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详细参考答案)
1.(2004年广东卷第15题)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答案】
(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招颜回来(派人把颜回招来)。 (2)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3)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解析】首先应抓住关键词语。在实词方面,如未能把“识”译为“知道”“了解”,而译为“认识”,则容易犯以今释古,不了解古今异义,不考虑依据语境的错误。在虚词方面,“以”表示条件关系,应译为“凭”,而不能误译为因果关系的“因为”。在句式和用法方面,“穷其下”句中“穷”为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穷困”,如未能译出使动用法即造成错误。在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词语方面,“越席”的意思是“离开坐席”,不能译为“越过席子”;“促驾”应意译为“派人”,不能译为“催促驾车”。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 【答案】
(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解析】文言文翻译应对关键词语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要注意这一问题。此题中的“廷折”“面从”,即是关键词语,应译出其名词用作状语的用法。其他,“佞”“化”,也都是关键词语。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句子中的词语都作为关键词语来要求的。在命题时对难度的把握也有细致的考虑,例如第(1)题未将“遂”字列为关键词语,就是为了降低难度。“遂”字在这里表示“竟然”的意思,是唐太宗深刻了解裴矩的为人以及在隋朝的表现后,感到裴矩的言行出乎意外,才用上了这个“遂”字,对于这个“遂”,如实在不懂得其意思,在翻译时可以不译,就用“裴矩遂能”来表达,并不影响得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答案】 (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解析】根据“字字句句落实”的原则,(1)题“其李将军之谓也?”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固然可以得满分。如果翻译成“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尽管与前一答案在句式上有不同,但也可以不扣分。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例如(2)题中的“及”、“尽”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到……时”、“竭尽”,才能算作准确。如果把全句译成“死的时候,……大家都为他哀悼”,尽管大意不错,但未能译出关键词语,全句的译文就不能称为准确,因而也不能得满分。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答案】
(1)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
(2)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解析】根据“字字句句落实”的原则,(1)句中“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2)句中,“天下”译为“天下人”,“知”译为“了解”也对。但是,如果把“穷困”误译为经济困难,把“多”误译为数量多少之意,就犯了望文生义,不知实词的古今异义的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 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畸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选自《宋史·列传》)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③熟羊:地名。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5.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2)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3)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 【答案】
(1)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 (2)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走。”
(3)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 【参考译文】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小时候行为放荡不拘束,自以为很有气节。长大后改变了以前的做法,立志求学。跟随计吏进京,乡亲们聚集钱财赠送他并为之送行。等到回来的时候,他把剩余的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说:“这钱,是乡亲们用来资助入京应诏的人,不可以做别的事。”他将要走时听说乡人生病了,想到:“我回去了,那么他就可能死掉啊!”于是留下来不走,照顾病人。等病人病好了,就用自己的马来载病人,自己徒步回去了。
孙沔征伐侬谣时,侯可请求参与军事,被表奏有功得到了官职,做巴州化城的知县,巴地的风俗崇尚鬼神而废弃医术,只听从巫师的话来治病,娶媳妇必要索取钱财,穷人家的女儿至老也不能出嫁,侯可订立规约制度,判违反者有罪,基本地改变了当地的不良风俗。后来调任华原主簿,有的富人在田籍上并没有登记他们的土地数量,却让别人抵押田契给他达上万亩。侯可责令他们交齐一年的租税。他一早就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郡吏赵至诚贪婪狡猾凶狠残暴,把持下属的短处,身边的人对他无可奈何,侯可暴露他的罪行,将其带枷押入狱中,向州官言明判其死罪,听到的人无不感到快慰、佩服。
他做仪州判官时,正值西夏侵犯边关,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急忙把他的骑兵分为三四支,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走。”夏人围着山转着走,偶尔看到侯可的零星部队,怀疑是侯可的诱敌之兵
