中sqNum不应出现跳变。

14.检查被测装置与客户端通信连接断开后产生的完整性报告应缓存,客户端在使能前写入中断前收到最后一个完整性报告的EntryID值,则被测装置通信中断过程中缓存的完整性周期事件应在BRCB使能后从写入EntryID条目的下一个开始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上送

15.在BRCB下列属性(RptID,BufTm,TrgOps,IntgPd,DatSet)支持通过SetBRCBValues服务可以在线修改的前提下,修改BRCB的RptID,BufTm,TrgOps,IntgPd,DatSet属性起到清除报告缓存队列的效果。修改OptFlds属性不应该清除缓存队列

16.写入BRCB的EntryID值未知(不存在)、全0时,被测装置的响应符合标准17.BRCB属性RptEna=FALSE时,被测装置对客户端GetBRCBValues(EntryID)服务返回的EntryID值应为最后一个进入的报告缓存队列中的条目号值;当RptEna=TRUE时,被测装置对客户端GetBRCBValues(EntryID)服务返回的EntryID值应为队列中刚发送过报告的EntryID值

18.检查BRCB在使能状态下连续收到多次GI请求上送的多次GI报告,但在BRCB条目队列中却只存有最后一次的GI报告,因此在BRCB设置EntryID值全为0并重新使能后,按照时序上送的所有报告中只包含最后一次GI报告。

19.客户端下发带有错误参数(对象未知,名称用例不匹配,逻辑设备错误或逻辑节点错误)的GetURCBValue/GetBRCBValue请求,被测装置服务差错响应的错误类型为“object-non-existent”

20.检查被测装置不配置任何触发选项,报告控制块使能后即使有事件产生也不发送报告;

21.报告控制块完整性周期属性值为0时,即使触发选项中完整性周期位为1,使能报告控制块也不发送完整性报告

22.报告控制块仅设置触发选项中总召位为1其他触发选项位为0,使能报告控制块后产生事件不上送任何报告

23.报告控制块的错误配置,应能按标准正确响应服务差错。

24.配置URCB并设置Resv属性并使能它。另一个客户端应不能设置这个URCB的任何属性,被测装置对另外一个客户端的SetURCBValues请求写可写属性回复否定响应,错误类型为“temporarily-unavailable”

25.配置并使能BRCB。另一个客户端不能设置这个BRCB的任何属性,被测装置对另外一个客户端的SetURCBValues请求写可写属性回复否定响应,错误类型为“temporarily-unavailable”26.检查

a)客户端使能触发选项中GI位为0的报告控制块,设置属性GI=TRUE进行总召唤,被测装置回复肯定响应但不上送总召报告

b)客户端停止报告控制块同时置触发选项中GI位为1,设置属性GI=TRUE进行总召唤,被测装置回复否定响应,错误类型为“temporarilyunavailable”

c)客户端使能触发选项中GI位为1的报告控制块,设置属性GI=False,被测装置回复肯定响应但不上送总召报告

47

d)客户端使能触发选项中GI位为1的报告控制块,设置属性GI=TRUE,被测装置回复肯定响应并上送总召报告

1.客户端下发GetLogicalNodeDirectory(URCB/BRCB)请求,被测装置应能正确响应;对每个响应的报告控制块下发GetURCBValues/GetBRCBValues请求读取属性值,报告控制块初始化触发选项值中总召位应为1;

2.检查报告控制块按照PIXIT描述支持的触发条件正确上送报告

a)

配置和使能URCB/BRCB具有全部有用的可选域:sequence-number,report-time-stamp,reason-for-inclusion,data-set-name,data-reference,(buffer-overflow,entryID仅对BRCB)(TISSUE#453Subclause1.2.3.2.2.1),并检查报告按照以下触发条件被传送:完整性周期

数据更新(dupd)完整性周期和数据更新数据变化(dchg)数据和品质变化

带有完整性周期的数据和品质变化

检查当多个触发条件同时满足时只产生一个报告((TISSUE#453Subclause1.2.3.2.3.2)

检查当RptEna设置为True时才发送报告(TISSUE#453Subclause1.2.2.5),停止使能报告时,不传送报告

−−−−−−c)d)

b)检查报告中ReasonCode应与实际触发条件一致

测试方法

3.配置报告控制块包含所有可选域的组合:sequence-number,report-time-stamp,reason-for-inclusion,data-set-name,data-reference,(buffer-overflow,和/或entryID仅对BRCB)(TISSUE#453Subclause1.2.3.2.2.1),检查报告控制块上送的报告应包含配置的可选域

4.设置报告控制块的GI属性启动总召唤过程,报告控制块将发送包含所有数据集成员的当前数据值报告。总召唤启动以后,GI属性复位为False

5.检查如果报告太长不能在一个报文中传送,报告控制块可将报告分成几个子报告上送,发生分段的报告应包含相同的SqNum值、reporttimestamp值和EntryID值,SubSqNum应从0开始并递增,除了最后一个发送的分段报告中MoreSegmentsFollow=FALSE外,之前发送的分段报告中MoreSegmentsFollow=TRUE6.检查被测装置重启后,ConfRev值应返回到当地初始配置或是保留为重启之前的值(PIXITRp12)。

7.检查报告控制块能够发送带有数据对象/数据属性的报告(PIXITRp9)

8.检查报告控制块引用DATA-SET同一元素(成员)在bufTm时间内发生第二个内部提示,服务器将:

a)b)

对于状态信息,如同BufTm已经到一样,立即传输报告,以值BufTm重新启动定时器,处理第二个提示

对于模拟信息,如同BufTm已经到一样,立即传输报告,以值BufTm重新启动定时器,处理第二个提示,或用新值代替挂起报告中的当前值(PIXITRp4)

9.检查报告控制块可在完整性报告前先上送bufTm时间内缓存的所有事件报告10.检查报告控制块可在收到总召唤请求时先上送bufTm时间内缓存的所有事件报

48

告再上送总召报告

11.检查被测装置支持发送数据集中包含不同层级数据结构成员(TISSUE#453Subclause1.2.2)

12.检查BRCB下列行为满足(TISSUE#453的1.2.2图24)定义状态机的要求

a)被测装置与客户端通信连接断开后所有的事件均被缓存,BRCB处于未使能

状态、不向外发送报告,BRCB属性EntryID值与通信中断前上送报告中的EntryID不相同b)被测装置对客户端下发SetBRCBValues服务写入EntryID值的响应类型分

两种:当写入EntryID值在报告队列中存在时回复肯定响应,当写入EntryID值在报告队列中不存在时回复差错响应,错误类型为“object-value-invalid”c)被测装置对客户端写入EntryID值回复肯定响应的前提下使能BRCB,BRCB

应按照事件发生的正确时间顺序上送写入EntrID值事件后的所有事件报告(TISSUE#453Subclause1.2.1,TISSUE#453Subclause1.2.2.5)d)e)

若BRCB在重新使能前先进行清除缓存队列,则通信连接断开过程中产生的事件在BRCB在使能后不上送(TISSUE#453Subclause1.2.2.14)检查通信连接断开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变化直至缓存队列溢出(PIXITRp7),则BRCB在使能后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上送事件报告,但只有上送的第一个报告中buffer-overflow=True(TISSUE#453Subclause12.3.2.2.8)

13.检查在通信连接恢复后,若客户端不设置EntryID就使能BRCB,则BRCB在使能后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上送缓冲队列中所有已发送过和未发送过的事件报告,且只有上送的第一个报告中buffer-overflow=True,报告上送过程中sqNum不应出现跳变。

14.检查被测装置与客户端通信连接断开后产生的完整性报告应缓存,客户端在使能前写入中断前收到最后一个完整性报告的EntryID值,则被测装置通信中断过程中缓存的完整性周期事件应在BRCB使能后从写入EntryID条目的下一个开始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上送

15.检查在BRCB下列属性(RptID,BufTm,TrgOps,IntgPd,DatSet)支持通过SetBRCBValues服务可以在线修改的前提下,修改BRCB的RptID,BufTm,TrgOps,IntgPd,DatSet属性起到清除报告缓存队列的效果。修改OptFlds属性不应该清除缓存队列(IEC61850‐7‐2表37)

16.检查写入BRCB的EntryID值未知(不存在)、全0时,被测装置的响应:

a)写入EntryID值未知(不存在)时,被测装置回复差错响应,错误类型为

“object-value-invalid”b)写入EntryID值全为0时,被测装置回复肯定响应;被测装置响应客户端

GetBRCBValues(EntryID)服务为最后一个进入报告缓存队列的EntryID值;BRCB使能后,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上送缓冲队列中所有已发送过和未发送过的事件报告,且只有上送的第一个报告中buffer-overflow=True17.检查BRCB属性RptEna=FALSE时,被测装置对客户端GetBRCBValues(EntryID)服务返回的EntryID值应为最后一个进入的报告缓存队列中的条目号值;当RptEna

49

=TRUE时,被测装置对客户端GetBRCBValues(EntryID)服务返回的EntryID值应为队列中刚发送过报告的EntryID值

18.检查BRCB在使能状态下连续收到多次GI请求上送的多次GI报告,但在BRCB条目队列中却只存有最后一次的GI报告,因此在BRCB设置EntryID值全为0并重新使能后,按照时序上送的所有报告中只包含最后一次GI报告。

19.客户端下发带有错误参数(对象未知,名称用例不匹配,逻辑设备错误或逻辑节点错误)的GetURCBValue/GetBRCBValue请求,检查被测装置服务差错响应的错误类型为“object-non-existent”

20.检查被测装置不配置任何触发选项,报告控制块使能后即使有事件产生也不发送报告21.检查报告控制块完整性周期属性值为0时,即使触发选项中完整性周期位为1,使能报告控制块也不发送完整性报告

22.检查报告控制块仅设置触发选项中总召位为1其他触发选项位为0,使能报告控制块后产生事件不上送任何报告23.报告控制块的错误配置:

a)检查在使能时配置可写属性如“RptID、DatSet、OptFlds、BufTm、TrgOps、

IntgPd”,响应为服务差错“temporarily‐unavailable”;b)

检查在未使能时配置不可写属性如ConfRev、SqNum以及模型文件中声明为“fix”or“conf”的属性,响应为服务差错“object-access-denied”;

如DataSet,c)检查在未使能时配置可写属性但写入的属性值不满足要求时,响应为服务差错“object-value-invalid”24.配置URCB并设置Resv属性并使能它。另一个客户端应不能设置这个URCB的任何属性,被测装置对另外一个客户端的SetURCBValues请求写可写属性回复否定响应,错误类型为“temporarily-unavailable”

25.配置并使能BRCB。另一个客户端不能设置这个BRCB的任何属性,被测装置对另外一个客户端的SetURCBValues请求写可写属性回复否定响应,错误类型为“temporarily-unavailable”26.检查

a)b)

客户端使能触发选项中GI位为0的报告控制块,设置属性GI=TRUE进行总召唤,被测装置回复肯定响应但不上送总召报告

客户端停止报告控制块同时置触发选项中GI位为1,设置属性GI=TRUE进行总召唤,被测装置回复否定响应,错误类型为“temporarilyunavailable”

c)客户端使能触发选项中GI位为1的报告控制块,设置属性GI=False,被

测装置回复肯定响应但不上送总召报告设置属性GI=TRUE,被测d)客户端使能触发选项中GI位为1的报告控制块,

装置回复肯定响应并上送总召报告

修订记录备注

A.4.9定值组模型测试

50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定值组模型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定值组功能符合标准要求。

编号Temp-Ser09

1.装置支持GetLogicalNodeDirectory(SGCB);

2.站控层设备修改保护定值过程中,装置不应断开与站控层通信连接;3.站控层设备切换定值区过程中,装置不应断开与站控层通信连接;4.检查断开关联后客户可再次使用SelectEditSG将值复制到编辑缓冲器;5.站控层使用SetSGValues(设置定值组值)服务,可仅下发修改的定值条目,也可下发全定值条目,装置宜支持两种写定值方式;

6.站控层使用SetSGValues(设置定值组值)服务,下发的定值条目的Reference可到FCD也可到FCDA层次,装置宜支持两种Reference

预期结果

7.请求带有错误参数(值超范围或不存在的定值组)的定值组服务,装置响应为服务差错;

8.客户端使用SetSGValues服务请求编辑FC=SG的定值数据对象,被测装置响应为服务差错“object-access-denied”;

9.当EditSG=0时,请求SetSGValues,装置响应为服务差错“object-access-denied”;

10.未确认的编辑区定值可被客户端使用SelectEditSg刷新覆盖,刷新值为SelectEditSg选择的定值区定值,未确认的已编辑定值不保存;

11.装置允许对当前激活定值区定值进行编辑并确认,确认后定值应立即生效。1.客户端下发GetLogicalNodeDirectory(SGCB)请求,对每个响应的定值组控制块下发GetSGCBValues请求读取属性值,被测装置应能正确响应;2.按下述步骤检查定值组控制块状态机(DL/T860.72的13章及图18)

a)b)c)

测试方法

d)

使用SelectEditSG选择编辑区,被测装置应能正确响应

对编辑区中每种数据类型的定值使用setSGValues[FC=SE]改变至少一个数据对象的值

使用GetSGValues[FC=SE]检验编辑值写入成功使用ConfirmEditSGValues确认编辑

站控层设备修改保护定值过程中,装置不应断开与站控层通信连接。3.下述步骤检查定值组控制块状态机(DL/T860.72的13章及图18)

a)使用SelectActiveSG切至定值1区,并请求GetSGCBValues获取当前定值

区号为1b)使用GetSGValues[FC=SG]检查定值为1区定值c)重复所有定值区

站控层设备切换定值区过程中,装置不应断开与站控层通信连接。

4.检查未确认的编辑区定值在被测装置与客户端连接中断并恢复后,可被SelectEd

51

itSg选择的定值区定值覆盖,未确认的已编辑定值不保存(DL/T860.72的13.3.3.1)

5.站控层使用SetSGValues(设置定值组值)服务,可仅下发修改的定值条目,也可下发全定值条目,装置宜支持两种写定值方式;

6.站控层使用SetSGValues(设置定值组值)服务,下发的定值条目的Reference可到FCD也可到FCDA层次,装置宜支持两种Reference

7.请求带有错误参数(值超范围或不存在的定值组)的下列定值组服务,并检查响应为服务差错:

a)SelectActiveSG选择的定值区号为0或超范围(DL/T860.72的13.3.2)b)SelectEditSG选择的定值区号超范围(DL/T860.72的13.3.3)

c)SetSGValues设置的定值对象包含错误路径的服务差错类型为“object-non-existent”(DL/T860.72的13.3.4)d)ConfirmEditSGValues设置的对象包含错误路径的服务差错类型为

“object-non-existent”(DL/T860.72的13.3.5)e)GetSGValues读取的定值对象包含错误路径的服务差错类型为“object-non-existent”(DL/T860.72的13.3.6)f)GetSGCBValues读取的定值对象包含错误路径的服务差错类型为“object-non-existent”(DL/T860.72的13.3.7);8.客户端使用SetSGValues服务请求编辑FC=SG的定值数据对象,被测装置响应为服务差错“object-access-denied”;

9.当EditSG=0时,客户端使用SetSGValues[FC=SE]编辑定值对象,并检查响应为服务差错“object-access-denied”;

10.检查未确认的编辑区定值可被客户端使用SelectEditSG刷新覆盖,刷新值为SelectEditSG选择的定值区定值,未确认的已编辑定值不保存(DL/T860.72的13.3.3.1);11.允许对当前激活定值区定值进行编辑并确认,确认后定值应立即生效。

修订记录备注

A.4.10控制模型测试

测试用例

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控制模型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控制功能符合标准要求。1.2.应3.4.

控制对象的控制模式应与PIXITCt1声明支持的控制模式一致

客户端下发Testflag=True的遥控命令时,被测装置应按照PIXITCt5描述响客户端同时选择多个SBO对象,被测装置应按照PIXITCt22描述响应:客户端直接Operate处于未选择状态的SBO控制对象,被测装置的响应:

52

编号Temp-Ser10

预期结果

a)若控制对象为SBOns对象,被测装置回复服务差错

b)若控制对象为SBOes对象,对于互锁对象应回复服务差错且上送错误原因

报告中错误原因为“object-not-select”c)控制对象的未选择状态仍然保持

5.一个客户端连续对同一SBO控制对象选择两次,被测装置的响应:

a)

若控制对象为SBOns对象,则对第一次Select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在选择超时前对第二次Select请求回复“Selectresponse-”,同时控制对象的已选择状态在选择超时前保持,可对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

b)若控制对象为SBOes对象,则对第一次SelectWithValue请求回复肯定响

应,在选择超时前对第二次Select请求回复“Selectresponse-”并上送附加原因Addcause=“Command-already-in-execution”的信息报告,同时控制对象的已选择状态在选择超时前保持,可对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6.客户端下发的遥控命令值与控制对象当前值相同时,被测装置按PIXITCt15描述回复响应

7.两个不同的客户端先后选择同一SBO控制对象,被测装置的响应:

a)

若控制对象为SBOns对象,则对来自客户端1第一次Select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在选择超时前对来自客户端的第二次Select请求回复“Selectresponse-”,同时控制对象的已选择状态在选择超时前保持,可对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

b)若控制对象为SBOes对象,则对来自客户端1的第一次SelectWithValue

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在选择超时前对来自客户端2的第二次Select请求回复“Selectresponse-”并上送附加原因Addcause=“Command-already-in-execution”的信息报告,同时控制对象的已选择状态在选择超时前保持,可对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8.两个不同的客户端先后控制同一个DO对象,被测装置的响应:

a)

若控制对象为DOns对象,则对来自客户端1的第一次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对来自客户端2的第二次Operate请求按PIXITCt16描述回复

若控制对象为DOes对象,则对来自客户端1的第一次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并上送遥控成功的CommandTermination+报告,对来自客户端2的第二次Operate请求按PIXITCt16描述回复

b)

9.在选择超时之前,SBOes对象接收Operate请求中任一参数(Origin、ctlVal、ctlNum,Test、Check)与选择时接收的SelectWithValue请求中参数不同,被测装置回复服务差错响应并上送附加原因Addcause=“Parameter‐change‐in‐execution”的信息报告

10.被测装置处于就地状态时,接收遥控命令时的响应应回复服务差错响应

11.客户端下发控制请求中有不当的访问权限参数时(如超范围的orCat),被控对象应以服务差错响应回答

12.Operate遥控命令响应成功后,被测装置应上送遥控命令是否实际执行成功的报告

53

13.SBOes对象应返回到未选择状态。14.DO对象能正确执行遥控命令。

1.检查控制对象的控制模式应与PIXITCt1声明支持的控制模式一致

2.检查客户端下发Testflag=True的遥控命令时,被测装置应按照PIXITCt5描述响应

3.检查客户端同时选择多个SBO对象,被测装置应按照PIXITCt22描述响应:

a)若控制对象为SBOns对象,对于非互锁对象应回复肯定响应,对于互锁对

象应回复服务差错b)若控制对象为SBOes对象,对于非互锁对象应回复肯定响应,对于互锁对

象应回复服务差错且上送错误原因报告中错误原因为“1-of-n-control”c)对于已选择的SBO对象,应能被客户端以与选择时相反的顺序取消已选择

状态4.客户端直接Operate处于未选择状态的SBO控制对象,检查被测装置的响应:

a)若控制对象为SBOns对象,被测装置回复服务差错

b)若控制对象为SBOes对象,被测装置回复服务差错且上送错误原因报告中

错误原因为“object-not-select”c)控制对象的未选择状态仍然保持

5.一个客户端连续对同一SBO控制对象选择两次,检查被测装置的响应:

a)

若控制对象为SBOns对象,则对第一次Select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在选择超时前对第二次Select请求回复“Selectresponse-”,同时控制对象的已选择状态在选择超时前保持,可对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

测试方法

b)若控制对象为SBOes对象,则对第一次SelectWithValue请求回复肯定响

应,在选择超时前对第二次Select请求回复“Selectresponse-”并上送附加原因Addcause=“Command-already-in-execution”的信息报告,同时控制对象的已选择状态在选择超时前保持,可对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6.客户端下发的遥控命令值与控制对象当前值相同时,检查被测装置的响应:

对遥控值与当前值相同的Operate请求按PIXITc)若控制对象为DOns对象,

Ct15描述回复响应d)若控制对象为SBOns对象,对遥控值与当前值相同的Operate请求按PIXIT

Ct15描述回复响应e)若控制对象为DOes对象,对遥控值与当前值相同的Operate请求按PIXIT

Ct15描述回复响应f)若控制对象为SBOes对象,对遥控值与当前值相同的SelectWithValue请

求按PIXITCt15描述回复响应,若响应为肯定类型,对遥控值与当前值相同的Operate请求也按PIXITCt15描述回复响应7.两个不同的客户端先后选择同一SBO控制对象,检查被测装置的响应:

a)

