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HCl水吸收填料塔设计要点

来源:一二三四网
HCl水吸收填料塔设计要点

设计任务书

1. 水吸收HCl填料塔的设计

(一) 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回收空气中的HCl气体。混合气体处理量为_3500__m3/h。进口混合气中含HCl___6%__(体积百分数);混合气进料温度为30℃。采用20℃清水进行吸收。要求: ① HCl的回收率达到__99.85%__。 ② 塔顶排放气体中HCl含量低于__0.15%__

(二) 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 202.6 kPa (2)操作温度 20℃

(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 (4)塔型与填料自选,物性查阅相关手册。

(三) 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 (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 (7)其他填料塔附件的选择; (8)塔的总高度计算; (9)泵和风机的计算和选型; (10)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11)设计参数一览表;

(12)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3号图纸); (13)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3号图纸); (1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

前 言 ............................................................ 0 1、 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 1 1.1装置流程的确定 ................................................. 1 1.2 吸收剂的选择 ................................................ 1

1.3 填料的选择 ............................................. 1

2、基础物性数据及物料衡算 ......................................... 2 2.1 基础物性数据 .................................................. 2 2.1.2气相物性数据 ................................................. 2 2.1.3 气液相平衡数据 ............................................. 2 2.1.4 物料横算 .................................................... 3

2.2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 4

2.2.1 塔径的计算 .................................................. 4 2.2.3填料层压降计算: ............................................. 8 2.2.4 液体分布装置 ................................................ 8 3、附属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 9 3.1填料支撑装置 ................................................... 9

3.2填料压紧装置 ............................................ 9 3.3吸收塔主要接管的尺寸计算 ................................ 9 3.4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 11 3.5离心泵和风机的选择 ..................................... 11

设计一览表 ....................................................... 13

1基础物性数据和物料衡算结果汇总: ......................... 13 2填料塔工艺尺寸计算结果表: ............................... 14 3吸收塔设计一览表 ......................................... 15

对本设计的评述 ................................................... 15

前 言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她特别适用于处理量肖,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1、 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1.1装置流程的确定

本次设计采用逆流操作:气相自塔低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即逆流操作。

逆流操作的特点是: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工业生产中多采用逆流操作。 1.2 吸收剂的选择

因为用水做吸收剂,故采用纯溶剂。 1.3 填料的选择

塔填料的选择包括确定填料的种类、规格及材料。填料的种类主要从传质效率、通量、填料层的压降来考虑,填料规格的选择常要符合填料的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D/d1。

综合考虑填料规格,种类和材质后,选用聚丙烯鲍尔环填料

2、基础物性数据及物料衡算

2.1 基础物性数据

2.1.1 液相物性数据

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 20 ℃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3998.2kg/m1. l

2. 黏度:1.00510^3Pas 3. 表面张力为:

z72.6dyn/cm940896kg/h2

4. 20℃ HCl :H=0.199kmol(m3kPa) 5. 20℃ HCl :DL= 2.8×10^-9 m2s 6. 20℃ HCl :DV=1.56×10^-5m2s 2.1.2气相物性数据

1.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0.0636.5(10.06)2929.45(kg/kmol)

2.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PM202.610329.45103V2.449kg/m3

RT8.315293R=8.314 m3KPa/kmolK

3. 混合气体黏度可近似取为空气黏度。查手册得20C时,空气的黏度

v1.73105pas6228105kg/mh

注:1N1kgm/s2 1Pa1N/m21kg/s2m 1Pa.s=1kg/(m.s) 2.1.3 气液相平衡数据

由手册2查得,202.6 kPa,200C时,HCl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E=275kpa

200C时,HCl在水中的溶解度: H=0.199kmol/(m3.kPa) 相平衡常数:mEL998.21.375 PHMSP0.19918.00202.6溶解度系数: H0.199kmol/(m3kpa) 2.1.4 物料衡算 1.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

Y10.060.06383

10.062.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

Y20.0015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X20(清水) 混合气体流量:35002731145.59(kmol/h) 29322.4惰性气体流量:V145.59(10.06)136.85(kmol/h)

LYY2()min1VX1X2最小液气比:

Y1Y20.063830.00151.3427Y10.06383X20m1.375取实际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2.5倍,则可得吸收剂用量为:

L1.3427136.852.5459.37(kmol/h)

V(Y1Y2)L

0.063830.00150.018571.34272.5X1V——单位时间内通过吸收塔的惰性气体量,kmol/s; L——单位时间内通过吸收塔的溶解剂,kmol/s;

Y1、Y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气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oml/koml; X1、X2——分别为进塔及出塔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oml/koml;

