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妖、矩”等生字,规范书写“介、绍”等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3.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故事梗概,赏析精彩片段,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赏析精彩片段中,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作者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引入新课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师: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
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宝葫芦的秘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 2.你了解作者吗?谁能来介绍一下?课件出示张天翼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懂的词语。
教师批注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2.交流感受。
三、识字学词,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介绍、妖怪、规矩、向日葵、瘦小、罢了、真棒
2.开火车式认读词语。 3.指导书写。
“绍”字“召”的“刀”取斜势,“口”形扁,呈倒梯形。
“乖”字撇短横长,竖为悬针竖,两侧对称。 “溜”字左窄右宽,“氵”要成弧形排列。 “葵”字“艹”扁而略宽,下部横撇、捺舒展到位。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再读课文。
这些生字新词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合作读课文。
这篇课文比较长,几位同学分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想象画面,给文章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他叫王葆,和我们一样是少先队员。 小时候,他奶奶就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宝葫芦能让人的愿望成真,所以王葆也想拥有一个宝葫芦的有趣故事。) 请你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给文章分段。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4. 反馈交流。
生汇报:第一部分(1~4):自“我”介绍,“我”要讲的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第二部分(5~18):奶奶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我”也想有一个宝葫芦,它能满足“我”的愿望。
宝葫芦究竟是个怎样的宝贝?
生自由汇报:你要什么,它就能给你什么。 如果你也有这样一个宝葫芦,你会要什么? 生自由汇报。 5.课堂小结。
这么神奇的宝葫芦,难怪王葆想拥有。那么下节课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王葆的心理变化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葫芦?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汇报。)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 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教师批注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1.自由读第一部分,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我知道了王葆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他是一个少先队员,很爱听故事。 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思考:王葆是如何知道宝葫芦的? 生答:是奶奶讲给他听的。
课件出示:“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2.自由读第二部分。
思考:文中列举了在哪些情况下奶奶给王葆讲故事? 生:洗脚的时候、剪脚指甲的时候…… 3.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生汇报: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掘地掘出来一个宝葫芦。 师: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生自由汇报:因为奶奶讲的故事中,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王葆也想要一个宝葫芦。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思考:王葆长大了,对宝葫芦的渴望有没有减少? 生:没有。
2.课文是怎样说明的?
生自由汇报:王葆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的时候,还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有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自己的向日葵长得又瘦又长的时候,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的时候,他特别渴望得到宝葫芦。 三、小结
你们知道吗?后来呀,他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故事吗?《宝葫芦的秘密》这一奇思妙想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幽默和智慧。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放进书架,珍藏一生。课后希望你们读一读这本书,领略这位童话大师的风采。 四、布置作业
奶奶给王葆讲了那么多的故事,选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故事。
【板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
听奶奶讲故事——渴望得到宝葫芦
王葆——{
生活中遇到挫折——渴望得到宝葫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致力于紧扣文本主题,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想要立刻走进文本去看一看王葆和宝葫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激发起阅读兴趣,最终达到推荐的目的,整堂课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不足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如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时,没有规范完善;没有做到“细心”观察学生,不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课堂中对朗读的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读得不到位;学生在编故事时没有画面感,情节性不强等等。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
27 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覆、搂”等生字,规范书写“硕、砌”等生字,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人物的言行,通过想象,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情感与价值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发挥想象,感受巨人的花园的美丽,以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进行拓展写话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你能说出一个给你