若控制对象为SBOns对象,则对来自客户端1第一次Select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在选择超时前对来自客户端的第二次Select请求回复“Selectresponse-”,同时控制对象的已选择状态在选择超时前保持,可对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

b)若控制对象为SBOes对象,则对来自客户端1的第一次SelectWithValue

54

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在选择超时前对来自客户端2的第二次Select请求回复“Selectresponse-”并上送附加原因Addcause=“Command-already-in-execution”的信息报告,同时控制对象的已选择状态在选择超时前保持,可对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

8.两个不同的客户端先后控制同一个DO对象,检查被测装置的响应:

a)

若控制对象为DOns对象,则对来自客户端1的第一次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对来自客户端2的第二次Operate请求按PIXITCt16描述回复

若控制对象为DOes对象,则对来自客户端1的第一次Operat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并上送遥控成功的CommandTermination+报告,对来自客户端2的第二次Operate请求按PIXITCt16描述回复

b)

9.在选择超时之前,SBOes对象接收Operate请求中任一参数(Origin、ctlVal、ctlNum,Test、Check)与选择时接收的SelectWithValue请求中参数不同,被测装置回复服务差错响应并上送附加原因Addcause=“Parameter‐change‐in‐execution”的信息报告

10.检查被测装置处于就地状态时,接收遥控命令时的响应:

a)若控制对象为DOns对象,接收Operat请求时应回复服务差错响应b)c)

若控制对象为SBOns对象,接收Select请求时应回复Selectresponse‐,同时对象状态应返回至未选择状态

若控制对象为Does对象,接收Operate请求时应回复服务差错响应同时上错误原因Addcause=“Blocked‐by‐switching‐hierarchy”信息报告

d)若控制对象为SBOes对象,接收SelectWithValue请求时应回复服务差错响应同时上错误原因Addcause=“Blocked‐by‐switching‐hierarchy”信息报告,同时对象状态应返回至未选择状态11.客户端下发控制请求中有不当的访问权限参数时(如超范围的orCat),被控对象应以服务差错响应回答

a)若控制对象为DOns对象,接收Operat请求时应回复服务差错响应b)c)

若控制对象为SBOns对象,接收Select请求时应回复Selectresponse‐

若控制对象为Does对象,接收Operate请求时应回复服务差错响应同时上错误原因Addcause=“Not-supported”信息报告

d)若控制对象为SBOes对象,接收SelectWithValue请求时应回复服务差错

响应同时上错误原因Addcause=“Select-failed”或是“Not-supported”信息报告,同时对象状态应返回至未选择状态12.对于增强安全的控制对象,检查Operate遥控命令响应成功后,被测装置应上送遥控命令是否实际执行成功的报告:

a)若控制对象接收返回值与控制请求值相同,被测装置应上送遥控命令执行

成功的CommandTermination+b)若控制对象接收返回值未发生变化,被测装置应上送遥控命令执行失败的

CommandTermination‐,错误原因AddCause为“Invalidposition”or“

55

Time‐limit‐over”

c)对于双点类型的控制对象,若接收返回值为00B或01B,被测装置应上送

遥控命令执行失败的CommandTermination‐,错误原因AddCause为“Invalid-position”13.检查SBOes控制对象在处于已选择状态后,遇到下列情况将返回到未选择状态

a)接收到正确的Cancel请求,控制对象应返回到未选择状态

b)不接收Operate命令等待超时时间到达,控制对象应返回到未选择状态。c)接收到不正确的Operate命令后,控制对象应返回到未选择状态。14.检查DO控制对象在接收到正确的Operate命令后,能正确执行遥控。

修订记录备注

A.4.11时间和时间同步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时间和时间同步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时间和时间同步符合标准要求。

1.被测装置应支持SCSM时间同步(SNTP)

2.被测装置报告/记录时标准确度符合服务器文档中标称值3.被测装置支持时区配置,保存的录波文件时标是当地时标

4.被测装置特定周期之后,能够检测到时间同步通信丢失,置位ClockNotSynchronized=1

5.被测装置同步出错,能够检出超出时标允许的偏差,置位ClockFailure1.检查被测装置支持SCSM时间同步(SNTP),当对时服务器时间发生变化时,被测装置应能更新当地时间;在对时过程中上送事件报告中数据成员的时标值与事件产生时对时服务器时刻偏差不超过±10s,时标类型为UTC时标

2.检查报告/记录时标准确度符合PICS文档中标称值,时标品质应与PIXITTm1文档中描述一致

3.检查被测装置配置时区为非0时区时,保存的录波文件记录时标按PIXITTm8描述

4.检查被测装置与对时服务器通信中断一定时间之后,被测装置能够检测到时间服务器同步信号丢失并在发生数据变化时置时标品质位ClockNotSynchronized=15.检查被测装置认为当前采用的时标信息不可信时,能置发生数据变化的数据时标品质位ClockFailure=1

编号

Temp-Ser11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A.4.12文件模型测试

56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文件传输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文件传输符合标准要求。

编号Temp-Ser12

预期结果

1.被测装置肯定响应GetServerDirectory(FILE)服务,当GetServerDirectory()中参数为空时,应返回系统根目录下的文件夹和文件列表;2.被测装置应支持GetFileAttributeValues和GetFile服务;

3.用大小不同的文件及用最多数量的最大的文件,可支持SetFile服务;4.如果支持与多个客户关联,同时由几个客户同时请求GetFile服务;

5.文件传输服务请求带有错误路径或未知文件名的文件,并检查响应为服务差错,错误类型为“file-non-existent”。

1.用正确参数请求GetServerDirectory(FILE),检查被测装置响应(DL/T860.72的6.2.2):

a)若客户端请求GetServerDirectory请求中参数为空,被测装置应返回根

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列表(文件及文件目录的定义方式按PIXITFt1描述)b)对于返回的文件目录,客户端发送GetServerDirectory请求每一个文件

目录下的文件列表2.对于每个响应文件:

a)用正确参数请求GetFileAttributeValues获取单个文件属性,检查被测

装置应以单个文件属性响应(DL/T860.72的20.2.4)b)用正确参数请求GetFile,检查被测装置回复肯定响应,并能打开文件并

返回文件内容(DL/T860.72的20.2.1)c)用正确参数请求DeleteFile,检查被测装置响应(DL/T860.72的

20.2.3)3.客户端使用SetFile请求重复下装大小不同的同名文件,检查被测装置的响应4.2个不同客户端同时发送GetFile服务获取被测装置中的同一文件,被测装置对客户端1的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并能在文件内容传输过程中对客户端2的GetFile请求回复肯定响应,同时向客户端2传输文件内容(PIXITFt8)

5.使用下列文件传输服务请求带有错误路径或未知文件名的文件,并检查响应为服务差错,错误类型为“file-non-existent”:

a)GetFile(DL/T860.72的20.2.1)

b)GetFileAttributeValues(DL/T860.72的20.2.4)c)DeleteFile(DL/T860.72的20.2.3)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A.4.13日志模型测试

57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日志模型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

被测装置的日志模型符合标准要求。

编号Temp-Ser13

1.客户端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Log)请求,被测装置应回复肯定响应2.客户端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LCB)请求,被测装置应回复肯定响应3.客户端发送GetLCBValues(FC=LG)读取LCB属性,被测装置应回复肯定响应4.客户端使用SetLCBValues(FC=LG)设置日志触发选项为数据变化和完整性周期,被测装置回复肯定响应

5.在日志控制块使能条件下,被测装置与客户端的通信连接中断不影响日志的正确记录

6.配置并使能日志记录,被测装置应能按PIXITLg5描述支持的日志触发选项正确记录相应日志

7.客户端发送QueryLogByTime请求,按时间查询日志,被测装置以日志条目列表响应

8.客户端发送QueryLogAfter请求,按时间和条目号组合条件查询日志,被测装置响应:

a)QueryLogAfter请求参数中EntryID值为无效条目号、RangeStartTime时

间小于日志内第一条日志时间,则被测装置返回所有日志条目b)QueryLogAfter请求参数中EntryID值为无效条目号、RangeStartTime时

间大于或等于日志内最后一条日志时间,则被测装置返回空列表

预期结果

c)QueryLogAfter请求参数中EntryID值为无效条目号、RangeStartTime时

间介于日志内第一条日志和最后一条日志之间,则被测装置返回请求时间后的所有日志条目d)若日志记录时刻中有某个时刻产生多个日志条目,这些日志条目的条目时

间相同但条目号不同。QueryLogAfter请求参数的EntryID值为这些条目中间的某个条目号、RangeStartTime为条目产生时间,则被测装置返RangeStartTime时刻、请求条目号后的所有条目9.客户端发送GetLogStatusValues请求,读取日志属性并检查肯定响应,验证返回的日志中最旧和最新的的日志条目正确并可用10.已存储的日志条目在装置掉电或重启时不丢失

11.客户端使用包含错误参数(日志控制块、日志)的服务来请求,装置应回复否定响应

12.日志控制块的错误配置:

e)日志控制块在使能时配置可写属性如“LogRef,DatSet、TrgOps、IntgPd”,

响应为服务差错“temporarily‐unavailable”f)日志控制块在未使能时配置不可写属性如“OldEntrTm,NewEntrTm,

OldEntandNewEnt”以及模型文件中声明为“fix”or“conf”的属性,响应为服务差错“object-access-denied”c)日志控制块在未使能时配置可写属性但写入的属性值不满足要求时,如

DataSet(若DatSet为可写属性时),响应为服务差错“object-value-inval

58

id”

1.客户端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Log)请求,被测装置应回复肯定响应2.客户端发送GetLogicalNodeDirectory(LCB)请求,被测装置应回复肯定响应3.客户端发送GetLCBValues(FC=LG)读取LCB属性,检被测装置应回复肯定响应4.客户端使用SetLCBValues(FC=LG)设置日志触发选项为数据变化和完整性周期,被测装置回复肯定响应,

a)设置完整性周期时间,LCB使能后触发数据变化同时等待若干周期时间,

检查日志变化日志和完整性周期日志应能正确记录,同时日志控制块属性NewEnt和NewEntrTm应更新为最新的日志条目号和条目时间b)LCB停止使能后,触发数据变化,检查任何日志不应被记录

5.检查在日志控制块使能条件下,被测装置与客户端的通信连接中断不影响日志的正确记录

6.配置并使能日志记录,检查被测装置应能按PIXITLg5描述支持的日志触发选项正确记录相应日志

a)完整性周期(integrity)b)数据刷新(dupd)

c)数据刷新和完整性周期(dupdandintegrity)d)数据变化(dchg)e)品质变化(qchg)

f)数据变化和品质品质(dchgandqchg)

测试方法

g)数据变化品质变化和完整性周期(dchgandqchgandintegrity)7.客户端发送QueryLogByTime请求,按时间查询日志,检查被测装置以日志条目列表响应

8.客户端发送QueryLogAfter请求,按时间和条目号组合条件查询日志,检查被测装置响应:

a)QueryLogAfter请求参数中EntryID值为无效条目号、RangeStartTime时

间小于日志内第一条日志时间,则被测装置返回所有日志条目b)QueryLogAfter请求参数中EntryID值为无效条目号、RangeStartTime时

间大于或等于日志内最后一条日志时间,则被测装置返回空列表c)QueryLogAfter请求参数中EntryID值为无效条目号、RangeStartTime时

间介于日志内第一条日志和最后一条日志之间,则被测装置返回请求时间后的所有日志条目d)若日志记录时刻中有某个时刻产生多个日志条目,这些日志条目的条目时

间相同但条目号不同。QueryLogAfter请求参数的EntryID值为这些条目中间的某个条目号、RangeStartTime为条目产生时间,则被测装置返RangeStartTime时刻、请求条目号后的所有条目9.客户端发送GetLogStatusValues请求,读取日志属性并检查肯定响应,验证返回的日志中最旧和最新的的日志条目正确并可用

10.检查已存储的日志条目在装置掉电或重启时不丢失

11.客户端使用下列包含错误参数(日志控制块、日志)的服务来请求并检查否定

59

响应

a)GetLCBValues请求未知的LCB,被测装置回复否定响应为\"object-non-existent\"b)QueryLogByTime请求未知的LogRef,被测装置回复否定响应为\"object-non-existent\"c)QueryLogAfter请求未知的LogRef,被测装置回复否定响应为\"object-non-existent\"d)GetLogStatusValues请求未知的LCB,被测装置回复否定响应为\"object-non-existent\"12.日志控制块的错误配置:

a)检查日志控制块在使能时配置可写属性如“LogRef,、DatSet、TrgOps、

IntgPd”,响应为服务差错“temporarily‐unavailable”b)检查日志控制块在未使能时配置不可写属性如“OldEntrTm,NewEntrTm,

OldEntandNewEnt”以及模型文件中声明为“fix”or“conf”的属性,响应为服务差错“object-access-denied”c)检查日志控制块在未使能时配置可写属性但写入的属性值不满足要求时,

如DataSet(若DatSet为可写属性时),响应为服务差错“object-value-invalid”

修订记录备注

A.4.14组合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组合测试DL/T860.72DL/T860一致性测试被测装置的组合测试。

测试在请求其他服务期间报告和控制服务是否能保持规定性能。

1)组合服务:Reporting,FileTransfer等带有客户请求服务均能正确响应。2)启动所有支持的请求和控制服务,每一个请求都能即时响应。

1.组合服务:Reporting,FileTransfer等带有客户请求服务–使能报告

–使能Goose发布–使能Goose订阅–使能时间同步–使能文件传输

–使能其他支持的,占用服务器处理时间的服务使能

2.启动所有支持的请求和控制服务,一个请求有响应时立即发出新的请求。连续进行10分钟。

–请求逻辑服务器、逻辑节点和数据GetDataValues服务。–请求GetDataSetValue服务

60

编号Temp-Ser14

测试方法

––––

请求GetBRCBValue服务请求QueryLog服务请求GetFile服务选择和操作控制对象

修订记录备注

A.4.15Q/GDW1396专用项目A.4.15.1物理端口描述规范性检查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物理端口描述规范性检查

编号

Temp-Ser15

根据Q/GDW1396-201213.2关于ICD文件中物理端口和虚端子建模规范性的要求设计,验证虚端子和物理端口按照规范进行描述。MMS服务器一致性测试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装置访问点多物理端口描述。装置模型文件中应在访问点中对物理端口采用“PhysConn”元素定义,PhysConn元素的“type”属性值为“Connection”时定义第一个物理网口,“RedConn”为其它冗余物理连接网口定义。“PhysConn”下包含三个元素:,其中必选,其他两个为可选元素。2.GOOSE、SV接收访问点物理端口关联。虚端子接收端口应在“ExtRef”元素“intAddr”属性中描述,描述方式举例为intAddr=“1-A:PIGO/GOINGGIO1.DPCSO1.stVal”/>

2.模型文件中各访问点下端口描述应与实际物理端口一致。在存在冗余端口情况下,PhysConn元素可重复出现,但“type”属性应为“RedConn”。

3.报文分析工具可在各个物理端口监视到按与模型文件访问点配置一致的报文。4.虚端子接收信号前应包含物理端口描述,端口号与虚端子之间采用“:”符号(半角)分离。如需要多端口输入同一信号,可增加多端口描述,之间采用“/”符号(半角)分离。

1.检查装置通讯接口,记录各个通信接口的端口号、接口类型以及通信速率;2.获取装置cid模型文件,检查各个访问点下通信端口描述;3.检查各个物理端口发送/接收报文。

4.检查虚端子接收描述中对应的接入信号前是否存在接收物理端口描述。

修订记录备注

A.4.15.2日志控制块模型初始化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日志控制块模型初始化检验

编号

Temp-Ser16

根据Q/GDW1396-201213.2的要求设计,验证装置日志控制块的默认触发选项和上电初始使能状态。MMS服务器一致性测试

61

测试要求

保护装置上电启动时,LogEna属性应自动设置为True,TrgOps属性应默认为dchg=True(数据变化触发,其它为False);1.元素初始化值应如下所示:

预期结果

3.在线获取日志控制块初始化触发选项时只有dchg位为1,其他均为false;日志控

制块处于使能状态。

测试方法修订记录备注

1.查看装置模型文件中元素初始化值;2.重启装置;

3.配置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被测装置,在线获取日志控制块属性值;

A.4.15.3MMS报文检修品质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MMS报文检修品质检验

编号

Temp-Ser17

根据Q/GDW1396-201213.2的要求设计,目的是验证装置在不同的检修模式下对过程层GOOSE检修品质的转发方式。MMS服务器一致性测试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检修状态下的MMS报文,应遵循如下规范要求:1.装置应将检修压板状态上送客户端;

2.当装置检修压板投入时,本装置上送的所有报文中信号的品质q的Test位应

置;

3.当装置检修压板退出时,经本装置转发的信号应能反映GOOSE信号的原始检

修状态

2.客户端获取的检修状态数据值stVal=F、品质Test位值等于0。

4.装置向站控层转发GOOSE信号,上送的报告中品质Test位为True。

5.装置上送的所有报告中,上送原因为品质变化(品质值中Test位为True),其中检修压板状态成员上送原因为数据变化(品质值中Test位为False)。

6.装置向站控层转发GOOSE信号,上送的报告中品质Test位为True。检修压板的遥信变位报告,品质Test位应为False。

5.装置上送的所有报告中,上送原因为品质变化(品质值中Test位为False),其中检修压板状态成员上送原因为数据变化(品质值中Test位为False)。

1.配置仿真61850客户端连接被测装置,装置检修压板处于未投入状态;2.客户端读取装置数据对象值,获取检修状态数据对值;

3.客户端设置报告控制块触发选项为dchg、qchg,同时使能报告控制块;4.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装置订阅的检修GOOSE,改变GOOSE转发信号的通道成

员值;

5.装置投入检修压板。

6.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装置订阅的非检修GOOSE,改变GOOSE转发信号的通道

成员值;

7.装置退出检修压板。

修订记录备注

62

A.4.15.4遥测量异常品质转发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遥测量异常品质转发检验

编号

Temp-Ser18

根据Q/GDW1920-2013智能变电站110kV保护测控集成装置技术规范5.1.9关于SV异常处理的要求设计,目的是验证装置对过程层SV异常品质的转发方式和保护处理方式。

MMS服务器一致性测试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Q/GDW1920-20135.1.9:装置应对MU上送的SV数据品质进行处理。在数据异常时,应利用MU的信息合理地进行保护功能的退出和保留并给出告警信息。3.装置保护应动作,保护遥测量应与施加值相符,品质为正常(q为全零)。4.待定。5.待定。6.待定。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使能各报告控制块;

3.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验证装置保护是否动作。在客户端查看装置转发的保护遥测量数值和品质。

4.修改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SV的品质,品质值依次为无效、可疑、保留、溢出、超值域、坏基准值、抖动、故障、旧数据、不一致、不精确、取代、检修、操作员闭锁。模拟故障,验证装置保护是否动作。在客户端查看装置转发的保护遥测量数值和品质。

5.装置投入检修压板,修改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SV的品质,品质值依次为无效、可疑、保留、溢出、超值域、坏基准值、抖动、故障、旧数据、不一致、不精确、取代、检修、操作员闭锁。模拟故障,验证装置保护是否动作。在客户端查看装置转发的保护遥测量数值和品质。

6.装置退出检修压板。在客户端取代SV对应的所有遥测量为不满足保护动作值。修改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SV的品质,品质值依次为无效、可疑、保留、溢出、超值域、坏基准值、抖动、故障、旧数据、不一致、不精确、取代、检修、操作员闭锁。模拟故障,验证装置保护是否动作。在客户端查看装置转发的保护遥测量数值和品质。

修订记录备注

摸底项目。

A.4.15.5遥信量异常品质转发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遥信量异常品质转发检验

编号

Temp-Ser19

根据Q/GDW1920-2013智能变电站110kV保护测控集成装置技术规范5.1.10的要求设计,目的是验证装置在不同的检修模式下对过程层GOOSE检修品质的转发方式。

MMS服务器一致性测试

63

测试要求

1.装置应对智能终端及其它IED设备上送的GOOSE数据品质进行处理。在数据异常时,应对GOOSE接收信息进行合理地处理并给出告警信息。2.联闭锁状态信息应通过MMS服务上送后台监控及远动

3.装置保护应动作,保护遥测量应与施加值相符,品质为正常(q为全零)。4.待定。5.待定。6.待定。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使能各报告控制块;

