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哲实践练习题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一)考核知识点

1. 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 试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3. 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性。

4. 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说明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

5. 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6. 运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指出实际工作中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7. 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8. 辩证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9. 分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探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和对策。

10. 根据对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的正确理解,说明如何对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12. 运用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资本主义失业现象。

13. 加速资本循环和周转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1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5.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原因。 17. 正确认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思考和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18.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9. 共产主义的精神境界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启示。 20.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原理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二)考核要求

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和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 (三)考核方式 1.小论文

2.材料(案例)分析 3.综合性作业

(四)考核成绩评价标准

本课程实践能力考核共5道题,成绩考核共分三个等级,满分为30分。依次为:

一等20-30分;

二等10-20分; 三等1-10分。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考核知识点 1.资本主义的形成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二)学习要求

学习本章,应把握商品经济理论;掌握劳动价值理论,并为学习剩余价值理论打下基础;应深刻认识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要掌握资本积累理论,了解资本积累的形成、实质、后果,以及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要了解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本章重点:商品二因素;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作用;资本的本质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本章难点: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本章教学时间安排:讲授内容6课时。 (三)考核要求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1.识记:①价值和使用价值;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③货币;④价值规律;⑤资本原始积累。

2.领会:①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②商品二因素;③劳动二重性;④货币的产生与货币的职能;⑤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3.应用:①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发展的变化;③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的关系;⑤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1.识记:①劳动力商品;②资本主义劳动过程;③价值形成过程;④价值增殖过程;⑤绝对剩余价值;⑥相对剩余价值;⑦超额剩余价值;⑧不变资本;⑨可变资本;⑩剩余价值率;⑪资本有机构成;⑫资本积累;⑬相对过剩人口。

2.领会:①劳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③资本的本质;④资本积累的必然性;⑤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3.应用:①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②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的联系与区别;③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识记:①君主立宪制;②民主共和制;③资本主义政党;④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⑤立法权;⑥司法权;⑦行政权。

2.领会:①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内容;②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③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3.应用:①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②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③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四)章节作业

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怎样认识资本的本质及其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考核知识点 1.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2.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4.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5.借贷资本和利息 6.农业资本和地租

(二)学习要求

学习本章,要掌握资本的循环和资本的周转的原理,了解资本循环运动如何连续不断地生产出剩余价值;掌握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所需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应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原理;要理解剩余价值分配理论,掌握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内涵和本质,了解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

利润和农业地租的形成和来源,进一步认清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本章重点: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本章难点: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实现条件;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本章教学时间安排:讲授内容9课时。 (三)考核要求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1.识记:①货币资本;②生产资本;③商品资本;④资本周转;⑤周转时间;⑥周转速度;⑦固定资本;⑧流动资本。

2.领会:①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②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③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④生产资本的构成。

3.应用:①资本循环与价值增殖;②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③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④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1.识记:①单个资本;②社会资本;③社会总产品。

2.领会:①社会总产品及其分类;②社会总产品的构成;③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3.应用:①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③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④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实现条件。

第三节 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1.识记:①生产成本;②利润;③平均利润;④生产价格。 2.领会:①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②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3.应用:①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②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决定;③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④平均利润的形成与本质;⑤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和超额利润。

第四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识记:①商业资本。

2.领会:①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

3.应用:①商业资本的作用;②商业利润的来源。

第五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1.识记:①借贷资本;②利息;③银行资本;④银行利润;⑤股票和股息。

2.领会:①借贷资本的形成;②借贷资本的本质;③利息的本质和来源;④股份公司的生产和发展。

3.应用:①资本主义银行及其职能;②股票价格;③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股票控制额;④利息率及其决定因素。

第六节 农业资本和地租

1.识记:①地租;②土地价格。

2.领会:①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分配的特点;②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3.应用:①级差地租及其形成条件、原因、源泉;②绝对地租及其形成条件、原因、源泉。

(四)章节作业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2.如何理解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考核知识点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学习要求

学习本章,应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历史趋势;正确认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实质;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的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本章难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本章教学时间安排:讲授内容6课时。 (三)考核要求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识记:①垄断的形成;②金融资本;③金融寡头;④资本输出;⑤国际垄断组织;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领会:①垄断和竞争;②垄断利润及其来源;③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3.应用:①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②战后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④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发展变化;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⑥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识记:①经济全球化②生产全球化;③贸易全球化;④金融全球化。

2.领会:①经济全球化的原因;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3.应用:①经济全球化在当代的发展;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③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识记:①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规律;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领会: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质。

3.应用:①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四)章节作业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新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