教师批注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深刻印象的故事吗? (生自由汇报。)
是啊,童话故事以它生动的故事以及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真、善、美。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巨人的花园》,大家齐读课题。这个课题很有趣,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生:“巨人”是什么样子的?他的花园又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想象中的巨人是怎样的?对了,童话故事就是这样超出了我们平时的生活。(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巨人,这些孩子们在他身边显得如此的小。你们想不想去巨人的花园?敢不敢去?(有的同学摇头)没关系,巨人现在不在花园,跟我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懂的词语。 2.交流感受。
三、识字学词,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硕大、允许、砌墙、禁止、布告牌、呼啸、惩罚、脸颊、跟踪、私人、拆除 2.开火车式认读词语。 3.指导书写。
“硕”字左部“石”稍小,右部的“页”稍长。 “拆”字要注意“斤”上的点,不要丢掉。 “砌”字“切”的竖提要直而有力,“刀”起笔较低。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师: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生:猜想。(美丽、寒冷。)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巨人的花园的句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巨人的花园美丽或者寒冷的句子,画上横线。 2.汇报。
(1)生读巨人的花园的句子。
(2)自由读读句子,请你用一些四字词语来描写巨人的花园的美丽。
师:这些句子都写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如果我想找一些四字词语来表示,你能找出来吗? (3)我们一起读读他写的这些词语。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巨人的花园寒冷的句子。 (5)师: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知道巨人的花园一下是春天,一下是冬天,它时刻在发生着变化,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自由汇报。 3.品读第一部分。
生自由读读第1、2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园?(指导朗读。)一年四季,你想在巨人的花园里做什么?(生自由回答。) 听你们这么一说,我还真想去巨人的花园里玩一玩。一起读一读,试着读出你的心情来。(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4.设置悬念。
师:什么声音?谁?谁来了?怎么办?这么高大的巨人站在你面前,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我们可是私自闯入别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人的花园呀?猜猜巨人会怎样对我们? (生自由回答。)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你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巨人的花园》,齐读课文。
二、品读美文,集体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1至7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
(1)巨人出门回来后,发现孩子们在花园,他是什么态度呢?
(2)孩子们没来,巨人的花园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二)集体研读课文的第8至13自然段,完成出示的问题。
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然后反馈。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说话时脸上的表情怎样?做了些什么?用什么样的语气说的? 2.学生回答,并表演。
(三)情感升华,研读第14、15自然段。
1.出示问题:巨人把花园给了孩子们,他的生活变得
教师批注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怎么样了?(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
2.提出问题:巨人的无私让孩子们重新得到了快乐,孩子们和巨人的关系变成什么样了?
课件出示: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
3.明理:待人不要自私和冷酷,要与大家分享快乐,自己才会得到快乐与幸福。 三、 拓展延伸
1.出示作者图和他的作品《快乐王子》,学生听后简单反馈。请听《快乐王子》,思考: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2.拓展练习,课件出示填空。 听了这篇童话后,我懂得了 。 3.师总结。
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的处境,自己将永远得不到快乐。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做到。老师也祝愿大家能在生活中找到快乐,做一个快乐的小精灵。 四、布置作业
1.巨人拆除了围墙,想邀请更多的孩子来花园里玩耍,请你帮他写一块告示牌。
2.课后搜集更多的童话,感受童话的魅力。 3.小组合作,编成课本剧再演一演。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自私时: 霜雪覆盖、北风呼啸巨人{}学会分享快乐
无私时: 鲜花茂盛、充满欢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对于重点段落的教学,我本着让学生多接触文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语境中,以情导读,以读促悟。如在教学“墙里墙外的变化”时,让学生通过读,感受到花园的变化,同时对对比的写作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以对比为主线展开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我只注意引导学生明白了“快乐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忽视了一处对学生的启示:巨人在文中基本上是充当反面角色,但在文章的结尾却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课文除了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快乐外,还让孩子明白另一个道理,那就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有不断地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进行再创造,才能有所得、有所为。
28 *海的女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矢、蔚”等生字。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的精神。 3.情感与价值