3.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验证装置保护是否动作。在客户端查看装置转发的保护遥信量状态和品质;

4.修改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GOOSE的品质,品质值依次无效、可疑、保留、溢出、超值域、坏基准值、抖动、故障、旧数据、不一致、不精确、取代、检修、操作员闭锁。模拟故障,验证装置保护是否动作。在客户端查看装置转发的保护遥信量状态和品质;

5.装置投入检修压板,修改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GOOSE的品质,品质值依次为无效、可疑、保留、溢出、超值域、坏基准值、抖动、故障、旧数据、不一致、不精确、取代、检修、操作员闭锁。模拟故障,验证装置保护是否动作。在客户端查看装置转发的保护遥信量状态和品质。6.装置退出检修压板。在客户端取代GOOSE对应的所有遥信量为不满足保护动作值。修改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GOOSE的品质,品质值依次为无效、可疑、保留、溢出、超值域、坏基准值、抖动、故障、旧数据、不一致、不精确、取代、检修、操作员闭锁。模拟故障,验证装置保护是否动作。在客户端查看装置转发的保护遥信量状态和品质。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摸底项目。

A.4.15.6MMS事件时标的时间品质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MMS事件时标的时间品质检验

编号

Temp-Ser20

参照DL/T860.72-20045.5.3.7关于时间品质的要求设计,目的是考核装置MMS数据属性t的时间品质正确反映对时状态。MMS服务器一致性测试

1.外部时钟源中断时,数据属性t的时间品质置位ClockNotSynchronized。2.外部时钟故障时,数据属性t的时间品质置位ClockFailure。2.时间精度位数反映装置的实际时间分辨率。

2.保护动作时标t的时间精度位数反映装置的实际时间分辨率,未置位ClockNotSynchronized和ClockFailure。

3.保护动作时标t的时间品质置位ClockNotSynchronized,未变位数据的t属性应保持不变。

4.保护动作时标t的时间品质复位ClockNotSynchronized,未变位数据的t属性应保持不变。

5.保护动作时标t的时间品质置位ClockFailure,未变位数据的t属性应保持不

64

预期结果

变。

6.保护动作时标t的时间品质复位ClockFailure,未变位数据的t属性应保持不变。

1.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关联,继电保护测试仪向装置施加SV和GOOSE;2.装置在接受外部对时信号的条件下,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检查装置上送的MMS报告中保护动作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

3.按照装置PIXIT文件声明的对时异常判断时间,断开外部对时信号。随后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检查装置上送的MMS报告中保护动作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4.恢复外部对时信号连接,随后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检查装置上送的MMS报告中保护动作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

5.调整外部时钟源的时间品质或精度等级至装置PIXIT文件声明的水平,随后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检查装置上送的MMS报告中保护动作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6.恢复外部时钟源的时间品质或精度等级至正常。随后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故障,检查装置上送的MMS报告中保护动作时标t中的时间品质值。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A.4.15.7多客户端取代功能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多客户端取代功能检验

编号

Temp-Ser21

根据Q/GDW1396-20128.5的要求设计,验证装置对不同客户端取代功能的限制。MMS服务器一致性测试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装置在遇到多个客户端同时下发取代服务时,能被测装置应能禁止subID不一致的客户端改变取代的相关属性。

1.被测装置应能对客户端1下发的SetDataValues服务写subValue、subQ、subID回复肯定响应。

2.被测装置响应客户端1取代使能肯定响应,同时subValue、subQ值应能赋值到该取代对象DO的功能约束为ST的数据属性Val、q,其品质的第10位(从左0位开始)应置为1,表明取代状态。

3.被测装置响应客户端2下发的SetDataValues服务写subValue、subQ、subID回复否定响应,表明当前取代使能状态由客户端1占用,同时取代对象的取代使能状态应保持。

4.客户端改变subVal、subQ应直接改变相应的数据属性Val、q而无须再次使能subEna。

5.被测装置回复肯定响应,同时取代对象回到取代非使能状态。

6.被测装置应能对客户端1下发的SetDataValues服务写subValue、subQ、subID回复肯定响应。

7.被测装置回复肯定响应,同时取代对象回到取代非使能状态。1.配置61850仿真客户端1连接被测装置,取代被测对象的subValue、subQ、subID值,subID值应为客户端1的地址;

2.61850仿真客户端1设置subEna=True;

65

3.配置61850仿真客户端2连接被测装置,取代被测对象的subValue、subQ、subID值,subID值应为客户端2的地址;

4.仿真客户端1更改被测对象的subValue、subQ值;5.仿真客户端1置subEna=False;

6.仿真客户端2取代被测对象的subValue、subQ、subID值,subID值应为客户端2的地址;

7.仿真客户端2置subEna=False;

修订记录备注

A.4.15.8防止“僵尸”连接的能力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测试方法修订记录备注

1.服务器端应只允许同一客户端发起一定数量的TCP连接,如果连接数量超限,强行释放最早的TCP连接

1.客户端对服务器发起多个TCP连接,但不释放。验证服务器端具备防止“僵尸”连接的能力

MMS服务器一致性测试

编号

Temp-Ser22

工程中出现某些厂家装置运行时间长后装置运行缓慢,存在“僵尸”连接

A.4.15.9GOOSE时标处理机制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测试方法修订记录备注

检验GOOSE时标处理机制Q/GDW139610.3MMS服务器一致性测试

间隔层装置虚端子关联时标时采用GOOSE报文关联的时标,不关联时标时采用本装置时标

1.关联时标的采用GOOSE报文关联的时标,不关联时标的采用本装置时标。1.配置2个GOOSE虚端子信号,分别关联时标和不关联时标,检查事件时标状态

编号

Temp-Ser23

66

附录B模型规范性测试用例

B.1schema语法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schema语法测试

DL/T860.6;Q/GDW1396-2012模型规范性测试

被测装置模型文件符合标准要求

模型配置文件语法应正确,包括以下校验内容:

a)模型文件应符合XML格式规范,起始标签和结束标签应当匹配;b)模型文件中具有唯一性要求的元素必须满足唯一性要求;

c)模型文件中命名大小写应规范一致,属性名以小写字母开头,元素名以大写字母开头;

SCL模型中每一层嵌套关系应符合标准的严格规定;d)元素应当正确嵌套,

e)每个元素包含的属性名具有唯一性,不允许重复;

f)元素有可选属性和必选属性区分,必选属性在模型文件中不可缺失;g)在SCL标准命名空间下,每一个元素的属性是固定的,不能任意添加其他属性;若需其他私有属性,应定义新的命名空间;

h)元素内容和属性值不应超过标准的范围约束(包括长度、枚举、正则表达式等约束)。利用模型检测工具实现对模型文件的自动检测:测试人员导入装置SCL模型配置文件,设置检测规则、选择以及符合DL/T860.6的SCLSchema规则

测试方法

文件、符合Q/GDW1396-2012的数据类型模板文件和分类装置实例模板文件、分类装置继保信息模板文件,通过模型检测工具自动测试并输出各检测项目的校验结果。

修订记录备注

编号

Tmp-Mdl01

预期结果

B.2数据类型模板检测

测试用例

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数据类型模板测试

DL/T860.6;Q/GDW1396-2012模型规范性测试

被测装置模型文件符合标准要求

1.数据类型模板定义的合法性满足DL/T860第一版的要求;

2.LNodeType的定义应与Q/GDW1396—2012中的附录A和附录B相同;

67

编号Tmp-Mdl02

3.DOType的定义应与Q/GDW1396—2012中的附录D相同;4.DAType的定义应与Q/GDW1396—2012中的附录D相同;5.EnumType的定义应与Q/GDW1396—2012中的附录D相同;

6.cdc类型不允许在DL/T860和Q/GDW1396—2012标准外自行扩充,统一扩充的公用数据类见Q/GDW1396—2012中的附录C;

1.依据DL/T860.74,对SCL文件中的LNodeType数据类型模板进行标准一致性检查:

a)检查LNodeType的强制(或条件强制)的DO是否存在;b)检查LNodeType是否存在扩展的DO类型;

c)检查标准LNodeType的继承性扩展DO的数据类型是否与已有标准DO数

据类型一致;

d)检查标准LNodeType的扩展DO命名空间是否存在或冲突;e)检查标准LNodeType的扩展DO与其他DO是否冲突;f)检查标准LNodeType的标准DO顺序是否正确;

g)检查标准LNodeType的标准DO的数据类型是否正确;

;检查扩展LN的命名空间h)检查是否存在扩展的LNodeType(LnClass)

lnNs是否存在;

i)检查装置自定义LNodeType的名称是否增加“厂商名称_装置型号_模版

版本_”前缀。2.依据DL/T860.73,对SCL文件中的DOType数据类型模板进行标准一致性检查:

a)检查DOType的强制BDA元素是否存在;b)检查DOType的标准BDA元素顺序是否正确;c)检查DOType的数据类型是否正确;

检查存在扩展DA的DOType是否声明不同的CDCd)检查是否存在扩展的BDA;

类型,扩展CDC类型的cdcNs和cdcName属性应存在;

e)检查DAType的定义是否与DL/T860.81和DL/T860.73一致。

f)检查装置自定义DOType的名称是否增加“厂商名称_装置型号_模版版本

_”前缀。

g)检查装置自定义DAType的名称是否增加“厂商名称_装置型号_模版版本

_”前缀。

3.按照DL/T860.6,对SCL文件中的EnumType进行标准一致性检查:1.检查EnumType的类型和值是否符合Q/GDW1396-2012D.3和DL/T

860.6;

2.检查是否存在扩展的EnumType,扩展EnumType的id不应与标准

EnumType的id冲突。

4.SCL文件中数据类型模板定义的各种数据类型不应存在内容相同、命名不同的情况以及未被实例化的情况,具体校验内容包括:

a.LNodeType是否存在重复定义或未被逻辑节点实例引用;b.DOType是否存在重复定义或未被DO或SDO对象引用;c.DAType是否存在重复定义或未被DA属性引用;d.EnumType是否存在重复定义或未被DA属性引用。

5.SCL文件中数据类型模板定义的各种数据类型不应存在内容相同、命名不同的情况以及未被实例化的情况,具体校验内容包括:

测试方法

68

a)LNodeType是否存在重复定义或未被逻辑节点实例引用;b)DOType是否存在重复定义或未被DO或SDO对象引用;c)DAType是否存在重复定义或未被DA属性引用;d)EnumType是否存在重复定义或未被DA属性引用。

6.检查数据类型模板的定义是否与Q/GDW1396—2012中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中的要求相同。

修订记录备注

B.3IED通用检测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IED通用检测

DL/T860.6;Q/GDW1396-2012模型规范性测试

被测装置模型文件符合标准要求

1.ICD提供出的IED名称都应为\"TEMPLATE\";

2.LD名称应符合Q/GDW1396—2012中的7.1.3,若装置中同一类型的LD超过一个可通过添加两位数字尾缀,如PIGO01、PIGO02;

3.IED各AccessPoint的name属性不能相同。每个服务器均至少有一个访问点;4.支持过程层的间隔层设备,对上与站控层设备通信,对下与过程层设备通信,应采用3个不同访问点分别与站控层、过程层GOOSE、过程层SV进行通信。所有访问点,应在同一个ICD文件中体现;

5.站控层MMS服务与GOOSE服务(联闭锁)应统一访问点建模;6.访问点的名称应符合Q/GDW1396—2012中的7.1.2;7.同一访问点内逻辑设备的inst属性不能相同;

8.LD最少包含LLN0、LPHD两个逻辑节点和1个其他应用逻辑接点;9.ICD文本中不应包含GOOSE和SV连线;

10.ICD文件应明确包含制造商(manufacturer)、型号(type)、配置版本(configVersion)等信息,增加“铭牌”等信息并支持在线读取;

11.实例化DOI元素的“desc”属性值与“dU”属性值是否非空并且两者一致;

12.模型定值实例化内容是否包含相关数据属性如“units”、“stepSize”、“minVal”和“maxVal”等配置实例;

13.装置的LD建模和LN建模实例按照保护类型划分,应符合Q/GDW1396-20127.3。

14.检测是否存在冗余的数据类型模板

利用模型检测工具实现对模型文件的自动检测:测试人员导入装置SCL模型配置文件,设置检测规则、选择以及符合DL/T860.6的SCLSchema规则文件、符合Q/GDW1396-2012的数据类型模板文件和分类装置实例模板文件、分类装置继保信息模板文件,通过模型检测工具自动测试并输出各检测项目的校验结果。

69

编号Tmp-Mdl03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B.4数据集检测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数据集检测

DL/T860.6;Q/GDW1396-2012模型规范性测试

被测装置数据集符合标准要求

1.数据集的命名应符合Q/GDW1396—2012中的8.3.1。

2.数据集成员属性应符合Q/GDW1396—2012中的8.3.1(dsGOOSE数据集成员应采用FCDA其它数据集成员都应采用FCD)。

3.同一个逻辑设备下DataSet的name属性不能相同。4.数据集包含的数据对象不应跨LD。5.数据集成员不能重复配置。

6.数据集成员个数不应超过256个。在数据集过大或信号需要分组的情况下,可将该数据集分成多个以从1开始的数字作为尾缀的数据集。数据集配置的实际成员个数是否小于或等于的maxAttributes属性值。IED数据集的实际个数是否小于或等于的max属性值。

7.数据集成员是否指向模型中已存在的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

利用模型检测工具实现对模型文件的自动检测:测试人员导入装置SCL模型配置文件,设置检测规则、选择以及符合DL/T860.6的SCLSchema规则文件、符合Q/GDW1396-2012的数据类型模板文件和分类装置实例模板文件、分类装置继保信息模板文件,通过模型检测工具自动测试并输出各检测项目的校验结果。

编号

Tmp-Mdl04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B.5控制块检测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控制块检测

DL/T860.6;Q/GDW1396-2012模型规范性测试

被测装置控制块符合标准要求

1.报告控制块的命名应符合Q/GDW1396—2012中的8.3.2;2.同一个逻辑设备下ReportControl的name属性不能相同;

3.检查报告控制块、日志控制块和GOOSE控制块、SV控制块引用的数据集是否

有效;

4.数据集与报告控制块、GOOSE控制块、日志控制块应对应;5.检查报告控制块实际个数是否小于或等于的max属性值;6.日志控制块实际个数是否小于或等于的max属性值。GOOSE控制块实际个数是否小于或等于的max属性值;

编号

Tmp-Mdl05

预期结果

70

7.检查应存在定值控制块,单个保护装置的IED可以有多个LD和SGCB,每个LD应只有一个SGCB实例,保护用的SGCB应在PROT逻辑设备中建模。

利用模型检测工具实现对模型文件的自动检测:测试人员导入装置SCL模型配置文件,设置检测规则、选择以及符合DL/T860.6的SCLSchema规则文件、符合Q/GDW1396-2012的数据类型模板文件和分类装置实例模板文件、分类装置继保信息模板文件,通过模型检测工具自动测试并输出各检测项目的校验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B.6实例化检测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实例化检测

DL/T860.6;Q/GDW1396-2012模型规范性测试被测装置实例化标准要求

1.实例化的LN、DOI、SDI、DAI引用的数据模板应在数据类型模板定义中存在;

2.实例化的DOI、SDI、DAI的实例值应与数据类型模板定义的该数据对象的数据格式、数据范围一致。枚举型实例值应为NormalizedString类型;3.不应存在lnType关键字且inst序号冲突的实例;利用模型检测工具实现对模型文件的自动检测:测试人员导入装置SCL模型配置文件,设置检测规则、选择以及符合DL/T860.6的SCLSchema规则文件、符合Q/GDW1396-2012的数据类型模板文件和分类装置实例模板文件、分类装置继保信息模板文件,通过模型检测工具自动测试并输出各检测项目的校验结果。

编号

Tmp-Mdl06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B.7继电保护信息规范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继电保护信息规范性检测

编号

Tmp-Mdl07

DL/T860.6;Q/GDW1396-2012;Q/GDW1161;Q/GDW1175模型规范性测试

被测装置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符合标准要求

1.模型文件中装置信号数量和命名应符合继电保护信息规范要求。

继电保护输出五大类信息与Q/GDW1396规定的保护装置ICD文件数据集对应关系如下:

a)保护动作信息含:保护事件(dsTripInfo)、保护录波(dsRelayRec);

71

预期结果

告警信息含:故障信号(dsAlarm)、告警信号(dsWarning)、通信工况(dsCommState)、保护功能闭锁(dsRelayBlk);

c)在线监测信息含:保护遥测(dsRelayAin)、定值区号(dsSetGrpNum)、

装置参数(dsParameter)、保护定值(dsSetting)、遥测(dsAin);d)状态变位信息含:保护遥信(dsRelayDin)、保护压板(dsRelayEna)、

保护功能状态(dsRelayState)、装置运行状态(dsDeviceState)、远方操作保护功能投退(dsRelayFunEn);

2.模型文件中装置虚端子定义应符合六统一Q/GDW1161、Q/GDW1175中逻辑节点的建模要求。

3.模型文件中信号是否计入日志,应符合符合继电保护信息规范要求。

b)

利用模型检测工具实现对模型文件的自动检测:测试人员导入装置SCL模型配置文件,设置检测规则、选择以及符合DL/T860.6的SCLSchema规则文件、符合Q/GDW1396-2012的数据类型模板文件和分类装置实例模板文件、分类装置继保信息模板文件、分类装置的虚端子模板文件,通过模型检测工具自动测试并输出各检测项目的校验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B.8继电保护六统一虚端子规范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继电保护六统一虚端子规范性检测

编号

Tmp-Mdl08

Q/GDW1161、Q/GDW1175、Q/GDW766、Q/GDW767模型规范性测试

被测装置继电保护虚端子建模符合标准要求

1.模型文件中装置虚端子定义应符合六统一Q/GDW1161、Q/GDW1175、Q/GDW766、Q/GDW767中逻辑节点的建模要求、虚端子的命名符合六统一Q/GDW1161、Q/GDW1175、Q/GDW766、Q/GDW767附录的要求。2.检测GOOSE出口软压板是否在相关LN中建模

3.检测GOOSE、SV接收软压板是否采用GGIO.SPCSO建模

利用模型检测工具实现对模型文件的自动检测:测试人员导入装置SCL模型配置文件,设置检测规则、选择以及符合DL/T860.6的SCLSchema规则文件、符合Q/GDW1396-2012的数据类型模板文件和分类装置实例模板文件、分类装置继保信息模板文件、分类装置的虚端子模板文件,通过模型检测工具自动测试并输出各检测项目的校验结果。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72

附录C信息规范测试用例

C.1录波文件测试

C.1.1故障后中间节点信息*.mid、*.des文件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故障后中间节点信息*.mid、*.des文件测试

编号

Tmp-Inf01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9章继电保护中间节点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中间节点文件后缀为.mid(中间文件)、.des文件(描述文件),传输方式采用DL/T860的文件服务;

2.保护动作信息应和该次故障的保护录波和中间节点信息关联;3.中间节点信息宜满足逻辑图展示要求,逻辑图宜与保护装置说明书逻辑图一致、以时间为线索,可清晰再现故障过程中各保护功能元件的动作逻辑及先后顺序,并提供各保护元件的关键计算量作为动作依据。考虑到各厂家装置内部逻辑差异,各厂家应提供可嵌入调用的展示软件,与装置型号匹配;

4.保护装置宜提供中间节点计算量信息,中间节点信息可选择提供如电流、电压、阻抗、序分量、差动电流、制动电流等关键计算量,作为中间逻辑节点的辅助结果;

5.保护装置的中间节点文件时序应与保护装置的录波文件时序保持一致;6.线路保护中间节点信息应满足以下功能展示要求:启动元件、纵联距离保护元件、纵联零序方向元件、纵联差动、接地距离Ⅰ、Ⅱ、Ⅲ段,相间距离Ⅰ、Ⅱ、Ⅲ段,零序Ⅱ段、零序Ⅲ段、零序反时限、过电压、过流过负荷、三相不一致、重合闸、充电状态、PT断线、CT断线等关键逻辑结果;7.变压器保护中间节点信息应满足以下功能展示要求:纵差、零序差动(可选)、分侧差动、相间阻抗、接地阻抗、复压闭锁过流、零序过流、间隙过流、零序过压、反时限过励磁保护、CT断线、过负荷等关键逻辑结果;8.断路器保护中间节点信息应满足以下功能展示要求:差动保护、母联失灵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CT断线等关键逻辑结果;

9.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中间节点信息应满足以下功能展示要求:差动速断、差动保护、匝间保护、零序过流保护、主电抗器过电流保护、中性点电抗器过电流保护等关键逻辑结果;