2.2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2.2.1 塔径的计算

PM202.610329.451032.449kg/m3 混合气体的密度 GRT8.315293填料总比表面积:at115m2/m3 水的黏度L1.00510^3Pas

采用贝恩-霍根泛点关联式3计算泛点速度:

lg[wLuatV0.23L]AKwgLV2F1/4VL1/8459.371812.449840.09421.75()()35002.449998.20.7241uFatV0.20.1888L3gL0.18889.810.89998.2uF2.1405m/s0.21152.4491.005μF——泛点气速,m/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at——填料总比表面积,m2m3 ε——填料层空隙率,m2m3 ρV,ρL——气相、液相密度,k/m3; μL——液体粘度,mPa·s;

取泛点率为0.6,即u0.85uF0.852.14051.8194m/s

D

321

4VSu435000.8250m/s3.141.81943600

圆整后取 D1.0m D——塔径,m;

V——操作条件下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m3/s ;

u——空塔气速,即按空塔截面积计算的混合气体线速度,m/s.

圆整后取 D=0.8m(常用的标准塔径为400、500、600、7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200)

泛点率校核:

u36001.2385m/s 0.7851.023500u1.23850.58 (对于散装填料,其泛点率的经验值为u/uF0.5~0.85)uF2.1405填料规格校核:

D100026.310~15 d38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取最小润湿速率为 (LW)min0.08m3/(mh)

at115m2/m3

所以 Umin(LW)minat0.081159.20m3/(m2h)

ULh0.785D2

459.3718998.210.55m3/(m2h)Umin20.7851.0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1.0m合理。 2.2.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查表知, 0C,101.3 kpa下,HCl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D0.156cm2/s

3PT由DGDo(o)()2,

PTo则293k,202.6kpa下,HCl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101.32933DG0.156()()20.0867cm2/s

202.6273

液相扩散系数DL1.50105m2/s

459.3718210533.32kg/(mh) 20.7851.035002.4492气体质量通量为UV10919.11kg/(mh) 20.7851.0液体质量通量为ULY1mX11.3750.018570.02553Y2mX20

脱吸因数为SmV1.375136.850.4096 L459.37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

NOG1YYLn[(1S)12S]1SY2Y2

10.063830Ln[(10.40969)0.4096]5.48810.40960.00150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

2awc0.75UL0.1ULat0.05UL1exp{1.45()()(2)()0.2} atLatLLLatLg2查表4知,c33dyn/cm427680kg/h2

aw4276800.7510533.320.110533.3221150.051exp{1.45()()()28at9408961153.6998.21.2710(10533.32)0.2}0.3582998.29408961152所以,

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UaDG0.237(V)0.7(V)3(tV)atvVDVRT10919.110.70.0651151.56360010530.237()()()51150.0652.4491.561036008.3142930.0803kmol/(m2hkpa)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11

UL2Lg3L0.0095(L)3()()awLLDLL810533.323.63.61.27100.0095()3()2()3 90.35821153.6998.22.80103600998.20.664211211查表得:1.45 则

GaGaw1.10.08030.35821151.451.14.9779kmol/(m3hkpa)LaLaw0.40.6640.35821151.450.431.73501hu0.580.5 uFa[19.5(G由

u0.5)1.4]GauFua[12.6(0.5)2.2]LaLuF 得,

a[19.5(0.580.5)1.4]4.97796.3798kmol/(m3hkpa)Ga[12.6(0.580.5)2.2]31.735032.05361Lh则 Ga

111aHLaG1116.37980.19931.73503.1746kmol/(m3hkpa)

由 HOGVV136.850.2710m

KYaGaP3.1746202.60.7851.02由 ZHOGNOG0.27105.4881.4872m Z'(1.2~1.5)Z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取 3m查表:对于鲍尔环填料,

h5~10,hmax6m ,所以填料层不用分段。 D

2.2.3填料层压降计算: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5计算填料层压降 横坐标为:

LV0.5459.37182.4490.5()()0.04778 VL35002.449998.2查表得:P114m1

u2PV0.21.238521141.452.449纵坐标为:L1.0050.20.06405

gL9.81998.2查图得,

P490.5pa/m Z填料层压降为:P490.52pa0.981kpa 2.2.4 液体分布装置

液体的分布装置性能对填料塔效率影响很大,特别是大直径、低填料层的填料塔,尤其需要性能良好的液体分布装置。本设计选用槽式液体分布器。 开孔数目的计算:

取 H140mm 0.55 d08mm

n=

LVM水/l20.785d02gH 459.3718/(3600998.2)50.251 20.7850.0080.5529.810.14注:因为填料层高度为3m,少于6m,所以可以不用设计再分液器。