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学重点】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着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作者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海的女儿》,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海的女儿”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带着这些问题,大家先来读一遍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词语。 2.交流感受。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谁来介绍作者安徒生?课件出示安徒生简介。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矢车菊、蔚蓝、抚摸、硫黄、鲸鱼、亲昵、恰恰 3.开火车式认读。 四、再读感悟,加深体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重点语段的预设:
她最大的乐趣是听关于我们人类世界的故事。她的
教师批注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老祖母不得不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船只和城市、人类和动物的知识全都讲给她听。特别使她感到美好的事情是:地上的花能散发出香气,而海底的花却不能;地上的森林是绿色的,而且在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会唱得那么清脆和好听。
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她站在开着的窗子旁边,透过深蓝色的水朝上面凝望,凝望着鱼儿摆动它们的尾巴和翅。她还看到月亮和星星——当然,它们射出的光显得比较弱,但是透过海水,它们看起来要比我们人眼看到的大得多。假如有一块类似黑云的东西在它们下面浮过去的话,她便知道,这如果不是一条鲸鱼从她上面游过,就是一条装载着许多旅客的船在航行。可是那些旅客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下面有一位美丽的小人鱼,正朝着他们的船伸出一双洁白的小手。
在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人鱼无比渴望浮出水面,了解人类世界的生活?”这个问题时,要允许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抓住描写小人鱼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进行理解。 五、读写结合,感情升华
1.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你喜欢小人鱼吗?你能预测小人鱼年满十五岁,浮出水面后所看到的世界吗?你想对现在的小人鱼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六、拓展延伸
《安徒生童话》有很多种版本,有注音版、少年儿童版等。大家可以先看注音版的,那里有更多的故事等着你读呢!《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拇指姑娘》《豌豆上的公主》……大家快去找来读吧!最好边读边想,把故事记下来,咱们来一个讲故事比赛!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板书设计】
海的女儿
1.读懂内容 2.品评人物
阅读方法小美人鱼:美好、善良、纯真、向往美
3.理解道理 {4.记忆故事}
好的生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篇课文是童话中的经典,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抓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读文。在读文过程中弄清楚小人鱼最大的乐趣和渴望是什么,从课文中,学生能感受到小人鱼具有怎样的品质? 在理清课文脉络后,我又引导学生写一写想对小人鱼说的话,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阅读时间并不充足。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学生可以分段朗读,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如何吸引学生,将学生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一直投射在教师身上,这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习作:故事新编
【教学目标】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故事新编的含义,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演绎,进行再创作,生发出新的故事,具备时代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旧故事的理解,对旧故事中的内容或情节进行大胆的想象、创新。 3.情感与价值
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所看到的社会现象结合,写出具有积极意义的作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旧故事的理解,对旧故事中的内容或情节进行大胆的想象、创新。 【教学难点】
将旧故事加入新的内容或变换新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写作素材。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如果让你重新编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会怎么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故事新编。你们知道什么是故事新编吗? 生汇报:故事新编就是以大家所熟知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或历史、神话、寓言故事为基础,对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改编,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故事,以此表达一种新的思想或主题来反映现实生活。 二、习作提示
1.审题点拨:要明白这里的“故事”是已有的。所以我们要先熟读原来的故事,然后再立足于原来的故事进行写作。既然是“新编”,肯定需要我们的想象和创意。
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①乌龟和兔子都赢了。②乌龟和兔子都没能赢。③兔子赢了。④乌龟又赢了。 2.学会创作新的故事情节。
假如我们选“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下面是新的故事情节:
(1)河流挡道 撞上树桩 掉进陷阱(路遇不测) (2)跑反方向 这回比谁跑得慢(急中出错)
教师批注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三、指导学生选材、命题 1.先确定新编故事的来源。
可以新编《龟兔赛跑》,也可以另选一个熟悉的故事,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狐狸和乌鸦》等。
2.选择一个情节,想一想,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提醒学生:抓住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将其写具体。 “故事新编”的基本原则:
(1)继承性原则。就是要以原来的形象为基础,即要保持故事主要形象的基本特征。譬如《龟兔赛跑》《狐假虎威》。
(2)创新性原则。就是要结合原型特点,创造性地编出一个新故事。
(3)意义性原则。就是编出的故事要有中心、有主题。故事新编,往往是有感而发,讽喻现实。尤其是历史故事新编,如果没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就失去了新编故事的价值。
(4)普及性原则。就是新编故事的原型应出自人们普遍熟悉的名作。这样才能通过读者的联想扩大作品的内涵。
3.确定主题,展开合理想象。
(1)学生根据板书,确定自己的主题。(人物,某一故事情节)
(2)围绕主题,选择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3)合理想象,将原故事中的人物放到现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赋予他们以新环境、新观念。
