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来源:一二三四网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摘要:塑性混凝土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防渗墙墙体材料,对坝体坝基的防渗处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工程应用,重点围绕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检查和工程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法;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库大坝是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防洪、灌溉、养殖、发电等重任,对推动城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许多水库大坝基础设施使用年限比较久,加上受到地质条件、施工质量低和日常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响,水库坝体坝基等部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治,则可能会影响到水库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因此,水库管理人员必须清晰认识到坝体坝基渗漏现象的危害性,加强水库坝体坝基的防渗处理工作。塑性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渗墙墙体材料,具有诸多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水库大坝坝体的强度和承载力,延长大坝的使用寿命,目前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得以应用及推广。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是一座具有灌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反调节中型水库。该水库是典型的三边工程,根据地质报告反映,大坝施工清基不彻底,0+710-1+612在高水位时段坝身与坝基结合部位渗漏严重,对本段进行防渗处理非常必要。

经研究,采用塑性砼防渗墙进行防渗处理,将坝身防渗与坝基防渗统一考虑,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设计墙顶高程为57.5m,墙体厚度为40cm,底部深入粉质粘土层2m,形成完整的防渗体。塑性混凝土设计指标如下:

a.抗压强度:2.5mpa≤r28≤5.0mpa; b.弹性模量:e100。 2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法 2.1 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导墙制作和槽段划分→成槽→槽孔检查与验收→接头清理(二期)→清孔、灌浆、监测、验收→安装浇筑导管→灌浆混凝土→下一槽段施工 2.2 导墙修建 2.2.1 测量

用仪器确定好防渗墙轴线,修建导向墙,并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2.2.2 导墙浇筑

用挖掘机进行开挖,人工配合清底,基底夯实并铺筑混凝土垫层,在垫层上立模,浇筑c20混凝土导墙,导墙顶面略高于地面,拆模后,每隔1米左右加设方木支撑,在导墙两侧回填素土并夯实。 导墙浇筑后未达到设计强度前要做好保护工作,禁止机械、车辆通行,以免造成导墙损坏。 2.2.3 导墙质量控制

导向墙应平行防渗墙中心线,允许偏差为±1cm,导向墙顶面高

程(整体)允许偏差为±1cm,导向墙内墙面垂直度误差5‰,内墙面平整度为3mm,导向墙间净距允许偏差为±1cm。导墙断面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导墙断面结构形式 2.3 泥浆循环系统的布置

按每作业小段用编制袋围堰设置一个泥浆池、沉渣池、储浆池(开始施工时,泥浆池、沉渣池设在坝外端),池的容量要满足单孔或单槽置换泥浆的要求,钻渣随时清理,可就近堆放,按业主要求集中处理;泥浆循环系统由专业技术员管理监控,每隔30分钟检测一次泥浆参数,随时调整,确保清孔后的泥浆密度不大于1.1g/cm3,粘度不大于35s,整个系统的泥浆储量能满足孔内泥浆高于地下水位2.0m且不低于孔口0.3m。 2.4 成槽

防渗墙成槽是工程的关键,本工程采用sg35液压履带式抓斗机成槽。

2.4.1 导槽开挖

以混凝土防渗墙轴线为中心开挖成槽,两侧用护槽板支护,防止在成槽、浇筑过程中水流冲刷土体;设置条状泥浆池,其容量为开槽土体的2~3倍,每10米隔断一次,分隔为沉淀池和泥浆池。使用时一个作为沉淀池,一个作为泥浆池。开槽机开槽施工反循环排渣首先通过沉淀池,经过池中沉淀后进入贮浆池。 2.4.2 机组成槽

用液压抓斗一序施工槽段为6.5米,二序施工槽段为6.5米,抓斗宽度为2.8米。二序槽段接头采用“接头管”法。槽段底部深入粉质粘土相对不透水层2米。成槽顺序如图2所示。 图2 成槽顺序 2.5 终孔及清孔

2.5.1 项目检验及质量要求

成槽结束后,施工单位对孔位、孔深、槽孔长度及孔斜等项目自检,自检合格及时报监理复检,全面验收后,进行清孔,置换泥浆,直到泥浆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再测孔底沉渣;如是双序槽孔,在清孔换浆前,用钢丝钻头清除一期槽砼孔壁上的泥皮,直到刷板上不带有泥屑及孔内沉渣厚度不再增加为止。

