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一二三四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马佳奇 冯馥林

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10期

摘 要: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以全国百强县市宜都市为例,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微观层面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并结合地方实际,探讨如何破除民营经济发现的现实困境。 关键字:宜都;民营经济 一 宜都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作为工业百强县市,宜都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246家,其中民营企业就占到了97.5%;2019年10月,民营企业产值占到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2.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总量的91%。

重点民营企业东阳光实业(集团)产值突破90亿元,达99.6亿元;长江药业、土老憨生态农业、东阳光药业、鄂中化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形势较好,产值分别增长35.8%、14.9%、12.5%、10.7%。

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2018年宜都东阳光公司生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雄踞全球65%以上的市场份额,磷酸奥司他韦(可威)单品种销售26亿元,冬虫夏草产出干鲜草突破14吨。

二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缺少优质品牌。一是传统产业占比重。全市民营工业企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230多家民营规模工业企业中,除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外,90%以上的企业都是传统加工、制造类企业,主要业务为原料的初级加工,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二是企业科技实力弱。230多家民营企业中,高新企业仅占18%,“隐形冠軍”企业仅占5%,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仅占6%,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高附加值、技术先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企业数量少,而且规模小,难与传统行业相比。三是企业管理水平低。民营企业中家族式管理比较突出,经营观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产权不够清晰,职业经理人市场发育不健全。

(二)融资难、招工难、用地难等要素问题较为突出。一是融资困难。全市民营企业因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等工作融资需求较大,但因金融部门融资门槛高,民营企业自身抵押物不足、负债率高等原因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二是用工缺口大。二三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就业渠道更加多元,以制造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对求职者的吸引力逐渐弱化。通过千名干部进千企走访,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反映有用工缺口。三是用地指标不足。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工业用地指标进一步压缩,同时全市是丘陵地区又是工业强市,有限的土地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因此用地指标主要向重点工程、招商项目倾斜,民营企业难以获得相应的指标。

(三)扶持措施知晓度低,政策受益面有待拓宽。一是政策信息宣传不够。虽然各级在简政放权、减免收费以及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都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由于政策信息分散,未实现共享,导致民营企业对扶持政策的知晓度相对较低。二是优惠政策落实不够。一些政策措施在执行层面上存在着不及时、不连续、不完善、不到位等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叠加效应,政策受益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三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建优质品牌,加快产业机构调整。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创商标。筛选出一批产业拉动强、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多方面予以倾斜,尽快将这些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创建品牌,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应用和产品科技含量,聚焦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的“隐形冠军”。三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设备更新换代、产品质量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重点,滚动实施工业技术改造“三年计划”,争取省级专项资金,用好市级专项资金,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促进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二)破解要素制约,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一是深化产融合作。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组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邀请企业和银行参加,向银行推介好项目,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经营管理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利用全市人才服务中心平台,打通民营企业吸收经营管理人才通道,为广大民营企业解决人才引进难、使用难和流动难的问题。

(三)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政策收益面积。一是大力推进政策落地见效。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将各级民营经济政策逐项分解,进一步明确职责,层层传导压力,推动目标责任和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探索“一窗办、一网办、帮你办”改革探索,持续推行“一网覆盖、一次办好”,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了政府职能“大转变”、政务数据“大整合”、行政效能“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盘和林·新时代民营经济,我国经济系统至关重要的增长动力,[J]企业观察家,2019.1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