3、附属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3.1填料支撑装置

填料支承结构用于支承塔内填料及其所持有的气体和液体的重量之装置。对填料的基本要求是: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承填料的重量;提供足够的自由截面以使气液两相流体顺利通过,防止在此产生液泛;有利于液体的再分布;耐腐蚀,易制造,易装卸等。对于散装填料,通常选用孔管型、驼峰型支撑装置。本设计选用孔管型支撑装置。

本设计塔径D=1000mm,采用结构简单、自由截面较大、金属耗用量较小,由竖扁钢制成的栅板作为支承板,将其分成三块,栅板条之间的距离约为26.6mm。

且需要将其搁置在焊接于塔壁的支持圈或支持块上,分块式栅板,每块宽度为316mm,以便从人孔进行装卸。 3.2填料压紧装置

填料上方安装压紧装置可防止在气流的作用下填料床层发生松动和跳动。填料压紧装置分为填料压板和床层限制板两大类,每类又有不同的型式,填料压板自由放置于填料层上端,靠自身重量将填料压紧。它适用于陶瓷、石墨等制成的易发生破碎的散装填料。床层限制板用于金属、塑料等制成的不易发生破碎的散装填料及所有规整填料。床层限制板要固定在塔壁上,为不影响液体分布器的安装和使用,不能采用连续的塔圈固定,对于小塔可用螺钉固定于塔壁,而大塔则用支耳固定。本设计中填料塔在填料装填后于其上方安装了填料压紧栅板。

3.3吸收塔主要接管的尺寸计算

气体出口装置既要保证气流畅通,又要尽量除去被夹带的液沫。最简单的装置是在气体出口处装一除沫挡板,或填料式、丝网式除雾器,对除沫要求高时可采用旋流板除雾器。由于本设计对排放的净化气体中的液相夹带要求不严,可不设除液沫装置。

常压塔气体进出口管气速可取10~30m/s(高压塔气速低于此值);液体进出口管气速可取0.8~1.5m/s(必要时可加大些)。管径依所选气速决定后,应

按标准管规格进行圆整,并规定其厚度。 3.3.1液体进料接管

进料管的结构类型很多,有直管进料管、弯管进料管、T型进料管。本设计采用直管进料管,管径计算如下 液体流速取u1.2m/s

qLWLL459.37188.284m3/h

998.2设计液体进出口管内径: d1qL36004u8.2840.0494m

3.1436001.24管选用60mm5mm的无缝钢管,内径为50mm

8.284q3600管内实际流速:uL1.17m/s,在符合范围内。 20.7850.052d43.3.2气体进料接管 气体流速取 u气=20m/s 设计取气体进出管内径d2qGu气3500/36000.2488m

0.78520.04管选用273mm11mm的无缝钢管,内径为251mm 则实际通过气体接管的气速为:u气范围内。

按标准管规格进行圆整后得,气体进口出管直径D1=273mm,厚度为11mm 液体进出管直径D2=60mm,厚度为5mm。

设计位于塔底的进气管时,主要考虑两个要求:压力降要小和气体分布要均匀。由于填料层压力降较大,减弱了压力波动的影响,从而建立了较好的气体分布;同时,本装置由于直径较大,可采用简单的进气分布装置。由于对排放的净化气体中的液相夹带要求不严,可不设除液沫装置。

qGd223500/360019.66 m/s,在符合20.7850.2514

3.4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塔的附属高度主要包括塔的上部空间高度,安装液体分布器所需的空间高度,塔的底部空间高度等。

塔的上部空间高度是为使随气流携带的液滴能够从气相中分离出来而留取的高度,可取1.2m。设塔定液相停留时间为1min,则塔釜液所占空间高度为

60WLHO2608268.664D20.785123600998.20.18m

考虑到气相接管的空间高度,底部空间高度取为1.505米,那么塔的附属空间高度可以取为2.705m。吸收塔的总高度为H2.70535.705m

3.5离心泵和风机的选择

吸收塔的压力降P'P1P2P3

112气体进口压强为(突然扩大ξ=1):Pu2.44919.662473.29Pa 12211气体出口压强为(突然缩小ξ=0.5)P2=0.5u20.52.44919.662=236.65Pa

22填料层压力降:P3=981Pa

1690.94Pa 吸收塔的压力降P'P1P2P3=473.29236.65981=Redu0.051.17998.258104.1791 6100510无缝钢管的绝对粗糙0.2/mm度,相对粗糙度0.20.004

d50查表得摩擦系数0.03

泵入口管长:0.2m 喷头前管长0.5m

全程有1个标准截止阀(全开):ξ=6.4 三个90度弯头:ξ=0.75 带滤水器的底阀(全开):ξ=2 吸入管伸进水里l0.3m 出口突然扩大11.0 进口突然缩小6.410.75321.00.512.15