质量要求方面,清孔换浆结束1小时后,应达到清孔要求:使用一般粘土时,孔内泥浆密度不大于1.25g/cm3,粘度不大于28s,含砂量<8%;使用膨润土时,孔内泥浆密度不大于1.10g/cm3,粘度不大于35s,含砂量<3%,在30分钟内失水量<40ml。 2.5.2 槽段接头清刷

用刷壁器对槽段接头砼壁进行上下刷动,清除砼壁上的杂物。 2.5.3 墙段连接

尽量减少墙体连接缝,墙段连接采用双反弧法施工。 2.6 砼防渗墙浇筑 2.6.1 灌注导管下设

根据验收的槽孔深度配备相应长度的导管,导管采用游轮式连

接,下入槽孔前,认真检查,连接牢固、密封。当槽底高差大于0.25m时,应将导管置于控制范围的最低处,导管底口距槽孔控制在25cm以内,在导管上端安装隔水塞。 2.6.2 砼浇筑

墙体浇筑采用直升式导管法进行混凝土灌筑,浇筑第一盘混凝土料水泥用量需增加每盘用量的1/2,而后用正常配合比拌合浇灌,初灌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第一斗料灌入槽孔后,其埋管深度不得少于1m,每浇筑2~4盘料,测量混凝土面高程一次,计算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控制导管埋入砼内的深度不小于1.0m,不大于6.0m,一期槽孔两端的导管距孔端应小于1.5m,二期槽孔两端的导管距孔端应小于1.0m,每槽孔对混凝土的检测次数及取样数都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2.6.3 浇注中断的处理

浇筑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不得间断,如浇筑过程中遇特殊原因造成浇筑中断,若不能及时处理恢复浇筑,则必须报告监理工程师,经同意后拔管,在处理完毕后,按施工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监理认可后恢复施工。成槽及混凝土浇筑分二期施工,先施工一期槽孔,然后施工二期槽孔,多次重复上述过程便形成一道塑性防渗墙。

3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检测 3.1 检测主要内容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检测主要内容为:防渗墙墙体的搭接质

量、连续性以及墙体外观质量检查;防渗墙体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比降试验;现场钻孔注水试验测定防渗墙体的渗透系数。

3.2 检测和检查方法

对于防渗墙体的均匀性、搭接和外表质量检测方面,采用开挖检查探坑的方式对防渗墙体的搭接、墙体的厚度、墙体外观进行检测。探坑的开挖深度一般为2.5~3.0m。

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等指标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4 工程质量评价

4.1 防渗墙体的连续性和外观质量

整个防渗墙墙体沿轴线方向的连续性较好,混凝土的胶结情况良好;防渗墙墙体厚度共开挖检测了4处14个测点,其厚度值为39.5cm~42cm,平均厚度40.5cm;防渗墙的槽段搭接处自上而下平顺连接,0+729~1+023.75段连接情况良好,其余部位槽段的接头连接情况一般。

4.2 防渗墙墙体的渗透系数

0+729~1+612段内共抽检13处位置,对防渗墙墙体进行钻孔注水试验,测定其渗透系数20=2.56×10-7~2.24×10-6cm/s。其中,墙体渗透系数小于i×10-7cm/s的有10处,合格率为76.9%,满足《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dl/t5113.1-2005的要求。

4.3 防渗墙墙身混凝土强度

在0+729~1+612的防渗墙上共抽取6处探坑的芯样,共进行21组墙体塑性混凝土芯样的试验,芯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为1.51~4.29mpa,平均值为2.65mpa,离差系数为0.303;其中芯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2.50mpa的试样15组,抽检合格率为71.4%,满足《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dl/t5113.1-2005的要求。 4.4 防渗墙的弹性模量

防渗墙墙体的塑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值为269~1503mpa,满足要求。

4.5 防渗墙墙体的渗透坡降

防渗墙墙体塑性混凝土的破坏坡降均不小于156,允许坡降均不小于100,满足设计要求。 5 结语

本工程通过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进行坝体坝基的防渗处理,较好地解决了水库坝体坝基渗漏的问题,截渗效果明显,同时工程各项质量检测指标均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完成了工程预期的防渗目标,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晓亮.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简述[j].山西水利.2012年第11期

[2] 黄荣峰;周江沐.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土坝防渗加固中的应

用于探索[j].城市建筑.2012年第1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