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汇总

来源:一二三四网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五、反思拓展: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得分____

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 。 2.记录数据:

手的拉力F/N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A弹簧测力计示数B弹簧测力计示数F1/N F2/N

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的关系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时间:年 月 日 实验预习: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其公式是:

2、若已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的密度ρ液,能否推导一个公式来计算浮力?若能,请写出推导过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参照实验一,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G= N。 2、如图,在溢水杯中盛适量的水,(液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弹簧测力计挂住物体,将物体放入溢水杯中。

3、待溢水杯中的液体不在溢出时,在量筒中直接读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 mL= m3 4、计算物体排开测量桶和液体的重力G排

=mg=ρ液g V

N。 写出计算过程

4、液体受到的重力G液= N。 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

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 ;

B .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

让 溢 出 的 水 全部流入小桶中,同

时 ; D.将盛有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 (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 骤是 (填字母). 3. 按要求组装滑轮组——一定一动、两定两动 4. 弹簧测力计用竖直向上的力向上拉绳子使重物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同时分别记录绳端和物体在刻度尺上的始末位置 (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那么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5. 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 物理实验报告单 学年 八年级下册 班 姓名 实验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结论: (1)同一滑轮组,所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___实验一 钩码重 1 2 3 实验二 钩码重 勾码始位置 勾码末位置 勾码上升距离 1 2 3 实验目的:学习组装滑轮组,学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勾码始位置 实验器材、药品: 实验步骤: 1.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总重力G 2. 把刻度尺固定在铁架台上 勾码末位置 勾码上升距离 有用功 拉力 绳端始位置 绳端末位置 绳端上升距离 有用功 拉力 绳端始位置 绳端末位置 绳端上升距离 总功 总功 四、实验步骤: (2)双滑轮组和单滑轮组,提升同样重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 平衡螺母 ,使横梁平衡。

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码的物体,相同的高度,___________滑轮组机械效率大。 50g=0.05kg,重为: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

(3)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

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

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

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

教师评分: 日期 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阻力臂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 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

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步骤5:整理实验器材。

五、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六、分析论证: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 F1L1=F2L2

思考: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答:可以方便用刻度尺来直接测出实验中杠杆的力臂大小 一、探究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 杠杆 、 钩码盒一套 、 弹簧测力计 、

动力 动力动力×动阻力阻力阻力×阻 细线 、 刻度尺

F1(N) 臂力臂 F2(N臂力臂(N• 三、探究假设: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

l1(cm) (N﹒m) ) l2(cm) m) 力臂的乘积”有关。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弹簧测力计(2个)、钩码(4个)、头发一根(自行准备)三、实验步骤: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零和注意使用尽量减小摩擦;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拉钩,感受1N、2N和5N的拉力大小;

4、分别测量1个钩码和3个钩码的拉力大小; 5、测量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少;

6、测量弹簧测力计A和弹簧测力计B在水平面上沿相

反方向相互拉动时的拉力的大小。

五、实验记录:

1、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_____N,所用弹簧测力计

的分度值:______N。

2、提起1个钩码的拉力是______N,提起3个钩码的拉

力是_______N。

3、一根头发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_________N。

4、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是______N,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是_______N。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______个物体上。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

(1) 学习组装滑轮组

(2) 学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是个间接测量的物理量,根据机械效率公式

 = w有/w总 有GhFs 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6.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总重力G

7. 把刻度尺固定在铁架台上

8. 按要求组装滑轮组——一定一动、

两定两动

9. 弹簧测力计用竖直向上的力向上

拉绳子使重物匀速上升,读出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F。同时分别记录绳端和物体在刻度尺上的始末位置 10.

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

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实验一)

实验内容 次数 1 2 3 钩码重力G/N 钩码的始位置h1/m 钩码的末位置h2/m 钩码上升的距离h/m 有用功W有/J 拉力F/N 绳端的始位置s1/m 绳端的末位置s2/m 绳端上升的距离s/m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实验结论:

(1)同一滑轮组,所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2)双滑轮组和单滑轮组,提升同样重的物体,相同的高度,___________滑轮组机械效率大。

(3)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1)弹簧测力计 应竖直向上用力. 为什么?_________ 在匀速拉动过程中读数.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钩码重力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而不是根据钩码的额定值计算

为什么?______________ (2)用刻度尺测量s、h,应分别记录始末位置,求差值。

(3)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进行一些必要的比较,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规律,而不是求平均。

建议在每一个组装中: 第(1)(2)次实验控制提升高度相同,取不同的钩码数,比较滑轮组效率跟被提升重物的关系。

第(2)(3)次实验取相同的钩码数,使物体上升不同的高度,比较滑轮组效率跟被提升高度的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