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家教指导案例(郑瑜虹)2

来源:一二三四网


漂亮女孩小邋遢

和欣部 小三班 郑瑜虹

2014、10

背景:

家访时看起来雪白粉嫩、干干净净的可爱女孩,生活里可是让老师花了不少心思的“邋遢大王”——囡囡。每天早晨进教室时穿着整洁的衣服,不到回家已是污渍斑斑……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会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邋遢事件”……

事件一:新生入园时,孩子们不免眼泪鼻涕一大把地和家人道别,囡囡也不例外。原本在大门口一个人边哭边说着:“我要回家……”的囡囡,见郑老师拿着餐巾纸朝她走去时,立马使出浑身的劲儿一擤……“两行清泉奔流而下”。见状,我开玩笑地说:“哎呦~”这下可好,自此之后“哎呦”便成了囡囡的“法宝”,任何时间、场合,只要她需要就会上演这么一出……“哎呦~鼻头污!”不时还用手臂一把擦掉……这下可好,一脸一手满是鼻涕!

事件二:吃饭可是囡囡一日活动中邋遢的时候!很想根据老师的要求“大口大口吃”,只是这一口的大小总是把握不好,送到嘴里的饭菜总是满到塞不下,还一边嚼一边往下掉……不一会儿脸上身上、小碗周围还有桌椅底下已经洒了许许多多。老师还没来得及提醒,囡囡的袖子、胸口又蹭了上去……哎……喝汤就更别提了,由于嘴巴“喝”的速度赶不上小手“倒”的速度,汤只得从碗边溢出来,弄得浑身都是……

事件三:妈妈老师在打扫厕所时几次发现女孩子厕所厕纸篮里放着用过的厕纸,于是老师对此情况特别进行留意,原来又是我们囡囡干的。老师们在厕所时加强提醒,“用完的厕纸要丢到小马桶里”“上完厕所冲马桶”……之后,厕纸随意放的事情再没有发生过。可是一天,大妈妈气愤地从厕所里走出来说:“刚才是哪个女孩子上厕所用了那么多的草纸呀?冲都冲不下去!”每个孩子都叫起来“不是我!”可是囡囡没有像往常那样大声嚷嚷,眼睛没有和我对视,我猜想可能是囡囡。我再次跟孩子们说了该如何使用厕纸,之后悄悄地观察起来,几天都没有发现。一天我站在男孩小便池旁佯装在观察男孩子,其实不断地瞟女孩子那边的情况,果然囡囡正一张一张不断地往小马桶里扔草纸,有时也拿出来把玩一下……

第 1 页 共 4 页

策略:

(一)对囡囡邋遢行为的分析

1、囡囡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事事充满好奇,很多事情觉得很好玩,就会尝试着去做,而不会去思考合适与否。比如:孩子在家,大多由成人帮助如厕,在幼儿园自己动手使用厕纸便觉得很有意思,草纸在水中吸水发生的变化对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她在反复观察。

2、在家干净整洁的囡囡在园时表现出邋遢,根本还是源于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有时有想要完成老师要求的想法,只是“眼高手低”。比如:吃饭的时候,就是会不经意间就弄得满桌满地都是,有时想去捡饭粒,又反而把碗打翻,更弄得一团糟。有时,一些个人卫生的事尚没有形成自己做的意识,比如:在家有鼻涕了就直接一擤,大人一定会第一时间擦干净,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习惯。

3、囡囡有时有一些初步的卫生意识,但又想得到成人更多的关注和照顾,有时是故意为之。囡囡有“鼻涕流出来要用餐巾纸擦干净”的意识,可是自己还不太会这么做,从囡囡去扔使用过的餐巾纸,只捏住一小个角落的表现可以看出,她非常清楚鼻涕脏脏的,自己这么做很不卫生,但是同时她也知道这样的举动能够引起成人的关注,甚至是照顾。

基于以上,我认为囡囡出现这种种状况,现阶段最需要改变的还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这种能力一定是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提高的。

(二)家园共育的实施

1、我与囡囡妈妈沟通了孩子在园时种种邋遢的窘况,从妈妈那里得知孩子在家情况几乎也是如此,吃饭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而且咀嚼时饭粒还会漏出来。玩具什么的都是成人帮着收拾。在生活自理和卫生习惯方面老人照顾得是相当周到的,所以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几乎没有。家里也很想改变孩子的状况,但是当孩子出现抗拒时又会放弃之前的教养想法,就想着到了幼儿园老师总是会教的,而且小朋友在一起也会相互学习,自然就会发生改变。

我把幼儿园的做法告诉了囡囡妈妈,如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老师保持平和冷静的态度,不急于解决问题。告诉孩子怎样是对的,示范给孩子正确的方

第 2 页 共 4 页

法,请孩子跟着老师的样子模仿。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肯定孩子一点点的进步,并和孩子一起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

2、当和囡囡的爷爷进行沟通(家里主要是爷爷照顾囡囡的日常生活)时,爷爷也有着许多无奈,很想照顾好孩子,怕儿女怪自己没带好,所以除了事事帮着孩子做也想不出什么其他的办法,有时孩子一哭一闹也就随她吧。爷爷在孩子身上所花的精力非常的多,而且祖辈疼爱孩子的心情也无可厚非,看到爷爷的脸上露出的都是自责,我也很难过。我告诉爷爷:“感谢您为囡囡所做的所有的事,您真的太辛苦了,囡囡长大了,您可以慢慢地让她试着自己做,那么聪明的孩子这么点小事怎么难得倒她!”跟爷爷说说其他家庭也有着类似的状况,别的家庭的老人也都有相同的处境,所以不用过分担心,但是我们必须给孩子更多自我成长的机会,是给孩子空间,也是给老人减压。爷爷总是担心孩子不行怎么办,其实不行就再来,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成长起来的。

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很多,父母也好祖辈也好,都已经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但是缺乏家庭教育方法,所以更多的只是听之任之。

(三)在园跟进策略

1、及时鼓励。平日里,经常留意囡囡的卫生习惯,一旦有好的表现及时鼓励。如:衣服拉平整了,吃完东西嘴擦得真干净,用纸巾擦鼻涕了……逐步形成爱干净爱卫生的意识和习惯。

2、简洁形象的语言提示。进餐时,老师通过反复的提醒没有得到好的效果,最终以一句简单却很形象的话达成了目的——“小门关关紧”。两片嘴唇就像是两扇小门,饭菜就像是客人,客人进门之后我们得把小门关关紧,这样的表述方便孩子们记忆。同时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囡囡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为了把小门关紧,那么放进嘴里的饭菜就不能那么多……

3、生活要求渗透于学习活动中。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有喂小动物吃饭、折叠衣服等内容,让孩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动手能力,获得了一些生活自理的方法。

囡囡正在发生一点一滴的变化,家长从孩子的变化中获得了信心,在家也配合地鼓励囡囡自己做事,这样的家园配合让我们的宝贝进步得很快!

第 3 页 共 4 页

反思:

孩子“邋遢”的小事有许多许多,有的与孩子日常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关,有的受现有动手能力的限制;有的邋遢有意识而有的无意识。老师应当灵活地将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自理能力培养等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家长在家中也与老师统一要求,比过去给予孩子更多自我服务空间,始终坚持,不厌其烦。家长的认同和改变,源于孩子身上的变化与成长。当遇到缺乏家庭教育方法的家庭时,老师在给予指导的同时,用孩子身上的变化来真正地感动家长,寻求相一致的教育态度。

囡囡正在给老师和家人们惊喜!我们班级那个“邋遢大王”已经慢慢不见啦!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是我们最最开心的事!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