而不敢攻击。韩琦镇守长安,推荐侯可做泾阳县知县。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八千顷,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报了他的功绩。
侯可轻财乐义,把别人的急事当作自己的急事,把别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他和田颇是好友。田颜病重,不远千里来求医,还没回归就死去了,死后眼睛也没闭上,有人说:“大概是在等候君吧?”将要装殓的时候,侯可到了。他用手抚摸好友,他才闭上了眼睛。田颜汾有子女,不能够下葬,侯可辛辛苦苦多方谋划,卖衣做活,最终埋葬了他。正值天冷,侯可穿着单衣过活,有人赠送给他白金,他就用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
一天他从远方归来,家人把家中的团境告诉了他,适逢友人郭行敲他家的门说:“我的父亲生病,医生索要百千钱,卖了我家的房子也凑不够这钱。”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关中地区的人们都称赞他贤能。
(2005年山西卷第1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未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货,至时毕集谐狱,临因是知名。
再迂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 彦等申叩冤系三千徐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憧误将馀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间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迂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答案】
(1)(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未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
(2)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参考译文】
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瑾的孙子。他的先祖是从北海迁移到关中的。他的伯父唐令则,开皇未年担任左庶子的职务,因为谄媚的侍奉太子勇而被杀。唐临和他的兄长都有好的名声。……他出仕担任万泉县的县丞。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未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唐临说:“明公如果有什么疑问,我请求自己来承担罪责。”县令于是同意轻囚的休假要求,唐临召来轻囚全部让他们回家耕种,与他们约定好(时间),让他们回到系所,轻囚们都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全部集合一起回到了监狱,唐临因为这件事而出了名。
唐临又升迁为侍御史,奉命出使岭外,接替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审理涉及三千余人的冤案。后来累官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唐临性情俭朴寡欲,不修宅第,服装用具都很简单朴素,对待事物很宽容,他曾经想要去吊丧,让家僮回家取白色的衣衫,家僮拿错了,心中害怕,不敢呈给唐临。唐临察觉了这种情况,就派人把家僮召来对他说:“今天气逆,不适合哀伤哭泣,刚刚让你去取白色的衣衫,就不要去了(暂且停止这件事吧)。”又曾经让人煎药,那人没按程序煎,唐临暗中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因,说:“阴暗不适宜服药,应该马上把它丢弃了。”竟然没有张扬他的过错,唐临宽于待人到这种程度。
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满一年之后,又升迁为大理卿。高宗曾经问唐临在押囚犯的数目,唐临的回答很合皇帝的心意,皇帝高兴他说:“我从前作东宫太子的时候,你已经在侍奉我,我承继皇位,你又居近职,因为从前对你的委重,所以让你担任这个职务。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阀。”高宗又曾经亲自记录死囚的姓名,以前的官员裁断的死囚都号叫喊冤,唯独唐临裁断的死囚没有喊冤。皇帝很奇怪,向他询问原因,死囚说:“我确实犯了罪,唐卿的裁断既然不是冤枉我,所以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皇帝叹息了很久说:“主掌讼事的人不应当像这样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迂
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历任兵部、度支、吏部尚书。显庆四年,因事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岁。
(2006年辽宁卷第1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①
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②③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以为邴原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选自《晋书·孝友传》)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3)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答案】
(1)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译出大意给1分,“遗”译为\"礼物\"一类的意思给1分。
(2)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译出大意给1分,“荫”译为“庇护”一类的意思给1分。
(3)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译出大意给1分,\"责\"译作\"责求\"一类的意思给1分。
【参考译文】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他的祖父王倚,在魏国时就是个名士,父亲王仪,有高风亮节,文雅正直,做文帝的司马。东关战役时,文帝向众人说:“最近的事情,谁应该承
担罪责?”王仪回答说:“罪责在元帅身上。”文帝大怒说:“司马想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吗?”于是让人把他拉出去斩首。