10.中间节点信息应满足附录A、B、C要求;中间接点动作逻辑示意图及数据格式参考附录E、G。

1.装置可提供可嵌入调用的展示软件,与装置型号匹配;

2.保护装置的中间节点信息与保护动作信息和该次故障的保护录波文件相关联,时序与保护装置的录波文件时序持一致;3.中间节点信息与附录A、B、C一致。

1.整定相关定值、压板和控制字,投入保护功能;

2.模拟故障,分别使保护动作,并模拟PT断线、CT断线等异常;

3.故障结束后,根据从客户端收到录波文件,用展示软件打开.mid、.des文件,

73

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修订记录备注

C.1.2故障后动作信息报告*.hdr文件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故障动作信息报告*.hdr文件及格式规范测试

编号

Tmp-Inf02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5.2节保护录波文件要求信息规范测试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保护事件、动作时序、故障相电压和电流幅值、功能压板投退状态、开关量变位状态、保护全部定值等信息均应包含在.hdr文件当中。2.HDR文件输出参考附录FHDR文件输出要求。

.hdr文件包含保护事件、动作时序、故障相电压和电流幅值、功能压板投退状态、开关量变位状态及保护全部定值等信息。1.整定相关定值、压板和控制字,投入保护功能;2.模拟故障,使保护动作;

3.故障结束后,根据从客户端收到录波文件,打开*.hdr文件,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修订记录备注

C.1.3录波信息完整性及规范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录波信息完整性及规范性测试

编号

Tmp-Inf03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5.2节保护录波文件要求信息规范测试

1.继电保护装置录波文件应符合GB/T22386相关要求。

2.继电保护动作应生成5个文件类型,分别为:.hdr(头文件)、.dat(数据文件)、.cfg(配置文件)、.mid(中间文件)和.des(自描述文件);

3.录波文件应包括启动时间、动作信息、故障前后的模拟量信息(含接入的电压、电流量)、开关量信息等;

4.录波文件应按保护动作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5.录波文件名称:“IED名_逻辑设备名_故障序号_故障时间_s(表示启动)/_f(表示故障)”。

1.召唤被测保护装置故障录波文件列表共8个,列表中按录波文件名称时间顺序排列;

2.保护装置故障录波文件名称为:“IED名_逻辑设备名_故障序号_故障时间_f”,其中故障序号与装置动作信息报告一致,故障时间与装置动作信息报告保护启动时间一致;

3.保护装置启动录波文件名称为:“IED名_逻辑设备名_故障序号_故障时间_s”,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74

其中故障序号与装置启动信息报告一致,故障时间与装置启动信息报告保护启动时间一致;

4.保护装置故障录波文件应包含.hdr、.dat、.cfg、.mid和.des五个文件;

5.打开故障录波文件,录波文件包含启动时间、动作信息、故障前后的模拟量信息(含接入的电压、电流量)、开关量信息等。1.整定相关定值、压板和控制字,投入保护功能;

2.分别模拟A/B/C接地故障、AB/BC/CA相间短路故障、ABC接地故障及ABC短路故障;

3.模拟负荷波动仅使保护启动;

4.故障结束后,根据从客户端收到的录波文件,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C.2装置输出动作信息测试

C.2.1dsTripInfo数据集-保护上送动作信息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dsTripInfo数据集-保护上送动作信息正确性测试

编号

Tmp-Inf04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5.1节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动作信息要求

信息规范测试

1.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动作报告应为中文简述,应包括保护启动及动作过程中各相关元件动作行为、动作时序、故障相电压和电流幅值、功能压板投退状态、开关量变位状态、保护全部定值等动作信息。

2.线路保护的动作报告应含:选相相别、跳闸相别、故障测距结果、距离保护动作时的阻抗值(可选);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动作时的故障相差动电流;纵联距离(方向)保护应输出收发信(允许式为发信)和动作信息;距离保护应区分接地距离或相间距离动作信息、各段距离信息。线路保护还宜包含后加速、测距结果等信息。

测试要求

3.变压器保护的动作报告应包含:差动保护动作时的差动电流、制动电流(可选),阻抗保护动作时的阻抗值(可选),复压过流保护动作电流,间隙过流保护动作电流信息,零序过电压保护动作电压等信息。

4.母差保护的动作报告应包含:差动保护应输出故障相别、跳闸支路(可选)、差动电流、制动电流(可选);母联失灵保护应输出母联电流、跳闸支路(可选);失灵保护应输出失灵启动支路(可选)、跳闸支路(可选)、失灵联跳等信息。5.装置输出动作信息应符合标准《继电保护信息规范》附录A、B、C要求。6.装置显示信息描述应与后台、远动信息的应用语义应保持一致性。7.数据集中分相动作、跳闸信息,应建模到一个数据对象(DO)。

75

预期结果

1.保护动作报告为中文简述,包括保护启动及动作过程中各相关元件动作行为、动作时序、故障相电压和电流幅值、功能压板投退状态、开关量变位状态、保护全部定值等动作信息。

2.被测保护装置上送正确的报文序列,上送信息与标准《继电保护信息规范》附录A、B、C要求一致;

(0)详细信息:动作属性general等于“1”、“0”;3.“动作信息XX”(1)、

(0)详细信息:动作属性general等于“1”、“0”、4.线路保护“XX差动动作”(1)、

选相相别为输出的故障相别、跳闸相别为输出的故障相别、故障测距结果、动作差流在故障差流误差范围(可选);

“XX距离X段动作”“距离手合加速动作”“距离重5.线路保护“纵联距离动作”

合加速动作”(1)、(0)详细信息:动作属性general等于“1”、“0”、选相相别为输出的故障相别、跳闸相别为输出的故障相别、故障电流、故障电压、收发信(允许式为发信)、线路阻抗在故障阻抗误差范围(可选);

(0)详细信息:动作属性general等于“1”、“0”、6.变压器保护“XX差动”(1)、

差动电流在故障电流误差范围、制动电流在故障电流范围(可选);

“间隙过流”(1)、(0)详细信息:动作属性general7.变压器保护“X复压过流”

等于“1”、“0”、动作电流在故障电流误差范围;

8.变压器保护“X零序过压”:动作属性general等于“1”、“0”、动作电压在故障电压误差范围;

(0)详细信息:动作属性general等于“1”、“0”、9.母线保护“X母差动动作”(1)、

跳闸相别为输出的故障相别、跳闸支路(可选)、动作差流在故障差流误差范围、制动电流(可选);

(0)详细信息:动作属性general等于“1”、10.母线保护“XX失灵保护动作”(1)、

“0”、母联电流、跳闸支路(可选)、失灵启动支路(可选)、失灵联跳等信息;11.保护装置上送信息与装置显示一致。

1.整定相关定值、压板和控制字,依次投入相应的保护;2.控制测试仪输出,模拟故障;

3.故障结束后,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保护动作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C.2.2保护动作信号传输可靠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测试方法

保护动作信号传输可靠性测试

编号

Tmp-Inf05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5.1节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动作信息要求

信息规范测试

装置应能够将连续产生的变位事件完整上送站控层。

1.被测保护装置上送正确的报文序列;2.变位事件传输正确率达到100%

1.整定相关定值、压板和控制字,投入保护功能;

76

2.装置一直连上MMS,控制测试仪模拟现场不同故障类型,包括转换性故障等,故障次数20次,故障间隔时间考虑保护未整组复归及整组复归两种情况。

3.故障结束后,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保护动作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修订记录备注

C.3装置输出告警信息测试

C.3.1保护上送硬件告警信息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1.整定相关定值、压板和控制字,投入所有的保护;

2.控制测试仪输出,模拟装置失电、保护CPU插件出现异常(主要包括程序、定值、数据存储器出错等)等,使保护退出运行;

3.控制测试仪输出,模拟保护用的电压回路断线、同期判断用的电压回路断线,电流回路断线,长期有不正常的差动电流存在,CT回路异常或采样回路异常,PT回路异常或采样回路异常,过负荷,管理CPU插件上有关芯片出现异常,开入回路发生异常,,直流电源异常或光耦电源异常等,两侧差动保护装置的差动保护投入不一致,载波通道发生异常,重合闸控制字整定出错,对时异常,SV异常,GOOSE有异常,SV检修不一致(任一接收的合并单元检修状态与本装置检修状态不一致)等工况。4.异常结束后,根据装置硬接点输出,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保护上送硬件告警信息正确性测试

编号

Tmp-Inf06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6章继电保护告警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1.装置自身故障导致保护退出运行,如装置失电或dsAlarm信号触发时,应输出“装置故障”硬接点告警信息;

2.dsWarning任一信号触发,应输出“运行异常”硬接点告警信息。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C.3.2dsAlarm数据集-保护上送告警信息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dsAlarm数据集-保护上送告警信息正确性测试

编号

Tmp-Inf07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6章继电保护告警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1.保护CPU插件出现异常,主要包括程序、定值、数据存储器出错等,装置应能正确上送“保护CPU插件异常”告警信息;

2.继电保护装置告警信息应提供告警时间,如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秒.XXX毫秒;

77

测试要求

3.装置显示信息描述应与后台、远动信息的应用语义应保持一致性。

预期结果测试方法修订记录备注

被测保护装置上送的告警报文“保护CPU插件异常”正确,告警时间正确1.在装置面板操作,传动“保护CPU插件异常”信息的动作和返回;2.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报文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C.3.3dsWarning数据集-保护上送告警信息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dsWarning数据集-保护上送告警信息正确性测试

编号

Tmp-Inf08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6章继电保护告警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1.上送告警信息应符合标准《继电保护信息规范》附录A、B、C要求。2.装置显示信息描述应与后台、远动信息的应用语义应保持一致性。

3.继电保护装置告警信息应提供告警时间,如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秒.XXX毫秒。

被测保护装置上送的告警报文正确,告警时间正确。

1.控制测试仪分别模拟保护用的电压回路断线、同期判断用的电压回路断线,电流回路断线,长期有不正常的差动电流存在,CT回路异常或采样回路异常,PT回路异常或采样回路异常,过负荷,管理CPU插件上有关芯片出现异常,开入回路发生异常,,直流电源异常或光耦电源异常等,两侧差动保护装置的差动保护投入不一致,载波通道发生异常,重合闸控制字整定出错,对时异常,SV异常,GOOSE有异常,SV检修不一致(任一接收的合并单元检修状态与本装置检修状态不一致)等工况;2.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报文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C.3.4dsCommState数据集-保护上送通信工况信息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dsCommState数据集-保护上送通信工况信息正确性测试

编号

Tmp-Inf09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6章继电保护告警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1.上送告警信息应符合标准《继电保护信息规范》附录A、B、C要求。2.装置显示信息描述应与后台、远动信息的应用语义应保持一致性。

3.继电保护装置告警信息应提供告警时间,如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秒.XXX毫秒。

被测保护装置上送的告警报文正确,告警时间正确。

1.控制测试仪分别模拟SV及GOOSE数据异常及链路中断等工况;2.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报文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测试方法

78

修订记录备注

C.3.5dsRelayBlk数据集-保护功能闭锁信息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dsRelayBlk数据集-保护功能闭锁信息正确

编号

性测试

Tmp-Inf10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6章变电站继电保护告警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1.调度信号数据集信号状态采用正逻辑,“1”和“0”的定义统一规定如下:“1”肯定所表述的功能,“0”否定所表述的功能;2.调度信号数据集信号由保护功能状态数据集信号经功能压板和功能控制字组合形成。任一保护功能状态失去,且功能压板和功能控制字投入,则对应的调度信号数据集信号状态置“1”,否则置“0”;

测试要求

3.保护功能闭锁数据集信号与保护功能状态数据集信号应满足附录A、附录B、附录C的相关表格对应关系。

4.装置显示信息描述应与后台、远动信息的应用语义应保持一致性。

5.继电保护装置告警信息应提供告警时间,如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秒.XXX毫秒。

1.被测保护装置在方式一、三、四上送的告警报文属性值为“0”;

2.方式二上送的告警报文属性值为“1”,与保护功能状态数据集对应关系正确,告警时间正确。

1.方式一:投入功能压板和控制字,投入相应保护功能;且保护正常运行;

2.方式二:投入功能压板和控制字,投入相应保护功能;模拟异常(包括检修不一致、CT断线等),使相应的保护功能状态失去;3.方式三:仅投入控制字,退出功能压板;4.方式四:仅投入功能压板,退出控制字;

5.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报文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C.4装置输出状态变位信息测试

C.4.1dsRelayDin数据集-保护遥信变位信息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

dsRelayDin数据集-保护遥信变位信息正确性测试

编号

Tmp-Inf11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8章继电保护状态变位信息

79

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测试方法修订记录

信息规范测试

1.保护遥信包括硬压板、开关量输入及检修压板等,应满足标准《继电保护信息规范》附录A、B、C要求;

2.装置显示信息描述应与后台、远动信息的应用语义应保持一致性。保护装置上送的保护遥信信息正确。

1.模拟硬压板、开关量输入及检修压板等投入和退出;

2.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报文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GOOSE检修不一致”状态变位信息含义:自身投检修硬压板,保护装置报自身的检修状态,点亮“检修”灯;自身投检修硬压板,接收的数据不带检修位,不点告警灯;自身不投检修硬压板,但是接收的数据带检修位,接收报文的装置报检修不一致,不点告警灯;

备注

C.4.2dsRelayEna-保护软压板状态变位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dsRelayEna-保护软压板状态变位正确性测试

编号

Tmp-Inf12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8章继电保护状态变位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1.保护软压板状态应包括软压板状态,应满足标准《继电保护信息规范》附录A、B、C要求;

2.装置显示信息描述应与后台、远动信息的应用语义应保持一致性。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测试方法修订记录备注

保护装置上送的保护软压板状态变位信息正确。

1.模拟装置软压板投入和退出;

2.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报文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C.4.3dsRelayState数据集-保护功能状态信息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dsRelayState数据集-保护功能状态信息正确性测试

编号

Tmp-Inf13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8章继电保护状态变位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1.保护功能状态数据集信号状态“1”和“0”的定义:“1”表示所表述的保护功能存在;“0”表示所表述的保护功能失去;

测试要求

2.保护装置输出的保护功能状态应与保护功能实际状态一致:装置故障或者外回路异常导致保护功能退出时,对应保护功能状态为“0”;保护功能相关的功能压板和功能控制字投退导致保护功能退出时,对应保护功能状态为“0”;保护功能相关的全部SV、GOOSE接收压板退出时,对应保护功能状态为“0”;检

80

修不一致导致保护功能退出时,对应保护功能状态为“0”;其他导致保护功能退出时,对应保护功能状态为“0”。

3.装置允许重合闸时,重合闸功能状态置“1”,否则为“0”;

4.上送保护功能状态信息应符合标准《继电保护信息规范》附录A、B、C要求。被测保护装置上送保护功能状态正确;方式一上送保护功能状态为“1”,方式二上送保护功能状态为“0”。

1.方式一:装置保护功能所有压板、控制字均投入,无闭锁条件满足,检查MMS后台收到保护功能状态;

2.方式二:依次模拟压板投退、控制字投退、装置故障及外回路异常、保护功能相关的全部SV、GOOSE接收压板退出及检修不一致等工况;

3.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状态变位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C.4.4dsDeviceState数据集-装置运行状态信息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dsDeviceState数据集-装置运行状态信息正确性测试

编号

Tmp-Inf14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8章继电保护状态变位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1.装置应提供运行状态信号,运行状态信号应与保护装置面板显示灯一一对应。2.上送运行状态信息应符合标准《继电保护信息规范》附录A、B、C要求。被测保护装置上送运行状态信息应与装置的实际面板灯状态保持一致,装置面板灯亮时,对应上送的状态变位信息应为“1”;装置面板灯灭时,上送的状态变位信息应为“0”。

1.模拟装置处于正常运行、异常(任意告警信号动作)及检修状态(投检修压板);2.模拟故障,使保护动作跳闸;

3.模拟线路保护单相故障、CT断线等,分别使纵联差动闭锁、重合闸充电并动作;4.模拟变压器保护CT断线且差流小于1.2Ie,使差动保护闭锁;

5.模拟母线保护支路CT断线、刀闸位置异常(刀闸双位置开入异常、刀闸位置变位、所有支路刀闸位置掉电、通过电流校验发现刀闸位置错误),使差动保护闭锁、母线互联及刀闸告警;

6.模拟断路器保护单相故障,使重合闸充电并动作;

7.模拟高抗保护CT断线且差流小于1.2Ie,使主保护闭锁;

8.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状态变位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

81

备注在装置面板“运行灯”灭时,不要求装置上送异常信号。

C.4.5dsRelayFunEn数据集-远方操作保护功能投退状态信息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dsRelayFunEn数据集-远方操作保护功能投退状态信息正确性测试

编号Tmp-Inf15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8章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变位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测试要求

1.保护装置应提供远方操作保护软压板后相关保护功能投退信息,“1”表示所表述的保护功能压板投入且至少有一个相应保护功能控制字投入;“0”表示所表述的保护功能压板退出或相应保护功能控制字均退出;

2.上送远方操作保护功能投退状态信息应符合标准《继电保护信息规范》附录A、B、C要求。

被测保护装置上送远方操作保护功能投退状态信息正确;方式一上送相应的状态信息状态应为“0”,方式二、三投入软压板时相应的状态信息状态应为“1”,退出软压板时相应的状态信息应为“0”。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远方投退软压板;

2.方式一:装置所有的保护功能控制字均退出,依次远方投入和退出装置所有的软压板;

3.方式二:装置所有的保护功能控制字均投入,依次远方投入和退出装置所有的软压板;

4.方式三:装置保护功能压板对应多个控制字的情况,每次仅投入1个控制字,远方投入和退出装置对应的软压板;

5.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状态变位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C.5装置输出在线监测信息测试C.5.1dsAin数据集-遥测规范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测试方法

dsAin数据集-遥测规范性测试

编号

Tmp-Inf16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7章继电保护在线监测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继电保护装置应提供当前运行状况监测信息,遥测量主要包括:工作电压、装置温度、光强等。

保护装置能正确上送工作电压、装置温度、光强,与装置菜单显示值一致。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工作电压、装置温度、光强遥测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

82

否合格。

修订记录备注

发送光强监视上、下限;接收光强可只监视下限,通过dsWarning数据集上送。通道光强监测的告警定值不上送,取消通道光强监测的预警功能。

C.5.2dsRelayAin数据集-保护遥测规范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dsRelayAin数据集-保护遥测规范性测试

编号

Tmp-Inf17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7章继电保护在线监测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测试要求

1.保护装置应能提供其通过模拟量输入回路或SV获取的系统电压和电流数据,保护遥测量应包含相关电压、电流等。2.遥测量上送信息应采用二次值。

预期结果测试方法修订记录备注

保护装置能正确上送相关电压、电流,与装置显示值一致。

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电压、电流遥测量,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C.5.3dsParameter数据集-装置参数规范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dsParameter数据集-装置参数规范性测试

编号

Tmp-Inf18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7章继电保护在线监测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1、继电保护装置应提供当前运行状况监测信息,装置参数数据集应包含要求用户整定的设备参数定值。

测试要求

2、装置参数应按照Q/GDW1161和Q/GDW1175所规定的设备参数定值的名称和顺序,应能正确上送。

预期结果

保护装置上送后台的设备参数的名称、顺序及值应与保护装置显示及打印一致,满足六统一标准的要求。

1.召唤枚举保护装置的设备参数,检查装置参数显示的名称、顺序及值;

2.与信息规范数据库中的设备参数定值对比,判断名称、路径、属性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测试方法修订记录备注

此项测试,被测保护装置与测试后台通讯连接正常

83

C.5.4dsSetting数据集-定值规范性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dsSetting数据集-定值规范性测试

编号

Tmp-Inf19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7章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线监测信息

信息规范测试

测试要求

1.继电保护装置应提供当前运行状况监测信息,装置定值应按照Q/GDW1161和Q/GDW1175所规定的保护定值和控制字的名称和顺序,

2.Q/GDW1396规定的各定值区的保护定值和控制字应能正确上送。

预期结果

保护装置上送后台的保护定值和控制字的名称、顺序及值应与保护装置显示及打印一致,满足六统一标准的要求。

1.召唤枚举保护装置的保护定值及控制字,检查装置保护定值和控制字显示的名称、顺序及值;

2.与信息规范数据库中的保护定值、控制字对比,判断名称、路径、属性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此项测试,被测保护装置与测试后台通讯连接正常

C.5.5dsSetGrpNum数据集-定值区号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2.远方切换定值区后,装置应将切换后定值区号上传至调控中心。

预期结果

装置上送后台的dsSetGrpNum数据集的当前定值区号应正确,并与保护装置一致。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远方切换定值软压板。

