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A.系统论 B.解决问题论 C.压力适应论 √ D.信息交流论
E.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解析: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与护理有关的各学科理论:系统论组成了护理程序的结构框架;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为估计患者健康状况、预见患者的需要提供了理论依据;信息交流论赋予护士与患者交流能力和技巧的知识,从而确保护理程序的最佳运行;解决问题论为确认患者健康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及评价效果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2.在护理程序中,指导护理活动的思想核心是 A.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中心 B.以医院管理的重点任务为中心 C.以医院的利益为中心 D.以执行医嘱为中心
E.以护理的服务对象为中心 √
解析:护理程序以系统论、基本需要层次论等科学理论为依据,贯穿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观念,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3.以下客观资料,记录正确的是 A.每天排尿1~2次,量少 B.咳嗽剧烈,有大量黏痰
C.每天饮水5次,每次约200ml √ D.每餐主食2碗,一日3餐 E.持续低热1个月,午后明显
解析:客观资料是护士经观察、体检、借助其他仪器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所获得的患者的健康资料。记录客观资料应及时、客观、完整。所谓客观即要使用可观察、测量的术语来描述,如皮肤潮红,尿量100ml,血压120/80mmHg。
4.护士为患者健康评估,属于主观方面的健康资料是 A.血压120/80mmHg B.头昏脑涨 √
C.膝关节部皮肤破损1cmx2cm D.肘关节红肿、压痛 E.肌张力Ⅲ级
解析:主观资料是患者的主要感觉、经历及看到、听到、想到的描述,难以借助诊断仪器测量。头昏脑涨是患者的感觉,属主观资料。 5.健康评估时,患者的资料不应来自 A.患者自述 B.配偶介绍 C.病历记录
D.护士的主观想象 √ E.其他医务人员
解析:健康评估应遵循客观、科学的原则。客观,即以患者存在的事实(现存健康问题)为依据;科学,即评估或预测(如潜在的健康问题)应以医学科学理论为基础,以疾病的发展规律为方向。切忌护士主观臆想。 6.属于患者社会状况的资料是
A.应激水平与应对能力 B.患者的人格特点 C.患者的工作学习情况 D.患者的经济状况 √ E.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期望
解析:社会状况的评估包括:患者的主要社会关系及密切程度、社会组织关系与支持系统、工作或学习环境、经济状况与医疗条件等。 7.收集健康资料,不包括的信息是 A.患者的年龄、民族、职业 B.既往病史
C.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 D.家属的业余爱好 √ E.患者的饮食状况 解析:
8.患者入院后护士收集相关资料可以除外的是 A.患者的年龄、民族、职业、宗教信仰 B.患者的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精神及情绪状态 C.患者的现病史 D.患者的手术、过敏史 E.患者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 √
解析:一般不需了解患者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 9.手术前护士收集的患者资料中,属于客观资料的是 A.瘙痒 B.恶心 C.腹痛 D.血压 √ E.恐惧
解析:血压可以通过器械测量、用数据说明结果,属客观资料。瘙痒、恶心、腹痛、恐惧都是患者的主观感觉。
10.为入院患者评估,收集资料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医生查体获得资料 √
B.通过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了解客观资料 C.通过与患者、家属交谈获得资料 D.通过阅读患者病历获得病史资料 E.通过有关护理文献记录获得资料 解析:
11.面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史采集时,应注意 A.交谈一般从既往史开始 B.以封闭性问题为主
C.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要催促 √ D.始终保持亲密距离
E.当老年人主诉远离主题时,不要打断
解析:老年患者的器官逐渐衰退,因此他们的视觉、听觉、记忆、反应力和表达力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序的影响。采集病史时,护士应适当减小沟通距离,嗓音适当放大,提问要简单、明确,倾听叙述要耐心,并适当引导话题。
12.医疗诊断与护理诊断的区别是
A.医疗诊断是对个体生命过程反应的判断 B.医疗诊断是有关家庭对疾病反应的判断 C.医疗诊断是有关个人对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
D.医疗诊断是对个人身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判断 √ E.医疗诊断是有关家庭对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
解析:护理诊断研究的对象是对个体、家庭、社会的健康问题和生命过程反应的一一种临床判断;医疗诊断研究的对象是对个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临床判断。 13.关于护理程序的论述,不正确的概念是
A.建立在人、环境、健康、护理这四个基本概念之上 B.是一种系统的为护理对象提供全面、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 C.是一种临床护理工作的简化形式 √
D.是一种系统方法,是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E.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
解析: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全面需要,增进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种工作方法。 14.护士在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过程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所有资料均来自护士与患者的正式与非正式交谈 √ B.正式交谈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地引导患者交谈 C.正式交谈的内容应贴近患者的病情