王裒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操行,按礼节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与众不同,说话声音清脆响亮,气质谈吐文雅刚正,博学多才能。痛恨父亲被杀,从不面向西面坐卧,以显示自己决不做朝廷臣于的决心。于是隐居起来教授学业,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都不去任职。在父亲墓旁建草庐而居,从早到晚经常到墓前跪拜,攀上柏树上悲声哀号,泪水洒落在树上,树也为之干枯。母亲怕听雷声,母亲死后,每次打雷时,王裒就到母亲的墓前说:“我在此。”读《诗经》时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够劳”时,总是多次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一诗。
家贫,亲身耕种,根据人口来耕田,度量身材大小来养蚕,也不听任别人对他的帮助,他的学生偷着为他割麦,王裒就放弃了这方面的耕作。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学生中有人被县里役使,就告诉老师王裒委托他向县令求情,王裒说:“你求得的学问不是用来庇护自己的。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向县令求情没有什么用处!况且我不动笔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于是担着干饭,让儿子背着盐巴、豆豉和草鞋,送那个被役使的学生到县里,跟随他的学生门徒有千余人。安丘县令以为是来拜访自己,就整好衣服来迎候他。王裒就走到土牢旁的道上,站在一块断裂的坚石上,说:“学生被县里役使,专门来为他送别。”于是握着学生的手哭着告别离去,县令就放了他,全县都为这事感到羞耻。
同乡人管彦年少有才能却不被人知,唯独王裒认为他必定会名声显达起来,在众人中择他为友,正值两人的儿女刚出生,于是共同约定结为儿女亲家。管彦后来做西夷校尉,死后葬在洛阳,王裒后来又将女儿改嫁。管彦的弟弟管馥问王裒为什么这么做,王裒说:“我微薄的志向都寄托在偏远山野中,过去姐妹都远嫁,吉凶消息都听不到,我常发誓坚持按这种方式来嫁女。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这说明他是属于京都人呀,哪里符合我当初和他结亲的本意呀!”管馥说:“我的嫂子,是齐地人,应当回到临淄去。”王裒说:“哪里有把父亲葬在河南,却跟母亲回到齐国的道理!如此行事,我家与他家还能有什么婚姻关系!”北海的邴春年少就很有志向节操,安于贫寒的生活窘境,背着书籍到处求学,乡里的人都以为他是汉末学者邴原的再生。王裒认为邴春性格狭隘贪慕虚名,最终定会一事无成。后来果然邴春品行不端,学业不成,自此人都以为王裒是有识之人。王裒常主张人的品行只要回归善良的本性即可,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等到京城洛阳倾覆,贼寇强盗蜂拥而起时,亲族都想移渡到江东,王裒却留恋祖父的坟茔而不离开,等到贼人越来越多想要走时,还在留恋不舍导致没及时前行,于是被贼人所害。
(2006年天津卷第1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询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
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
(3)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答案】 (l)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 “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姓人家。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光武帝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宁河内的人?”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命萧何在关中防守,最终成就了帝业。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向北通到上党,向南接近洛阳。寇恂文武兼备,有统帅之才,派遣守河内的人非他莫属。”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颖川杀人,寇恂捉到行凶者将其押在狱中。当时为万事创办待兴之时,军营中犯了法纪,大多情况是对犯法者宽容而不追究,寇他竞然在集市中杀了行凶者。贾复认为这是个让他感到耻辱的事情,回过头路过颖川,对左右人说:“我和寇恂共同做将领,可现在被他所侮辱,大丈夫中哪有心怀怨忿而不马上决断的人呢?如今要见到寇恂,必定亲手用剑杀死他!”寇恂知道了他的意图后,不想和他相见。谷崇说:“我,是个将领,请让我能够带剑陪侍在你身边。一旦有变故,我足以为你挺身而出。”寇恂说:“不要这样。从前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从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啊。小小的赵国,尚且有这种重义之人,我怎能忘记这种大义呢?”于是命令部下准备好供应军队的用具,储备好美酒,执金吾的军队一入界,让他们一个人得到两个人能享有的酒饭的款待。寇恂于是在道中迎候,口说有病而回去了。贾复率兵想追击他,可手下的官吏士卒都醉了,于是就这样走过了他的治界。寇恂派谷崇把情况向上汇报,皇帝于是征召寇恂,寇恂到了以后,发现贾复先在那儿坐着,想起身回避,皇帝说:“天下没有平定,两虎怎能私自相斗?现天我要把你们分开。”于是两人共坐同饮,极尽欢乐。
高峻据守高平,害怕被杀而坚决死守,大将军职奔等人围攻他,一年也没攻下来。建武十年,皇帝商议派使臣招降他,就对寇恂说:“你现在替我前去招降。如果高峻不马上投降,你就带领耿奔等五营兵力去攻击他。”寇恂捧着玺书走到第一城时,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谒,行推辞礼,表示不屈服。寇恂发怒,将要杀死皇甫文,众将功谏说:“高峻有精兵万人.大多带有强努,连年攻克不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他。派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经杀了他了。想投降,赶快降;不想降,就固守。”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开城门投降。众将都来贺喜,趁机问:“请问你杀掉高峻的使者并且使他率城投降,为什么呢中。”寇筒说:“皇甫文,高峻的心腹人呀,是给高峻出谋划策的呀。现在到来,态度推辞不屈从,一定无投降心。成全他那么他就会得计,杀了他高峻便吓破了胆,他就会投降。”众将都说:“我们确实比不上你呀。”
寇构学问深品行好,在朝廷名声很响,所得的俸金.多多地施给朋友、故人以及跟从自己的官吏士兵。常说:“我依靠着你们才达到现在这个地步,难道我能独享这些东西吗。”当时的人把他归于仁厚的长者一类人,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是威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