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续修家谱将面临的问题

来源:一二三四网


续修家谱将面临的问题

当今家谱编修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则需要在谱牒续修观念上,要进行革新。家谱是记录家族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有着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它和国史、方志、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历史学支柱。家谱的编纂,应该本着“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的精神,转变家谱编纂是封建迷信和不利国家管理等错误观念,唤起人们对家谱的热情。

由于拜金主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家谱无用,没有参与的热情。很多人把家谱视为封建迷信,看作洪水猛兽。例如,在续修《孔子世家谱》时,孔德墉等人在收集资料时,曾经遇到很多困难。有几次,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孔子某一支的后裔,可是对方并不愿意入谱。也有不少学者发表文章,批判续修家谱为封建迷信。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家谱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家谱的编纂也需要更新观念,增加

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

在保存方式上,也要做出革新。传统上,家谱都是在民间由一家一户珍藏,并且敝帚自珍,而一旦遇到兵火战争,则家谱付之于火烬,珍贵的资料就此荡然无存。

新修家谱需要增加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机构的存档;在继续采用纸质作为第一手保存载体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家谱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提高家谱査询利用的方便程度。

在编纂方式上,要大胆革新。过去的家谱编纂往往以家族为单位,由族长牵头,通过族产、个体认捐和族人摊派等方式筹款。当代的家谱编纂则以民间热心人士和知识分子为主体,通过个人出资和族人捐款等方式来筹措资金。

在具体编纂时,执笔者可以请专业的修谱者进行谱牒修撰,这样能够保证族谱的质量。

在家谱编纂人才的培养方面,也要有所改进。目前,编纂人才的匮乏是当代家谱编纂遭遇的瓶颈。在农村,年轻人对家谱了解不多,也没有参与编纂的热情。因此,组织编纂的往往是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家谱主要是在编纂。一旦老人们百年之后,下一次的家谱续修则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面临着这种情况,就需要加大培养编纂人才的力度,让青年人热于修谱、善于修谱,保证我国的谱牒文化传承开去,在族谱文化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越来越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