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课题 8.古诗二首 课型 精读课 人文性 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领略自然之 主题 美。 工具性 阅读主题: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主题 表达主题: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 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教学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重点)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重点) 4.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难点) 课时 两课时 安排 教具学PPT课件 具 第 一 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 师生活动 环节 修改建议 导入新1 课,破以“楼”为令,男女生进行比赛。 题质疑 2 指导书写“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读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质疑) 3 初读古1 诗,整同桌互查——指名读——正音——领读——体感知 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2读,齐读。 1

3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4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精读诗1。 句,悟出示相应的两幅图,判断哪行诗描述的是哪幅意明理 图?并说说理由。 依据图画和诗句,填空: 的太阳靠着 的山 地落下, 的黄河流进 的大海。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说说这个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板书:远 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带着体会,依据停顿符号,有节奏的读。 2 为什么能看这么远?要想看的更远该怎么办? 出示写感想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按照停顿读诗句。 如果你是作者,在登上更高一层楼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练习想象说话:我会看到: 的 ; 的 ; 的 …… 3由此可见:只有 ,才能 。 这也是这首诗想要告诉大家的一个道理,带体会读全诗。 总结全1 文,拓 2展延伸 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几句话写出来。站在高高的 上,我看到了 的 ; 的 ; 的 …… 3 2

主题阅读 《芦花》、《花影》、 思考:1.哪句写景?哪句写感想? 2.看到了哪些景?想到什么? 识字、依:左窄右宽。右边“单人旁”要收。“衣”最后一笔写字指是捺, 导 “衣”第二笔横稍长,组词训练。 板书设 登鹳雀楼 计 站得高 才能 看得远 第 二 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 师生活动 环节 修改建议 前置作1. 读准诗句,画住认字条里的字,并借助拼音认字。 业 2. 了解李白、庐山。 初读古1. 自由读后指名读全诗,纠错、正音。 诗 2. 出示生字,自由读后检查读。集中纠错、正音。 解诗题 1.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2. 说说对“庐山”和“瀑布”的了解。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知诗人 谈谈对李白的了解。 明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3)\"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4)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3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理解:川,河流。 (3)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3)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悟诗情 1.学生质疑: 1、\"生\"为什么不用\"升\"?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生,产生而后升起。 2、\"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1)学生交流。 (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2)配乐朗读。 主题阅《四时》、《贞溪初夏》、《出郊》 读 思考:1.诗中体现了景物的那些特点? 2.那些词中体现的? 板书 设计 望庐山瀑布 飞流 三千尺 银河 落九天 教学反思 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