四、尝试写作
通过刚才的讲解和交流,相信你在脑海里已经知道要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写什么了,现在就动笔写一写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佳作引路,章法引导
老师这节课先请你们来欣赏一篇佳作(课件出示),读一读,谈一谈你的理解和想法。 这篇范文写得好吗?为什么? 生自由汇报。
二、组织交流,指导完成习作
1.学生交流自己所确定的主题及所选材料的大致内容。
2.师纠正不足之处,提出需要修改注意的地方。 3.学生作文,师巡视指导。
要求学生不背离原作的情节,而又能有所创新,尤其要注意情节的前后衔接。 三、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的新作,找出自己习作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
2.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有创新想象。 3.修改习作。 4.小组内交流、评议。 5.再次修改习作。
四、全班推荐佳作,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 1.课件出示佳作,师生共同评改。 2.引导学生课下继续修改作品。
教师批注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3.让学生谈修改习作的收获体会,誊抄习作,引导学生把兴趣保持下去。 4.习作讲评。
(1)肯定长处,培养自信。
(2)生宣读作品,师生共赏。教师予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五、总结点评
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下次习作注意。表扬表现突出者、习作进步者……给每个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在教学作文时注意积累经验,使他们视作文为乐事,以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足之处] 评析作文时,学生善于发现优点,知道去修改,谈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但是我认为学生只做到了蜻蜓点水,究竟如何去修改,怎样修改才能恰到好处,学生谈得就不是那么深刻了。如何修改,如何修改得更好,这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在今后的作文课上,应多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今后习作课的努力方向。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仿照例句,能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季节。 3.情感与价值
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仿照例句,能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季节。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神奇的想象,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童话故事,分别是《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童话充满着奇妙的想象,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里面的人物也大都拥有非凡的能力。
如《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有了宝葫芦,人们要什么就有什么,太奇妙了。再如《巨人的花园》,巨人把小男孩放到树枝上,这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海的女儿》里的小人鱼,为了保护心爱的王子,自己竟然化作了泡沫!
除了本单元学习的几篇童话,其他童话也都充满了奇思妙想。读童话不但有趣,还能激发幻想,阅读时尽管大胆地去想象。
希望同学们能爱上童话,了解童话世界的魅力。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 ◇每当我伤心难过时,总会得到好朋友小杰的安慰..。 ◇这个字怎么写?我忘记..
了。 教师批注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任岁月潺潺流淌,不能忘怀..的,始终是老师深情的目光。 生自由汇报:
“忘记”:1.不记得;2.该做的事没想到去做;3.没有感觉到。
“忘怀”:1.不介意,不放在心上;2.忘记;3.用以形容精神专注而遗忘一切;4.无拘无束。 “慰藉”:安慰。
“安慰”:1.使心情安适;2.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适。 三、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四则名言的意思及出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想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他们还请来北风同住。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
◇冬天,黑熊躲进自己的洞里冬眠。紫貂捕捉野兔当美餐,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 ◇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不一会儿,地上、树上、屋顶上就积满了厚厚软软的白雪。 生自由汇报。
教师批注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生:第一个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冬天的寒冷。 生:第二个句子通过动物的活动描写冬天。 生:第三个句子中的“不一会儿”让我们感受到风雪来到的快。
师:那你能不能也仿照这几句话描写其他季节呢? 仿写: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绿油油的麦苗直起了腰,柳树穿上了新衣裳,小燕子从南方赶来,唱着春天的赞歌。大地间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 书写提示
课件出示“好看的书签图片”。
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字距要均匀。上下字要对齐。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做几个有趣的书签,在书签上写一句你喜欢的格言。 三、日积月累
请学生汇报四句格言的意思。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生汇报:指人小时候不懂得刻苦学习,到老了才明白,但已经晚了。
2.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生汇报: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丢失十天的读书的收获。因为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3.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生汇报:学习不怕基础不好,只要肯努力都不算晚。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汇报: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
第8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学习的格言? (生自由汇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通过“词句段运用”环节,训练了学生的归纳能力。模仿例句的形式仿写句子,写一写其他季节,经过这样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积累有些局限,应把它延伸到课外。多举一些名言警句,利于学生积累,既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应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