2.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发送定值区切换命令,对切换的目标定值区号加1。

3.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定值区号遥测信息,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dsSetting数据集-定值规范性测试

编号

Tmp-Inf20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7章继电保护在线监测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1.在线监测信息中增加“定值区号”遥测,单独设置数据集;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此项测试,被测保护装置与测试后台通讯连接正常

C.6日志功能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

日志功能测试

编号

Tmp-Inf21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10章继电保护日志记录

84

所属项目信息规范测试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志记录应符合Q/GDW1396相关要求。

2.装置日志中应包含动作、告警和状态变位等信息,详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2.装置应掉电存储不少于1千条日志记录,超出装置记录容量时,应循环覆盖最早的日志记录。3.日志与通信无关,装置上电启动时,日志使能LogEna属性应自动设置为True,触发条件TrgOps属性应默认数据变化触发(dchg)。

4.客户端可使用QueryLogByTime(按时间查询日志)或QueryLogAfter(查询某条目以后的日志)服务调取装置日志记录。

1.装置的动作、告警及状态变位等等信息能记入日志,符合标准要求;2.装置存储日志不小于1000条;

3.装置上电启动时,日志使能LogEna属性自动设置为True,触发条件TrgOps属性默认数据变化触发(dchg);

4.客户端可使用QueryLogByTime或QueryLogAfter服务调取装置日志记录。

1.保护装置置一直连上MMS,用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多次故障,检查保护装置日志存储记录及最大存储条目;

2.装置上电启动,检查TrgOps及LogEna属性;3.用客户端查询、调取装置内部日志。

此项测试,被测保护装置与测试后台通讯连接正常

修订记录备注

C.7时标及响应性能测试C.7.1保护动作信号传输时间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保护动作信号传输时间测试

编号

Tmp-Inf22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4.2节继电保护输出信息要求信息规范测试

1.装置生成状态信息送出时间延时不大于1秒。保护动作信息应在1s内传送到站控层。

1.选定某种保护功能,整定相关定值、压板和控制字;2.控制测试仪输出相应保护故障;

3.系统收到相应的保护动作信息报文时刻,向测试仪触发软开入,让测试仪记录动作时间;

4.故障结束后,判断测试仪记录的动作时间是否满足误差要求(小于等于1s)。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85

C.7.2保护录波事件传输时间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保护录波事件传输时间测试

编号

Tmp-Inf23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4.2节继电保护输出信息要求信息规范测试

保护录波事件宜在20s内传送到主站。

装置保护动作到保护录波MMS报告上送的延时宜不大于20s。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使能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

3.装置接入GPS对时信号,同时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MMS通信经过网络交换机镜像接入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也需接入GPS对时信号。4.模拟装置保护动作,在IEC61850仿真客户端上观察对应的保护录波事件(dsRelayRec)是否上送。记录装置上送MMS报告中的录波起动事件时标t作为T1,并记录网络报文记录仪记录的录波起动MMS报告上送时间T2,计算从装置录波起动到录波起动MMS报告上送的时间差(T2-T1);5.重复第4步三次,取最大值作为试验结果。

1.装置和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的GPS对时精度均应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

2.如果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具备GPS对时功能,也可采纳客户端记录的MMS保护动作报告接收时间用于计算传输时延。3.此项测试作为摸底测试,不强制要求。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

备注

C.7.3告警信息传输时间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告警信息传输时间测试

编号

Tmp-Inf24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4.2节继电保护输出信息要求通信性能测试

装置生成状态信息送出时间延时不大于1秒。保护动作信息应在1s内传送到站控层。1.2.3.4.

选定某种保护功能,整定相关定值、压板和控制字;控制测试仪模拟异常,使装置能立即产生告警;

系统收到相应的告警报文时刻,向测试仪触发软开入,让测试仪记录动作时间;故障结束后,判断测试仪记录的动作时间是否满足误差要求(小于等于1s)。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测试时,选取不带延时的告警信号测试传输的时间。

86

C.7.4状态变位传输时间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状态变位传输时间测试

编号

Tmp-Inf25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4.2节继电保护输出信息要求信息规范测试

装置生成状态信息送出时间延时不大于1秒。保护状态变位信息应在1s内传送到站控层。

1.选定某种保护功能,整定相关定值、压板和控制字;2.控制测试仪模拟不同工况,使装置能立即产生状态变位;3.系统收到相应的状态变位报文时刻,向测试仪触发软开入,让测试仪记录动作时间;

4.故障结束后,判断测试仪记录的动作时间是否满足误差要求(小于等于1s)。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测试时,选取不带延时的状态变位信号测试传输的时间。

C.7.5时标信息正确性测试

测试用例

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时标信息正确性测试

编号

Tmp-Inf26

Q/GDW11010-201X《继电保护信息规范》第11章变电站继电保护时标信息信息规范测试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1.装置显示和打印的时标为本时区时间(24小时制),格式应为: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秒.XXX毫秒。

2.装置显示、打印时标和上送监控的时标应保持一致,其中时标精确到毫秒,按四舍五入处理。

3.装置的告警时标应为装置确认告警的时标。

4.保护装置的状态变位类信息的时标应为消抖后时标。

5.保护装置的保护动作信息的时标应通过保护启动时间、保护动作相对时间二者结合的方式来表现。

6.保护启动时间为保护启动元件的动作时刻;保护动作相对时间为保护绝对动作时刻与保护启动时刻的差,相对时间宜以毫秒为单位。

7.对于相对时间不能直接表征的,保护元件可用保护启动、保护动作两次动作报告来表征一次故障。

站控层MMS1.智能变电站内在各层网络中传输的保护信息时标应均为UTC时间。

上送时标应为UTC时标,智能终端输出的GOOSE信号时标应为UTC时标;

2.装置显示、打印时标和上送站控层的时标保持一致,时标应均为本时区时间(24小时制),格式宜为: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秒.XXX毫秒;3.装置的告警时标应为装置确认告警的时标;

4.保护启动时间为保护启动元件的动作时刻;保护动作相对时间为保护绝对动

87

作时刻与保护启动时刻的差,相对时间宜以毫秒为单位;

5.对于相对时间不能直接表征的,保护元件可用保护启动、保护动作两次动作报告来表征一次故障,此时相对时间隐式表现;

6.保护装置的中间节点文件中的时标生成方式与保护动作信息时标生成方式保持一致。

1.选定某种保护功能,整定相关定值、压板和控制字;2.控制测试仪输出相应保护故障;

3.故障结束后,查看保护面板,判定时间显示是否正确;根据MMS后台程序收到的保护动作信息,判断结果是否合格;查看中间节点文件中的时标,是否合格。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88

附录D通信性能测试用例

D.1定值传输时间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定值传输时间检验

编号

Tmp-Per01

针对站控层读取装置保护定值的实际响应延时需求设计。通信性能测试

每个定值区全部定值时间传输不大于10s。

4.装置收到所有当前区定值的延时不应大于10s。5.装置收到所有非当前区定值的延时不应大于10s。6.所有非当前区定值的定值传输延时均不大于10s。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并进行关联;

3.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MMS通信经过网络交换机镜像接入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

4.IEC61850仿真客户端发送读取当前区定值命令,使用一次读取100个定值的方式(GetSGValuesFC=SG),直到所有定值当前值读取完毕。调取网络报文记录的客户端第一个定值读取时间T1和客户端的最后一个定值读取时间T2,T2-T1作为定值传输时间;

5.IEC61850仿真客户端发送读取非当前区定值命令,选择编辑定值区(SelectEditSG)后使用一次读取100个定值的方式(GetSGValuesFC=SE),直到所有定值当前值读取完毕。调取网络报文记录的客户端第一个定值读取时间T1和客户端的最后一个定值读取时间T2,T2-T1作为定值传输时间;6.将装置所有非当前区定值区号按步骤5各重复1次。

如果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具备报文时标精确记录和延时计算功能,也可采纳客户端记录的报文时间用于计算响应时间。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D.2投退软压板响应时间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投退软压板响应时间检验

编号

Tmp-Per02

2015年5月,参考DL/Txxx201x变电站测控装置技术规范送审稿信息响应时间要求设计,目标是考核保护装置软压板投退的响应延时。通信性能测试

投退软压板执行响应时间:不大于3s。投退软压板选择响应时间:不大于2s。

4.装置软压板投退选择到上送选择返校的延时不应大于2s。

89

5.装置软压板投退执行到软压板变位报告上送的延时不应大于3s。7.所有软压板投退响应时间均满足不大于1s的要求。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并进行关联;

3.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MMS通信经过网络交换机镜像接入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

4.IEC61850仿真客户端发送软压板投/退选择命令,返校成功后调取网络报文记录的客户端软压板投/退选择命令时间T1和选择返校的上送报文时间T2,T2-T1作为软压板投/退选择响应时间(注:软压板投入和退出作为两个项目单独测试);5.IEC61850仿真客户端发送软压板投/退选择命令,返校成功后,发送执行命令。调取网络报文记录的客户端软压板投/退执行命令时间T3和软压板变位报告的上送报文时间T4,T4-T3作为软压板投/退执行响应时间(注:软压板投入和退出作为两个项目单独测试);

6.重复第4步和第5步三次,取最大值作为试验结果。7.将装置所有软压板信号按以上步骤各重复1次。

如果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具备报文时标精确记录和延时计算功能,也可采纳客户端记录的报文时间用于计算传输时延。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D.3定值区切换响应时间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定值区切换响应时间检验

编号

Tmp-Per03

2015年5月,开普实验室参考DL/Txxx201x变电站测控装置技术规范送审稿信息响应时间要求设计,目标是考核保护装置定值区切换的响应延时。通信性能测试

定值区切换响应时间不大于30s

4.装置收到定值区切换命令到定值区号变化上送的延时不应大于30s。5.所有定值区切换响应时间均满足不大于30s的要求。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并进行关联;

3.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MMS通信经过网络交换机镜像接入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

4.IEC61850仿真客户端发送定值区切换命令。调取网络报文记录的客户端定值区切换命令时间(SelectActiveSG)T1和定值区号变化报告的报文时间T2,T2-T1作为定值区切换响应时间;

5.将装置所有定值区号按以上步骤各重复1次。

如果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具备报文时标精确记录和延时计算功能,也可采纳客户端记录的报文时间用于计算传输时延。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D.4定值修改响应时间检验

90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定值修改响应时间检验编号Tmp-Per04

2015年5月,开普实验室参考DL/Txxx201x变电站测控装置技术规范送审稿信息响应时间要求设计,目标是考核保护装置定值修改的响应延时。通信性能测试

定值修改响应时间不大于30s

4.装置收到当前定值区定值修改命令(CnfEditSG)到定值实际变化的延时不应大于30s。

5.装置收到非当前定值区定值修改命令(CnfEditSG)到定值实际变化的延时不应大于30s。

6.所有非当前区定值修改响应时间均满足不大于30s的要求。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并进行关联;

3.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MMS通信经过网络交换机镜像接入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

4.IEC61850仿真客户端发送当前区定值修改命令,选择当前区定值的5个以上定值进行修改并确认编辑(ConfirmEditSGValues)。随后客户端持续召唤所修改区的定值(FC=SG),直到收到的定值按预期设定值发送变化。调取网络报文记录的客户端定值修改命令时间(ConfirmEditSGValues)T1和收到变化的当前区定值的报文时间T2,T2-T1作为定值修改响应时间;

5.IEC61850仿真客户端发送非当前区定值修改命令,选择非当前区定值的5个以上定值进行修改并确认编辑(ConfirmEditSGValues)。随后客户端持续召唤所修改区的定值(FC=SE),直到收到的定值按预期设定值发送变化。调取网络报文记录的客户端定值修改命令时间(ConfirmEditSGValues)T1和收到变化的非当前区定值的报文时间T2,T2-T1作为定值修改响应时间;6.将装置所有非当前定值区号按以上步骤各重复1次。

如果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具备报文时标精确记录和延时计算功能,也可采纳客户端记录的报文时间用于计算响应时间。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D.5录波文件传输时间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录波文件传输时间检验

编号

Tmp-Per05

2015年5月,开普实验室提出参照Q/GDWxxx-201x动态记录装置标准化技术规范(送审稿)9.2的要求,验证保护装置录波文件传输的效率。通信性能测试

1.装置RespondFileDirectory时间应≤3s。

2.客户端召唤文件时,装置文件不大于3MB时传输时间应不超过10s,文件大于3MB时传输平均速率应不低于300KB/s。

91

预期结果

4.从客户端发送召唤文件目录到装置响应带有8个以上录波文件的文件目录,时间应≤3s。

5.记录客户端读取录波文件的大小(小于3MB),计算从客户端发出FileOpen到文件传输完毕发送FileClose的时间作为文件传输时间,应满足不大于10s要求。录波文件大小和文件传输时间两者相除得出文件传输速率,对于大于3MB的文件应大于等于300kB/s。取所有文件传输速率的最小值作为试验结果。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装置与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MMS通信经过网络交换机镜像接入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

3.模拟装置保护动作8次,并产生8个录波文件;

4.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手工召唤装置的录波文件目录。从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调取召唤目录的MMS报文;

5.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手工选取装置的8个录波文件并召唤。从网络报文记录仪调取召唤录波文件的MMS报文。

如果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具备录波命令时间统计功能,可不通过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调取报文分析的方式计算文件目录响应时间和文件传输速率。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D.6多客户端通信并发检验

D.6.1多客户端同时召唤录波文件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多客户端同时召唤录波文件检验

编号

Tmp-Per06

参照Q/GDW1808-20124.6.22的要求,验证装置在多客户端通信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并行通信的功能。多客户端通信并发检验

检查装置在与最大数量(4个)的客户端连接时,能够并行传输录波文件等。

3.4个客户端应都能获取到同一录波文件,比较所有客户端收到的录波文件,其录波文件名、录波文件时间和录波文件大小、内容均应一致。

测试方法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装置与16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通过网络交换机建立通信连接,其中12个客户端使能装置的保护压板和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

3.模拟装置保护动作一次,使用4个IEC61850客户端访问装置录波文件目录,在确认最新文件生成的条件下,启动4个客户端同时读取同一录波文件;4.从网络报文记录仪调取各客户端召唤录波文件的MMS报文。

为保证同时录波文件传输的试验效果,IEC61850仿真客户端应能够同时打开同一录波文件并进行召唤。

修订记录备注

D.6.2多客户端同时接收事件报告检验

92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多客户端同时接收事件报告检验编号Tmp-Per07

参照Q/GDW1808-20124.6.22的要求,验证装置在多客户端通信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并行通信的功能。多客户端通信并发检验

检查装置在与最大数量的客户端连接时,能够并行传输变位和保护动作事件。

3.12个客户端都能收到保护装置的所有遥信变位(GOOSE和硬压板各10次变位)、保护动作事件(10次动作和10次复归),变位事件和保护动作事件的对象、状态和时间均应一致。

4,5.装置保护动作到保护动作MMS报告上送的延时不应大于1s。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装置与16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通过网络交换机建立通信连接,其中12个客户端使能装置的保护压板和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装置A、B网各接8个客户端,B网作为冗余连接只做通信关联和读数据命令;

3.连续进行GOOSE开入变位(限于能够通过MMS转发)、保护硬压板的开入变位(含投入和退出)和保护动作(含动作和复归)各10次(连续变位和动作的间隔按照装置能保护整组复归的最小间隔);

4.在IEC61850仿真客户端上观察对应的保护动作事件是否上送。记录装置上送MMS报告中的保护动作事件时标t作为T1,并记录网络报文记录仪记录的保护动作MMS报告上送时间T2,计算从装置保护动作到保护动作MMS报告上送的时间差(T2-T1)。5.切换至B网为主网络,重复第3步和第4步试验。

修订记录备注

D.6.3装置通信中断后的多客户端连接恢复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装置通信中断后的多客户连接恢复检验

编号

Tmp-Per08

参照Q/GDW1808-20124.6.22的要求,验证装置在多客户端通信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并行通信的功能。多客户端通信并发检验

检查装置在与最大数量的客户端连接时,具备通信中断恢复能力。

3.保护装置应支持不小于16个客户端的TCP/IP访问连接,能够及时恢复异常通信连接。

测试方法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装置与16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通过网络交换机建立通信连接,其中12个客户端使能装置的保护压板和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

3.在保护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正常通信过程中,拔掉保护装置与网络交换机之间的网线。持续超过1min后,恢复网线连接,所有客户端同时与装置建立通

93

信连接。

修订记录备注

D.6.4装置重启后的多客户端连接恢复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装置重启后的多客户连接恢复检验

编号

Tmp-Per09

参照Q/GDW1808-20124.6.22的要求,验证装置在多客户端通信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并行通信的功能。多客户端通信并发检验

装置在与最大数量的客户端连接时,具备重启后的通信恢复能力。

3.保护装置应支持不小于16个客户端的TCP/IP访问连接,重启后能够恢复通信连接。

测试方法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装置与16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通过网络交换机建立通信连接,其中12个客户端使能装置的保护压板和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

3.在过程层和站控层网络通信都正常的条件下将保护装置重启,在装置进行初始化的过程中,所有客户端同时与装置尝试建立通信连接。

修订记录备注

D.6.5多客户端同时读定值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多客户端同时读定值检验

编号

Tmp-Per10

参照Q/GDW1808-20124.6.22的要求,验证装置在多客户端通信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并行通信的功能。多客户端通信并发检验

多个客户端同时读装置当前区定值时,应全部成功;

多个客户端同时读装置不同的非当前区定值时,应只有1个成功

3.多个客户端同时读取定值时,应只有1个成功

测试方法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装置与16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通过网络交换机建立通信连接搭建装置与多个主站(客户端)的通信网络;

3.启动所有客户端同时读取装置当前区定值;

4.启动所有客户端同时读取装置非当前区定值,且读取的定值区号不同。

修订记录备注

94

D.6.6多客户端同时修改定值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多客户端同时修改定值检验

编号

Tmp-Per11

参照Q/GDW1808-20124.6.22的要求,验证装置在多客户端通信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并行通信的功能。多客户端通信并发检验

多个客户端同时修改装置定值时,应只有1个成功

3.多个客户端同时修改装置定值时,应只有1个成功

测试方法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装置与16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通过网络交换机建立通信连接搭建装置与多个主站(客户端)的通信网络;

3.启动所有客户端同时修改装置定值。

修订记录备注

D.6.7多客户端同时投退软压板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多客户端同时投退软压板检验

编号

Tmp-Per12

提出参照Q/GDW1808-20124.6.22的要求,验证装置在多客户端通信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并行通信的功能。多客户端通信并发检验

多个客户端同时投退软压板时,应只有1个成功

3.多个客户端同时投退同一软压板时,应只有1个成功。4.多个客户端同时投退多个软压板时,应只有1个成功。

测试方法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装置与16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通过网络交换机建立通信连接搭建装置与多个主站(客户端)的通信网络;

3.启动所有客户端同时修改装置同一软压板。4.启动所有客户端同时分别修改装置多个软压板。

修订记录备注

D.6.8多客户端并发任务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多客户端并发任务检验

编号

Tmp-Per13

提出参照Q/GDW1808-20124.6.22的要求,验证装置在多客户端通信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并行通信的功能。多客户端通信并发检验

95

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装置在多客户端通信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并行通信的功能。

3.装置能够全部完成多个客户端的并发任务组合,报告数量正确,定值和文件读取成功,软压板和定值控制命令成功执行(如装置将软压板和定值归为一类操作,可只成功软压板或定值控制命令)。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装置与16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通过网络交换机建立通信连接搭建装置与多个主站(客户端)的通信网络,其中12个客户端使能装置的保护压板和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

3.通过继电保护测试仪施加故障量,模拟产生继电保护动作,并按照以下方案依次执行多种客户端并发任务组合:

客户端数量

序号召唤录波读当前

修改定值投退软压板接收报告

文件区定值

1

测试方法

2345678910111213

修订记录备注

13121110987654321

12345678910111213

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

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

D.7雪崩事件检验

测试用例

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雪崩事件检验

编号

Tmp-Per14

参照Q/GDW1808-20124.13.2的要求,验证装置在遇到多个变位和保护动作时,能够完整传输所有事件。通信性能测试

在雪崩试验条件下:

1.装置不应丢失任一记录的变位或动作事件。

2.装置应支持远方召唤至少最近8次录波报告的功能。

3.客户端应收到所有状态量输入的所有变位事件。

96

测试方法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装置与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MMS通信建立连接,并使能遥信、保护压板、保护事件和保护录波等报告控制块;3.将所有状态量输入接口并联(远方操作、检修硬压板等,根据装置实际情况确定),同时断开或闭合,按一定间隔周期变化(变化间隔参考装置消抖时间),连续变化10次(含断开和闭合)。记录客户端界面记录的事件数量。

