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GNANCHUANBO传媒研究
——广播电视节目研究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对策探析
——以龙岩电视台《百姓视点》创新为例
郭健
(龙岩电视台新闻部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是电视新闻传播的一道靓丽风
景线,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的第三次革命。面对新一轮的革
命,全国电视台都在做着改版和扩版,抢占新的制高点,吸引
观众的眼球。作为一家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百姓视点》,需要在策划中抢占先机、节目中贴近地气、内容上丰富多彩、以充满浓郁地域特色的节目去引发观众的观看需求,获得观众的认同,提高收视率。
地方关键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地气优势特色
脸到贴近群众的(南京零距离>,从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的
<现场>到综合频道的<第一帮帮团>,都在求新求快,吸引观众。作为一个本土的电视栏目,无论是人才还是技术力量,自然无法和这些中央、省级和城市台竞争,但是作为一个在当地的特色人文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电视台,当地特色的文化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人们也对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充满着关注和喜爱,因此作为地方电视台,面对市场的压力和观众的收视选择,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走本土特色的道路,以特色动人、以特色闯出一条新路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守住观众手中的遥控器。
(二)贴近民生的题材成为了各新闻类栏目的杀手绝招。接地气本就是地方电视台的绝对优势
<南京零距离>的开播,让人们看到了原来新闻类节目也可以这样贴近百姓。从此,电视新闻节目更加注重百姓的需求,更加注重群众的生活。面对这样的竞争形式,节目内容的信息量和贴地气度就成为了节目含金量的标准。作为一档地方性新闻节目,本身就报道地方上发生的事件,因此在贴地气上有着更强的优势,再增加大量的身边新闻,就可以构成一档充满人文气息、展现民生内容、吸引观众收看的优势栏
目。
“民生”作为一个名词,多次出现在各类政府报告中。关注民生也成为了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龙岩电视台<百姓视点>栏目从1998年创建以来,就坚持走社会新闻的路子,它也是龙岩电视台一档老牌的民生社会类新闻栏目。节目定位为“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民生脉搏”,被龙岩人民称为“龙岩的焦点访谈”,获得了较高的收视效果和社会美誉度。随着“民生新闻”浪潮的涌动,<百姓视点>栏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民生新闻”的栏目大战中抢占先机?如何在众多电视节目中拥有固定的观众收视群体呢?
一、观众需求变化促进节目改革。地方电视台有着自身的特色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视信息传播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收听信息,更注重的是电视节目是否贴近自己的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生活知识和生活指导,随着网络世界的普及,人们也越发地愿意体现自我和互动传播,这也为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曾这样解释: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Ill
(一)电视观众收看习惯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本土化特点成为地方电视台抢占市场的优势
如今的电视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电视频道也从十几个发展到了100多个频道,从中央到省级台都实现了信号下地,人们不再是守着电视前等待着播放的节目,而是有目的有选择地收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众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也
(三)打综合牌更受观众的喜爱,地方台更有当地信息的一手资料。有着更快速的信息来源
<百姓视点>栏目原来走的是“一事一议“的路子,在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今天,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收视需要,因此,节目要生存和发展,改版已是必然的趋势。只有打出“综合牌”,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作为一家地方电视台,本身就报道地方的各种新鲜事,遍布各县乡村的通讯员往往掌握着第一手的鲜活的线索,这都是地方电视台的资源优势,如果通过精巧的编排,将这些线索变成观众爱看的节目,自然就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能传播更多的信息。
二、如何跳出旧框框。树立新观念。成为《百姓视点》栏目发展的新课囊
(一)栏目重新定位。从“我关注的向我们关注的转变”什么是“民生新闻”呢?民生新闻就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反映的是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当地发生的新闻事件、当地群众市民的特殊诉求。它不再是小范围的“曝光”、“监督”的题材,它更多的站在普通百姓的层面上,反映他们的生活,展现他们的原始状态,关注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删
一档“民生新闻”节目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以观众的出发点做节目。在电视传媒发展的初期,节目完全是按照编
在争夺着电视观众的眼球。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大变
2013年第11期(总第111期)
l东南传播
●
导的意图完成的,观众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如今,这样的制作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这时的电视节目更多考虑的是,观众想看什么?如何抓住观众的收视热点?如:栏目曾经报道过的一个煤矿透水事件就是抓住了观众心理的典型示例。事件发生后,观众关注的是被困人员的安全,一天、两天,人们的观看胃口被高高调动了起来。在人们由期盼转为失望时,却传来了好消息,三名矿工安全被救出。这一结果让人们兴奋,大家都想知道这三名矿工的状况,希望看到这一感人的镜头,就是抓住了观众这样的收视热点,栏目专门深度报道了70多个小时的精彩过程,从而获得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也宣传了节目的品牌。
