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来源:一二三四网
学 论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四JII省蓬溪县蓬南镇初级中学’(629100)杜建华 自主学习就是从课前预习开始的,只有当学生对新的学 义及引深义,养成勤动手勤查词典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 习有所准备并养成习惯时,他的兴趣和能力才能充分发展,乐 的探究精神和自学精神。 此不疲,学而不厌,教师才能驾轻就熟,发挥极至。初中阶段应 4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各部分内容 特别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实现课堂的高效,为下一阶段 这是预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最感头疼的一个环节,也是 的学习奠定基石。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 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自学能力强弱的环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 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师在指导归纳各部分内容时应教给一 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让 定的方法,如找中心句,浓缩段落,细分层次,使学生通过思考 学生终身收益。 对文章的内容有确切的理解,或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 虽然我们的教学设计都有学生预习的环节,但并没有从 段落层次的意思,这样让学生真正能够进得去又出得来,思维 学生实际出发,具体指导学生怎样预习,因此学生也只是出于 得到有效的训练。课堂讲课时教师又着重对这一环节加以检 完成任务而形式上去做个样子,没有真正自主的学。这样不仅 查,抓具体,抓落实,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 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还会助长学生的懒惰。 有真切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 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前期准备,就没有高 的概括力。 效的语文课堂。 5思考课后练习题 一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下几点看法: 1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 般来说,课后练习题都是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 呢?通过课堂实践,关于初中语文课堂预习的有效策略我有以 的。预习时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文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自学所得,开拓思维,培养他们的思 维能力。有些思考题是开放型的,更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延 学生每接触到新的课文,往往对新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 伸到课外,如果学生对这类思考题发生了兴趣,又可开拓学生 景都感到陌生而好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下的注释 的视野,开发其课外学习的天地,拓展知识面,进一步培养他 了解作者。大多数课文没有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 们的发散思维。 查找有关资料(课外同步训练的练习册大多都介绍得较详 6疑难问题记录 细),或者到互联网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在预习中做到这 来说,理解课文内容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2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 点是很不容易的,而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对学生 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 见,或者是有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 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去弄 这要养成习惯。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 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明确课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的预习和 教”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 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 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古代教育家 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必须要注意到两个方面:①课文前面的 就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供人终生受用”的 预习提示。这个内容大多是对课文内容的概述和归纳,或对学 古训。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 习文本提出一些要求,注意到了这一点,预习起课文就会感到 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 有了努力的方向了;②课后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多都是紧 己去探索,自己去辩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 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如果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 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不论古人还是今人,都 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但许多同学在预习 同样强调,教育学生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自 中,往往对这两个方面熟视无睹,以为是无足轻重的,结果对 能读书”,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综上所述,抓好学生规范 课文的预习就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 性预习,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使学生在上课前做好充 在预习中要很好地重视这两个方面。 3 自学文中生字新词 分的准备,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学生通过查资料,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 这是预习中学生较为注重的一个环节。教师似乎可以不 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另一方面, 用多加注意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而实际当中,往往 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自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不仅增长了知识, 就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最容易麻痹大意,最容易出现马虎对待 提高了能力,还养成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的现象。因此,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教师规范性的指导,学生不 我们心中理想的课堂是以学生恣意的学和教师灵动的不 仅要注意自学生字词语的音、形、义,还要学会辩析词语的感 教为支点的,课前预习是整节课生机的源泉,课前预习充分, 情色彩。对一些带有典故出处的词语还要弄清词语的出处,原 课堂展示就顺利精彩,课堂不仅有气氛也能实现高效。 I ̄'-MAIL,',.IYXDH99@ 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