修订记录备注

D.8只允许唯一的同一IP地址的客户端COTP连接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测试方法修订记录备注

为保证一个IP地址的站控层设备只能建立一个MMS链接,以免资源被占尽,影响其他客户端正常连接。只允许唯一的同一IP地址的客户端COTP连接

编号

Tmp-Per15

2015年5月,在1000KV南京站特高压站出厂验收发现某保护装置通讯中断无法恢复的缺陷多主站通信并发检验

保护装置对来自同一IP地址的多客户端连接,只接受第一个。

1.同一IP地址的多客户端,第一次正常建立MMS链接,后续能建立TCP连接,但COTP连接拒绝,MMS链接失败。

1.装置与同一IP的多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建立通信关联。2.查看报文,看装置响应情况。

97

附录E通信可靠性测试用例

E.1网络压力测试E.1.1站控层网络压力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站控层网络压力测试

编号

Tmp-Rel01

《智能变电站保护及相关设备网络压力测试方案》的要求,验证装置在网络压力条件下不影响装置功能和性能。通信可靠性测试

在网络压力条件下:

1.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广播报文网络风暴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装置面板不应死机,不应有异常告警;

3.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

4.保护装置应能正确接收点对点口及组网口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的状态变位或联闭锁信号并正确动作。

5.保护装置应能与MMS客户端正常通信,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2.网络压力过程中,检查保护装置满足以下要求:

1)保护装置不受站控层广播报文网络风暴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装置面板不死机,无异常告警;

3)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误动;

4)装置能正确接收点对点口及组网口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的状态变位或联闭锁信号并正确动作。

5)保护装置能与MMS客户端正常通信,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配置MMS客户端所连接的站控层交换机端口打开广播风暴抑制,去除站控层交换机其它端口的广播风暴抑制,保持装置和IEC61850仿真客户端正常通信,在原有网络数据流量的基础上使用网络测试仪交换机一个端口分别注入广播报文(ARP广播、UDP广播、TCP未知单播(目的MAC不包含在交换机MAC地址表)),注入流量为1Mbps~(100Mbps-实测基础流量),每次试验持续2分钟;2.网络压力持续过程中,模拟区内外与订阅SV报文相关的故障及与各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相关的故障,查看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和通信情况。

修订记录备注

E.2通信安全测试E.2.1SYN_Flood攻击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

SYNFlood攻击测试

编号

Tmp-Rel02

98

来源所属项目

GB/T14598.XX-201X《智能保护测控设备技术规范》的要求,验证装置在遭受网络攻击条件下不影响装置功能和性能。通信安全测试

1.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发报文,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3.网络攻击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网络攻击结束后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2.网络攻击过程中,检查保护装置满足以下要求:

1)保护装置不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

2)装置面板不死机,无异常告警;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3)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误动;

4)装置能正确接收点对点口及组网口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的状态变位或联闭锁信号并正确动作。

5)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

3.网络攻击结束后,若客户端与装置的通信已中断则应能够重新连接,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1.保持装置和IEC61850仿真客户端正常通信,在原有网络数据流量的基础上使用网络安全攻击测试仪向装置TCP/IP的102端口发起SYNFlood攻击(SYN高流量攻击),攻击速率为1Mbps~(100Mbps-实测基础流量),持续2分钟;2.网络攻击持续过程中,模拟区内外与订阅SV报文相关的故障及与各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相关的故障,查看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和通信情况;3.网络攻击结束后,检查客户端与装置连接状态,若断开则进行重连并使能报告控制块,观察保护动作信号上送情况。

修订记录备注

E.2.2UDP_Flood攻击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UDPFlood攻击测试

编号

Tmp-Rel03

GB/T14598.XX-201X《智能保护测控设备技术规范》的要求,验证装置在遭受网络攻击条件下不影响装置功能和性能。通信安全测试

1.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发报文,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3.网络攻击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网络攻击结束后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测试要求

99

2.网络攻击过程中,检查保护装置满足以下要求:

1)保护装置不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

2)装置面板不死机,无异常告警;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3)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误动;

4)装置能正确接收点对点口及组网口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的状态变位或联闭锁信号并正确动作。

5)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

3.网络攻击结束后,若客户端与装置的通信已中断则应能够重新连接,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1.保持装置和IEC61850仿真客户端正常通信,在原有网络数据流量的基础上使用网络安全攻击测试仪向装置UDP/IP的102端口发起UDPFlood攻击(UDP高流量攻击),攻击速率为1Mbps~(100Mbps-实测基础流量),持续2分钟;2.网络攻击持续过程中,模拟区内外与订阅SV报文相关的故障及与各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相关的故障,查看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和通信情况;3.网络攻击结束后,检查客户端与装置连接状态,若断开则进行重连并使能报告控制块,观察保护动作信号上送情况。

修订记录备注

E.2.3ICMPFlood攻击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ICMPFlood攻击测试

编号

Tmp-Rel04

GB/T14598.XX-201X《智能保护测控设备技术规范》的要求,验证装置在遭受网络攻击条件下不影响装置功能和性能。通信安全测试

1.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发报文,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3.网络攻击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网络攻击结束后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2.网络攻击过程中,检查保护装置满足以下要求:

1)保护装置不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

2)装置面板不死机,无异常告警;

3)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误动;

4)装置能正确接收点对点口及组网口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的状态变位或联闭锁信号并正确动作。

5)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

3.网络攻击结束后,若客户端与装置的通信已中断则应能够重新连接,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1.保持装置和IEC61850仿真客户端正常通信,在原有网络数据流量的基础上使用

100

网络安全攻击测试仪向装置IP发起ICMPFlood攻击(多IP高流量的Ping攻击),攻击速率为1Mbps~(100Mbps-实测基础流量),持续2分钟;2.网络攻击持续过程中,模拟区内外与订阅SV报文相关的故障及与各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相关的故障,查看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和通信情况;3.网络攻击结束后,检查客户端与装置连接状态,若断开则进行重连并使能报告控制块,观察保护动作信号上送情况。

修订记录备注

E.2.4Smurf攻击测试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Smurf攻击测试

编号

Tmp-Rel05

GB/T14598.XX-201X《智能保护测控设备技术规范》的要求,验证装置在遭受网络攻击条件下不影响装置功能和性能。通信安全测试

1.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发报文,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3.网络攻击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网络攻击结束后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2.网络攻击过程中,检查保护装置满足以下要求:

1)保护装置不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

2)装置面板不死机,无异常告警;

3)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误动;

4)装置能正确接收点对点口及组网口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的状态变位或联闭锁信号并正确动作。

5)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

3.网络攻击结束后,若客户端与装置的通信已中断则应能够重新连接,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保持装置和IEC61850仿真客户端正常通信,在原有网络数据流量的基础上使用网络安全攻击测试仪向装置IP发起Smurf攻击(ECHOreply),攻击速率为1Mbps~(100Mbps-实测基础流量),持续2分钟;2.网络攻击持续过程中,模拟区内外与订阅SV报文相关的故障及与各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相关的故障,查看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和通信情况;3.网络攻击结束后,检查客户端与装置连接状态,若断开则进行重连并使能报告控制块,观察保护动作信号上送情况。

修订记录备注

E.2.5Pingofdeath测试

101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Pingofdeath测试编号Tmp-Rel06

GB/T14598.XX-201X《智能保护测控设备技术规范》的要求,验证装置在遭受网络攻击条件下不影响装置功能和性能。通信安全测试

1.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发报文,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3.网络攻击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网络攻击结束后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2.网络攻击过程中,检查保护装置满足以下要求:

1)保护装置不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动、不误发报文,不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

2)装置面板不死机,无异常告警;

3)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误动;

4)装置能正确接收点对点口及组网口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的状态变位或联闭锁信号并正确动作。

5)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

3.网络攻击结束后,若客户端与装置的通信已中断则应能够重新连接,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保持装置和IEC61850仿真客户端正常通信,在原有网络数据流量的基础上使用网络安全攻击测试仪向装置IP发起Pingofdeath攻击(大于65535字节的pingip数据包),攻击速率为1Mbps~(100Mbps-实测基础流量),持续2分钟;2.网络攻击持续过程中,模拟区内外与订阅SV报文相关的故障及与各订阅GOOSE控制块报文相关的故障,查看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和通信情况;3.网络攻击结束后,检查客户端与装置连接状态,若断开则进行重连并使能报告控制块,观察保护动作信号上送情况。

修订记录备注

E.2.6ARP缓存攻击测试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ARP缓存攻击测试国电南自提出通信安全测试

1.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发报文,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

2.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

编号Tmp-Rel07

测试要求

3.网络攻击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网络攻击结束后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预期结果

1.装置可运行正常,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

102

2.网络攻击结束后,通信可自动恢复正常。

向装置发起ARP缓存攻击,每次发送ARP应答报文中IP地址及MAC地址均不相

测试方法

同,以填满装置ARP缓存列表空间,攻击速率为1Mbps~(100Mbps-实测基础流量),持续2分钟;

修订记录备注

E.2.7TCP攻击测试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TCP攻击测试国电南自提出通信安全测试

1.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发报文,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

2.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

编号Tmp-Rel08

测试要求

3.网络攻击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网络攻击结束后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预期结果

1.装置可运行正常,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网络攻击结束后,通信可自动恢复正常。

向装置发起TCP攻击,连续向装置发送不同类型的TCP报文,如TCP分段重组

测试方法

报文、TCP关闭接收窗口报文或TCP类型无效报文等,攻击速率为1Mbps~(100Mbps-实测基础流量),持续2分钟;

修订记录备注

E.2.8异常COTP报文攻击测试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异常COTP报文攻击测试国电南自提出通信安全测试

1.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发报文,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

2.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

编号Tmp-Rel09

测试要求

3.网络攻击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网络攻击结束后应

103

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预期结果

1.装置可运行正常,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网络攻击结束后,通信可自动恢复正常。

在与装置建立TCP连接后,将服务器响应客户端的报文方向发送给装置,即向装置发送CC类型的COTP报文给DUT,查看装置是否出现异常;

测试方法修订记录备注

E.2.9异常MMS报文攻击测试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异常MMS报文攻击测试国电南自提出通信安全测试

1.装置可运行正常,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2.网络攻击结束后,通信可自动恢复正常。

1.保护装置不应受站控层网络攻击影响,装置运行正常,不误发报文,不应出现死机、重启等异常现象;

2.发生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

编号Tmp-Rel10

预期结果

3.网络攻击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与MMS客户端暂时中断通信,网络攻击结束后应保证测试过程中所有保护动作信号正确上送。

1.修改正常的MMS服务请求报文的TPKT头部中的长度字段,使其与实际长度不一致,发送给被测装置,查看装置是否出现异常现象。

2.修改正常的MMS服务请求报文的TPDU后附加一个长的随机字符串(保证TPDU长度小于65531),发送给被测装置,查看装置是否出现异常现象。

3.修改正常的Initiate请求服务报文,将其参数置为空,发送给装置,查看

测试方法

装置是否出现异常现象。

4.修改正常的MM服务请求报文,包括GetDataSetValues、GetNmaeList、Read、Write、GetNamedVariableListAttributes、GetVariableAccessAttributes以及Associate服务,将其报文各字段(InvorkeID,ConfirmedRequest等)主体部分修改为空或一个大的随机字符串(保证TPDU长度小于65531字节),发送给被测装置,查看装置是否出现异常现象。

修订记录备注

E.3电磁环境异常时的通信可靠性测试

104

测试用例名称电磁环境异常时的通信可靠性测试编号Tmp-Rel11来源GB/T14598.20-2007电气继电器第26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兼容要求、GBT14598.17-2005电气继电器第22-6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一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GB/T14598.10-2012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2-4部分电气骚扰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4598.13-2008电气继电器第2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1MHz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4598.1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2-5部分电气骚扰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所属项目通信可靠性测试1.通信端口脉冲群抗扰度、快速瞬变抗扰度及浪涌试验,装置误码率可能增加,但传输数据不丢失;测试要求2.通信端口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要求装置规定限值内的正常性能;3.装置其他端口的电磁兼容试验,要求装置数据通信正常。预期结果1.对通信端口的电磁兼容试验,装置误码率可能增加,但传输数据不丢失。2.装置其他端口的电磁兼容试验,装置数据通信正常,信息能正确上送。1.参照相关标准对通信端口进行脉冲群抗扰度、快速瞬变抗扰度、射频场感应测试方法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及浪涌试验;2.参照标准对装置辅助电源端口、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及功能地端口进行标准要求的传导骚扰、辐射骚扰及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修订记录备注E.4通信网络异常时的通信可靠性测试E.4.1动作事件缓存能力检验

测试用例

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测试方法

动作事件缓存能力检验

编号

Tmp-Rel12

DL/T860.72-200414.2.2中关于BRCB报告控制块缓存功能的要求设计,目的是验证通信离线时动作事件的缓存能力。通信可靠性测试

装置应具有通信离线缓存能力。

4.装置能够向所有模拟主站主动上送能够缓存的所有保护动作事件。6.装置能够向所有模拟主站主动上送能够缓存的所有保护动作事件。

1.装置与最大允许数量(16个)的IEC61850仿真客户端建立通信,使能至少12

105

2.3.4.5.6.

修订记录备注

个BRCB报告控制块实例;

拔掉装置站控层通信网线,断开装置与各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通信;在10min内使保护装置产生装置最大允许缓存的变位数量;

恢复装置与各IEC61850仿真客户端通信连接,使能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在各客户端检查收到的变位事件;

重启装置后,在10min内使保护装置产生装置最大允许缓存的变位数量;恢复装置与各IEC61850仿真客户端通信连接,使能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在各客户端检查收到的变位事件。

E.4.2站控层通信异常的恢复能力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站控层通信异常的恢复能力检验

编号

Tmp-Rel13

2015年5月,开普实验室针对装置站控层传输MMS报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网络中断情况设计,目的是验证站控层通信异常后的恢复能力。通信可靠性测试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检测装置在上送事件或录波文件过程中遇到站控层网络中断,能够在网络恢复后重新与后台建立通信,响应录波文件重新召唤命令,重传未传输完毕的各类事件。

4.客户端应收到10个硬压板变位事件。6.客户端应收到10个保护动作事件。8.客户端应能读取录波文件成功。

1.将装置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配置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电流通道以满足装置保护动作条件,并设置装置定值;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使能保护事件报告控制块;

3.IEC61850仿真客户端与装置建立连接,连续模拟5个硬压板变位事件。在变位上送过程中,断开装置与客户端通信(超过1min),并继续模拟5个硬压板变位;

4.恢复与客户端的通信连接,检查客户端接收到的所有硬压板变位事件。5.连续模拟5个保护动作事件。在保护动作事件上送过程中,通过拔网线(装置侧)断开装置与客户端通信(超过1min),并继续模拟5保护动作事件;6.恢复与客户端的通信连接,检查客户端接收到的保护动作事件;

7.模拟1个保护动作事件,使用客户端读取装置生成的录波文件,在录波文件传输过程中通过拔网线(装置侧)断开装置与客户端通信(超过1min);8.恢复与客户端的通信连接,客户端重新读取之前未完成的录波文件。

修订记录备注

E.4.3异常报文处理功能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

异常报文处理功能检验

编号

Tmp-Rel14

Q/GDW733-2012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检测规范6.26关于网络记

106

录仪的测试方法设计,目标在于考核在各类网络异常报文下,装置能否正常通信、保护正常运行。

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通信可靠性测试

测试方法

装置宜能对报文或网络异常给出告警信号,正常运行应不受影响,站控层通信应保持正常,不误发信号。装置区内故障正确动作、区外故障不动作。保护动作和告警信息能够上送IEC61850仿真客户端。

将装置的站控层端口连接至网络性能测试仪,网络测试仪分别设置如下格式的报文进行发送,每项发送时间60s,在网络报文施加过程中,模拟保护区内故障和区外故障,并通过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装置接收告警和保护动作事件:1)帧长为63字节(含CRC)的组播报文,流量1Mbit/s;2)帧长为64字节(含CRC)、CRC校验错误的组播报文,流量1Mbit/s;3)帧长为64字节(含CRC)、CRC校验正确的组播报文,流量1Mbit/s;4)帧长为200~300字节(含CRC)、CRC校验错误但格式正确的SV、GOOSE混合报文,流量1Mbit/s;

5)帧长为200~300字节(含CRC)、CRC校验正确但格式错误(如帧长度错误)的SV、GOOSE混合报文,流量1Mbit/s。

修订记录备注

E.4.4通信稳定性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通信稳定性检验

编号

Tmp-Rel15

2015年5月,开普实验室根据现场通信稳定性运行要求设计,目的是验证装置的站控层长期通信稳定性。通信可靠性测试

在72小时连续运行过程中,装置工作应稳定可靠,动作行为、信号指示应正确,无元器件损坏、软件运行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

2.装置报告上送正确、完整,保护动作次数与施加次数一致,装置未出现通信连接、指示灯等运行异常。

1.装置连接最多的IEC61850仿真客户端(16个)。客户端使能装置的各报告控制块。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向装置施加GOOSE和SV。

2.连续运行72小时,期间保持16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与装置通信处于连续运行状态,继电保护测试仪不间断的模拟遥测越死区、GOOSE变位和保护动作故障。使用网络记录分析仪记录监视MMS报文通信情况。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E.4.5信息安全性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

信息安全性检验

107

编号Tmp-Rel16

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2015年5月,开普实验室根据现场通信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设计,目的是验证装置的站控层的相关信息不受通信和时间同步影响。通信可靠性测试

装置记录的故障录波、动作事件、定值有足够安全性,不因供电电源中断或人为偶然因素丢失或抹去。

2.装置对文件删除命令回复否定响应,录波文件应未被删除。3.动作事件、定值和录波文件应保证不因时钟调整而丢失。

1.装置与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建立关联。客户端使能装置的各报告控制块。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向装置施加GOOSE和SV。

2.客户端向装置发送录波文件删除命令,检查该文件是否存在。

3.模拟GPS对时时间滞后于装置本地时间1个小时以上,检查动作事件、定值和录波文件是否受到影响。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E.4.6装置重启时的通信初始值检查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装置重启时的通信初始值检查

编号

Tmp-Rel17

Q/GDW1808-20124.5.15的技术要求:装置上电、重启过程中,不应发送与外部开入(例如:断路器和刀闸位置)不一致的信息,结合保护装置的具体应用设计,目标是验证重启过程中对外部回路的判断和内部遥信初始值。通信可靠性测试

装置上电、重启过程中,装置不误动及不发送与外部开入不一致的信息。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装置上送的遥测、遥信和保护动作值应为初始值。告警初始值应与装置实际告警状态一致。

2.装置应动作,装置发布的GOOSE报文中的值应与保护动作行为一致。3.装置不应动作,装置发布的GOOSE报文中的值应与保护动作行为一致。1.重启装置过程中施加部分模拟量和开关量,重启完成后使用1个IEC61850客户端与装置建立连接,通过报告控制块总召唤方式检查装置上送的所有报告中遥测值、遥信值、保护动作值和告警信号。

2.投入保护检修硬压板,设置保护动作延时为零,再次重启装置,在装置上电过程中施加满足保护动作条件的故障量,检查装置上电后是否动作。

3.退出保护检修硬压板,再次重启装置,在装置上电过程中施加不满足保护动作条件的故障量,检查装置上电后是否动作。

修订记录备注

108

附录F远方操作专项测试用例

F.1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F.1.1远方切换保护定值区成功率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远方切换保护定值区成功率检验

编号

Tmp-Rem01

根据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远方切换保护定值区的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对定值区远方切换命令执行的正确性。

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装置支持执行远方切换定值区操作,操作成功率为100%;“当前定值区号”发生变化时,装置应主动上送变位信息。2.装置初始定值区号装置回复定值区切换肯定响应。

3.定值区切换应成功,当前定值是否与预置的该区基准定值一致。4.客户端应收到当前定值区号变化的变位报告。5.所有定值区切换均应回复肯定响应。

6.装置远方定值区切换成功率为100%,远方切换定值区过程中,保护装置不应断开与站控层通信连接。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就地投入远方定值修改软压板。2.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发送定值区切换命令,对切换的目标定值区号加1。3.切换一次定值区号后,使用客户端读取当前定值区号,并远方读取当前区定值。4.检查客户端是否收到“当前定值区号”变化的变位报告。

5.根据被测装置支持的定值区个数,IEC61850仿真客户端完成对所有定值区的切换。

6.连续重复步骤2值步骤4试验100次。在远方切换定值区过程中,使用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监视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通信。