(二)栏目重新编排。从“一事一议”向综合类转化。抓住各类新闻的共同点,引发观众的共鸣
作为地方电视台的节目,报道全国范围内的新闻显然没有任何的优势,因此,报道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信息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因为很多的新闻中往往有一定的共性和联系,这就可以成为节目编排的纽带,通过这些共性的东西把这些节目串在一起,既满足了观众的信息需求,又有一定的连贯性,节目就变得更加生动。如在每年的“长假”前,都会编排一组地方特色的旅游信息,这里面既有农家乐活动,也有f旅游景点特色安排,还有旅游小提示和旅游天气等服务信噤专
息,这样一组节目就能让观众不用拨打各种服务电话,对自充
|趼
己希望去的地方情况一览无遗,还有动态的景观,更能贴近观众的心理。
蕾
(三)栏目加强互动,优先挑选观众爱看的节目,成为观众的另一只眼睛
作为电视人,原来传统的观念就是埋头做节目,更注重如何拍摄画面,做好视频效果,缺乏的是与观众的沟通交流。如果没有了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做起节目来就不知道观众的需求,更有可能错失了很多由观众提供的新闻线索。因此,在栏目的发展中,和观众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随着微博、徼信的推广、普及,更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和观众交流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和观众实现互动也变得更加便捷。三、转变观念就能念好“民生新闻”这门新课程,给地方台栏目长久的生命力
(一)口语化的叙事手法。是记者应该掌握的--r7必修课。也是增强节目可看性的快捷方式
民生新闻所倡导的是口语化的报道模式,一种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念、新闻立场和新闻精神。民生新闻反对高高在上的思维方式和纯粹的文人化写作。民生新闻的记者应该具有平实而生动的表述能力。口语化的叙事手法让观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拉近和电视节目之间的距离,说的话、看到的事,都是在身边发生的。
在<挂着尿袋去上学>节目中就充满着口语的色彩。“于是一家人就忙活开了,奶奶去拿新裤子,爷爷和妈妈熟练地给新尿袋消毒,然后装上去,而小佳歧也很配合,偶尔会有些痛,但对于他来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虽然在学校总会出状况,但是小佳歧还是很爱去学校,特别是对体育课,是又爱又恨。”一段文字轻松活泼,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形象就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二)故事化和悬念化的节目设计。让观众走进节目中去,是记者做好节目的好办法
悬念激发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与向往。它所诱发的期待情绪是观众收看节目最直接的理由。悬念揭开的过程中,观众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快感。在一定的意义
东南传播2013年第11期(总第111期)
上,可以说没有悬念就没有观众。[31
电视节目的特点就是声画的共同艺术,在新闻节目中更加需要掌握的度就是摆脱平白的平铺直叙,要巧妙地运用一些采访同期声和文字说明,设置下一段的悬念,让节目产生一波三折的效果,引发观众的收看欲望。而到了最终谜底揭开的时候,才有一种“啊!原来是这样”的感觉,获得观看节目的乐趣。
如在《百姓视点>栏目中获得福建省二等奖的节目<我的低保金哪里去了>里,创作者就巧妙地运用了悬念去一步步引导观众走进节目中去。这些低保金哪里去了?村干部又如何拿到这些村民的身份证明等一系列的悬念?让观众们一直紧紧跟随着事件的起伏观看,不忍离开电视屏幕。
(三)做足地域特色化的文章,展示宣传好地方特色文化。有地方特色就有持久的生命力
龙岩有着丰富的人文和文化底蕴,有着独特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河洛文化。永定土楼、红色古田都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同时,在三种文化的碰撞下,也孕育了相当多的特色新闻素材。在这里,各种特色的民间文化也是层出不穷,连城的走古事、游大龙,新罗区的特色采摘节,长汀县的水土治理,上杭五龙村的红色文化、农家乐这些都是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源源不绝的素材库,只要记者去挖掘发现这些特色地方文化资源,就能做出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近年来在福建省内的评奖中,地方电视台获得重大奖项的节目都是展现本土内容,根植于当地特色的创作作品。从这一现象就可以看出地方特色文化对地方电视台节目的重要性。
(四)传统媒体加入新媒体。联合互赢。推动地方电视台节目再上新台阶
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依托的网络文化的兴起,各大新闻网站、社区网站和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微博、微信平
台。
在<百姓视点>栏目的新版中,借鉴了福建新闻频道的成功经验,将推出新媒体互动的节目。节目采用现场与演播室互动的形式,实现观众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可以同步与电视台的系统传输,从而实现了信息的第一时间性。同时,在演播室内,新闻主播可以和被采访人用手机实时互动,节目形式更加灵活。运营商通过平台,将电视台的相关节目以浮动窗口的形式,发送到客户手机端,手机用户可以随时点击观看节目,方便了手机族的观看需求。
四、结语
因此,面对中央、省级电视媒体的冲击,面对网络的兴起,地方电视台想要做大做强新闻节目,只有从“民生新闻”上下功夫,融合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立足当地特色,和观众互动交流,才能做出自己的品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作为地方电视台的从业人员,也要有善于从日常事件中发现新闻价值的一双慧眼,放低身子,贴近群众,才能真正做好“民生新闻”这篇大文章。
蠢【ll】I蚕一
,
何冀鹦,泰继东,十年后的衡周煦:受众的变一、纯耘i『『¨
拣网
册.青年记孝,2m006)::
。一j≯
【2】冯毫民。玲焉霉簿姆砚.麟阉突襄,2007(4).
I’
【3】赵敏.巧愿“悬念”与“慧奏”彰显翦税民生新鞭檄魁秀111。
当代电视。20lO(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