D.非正式交谈常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进行 E.非正式交谈有助于护士和患者感情的增进及对病情的了解
解析:收集资料的方法除,倾听患者的主诉,还有观察、护理体格检查、查阅病历等。
15.患者,男性,56岁,心前区压榨样疼痛4小时来诊。查体:痛苦面容、冷汗,呼吸28/分,脉搏110/分,血压90/56mmHg。主诉恐惧。为评估病情,护士应重点收集的资料是 A.遗传史 B.吸烟史 C.酗酒史 D.心绞痛病史 √ E.生活习惯 解析:
16.患者,女性,69岁,因呼吸窘迫综合征入院。护士拟系统地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其中通过触觉可获得的健康资料是 A.意识状态 B.营养状态 C.脉搏的节律 √ D.皮肤的颜色 E.呼吸的频率 解析:
17.患者,女性,73岁,肺气肿15年,因胸闷、憋气、烦躁不安就诊。查体:呼吸30/分,鼻翼扇动,发绀。护士为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其主要的健康问题是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气体交换受损 √ C.肺气肿 D.肺部炎症 E.自主呼吸困难
解析:气体交换受损是指个体能经受的肺泡和微血管系统之间的氧和二氧化碳交换减少的状态,常见于肺部疾病。该患者肺气肿15年,临床有胸闷、憋气、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发绀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符合气体交换受损的诊断。
18.患者,女性,27岁,车祸外伤急诊入院。急诊护士收集资料评估患者后,确认存在以下健康问题,其中应优先解决的护理问题是 A.皮肤完整性受损 B.尿失禁
C.呼吸道阻塞 √ D.有感染的危险 E.自理缺陷
解析:应优先解决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问题,此患者呼吸道阻塞是首要问题,应优先解决。 19.患者,女性,37岁,甲状腺囊肿,择期手术住院。护士为其提供整体护理,该护理模式的特点是 A.以治疗为中心 B.以家庭为中心 C.以疾病为中心 D.以患者为中心
E.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
解析: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其目标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体健康的最佳护理。
20.患者,男性,68岁,持续低热1周,以发热待查收入院。护士为其测量生命体征每天4次,此措施属于
A.护理管理 B.身体评估 C.基础护理 √ D.专科护理
E.健康教育(21~22题共用题干)患者,女性,45岁。主诉头痛、失眠、头晕、心悸。查体:心率90/分,血压160/100mmHg。
解析:新入院的患者(含发热和不发热)常规测量生命体征,每天4次,连续观察3天。3天后,体温正常者改每天1次:发热者根据病情可继续密切观察。此工作属基础护理的内容。 21.此患者的主要资料内容是 A.既往病史 B.家族史
C.此次发病的诱因和症状 √ D.心理和社会状况
E.患者的生活状况和自理程度
解析:获得的患者健康资料,主要是本次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22.患者的健康资料中,属于客观资料的信息足 A.头痛
B.心率90/分,血压160/100mmHg √ C.失眠 D.头晕 E.心悸
解析:客观资料是护士通过观察、体检或借助诊断仪器和实验室检查获得的资料。心率、血压通过测量可以量化,属客观资料。
23.护士为患者准备备用床的目的是 A.供暂离床活动的患者使用 B.便于接收麻醉后尚未清醒的患者 C.方便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D.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收新患者 √ E.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解析:备用床的目的是:保持病室整洁、美观,准备接收新患者。 24.为尿失禁卧床的患者更换床单,操作的是 A.固定尿管,将引流袋先移至床的远侧 B.使患者靠近护士,协助其翻身侧卧 C.清扫床垫,勿遗漏患者的肩下和臀下 D.铺好一侧,使患者平卧,再翻身至床的近侧
E.包好床单四边,铺橡胶单和布中单 √
解析:根据节力的原则,为卧床患者换单时,应先铺好一侧的床单和中单(含橡胶单):按翻身法使患者由床的一侧改卧床的另侧;护士移步到另侧再分别铺好床单和中单。卧床患者携带引流管或输液管时,应先固定导管,再翻身侧卧,防止导管脱出、受压或发生引流液反流。 25.对前来门诊的患者,护士首先应进行 A.健康教育 B.卫生指导 C.预检分诊 √ D.治疗 E.消毒隔离
解析:门诊护理工作有:预检分诊;安排候诊和就诊;健康教育工作;治疗工作;消毒隔离;保健门诊。前来门诊的患者,首先应进行预检分诊。
26.门诊护士在巡视候诊患者时发现一患者面色及巩膜黄染,应指导该患者 A.到隔离门诊就诊 √ B.提前就诊 C.立即抢救 D.按挂号顺序就诊 E.安排患者先休息
解析:候诊室护士应按照门诊号顺序查对患者,扼要了解病情,遇有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患者,应立即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遇有传染患者应转至隔离门诊就诊。 27.候诊室护理工作范围的是 A.随时观察候诊者的病情变化 B.按挂号顺序查对患者 C.了解最近就诊情况 D.指导转科就诊前的检查
E.候诊者多时,应协助医生诊治 √ 解析:
28.急诊预检分诊护士遇有危重患者时应立即 A.实施抢救
B.通知护士长和有关科室 C.通知值班医师及抢救室护士 √ D.报告医务部等上级有关部门 E.通知科主任
解析:急诊室护士在预检分诊中遇有危重患者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抢救室护士:遇有法律纠纷、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应立即通知医院的保卫部门或公安部门,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遇有灾害性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和有关科室。 29.抢救物品管理的“五定” A.定数量 B.定位置 C.定期更换 √ D.定人保管 E.定期检查维修
解析:急救物品管理应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
30.如果病室温度过高可导致患者 A.呼吸功能抑制 B.消化功能抑制 C.肌肉紧张 D.患者烦躁 √
E.促进体力恢复
解析:一般病室的温度要求保持在18~22℃。病室内温度过高,机体散热受到影响,不利于体力的恢复,患者感到烦躁,呼吸、消化功能均受干扰;温度过低时,使患者感到寒冷、肌肉紧张,易受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