修订记录备注

F.1.2远方修改非当前区保护定值成功率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远方修改非当前区保护定值成功率检验

编号

Tmp-Rem02

Q/GDW1396-2012对定值修改的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对定值区远方修改命令执行的正确性。

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装置支持执行远方修改保护定值操作,操作成功率为100%。

2.装置非当前定值区的所有定值修改成功。3.装置非当前定值区的所有定值修改成功。

4.装置远方定值区修改成功率为100%,远方修改定值过程中,保护装置不应断开与站控层通信连接。

109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就地投入远方定值修改软压板。2.选择装置第一个非当前区,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发送定值修改命令,并覆盖所有定值。

3.选择下一定值区号,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发送定值修改命令,并覆盖所有定值。

4.连续重复步骤2值步骤3直至覆盖所有非当前定值区。在远方修改过程中,使用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监视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通信。

修订记录备注

F.1.3远方修改当前区保护定值成功率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远方修改当前区保护定值成功率检验

编号

Tmp-Rem03

Q/GDW1396-2012对定值修改的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对定值区远方修改命令执行的正确性。

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装置支持执行远方修改保护定值操作,操作成功率为100%。

2.装置当前定值区的所有定值修改成功。

3.装置当前定值区修改成功率为100%,远方修改定值过程中,保护装置不应断开与站控层通信连接。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就地投入远方定值修改软压板。2.选择装置第一个非当前区,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发送定值修改命令,并覆盖所有定值。

3.按步骤2重复修改当前定值区定值100次。在远方修改过程中,使用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监视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通信。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F.1.4远方读取保护定值正确性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远方读取保护定值正确性检验

编号

Tmp-Rem04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远方召唤当前定值区和指定定值区的定值的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对定值读取的正确性。

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装置支持远方召唤当前定值区和指定定值区的定值。

1.当前定值区定值应与预置的基准定值一致。2.各非当前定值区定值应与预置的基准定值一致。

3.装置应支持FCD和FCDA两种方式读取当前区和非当前区定值。

1.根据被测装置支持的定值区个数,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发送召唤当前定值区命令(GetDataValuesFC=SG);

2.客户端依次读取装置各个非当前定值区定值(GetDataValuesFC=SE),验证各定值

110

测试方法

区定值是否与预置的基准定值一致;

3.客户端分别采用FCD和FCDA两种方式,执行以上步骤。

修订记录备注

F.1.5定值属性配置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定值属性配置检验

编号

Tmp-Rem05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定值及各项参数支持远方召唤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支持远方召唤定值的各类属性,包括量纲、精度、量程和描述。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定值及各项参数支持远方召唤,包括定值的量纲、步长、量程、描述,应做到主站端免填写。

1.所有定值的描述(dU),应与装置界面定值单描述一致。2.所有定值的量纲(SIUnit),应与装置界面定值单量纲一致。3.所有定值的最小值(minVal)、最大值(maxVal),应与装置界面定值单或实际配置一致。

4.所有定值的步长(stepSize),应与装置界面定值单或实际配置一致。1.IEC61850仿真客户端读取所有定值的描述(dU),与装置界面定值单描述比对。2.客户端读取所有定值的量纲(SIUnit),与装置界面定值单量纲比对。3.客户端读取所有定值的最小值(minVal)、最大值(maxVal),与装置界面定值单或实际配置比对。

4.客户端读取所有定值的步长(stepSize),与装置界面定值单或实际配置比对。

修订记录备注

F.1.6远方切换保护定值区失败检验

测试用例

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远方切换保护定值区失败检验

编号

Tmp-Rem06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远方切换定值遥控执行返回结果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远方切换保护定值区失败后,能够返回切换失败信息。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装置远方切换保护定值区失败后,应能够返回切换失败信息。

1.装置应返回切换失败信息object-value-invalid。2.装置应返回切换失败信息object-access-denied。3.装置定值区应切换成功。

111

4.装置应返回切换失败信息object-access-denied。

测试方法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切换装置保护定值区到一个超出保护定值区个数的值,检查装置返回切换失败信息。

2.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退出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切换装置保护定值区到某合理定值区,检查装置返回切换失败信息。3.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切换装置保护定值区到某合理定值区。

4.退出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切换装置保护定值区到某合理定值区,检查装置返回切换失败信息。

修订记录备注

F.1.7远方修改保护定值失败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远方修改保护定值区失败检验

编号

Tmp-Rem07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远方修改定值遥控执行返回结果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远方修改保护定值区失败后,能够返回修改失败信息。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装置远方修改保护定值失败后,应能够返回修改失败信息。

1.2.3.4.5.6.7.

装置应返回修改失败信息object-value-invalid。装置应返回修改失败信息object-value-invalid。装置应返回修改失败信息object-value-invalid。装置应返回切换失败信息object-value-invalid。装置应返回切换失败信息object-value-invalid。装置应返回切换失败信息object-access-denied。装置应返回切换失败信息object-access-denied。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修改装置当前区保护定值越上限,检查装置返回切换失败信息。

2.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退出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修改装置当前区保护定值越下限,检查装置返回切换失败信息。

3.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退出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按非步长值远方修改装置当前区保护定值,检查装置返回切换失败信息。4.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修改装置非当前区保护定值越上限,检查装置返回切换失败信息。5.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退出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修改装置非当前区保护定值越下限,检查装置返回切换失败信息。6.退出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修改装置定值,检查装置返回修改切换失败信息。

7.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退出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修改装置定值,检查装置返回修改切换失败信息。

112

修订记录备注

F.1.8远方读取保护定值超时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远方读取保护定值超时检验

编号

Tmp-Rem08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远方定值功能设计,目标是验证远方定值读取定值操作超时或者通信中断的条件下,仍然能够恢复定值远方定值能力。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远方定值读取定值操作超时或者通信中断的条件下,仍然能够恢复定值远方读取能力。

2.装置释放定值编辑权限时间不大于10min。1.客户端应能成功读取装置另一定值区定值。2.客户端应能够读取任意定值区定值。3.客户端应能够读取任意定值区定值。4.客户端2应能够读取任意定值区定值。5.客户端2应能够读取任意定值区定值。6.客户端2应能够读取任意定值区定值。

1.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读取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如1区)。随后,在1分钟内客户端不再读取装置定值。1分钟后,客户端远方读取装置另一定值区定值(如2区)。

2.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读取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随后,客户端释放与装置的MMS关联。在客户恢复与装置的MMS关联后,客户端远方读取任一定值区定值。

3.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读取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随后,中断客户端与装置的网线连接超过1分钟。在客户恢复与装置的MMS关联后,客户端远方读取任一定值区定值。

4.使用两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关联装置。其中客户端1发起远方读取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随后,客户端1释放与装置的MMS关联。使用客户端2远方读取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

5.使用两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关联装置。客户端1发起远方读取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随后,中断客户端1与装置的网线连接超过1分钟。使用客户端2远方读取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

6.使用两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关联装置。客户端1发起远方读取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持续时间超过10min。使用客户端2远方读取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

修订记录备注

F.1.9远方修改保护定值超时检验

113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远方修改保护定值超时检验编号Tmp-Rem09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远方定值功能设计,目标是验证远方定值修改定值操作超时或者通信中断的条件下,仍然能够恢复定值远方定值能力。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远方定值修改定值操作超时或者通信中断的条件下,仍然能够恢复定值远方修改能力。

2.装置释放定值编辑权限时间不大于10min。1.客户端应能成功修改装置另一定值区定值。2.客户端应能够修改任意定值区定值。3.客户端应能够修改任意定值区定值。

4,5,6.客户端2应能够修改任意定值区定值。

1.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修改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如1区)。随后,在1分钟内客户端不再修改装置定值。1分钟后,客户端远方修改装置另一定值区定值(如2区)。

2.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修改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随后,客户端释放与装置的MMS关联。在客户恢复与装置的MMS关联后,客户端远方修改任一定值区定值。

3.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远方修改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随后,中断客户端与装置的网线连接超过1分钟。在客户恢复与装置的MMS关联后,客户端远方修改任一定值区定值。

4.使用两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关联装置。其中客户端1发起远方修改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随后,客户端1释放与装置的MMS关联。使用客户端2远方修改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

5.使用两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关联装置。客户端1发起远方修改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随后,中断客户端1与装置的网线连接超过1分钟。使用客户端2远方修改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

6.使用两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关联装置。客户端1发起远方修改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持续时间超过10min。使用客户端2远方修改装置任一定值区定值。

修订记录备注

F.1.10远方和就地同时切换定值区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远方和就地同时切换定值区检验

编号

Tmp-Rem10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定值远方操作要求设计,目标是检查远方和就地定值修改功能应遵循就地优先原则。

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处于远方切换定值状态时,就地也应能切换定值区。

2.定值区切换结果按照就地或远方操作中首先进行执行确认的目标定值区执行。

114

测试方法修订记录备注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

2.在远方(IEC61850仿真客户端)和装置本地同时进行定值区切换操作(切换的目标定值区不一致),检查被测装置定值区切换结果。

F.1.11远方和就地同时修改定值检验

测试用例

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远方和就地同时修改定值检验

编号

Tmp-Rem11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定值远方操作要求设计,目标是检查远方和就地定值修改功能应遵循就地优先原则。

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装置处于允许远方修改定值状态时,就地也应允许修改定值。

2.定值修改结果按照就地或远方操作中首先进行定值固化(修改确认)的执行。3.定值修改结果按照就地或远方操作中首先进行定值固化(修改确认)的执行。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

2.在远方(IEC61850仿真客户端)和装置本地同时进行当前区定值修改(修改的定值目标值不一致),检查被测装置定值修改结果。

3.在远方(IEC61850仿真客户端)和装置本地同时进行非当前区定值修改(修改的定值目标值不一致),检查被测装置定值修改结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F.1.12远方切换定值区时发生电网故障检验

测试用例

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远方切换定值区时发生电网故障检验

编号

Tmp-Rem12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定值区远方切换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远方切换定值区期间,保护装置不误动作。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装置在定值区切换过程中,不应误动;

2.装置在定值区切换成功后,应能立即执行新定值。

3.定值区切换时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闭锁时间不应大于500毫秒。1.方式一、三装置保护能正确动作;2.方式二装置保护不误动作。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

2.方式一:在远方定值区切换过程中,向被测装置施加电压、电流(定值切换前不发生动作,定值切换后的定值能够发生动作),检查被测装置的动作情况,记录定值区切换的保护闭锁时间。

115

3.方式二:在远方定值区切换过程中,向被测装置施加电压、电流(定值切换前能够发生动作,定值切换后的定值不发生动作),检查被测装置的动作情况。4.方式三:在远方定值区切换过程中,向被测装置施加故障电压、电流,故障消失后模拟重载过程,再次故障检查被测装置的动作情况。

修订记录备注

重载过程,负荷电流较大,满足保护启动条件,但是不满足动作条件。

F.1.13远方切换定值区时发生装置掉电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远方切换定值区时发生装置掉电检验

编号

Tmp-Rem13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定值及各项参数支持远方召唤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远方切换定值区期间发生装置掉电,保护装置不发生误动作和定值误修改。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在定值区切换中,装置掉电。在装置重新上电后,不应出现定值区异常和定值异常现象,装置的保护功能应按定值区切换前或者切换后的结果进行运行(定值区切换的结果不应出现非修改值或恢复到默认值)。2.装置定值区切换不应出现非修改值或恢复到默认值,应为切换目标定值区或切换前定值区;当前定值区定值应与预设的基准定值一致(与定值区号对应);非当前定值区定值也应与预设的基准定值一致(与定值区号对应)。3.保护按照当前定值判断保护动作条件。

1.IEC61850仿真客户端读取保护装置当前运行定值区号,IEC61850仿真客户端在发送定值区切换命令后(将当前运行区号加1),保护装置掉电。

2.保护装置重新上电,IEC61850仿真客户端读取保护装置的当前运行定值区号及相应定值,检查保护装置定值区切换结果和所有定值区定值。

3.给保护装置施加合适的故障量,检查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正常工作。

修订记录备注

F.1.14远方修改定值时发生电网故障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测试方法

远方修改定值时发生电网故障检验

编号

Tmp-Rem14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定值远方修改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远方修改期间,保护装置不误动作。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1.装置在定值区切换过程中,不应误动;

2.装置在定值区切换成功后,应能立即执行新定值。1、方式一、三装置保护能正确动作;3.方式二装置保护不误动作。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

2.方式一:在远方修改定值过程中,向被测装置施加电压、电流(定值切换前

116

不发生动作,定值切换后的定值能够发生动作),检查被测装置的动作情况,记录定值区切换的保护闭锁时间。

3.方式二:在远方修改定值过程中,向被测装置施加电压、电流(定值切换前能够发生动作,定值切换后的定值不发生动作),检查被测装置的动作情况。4.方式三:在远方修改定值过程中,向被测装置施加故障电压、电流,故障消失后模拟重载过程,再次故障检查被测装置的动作情况。

修订记录备注

重载过程,负荷电流较大,满足保护启动条件,但是不满足动作条件。

F.1.15远方修改定值时发生装置掉电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远方修改定值时发生装置掉电检验

编号

Tmp-Rem15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定值及各项参数支持远方修改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远方定值修改期间发生装置掉电,保护装置不发生误动作和定值误修改。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在定值修改中,装置掉电。在装置重新上电后,不应出现定值区异常和定值异常现象,装置的保护功能应按定值修改前或者修改后的结果进行运行(定值修改的结果不应出现非修改值或恢复到默认值)。2.装置定值修改不应出现非修改值或恢复到默认值,应为修改后目标定值或修改前定值区。

3.保护按照当前定值判断保护动作条件。

1.IEC61850仿真客户端读取保护装置当前运行定值区号,IEC61850仿真客户端在发送定值修改命令后(CnfEditSGValues),保护装置掉电。

2.保护装置重新上电,IEC61850仿真客户端读取保护装置的当前运行定值区号及相应定值,检查保护装置定值修改结果。

3.给保护装置施加合适的故障量,检查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正常工作。

修订记录备注

F.2装置软压板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F.2.1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成功率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成功率检验

编号

Tmp-Rem16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远方操作软压板的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对重合闸软压板远方投退或备自投软压板远方投退命令执行的正确性。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装置支持执行远方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操作,操作成功率不低于100%。软压板状态、充电完成状态发生变化时,装置应主动上送变位信息。

117

预期结果

2.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合操作成功。

3.客户端收到的压板状态显示软压板变为合状态。“重合闸(备自投)充电完成”状态由“0”变为“1”(延时不超过25s)。装置当地也有“重合闸(备自投)充电完成”指示。

4.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分操作成功。

5.客户端收到的压板状态显示软压板变为分状态。“重合闸(备自投)充电完成”状态瞬时由“1”变为“0”。

6.装置压板投退操作成功率不低于100%。远方投退软压板过程中,保护装置与站控层通信连接应保持正常。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就地投入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

2.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对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进行合操作。3.压板状态修改完毕后,检查客户端收到的压板状态报告,检查压板状态是否变化。检查客户端是否收到“重合闸(备自投)充电完成”状态由“0”变为“1”,同时装置当地也有“重合闸(备自投)充电完成”指示,确认压板投入成功。4.对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进行分操作。5.压板状态修改完毕后,检查客户端收到的压板状态报告,检查压板状态是否变化。检查客户端是否收到“重合闸(备自投)充电完成”状态瞬时由“1”变为“0”,确认压板退出成功。

6.连续重复步骤2至步骤5试验50次。在远方投退软压板过程中,使用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监视装置与IEC61850仿真客户端的通信。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F.2.2软压板远方操作返校失败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软压板远方操作返校失败检验

编号

Tmp-Rem17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软压板远方操作校验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在不具备软压板远方操作条件时,应能够返回返校失败信息。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软压板远方操作选择指令通过保测一体装置或保护装置校验后,应返回返校结果

1.重合闸(备自投)压板状态应发生变化(合)。

2.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应能监测到装置返回给客户端的返校失败信息,返校失败信息的异常码应为“Blocked-by-switching-hierarchy”(附加原因)。3.重合闸(备自投)压板状态应发生变化(分)。

4.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应能监测到装置返回给客户端的返校失败信息,返校失败信息的异常码应为“Blocked-by-switching-hierarchy”(附加原因)。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投入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

2.保持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状态,退出装置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投入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通过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抓取通信报文;

3.投入装置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保持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状态,使用IEC61850

118

仿真客户端退出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

4.保持装置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状态,退出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状态,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投入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通过网络报文分析工具抓取通信报文。

5.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和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客户端选择与软压板当前状态一致的状态进行操作,通过网络报文分析工具抓取通信报文,应能监测到装置返回给客户端的返校失败信息,记录返校失败信息的异常码(附加原因)。

修订记录备注

F.2.3软压板远方操作执行失败检验

测试用例

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软压板远方操作执行失败检验

编号

Tmp-Rem18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软压板远方操作执行结果返回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在软压板远方操作失败后,能够返回执行失败信息。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软压板远方投退成功时,应返回遥控成功信息;远方投退不成功时,应返回遥控失败信息。

1.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状态应返回预置成功,保持初始状态。2.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应能监测到装置返回给客户端的执行失败信息,执行失败信息的异常码应为Blocked-by-switching-hierarchy(附加原因)。

3.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状态应返回预置成功,但状态不变。4.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应能监测到装置返回给客户端的执行失败信息,执行失败信息的异常码应为Parameter-change-in-execution(附加原因)。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预置(选择)投入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试验前设置初始状态为分);

2.保持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状态,退出装置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发送执行投入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命令,通过网络报文分析工具抓取通信报文,应能监测到装置返回给客户端的执行失败信息,记录执行失败信息的异常码(附加原因);

3.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和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预置(选择)投入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

4.客户端执行退出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命令(执行命令的压板状态与预置命令相反),通过网络报文分析工具抓取通信报文。

修订记录备注

试验摸底项目

F.2.4软压板远方操作选择超时检验

119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软压板远方操作选择超时检验编号Tmp-Rem19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软压板远方操作超时限制的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装置在软压板远方操作选择超时后,能够自动是否遥控指令。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应确保每次只有一块软压板被选择,被选择后在设定时间内未收到遥控执行确认信息应自动释放遥控指令,时限不宜超过30秒。

1.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状态应返回预置成功,但保持初始状态。2.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应能监测到装置返回给客户端的执行失败信息,记录执行失败信息的异常码Object-not-selected(附加原因)。

3.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状态应返回预置成功,但保持初始状态。4.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应能监测到装置返回给客户端的返校失败信息,记录返校失败信息的异常码1-of-n-control(附加原因)。5.对第二次选择投入命令,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状态应回复返校失败信息,保持初始状态,返校失败信息的异常码Command-already-in-execution(附加原因)。。6.之前预置成功的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应执行成功,状态改变。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预置(选择)投入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初始状态预置为分)。2.在装置允许的选择超时(30s)后客户端进行软压板投入执行操作,通过网络报文分析工具抓取通信报文。

3.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预置(选择)投入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4.客户端再次发送与之前预置软压板对象不同的其他软压板选择命令。

5.在允许的选择超时(30s)内,再次发送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预置(选择)投入操作。

6.客户端发送之前预置成功的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执行操作命令。

修订记录备注

F.2.5远方投退软压板时发生通信中断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远方投退软压板时发生通信中断检验

编号

Tmp-Rem20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软压板远方投退要求设计,目标是检查远方投退软压板过程中发生通信中断时,应能正确处理。

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远方投退软压板过程中发生通信超时,装置应能自动释放遥控指令。

2.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压板状态应未发生变化,返回预置成功。3.客户端重新关联成功。

4.客户端应执行成功,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状态发生变化(投入)。

测试方法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将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初始位置置为分位(退出)。

120

2.使用1个IEC61850仿真客户端预置(选择)投入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检测压板状态。

3.断开IEC61850仿真客户端与装置网络连接超过1min后,恢复连接并且客户端重新关联。

4.使用IEC61850仿真客户端选择和执行投入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检测压板状态。

修订记录备注

F.2.6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时发生电网故障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预期结果

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时发生电网故障检验

编号

Tmp-Rem21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远方投退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期间,保护装置不误动作。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装置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期间,保护装置不误动。

2.装置保护应重合闸(备自投)动作。3.装置保护应重合闸(备自投)不动作。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将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初始位置置为分位(退出)。

2.在远方投入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选择成功后)执行投入期间,向被测装置施加满足保护动作、重合闸(备自投)条件的电压、电流量,检查被测装置的动作情况。

3.在远方退出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选择成功后)执行退出期间,向被测装置施加电压、电流量、重合闸(备自投)条件的电压、电流量,检查被测装置的动作情况。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F.2.7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时发生装置掉电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测试要求