0.5

管路总压头损失

220.30.25.7lu1.17Hf0.0312.150.05d2g29.81

1.11JKgP'1690.94Hf31.114.28m 扬程:HgZg998.29.81流量 Q=WLL459.37188.28m3/h998.2

经查化工原理教材附表十二得 ,选用离心泵型号IS65-50-125的泵适合

功率/kw

流量m/h 扬程H/m 效率η/% 轴功

12.5

选用风机型号为:C4-72 机号 3.6C 转速(r/min) 流量 (m3/h) 5

64

0.27

3

必需汽蚀余量 转

电功率 (NPSH)r /m 055

2.0

(r/min) 1450

全压/ Pa 931~1568

功率/kW 2800 2990~5450 3

设计一览表

1基础物性数据和物料衡算结果汇总: 项目 吸收剂(水)的密度 溶剂的粘度 溶剂表面张力 盐酸在水中扩散系数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盐酸在空气中扩散系数 亨利系数 气液相平衡常数 溶解度系数 盐酸进塔摩尔比 盐酸出塔摩尔比 惰性气体摩尔流量 吸收剂摩尔流量 液相进口摩尔比 液相出口摩尔比

符号 ρL μL δL DL MG 数值与计量单位 998.2(kg/m3) 1.005103(Pa.S) 940896(kg/h2) 92.810(m2/s) 29.45kgkmol 2.449kgm3 1.56105(m2/s) G Dv E m 275 KPa; 1.375 0.199kmol /(m³.KPa); 0.06383 0.0015 136.85kmol/h ; 459.37 kmol/h 0 0.01857 H Y1 Y2 G L X2 X1

2填料塔工艺尺寸计算结果表:

项目 气相质量流量 液相质量流量 塔径 空塔气速 泛点率 解吸因数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液体质量通量 气体质量通量 气膜吸收系数 液膜吸收系数 气相总吸收系数(校正后) 符号 数值与计量单位 8386.66kg/h 8571.5kg/h 1000mm 1.2385ms 58% 0.4096 5.448 10533.32kg/(m2h) 10919.11kg/(m2h) Wv WL D u uuF S NOG UL Uv kG 0.0803kmol/(m².h.kpa) 0.664 (m/h) 6.3798kmol/(m3.h.kpa) 32.0536(l/h) 4.9779kmol/(m3.h.kpa) 31.7350kmol/(m3.h.kpa) 0.271m 1.4872m 1.2m 1.505m kL a kG'a 液相总吸收系数(校正后) KL气相总传质系数 液相总传质系数 气相传质单元高度 填料层高度 填料塔上部空间高度 填料塔下部空间高度 KGa KLa HOG Z′ h1 h2

塔附属高度 塔高 布液孔数 孔径 开孔上方高度

h3 2.705m 5.705m 51点 0.008m 0.14m HA n d0 H 3吸收塔设计一览表 项目 吸收塔类型 液体进出口接管 气体进出口接管 离心泵的选型

对本设计的评述

历时两个星期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个课程设计过程当中,我们综合地运用了我们所学习过的流体力学,吸收等方面的化工基础知识,设计了一款可应用于吸收氯化氢的填料塔。在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当中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一步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这次的课程设计内容包括工艺流程的设计,塔板结构的设计,数据的校验。目的主要是使我们对化学工艺原理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水吸收氯化氢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思维实践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做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大一和大二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而这一次的课程设计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思考。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一看结构图都懂,

选型 聚丙烯鲍尔环吸收填料塔 无缝钢管60mm5mm 无缝钢管273mm11mm. IS65-50-125单级单吸离心泵 数值与计量单位 混合气处理量: 3500m3/h 液体实际流u气体实际流u液气1.17m/s 19.66 m/s 扬程 H=4.28m

但它在实际设计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你的想象不一样,我们这次的课程设计就是要我们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数据设计出来不一定能如人意,有些要反复试算很多遍,很能考验耐性。有些人可能会为了美观或省事而在图上面改数据或者采用跟计算不一致的画法,但是本人认为,应当实事求是,该是怎样的就怎么样。毕竟这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如果我们都不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的话,那么这个训练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整个设计的过程绝大部分数据都是有书可查,有标准可参照的。

两周的课程设计虽然短暂而劳累,但却给我以后的道路指出一条明路,那就是思考着做事,将事半功倍。我做事的心态也得到磨练,做什么事情思路一定要清晰,也改变了很多不良的习惯,这就是此次课程设计最大的的收获吧。

参考文献

1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

工传递与单元操作课程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8

[2]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编.《化工原理》下册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3] 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传递与单元操作课程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8 [4]常见材质的临界表面张力值

[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传递与单元操作课程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