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时发生装置掉电检验

编号

Tmp-Rem22

调继〔2015〕71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操作技术规范(修订稿)8.2关于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远方操作要求设计,目标是验证远方投退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期间发生装置掉电,保护装置不发生误动作和压板误修改。装置定值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在压板投退过程中,装置掉电。在装置重新上电后,不应出现压板状态异常现象,装置的保护功能应按压板状态修改的结果进行运行。

121

预期结果

3.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应不出现异常状态(应保持分状态或变为合状态),其他软压板状态应与掉电前一致。

4.保护功能按照当前的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进行判断。

1.投入装置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将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初始位置置为分位(退出)。

2.IEC61850仿真客户端对重合闸(备自投)软压板进行预置(选择)合操作和执行合操作,在执行操作的过程中,保护装置掉电。

3.保护装置重新上电,IEC61850仿真客户端读取保护装置的软压板状态,检查保护装置所有软压板状态是否正常。

4.给保护装置施加合适的故障量,检查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正常工作。

测试方法

修订记录备注

F.2.8软压板控制模式检验

测试用例名称来源所属项目

软压板控制模式检验

编号

Tmp-Rem23

Q/GDW1396-20128.4、8.6的要求设计,目的是验证装置各类软压板的控制模式按照规范默认设置。

装置软压板远方控制专项检验

测试要求

预期结果

测试方法

1.“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只能在装置本地修改,不允许通过远方遥控的方式修改。2.除1中所描述的软压板外,其他软压板状态可以通过采用sbo-with-enhanced-security的控制方式修改。

1.被测装置回复GetDataValue服务肯定响应,返回ctlMod=0。

2.被测装置回复SelectWithValue命令否定响应,并上送错误原因报告。5.被测装置回复GetDataValue服务肯定响应,返回ctlMod=4。

6.被测装置回复SelectWithValue服务肯定响应,同时被控对象处于已选择状态。7.被测装置回复Operate服务肯定响应。

1.配置61850仿真客户端连接被测装置,使用GetDataValue服务,获取“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控制对象控制模式值ctlMod;

2.客户端使用SelectWithValue服务下发“远方修改定值”软压板控制对象预制选择值;

3.重复1、2步骤操作“远方切换定值区”软压板、“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4.装置当地设置“远方操作硬压板”和“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值为True;

5.客户端使用GetDataValue服务,获取其他可远方修改软压板控制模式值ctlMod;6.客户端使用SelectWithValue服务下发可遥控软压板控制对象预制选择值为;7.客户端使用Operate服务下发可遥控软压板控制对象与步骤6相同的控制值;

修订记录备注

122

附录GMMS服务器协议实现额外信息PIXIT

G.1概述

本文档定义了(软件版本:)IEC61850接口测试的的协议实现额外信息PIXIT。

PIXIT和PICS、MICS三个文档形成了IEC61850-10定义的一致性测试的基础。

G.2内容

以下每章针对IEC61850-10中定义的抽象通讯服务接口模型定义了协议实现补充信息。

G.2.1关联模型的PIXIT

IDAs1

描述

能够同时建立关联的最大客户端数量

值/详细说明16个

As2As3As4

TCP_KEEPALIVEvalue连接中断的检测时间

是否支持安全认证authentication

待定

小于60SECONDSN

As5

有哪些关联参数是成功关联时所必需的

TransportselectorSessionselectorPresentationselectorAPTitleAEQualifier

YYYNN00010001<任意值><任意值>

As6

如果某些关联参数是必需的,请描述其正确值

TransportselectorSessionselectorAPTitleAEQualifier

Presentationselector00000001

As7

说明最大和最小的MMSPDUSIZE

MaxMMSPDUsize65000BytesMinMMSPDUsize32000Bytes待定

As8

电源中断后最大的重启动时间

As9

说明设备功能是否是作为测试设备来用?

(测试设备不需要有非易失性的配置,因为测试设备不能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的组成部分)

N

123

ID

其他项目

描述值/详细说明

G.2.2服务器模型的PIXIT

IDSr1

描述

模拟量(FC=MX)数据支持哪些品质位(应能被服务器设置)

值/详细说明

有效性:YGood,YInvalid,NReserved,NQuestionableNOverflowNOutofRangeNBadReferenceNOscillatoryNFailureNOldDataNInconsistentNInaccurateSource:YProcessYSubstitutedYTest

NOperatorBlocked有效性:YGood,YInvalid,NReserved,NQuestionableNBadReferenceNOscillatoryNFailureNOldDataNInconsistentNInaccurateSource:

YProcessYSubstitutedYTest

NOperatorBlocked

取决于.PDUSIZE取决于.PDUSIZE

Sr2

状态量(FC=ST)数据支持哪些品质位(应能被服务器设置)

Sr3Sr4

一次GetDataValues请求所能读取数据值的最大数量

一次SetDataValues请求所能写入数据值的最大数量

124

IDSr5

描述

支持哪些Mode/Behaviour值

值/详细说明

On

BlockedTestNTest/BlockedNOff

YN

N

其他项目

G.2.3数据集模型的PIXIT

IDDs1Ds2Ds3

描述

一个数据集中的最大数据成员个数(对比ICD设置)

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所能创建的最大永久数据集的数量(该数量包含预定义的数据集)

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所能创建的最大非永久数据集数量其他项目

256个

不支持动态创建数据集不支持动态创建数据集

值/详细说明

G.2.4取代模型的PIXIT

IDSb1

其他项目

描述

取代值是存储在易失性的存储器中吗

值/详细说明

Y重启后不保存

G.2.5定值组控制模型的PIXIT

IDSg1

描述

对于每个逻辑设备的定值组控制块,支持的定值组的个数

(参照SGCB中的NumSG)

待定

值/详细说明

Sg2

定值的非易失性存储区在何时更新、如何更新,非运行区定值直接写入;运行区定值写以及更新时所造成的影响入期间闭锁保护(参照IEC61850-8-1$16.2.4)多客户端是否能编辑同一定值组?

在编辑定值组定值的时候断开连接,服务器将如何处理?

EditSG值是否可写为0其他项目

N

丢弃未保存修改定值允许,但不能修改定值

Sg3Sg4Sg5

125

G.2.6报告控制模型的PIXIT

IDRp1

支持的触发条件(参照PICS)

描述

值/详细说明

integritydatachangequalitychangedataupdate

generalinterrogationsequence-numberreport-time-stampreason-for-inclusiondata-set-namedata-referencebuffer-overflowentryIDconf-revsegmentationY

立即发送报告,同时缓存第二次变化

YYYNYYYYYYYYYY

Rp2支持的可选域

Rp3Rp4

服务器是否支持分段发送报告

同一模拟量的值如果在Buftime时间内发生第二次内部变化(越限),采用怎样的报告上送机制(参照IEC61850-7-2$14.2.2.9)多个客户端访问URCB(参照61850-7-2$14.2.1)EntryID的格式

每个BRCB的缓冲区大小,或大约能够缓存多少个报告

当RptEna=FALSE时,哪些预定义的RCB属性不能在线修改

(参照ICD中的报告设置)报告数据集中是否能包含:-结构化数据对象?-数据属性?

二进制遥信事件的扫描周期?固定的还是可配置的

装置是否支持预分配一个RCB给SCL中定义的特定客户端

检查服务器在重启后报告控制块的ConfRev属性应能恢复到初始配置或是保留重启之前的值其他项目

Rp5Rp6Rp7Rp8

每个URCB实例对所有客户端可见八位位组,固定长度的MMS八位位组串,所有字节不会全为0

如大小为多少字节、或是多少个数据集成员、或是多少个报告ConfRev、DataSet

Rp9

YN待定固定的N

恢复到初始配置值

Rp10Rp11Rp12

G.2.7日志模型的PIXIT

126

IDLg1Lg2Lg3

描述

LogEna的默认值(参照IEC61850-8-1$17.3.3.2.1,默认值是FALSE)

EntryID的格式(参照IEC61850-8-1$17.3.3.3.1)是否具有多个LogControlBlocks,定义了具有相同命名、触发条件和事件指示的日志(参照IEC61850-8-1$17.3.3.3.2)

有哪些预定义的LCB属性不能在线修改支持的触发条件

TRUE

值/详细说明

八位位组,固定长度的MMS八位位组串,所有子节不会全为0一个日志控制块只引用一个日志或

多个日志控制块引用同一个日志LogRef、DataSetintegritydatachangequalitychangedataupdate

generalinterrogation

NYNNN

Lg4Lg5

其他项目

G.2.8通用变电站事件模型的PIXIT

IDGo1

描述

订阅GOOSE报文头中的哪些信息将被检查,以决定报文是否有效及所有通道数据成员能被接受?

描述检查的条件

注意:VLAN标签可能会被以太网交换机删除,因此不应该被检查

NYYYYYYYNYYYYYYY

Y但是GoEna不能被使能N不接受配置

在2倍的TAL时间内,仍未收到信息

值/详细说明

sourceMACaddressdestinationMACaddressEthertype=0x88B8APPIDgocbRef

timeAllowedtoLivedatSetgoIDt

stNumsqNumtest

confRevndsCom

numDatSetEntries

Go2Go3Go4

发布GOOSE中的Test标志能否打开或关闭DUT是否接受GoCB数据集属性值配置为空或是配置一个包含大量数据成员的超大数据集订阅的GOOSE何时会被判定为中断?

(TAL=从上次接收到的GOOSE信息中获得的生存时间)

当订阅的一组或多组GOOSE信息未收到或是语法错误(丢失GOOSE)时,如何处理?当订阅的GOOSE报文无序(错序)时,如何处

127

Go5Go6

Y未收到报GOOSE通讯中断语法错误报GOOSE数据异常

取stNum变化的第一帧GOOSE报文中的

ID

理?

Go7Go8Go9

描述

通道值使用

当订阅的GOOSE报文重复时,如何处理?装置是否支持订阅带/不带VLAN标志的GOOSE信息?

GOOSE数据集是否能够包含-结构化数据对象(FCD)?-时标属性?

注意:FCDA数据属性是强制支持的

GOOSE发布支持的FCD公共数据类/数据类型包括哪些

值/详细说明

取stNum变化的第一帧GOOSE报文中的通道值使用Y,带VLANtagY,不带VLANtag订阅NY

发布NY

Go10

双点信息采用DPS单点信息采用SPS整数值信息采用INS测量模拟量信息采用MV

GOOSE发布通道数据类型为FCDA双点信息采用DPS单点信息采用SPS整数值信息采用INS测量模拟量信息采用MV

GOOSE订阅通道数据类型为FCDA5000ms(默认)固定

最小重发时间(minTime)=2ms最大重发时间(maxTime)=5000ms可配置的N

Go11GOOSE订阅支持的FCD公共数据类包括哪些

Go12Go13

GOOSE缓慢传输的时间T0是多少?固定的还是可配置的?GOOSE最小重发时间是多少?GOOSE最大重发时间是多少?重发时间是固定还是可配置的?

GOOSE的发布是否能受SetGoCBValues(GoEna)控制<其他项目>

Go14

TAL=TimeAllowedtoLive

G.2.9GOOSE性能的PIXIT

IDGp1Gp2Gp3Gp4Gp5Gp6Gp7

GOOSE性能等级

GOOSEping-pong机制的处理方法应用逻辑的扫描周期(ms)

MaxMin

GOOSE数据集中的最大数据成员个数(数据值和品质当作不同成员值来计算)GOOSE发布的最大组数GOOSE订阅的最大组数

GOOSE发布的数据类型(见7-2表2)

128

描述

P1orP2/P3

值/详细说明

事件驱动或是周期扫描Boolean103ms

/DP200ms

Boolean0ms/DP0ms

布尔/双点/浮点型/整型

IDGp8

<其他项目>

描述

GOOSE订阅的数据类型(见7-2表2)

值/详细说明

布尔/双点/浮点型/整型

G.2.10采样值9-2发布

IDM1M2M3M4M5M6M7M8M9M10M11M12M13M14M15M16

支持的工频频率支持的采样率9-2输出连接器类型是否支持检修模式接入的电压或电流通道数

零序电压或电流采样值是否是计算值

CT/VT变比为多少(仅当MU采用传统互感器时)

在失去对时信号后多长时间,MU置‘SmpSynch’为false

在对时信号恢复后多长时间,MU置‘SmpSynch’为true

IED命名的最大长度

从采样到相应的采样值报文发出的延迟时间为多少?

采样值报文中支持哪些品质?检修模式下有哪些数据值会被发送?哪种条件下无效品质位会被置位?掉电重启的最大时间?

装置仅作为测试设备来使用么?

测试设备无需有非易失性配置,因为测试设备不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一部分

断开时钟同步信号10分钟后置SmpSynch=false

接入时钟同步信号4s后置SmpSynch=trueMsvID的最大长度为32

不大于1ms(带级联的不大于2ms)InvalidTestY待定待定

N作为测试仪使用Y作为合并单元使用

Y

描述

50Hz60Hz

YN

YN

值/详细说明

80采样点每周波256采样点每周波ST或是LCY待定Y/N/可配置

检修模式下,采样值品质位Test=true

G.2.11采样值9-2订阅

IDSv1

支持的频率是多少

描述

值/详细说明50Hz60Hz

YN

129

IDSv2

支持的采样率

描述值/详细说明80samplespercycle256samplespercycle

N

Y

Sv3Sv4Sv5Sv6Sv7

9-2连接器类型

订阅的采样值最大组数?SvID值最大长度

从采样到接收到响应SV报文的最大可接受延迟时间是多少?支持哪些品质值

LC或ST待定

MaxlengthofSvID=322millisecondsDerivedNTestY

Sv8

是否通过下列方法表明订阅方出现故障:-面板LED等

-IEC61850传输数据-内部日志记录-外部输出关联-其他

采样值订阅方是否支持检修模式?

DUT在收到带有检修品质SV报文时的行为

YYYN

(note:onemethodismandatory)Y

若装置处于检修状态,接收SV报文。否则产生检修不一致告警,闭锁相关保护功能

Sv9Sv10

Sv11Sv12Sv13Sv14Sv15Sv16

DUT在收到无效SV报文时的行为

DUT在检测到一定量(1-10-100)的采样值报文丢失后的行为?

DUT在检测到到接收采样值延时大于最大要求延时时间后的行为?

丢失时间同步信号后多长时间会被检测到?重新接入时间同步信号后多长时间会被检测到?

DUT在下列装置丢失时间同步信号后的行为----订阅的一个合并单元丢失同步信号订阅的所有合并单元均丢失同步信号DUT丢失同步信号

DUT和所有的合并单元均丢失同步信号

丢弃

产生SV采样中断异常告警,闭锁相关保护功能待定

1seconds(待定)1seconds(待定)

正常处理(待定)正常处理(待定)产生对时中断告警(待定)产生对时中断告警(待定)MACaddress丢弃报文Ethertype丢弃报文APPID丢弃报文

Sv17

订阅采样值的哪些属性值将进行检查,以及当这些值不匹配是DUT的行为

130

ID

描述值/详细说明

SvID产生SV数据异常告警ASDUNum产生SV数据异常告警ConfRev产生SV数据异常告警

Sv18

掉电重启时间<其他项目>

(待定)

G.2.12控制模型的PIXIT

IDCt1

支持的控制模式(参照PICS文档)

描述

值/详细说明

Ystatus-only

Ydirect-with-normal-securityNsbo-with-normal-securityNdirect-with-enhanced-securityYsbo-with-enhanced-security不支持在线修改(待定)NNN

Ct2Ct3Ct4Ct5

控制模式是固定的,可配置的或是能在线修改的?

是否支持(TimeActivatedOperate)定时激活操作

是否支持“operate-many”操作?

当接收到的SelectWithValue或Operate请求中属性Test=True时,DUT是否会激活控制输出(当为N时,测试案例Ctl2可用)

当接收到的SelectWithValue或Operate请求中,time(T)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是否支持脉冲配置pulseconfiguration?当设置Check条件时,被测设备如何处理

Ct6Ct7Ct8

正常执行命令(不判断时间)N

Nsynchrocheck检同期Ninterlock-check检互锁

忽略Check值,始终不执行检查固定

这种处理方式是固定的,可配置的还是能在线修改的?

131

IDCt9

描述

支持的附加诊断原因AddCause

值/详细说明

YBlocked-by-switching-hierarchyYSelect-failedYInvalid-positionYPosition-reached

YParameter-change-in-executionNStep-limit

NBlocked-by-ModeYBlocked-by-processNBlocked-by-interlockingNBlocked-by-synchrocheck

YCommand-already-in-executionNBlocked-by-healthN1-of-n-control

NAbortion-by-cancelYTime-limit-overNAbortion-by-tripYObject-not-selected不正确的参数如orCat>8或是选择值与当前值相同不支持select请求不正确的参数如orCat>8或是选择值与当前值相同not-supportedbay-controlstation-controlremote-controlautomatic-bayautomatic-stationautomatic-remotemaintenanceprocess

回复selectWithValue和operate命令否定响应Dons:SBOns:Does:SBOes:Dons:SBOns:Does:SBOes:

NNNNYNNN

Ct10Ct11Ct12

对SelectWithValue请求,如何强制生成“test-not-ok”响应?

对Select请求,如何强制生成“test-not-ok”响应?对Operate请求,如何强制生成“test-not-ok”响应?

支持哪些origincategories类别?

Ct13

Ct14如果orCat不支持的时候将如何响应?

Ct15

IED是否支持ctlVal值与当前状态一样的SelectWithValue/Operate命令?

Ct16

IED是否支持同时来自两个不同客户端的对同一控制对象的SelectWithValue/Operate请求?

132

IDCt17

描述

IED是否支持在控制对象已经被选择的情况下,来自同一个客户端的Select/SelectWithValue命令?

SBOes是否会在收到SelectWithValue与/或Operates请求时,执行内部校验?

控制操作是否会在Mod=Off或Blocked时被闭锁?

IED是否支持本地/远方操作模式?

对非增强安全的控制模式,IED是否会在回复Operateresponse-时发送带有LastApplError的报告

允许多少个SBOns或SBOes控制对象可以被同时选择

控制对象能否保持其原有状态

内部的控制对象一般不能保持原有状态,但对于外部的控制对象如断路器、刀闸可以保持原状态

当被控对象为DPC数据类型时,其能否返回中间状态(00)<其他项目>

SBOns:SBOes:

值/详细说明NN

Ct18Ct19Ct20Ct21

SelectWithValue和Operate请求均会执行内部校验N支持DOns:SBOns:SBOns:SBOes:

NN1个或多个1个或多个

Ct22Ctl23

N内部控制对象如软压板

Y外部控制对象如断路器,刀闸

Ctl24Y

G.2.13时间同步模型的PIXIT

IDTm1

描述

支持的时间品质位(应能被IED设置)

当时间同步信号或报文丢失时,如何处理?\"Clockfailure\"品质在何时被置位?

\"Clocknotsynchronised”品质在何时被置位?二进制状态事件的时标是否按照配置的扫描周期进行更新?

装置是否支持时区和夏令时

SNTP响应报文中的哪些属性会被校验?

值/详细说明

NLeapSecondsKnownNClockFailure

YClockNotSynchronized

当检测到时钟同步信号丢失时置时标品质位为ClockNotSynchronized待定

检测到时钟同步信号丢失时NNNYYNY

133

Tm2Tm3Tm4Tm5Tm6Tm7

Leapindicator不等于3?Mode应是SERVER

OriginateTimestamp应是SNTPclient发送的TransmitimestampRX/TX的时标域合理检查SNTPversion3与/或4

IDTm8

描述

N

录波文件的时标是UTC时标还是本地时标?是否是可设置的?<其他项目>

当地时标

值/详细说明

其他(描述)

NConfigurable

G.2.14文件传输模型的PIXIT

IDFt1

描述

列出文件和目录的结构?

COMTRADE文件存放的位置?

录波文件是否会被压缩存放?有哪些后缀的录波文件会被压缩?

目录名是如何跟文件名分隔的

包含路径的最大文件名长度(建议64字符)目录、文件名的大小写是否敏感最大的文件长度

在MMS文件目录的响应中,文件名中是否包含请求的文件路径?

在文件目录请求中是否支持通配符?是否允许两个客户端同时读取一个文件?<其他项目>

值/详细说明

伪文件系统文件夹或是文件系统文件夹列出COMTRADE文件夹所在文件目录Y/N

被压缩存放的文件如.cfg,.dat,hdr“/”或“\\”64字符敏感

受当地存储空间限制Y

N不支持*.*Y

Ft2Ft3Ft4Ft5Ft6Ft7Ft8

1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