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从

来源:一二三四网
广东农业科学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43(12):186—192 doi:10.16768 ̄.issn.1004—874X.2016.12.029 余华荣,曹阳,周灿芳,等.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J].广东农 业科学,2016,43(12):186—192. 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 余华荣,曹 阳,周灿芳,刘 序,雷百战 (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作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在产业融合理论 指导下的有益实践。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产业融合和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农 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分析休闲农业旅游融合的动力、过 程、效果,分析广东农旅产业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融合的对 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现代农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6)12—0186—07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__A case study of Conghua.Guangzhou YU Hua-rong,CAO Yang,ZHOU Can-fang,LIU Xu,LEI Bai—zhan (Institute of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Guangdong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zhou 5 10640,China) Abstract:The idea of“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hure and tourism,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and strong agriculture”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al tourism,is also a useful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or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At present,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has slowed down,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has continuously optimized and upgraded.In the context of the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y,agriculture is also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Taking Conghua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riving force,process and effect of industry convergence,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Guangdong agricuhural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fina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Key words: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industry convergence;modern ag6cultural transformation 收稿日期:2016—10—05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星火计划项目(20l3B0203 l4()(】5) 作者简介:余华荣(1979一),女,硕士,助理研究员,E-mail:279485147@qq.com 通讯作者:曹阳(1978一),男,硕士,助理研究员,E—mail:5886902@qq.COB 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O年 代的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一些西方国家在技 术革命驱使下出现了产业融合,进而开始对产 业融合理论展开研究。目前产业融合远不限于 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向传统化、 自然化和生态化转变,休闲旅游与现代农业有 机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延伸融合形成了休闲 农业旅游这一新型业态。 休闲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 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的一种 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已经成为休闲产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 作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2],也是 在产业融合理论指导下的有益实践。我国农业 和旅游业的融合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2001 年,农业旅游首次被正式提出,与工业旅游一 并被国家旅游局列为2001年的旅游工作要点。 2009年,国家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强旅游业与农 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互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国家为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指出要 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通过产业融合 进一步拓展旅游发展空间。2015年,国务院明 确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等第 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互联网+农业” 新业态t ,以产业融合形式推动农业与旅游业 转型升级。 目前,休闲农业旅游作为拓展农业功能和 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在全国范围内生命力强劲, 发展势头良好。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旅游接 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 400亿 元,从业人员79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 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4]。“十二五”时期 休闲农业旅游的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 速均超10%,休闲农业品牌建设呈现出“百花 齐放”的态势,仅农业部就创建了149个全国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86个示范点,推 介了140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47个中国美丽 田园和1万余件创意精品。 广东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也方兴未艾。自 187 2014年农业部开展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以来,广 东信宜市八坊村、汕头市潮南区东华村等l0个 村人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韶关市翁源县和梅 州市平远县获评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游示范县[ 。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广东休闲农 业旅游仍将是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伴随着广 东休闲农业旅游快速发展,也出现一系列问题, 如产业链过短过窄,与地方特色、文化、工艺等 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l6]。究其原因,主要是 没有准确把握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即 农旅融合互动没有到位,没有形成一个新型的 产业系统,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交叉融合的新兴 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 因此,本研究从产业融合的角度,选取广 东有代表性案例广州市从化区作为实证研究对 象,从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突出问 题、融合条件及融合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广 东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做出理性判断,在此基础 上提出广东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对策 建议,为广东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引 和参考。 1 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的现 状及过程分析 1.1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动力 改革开发以来,广东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 展,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大量城市居 民对乡村田园生活产生向往。伴随着农业功能 的拓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 界限逐渐模糊,农业与旅游业互相渗透、互相关 联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 的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需求拉动、投资推动、政 策驱动3个方面。 1-1.1 需求拉动 市场需求是休闲农业旅游 产业融合的主要动力因素。2015年,中国休闲 农业旅游的游客数量达l3亿人次,旅游收人 3 200亿元[7]。据国家旅游局预测,未来5 l0 年,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接待可达20亿人次,其 188 中农民直接接待可达10亿人次,休闲农业发展 潜力很大,正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据 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州市从化区旅游人数 达1 976.08万人次,年均增长14.1%;全年共接 待游客1 500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约占 50%;旅游总收入近50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约占30%。从化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对当地 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1.1.2 投资推动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 和增长方式转变,广东休闲农业旅游市场前 景十分广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 放休闲农业市场。一方面政府资金加大投入, 园区道路、排灌、电力、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 建设不断完善,相继实施了花卉大道、花卉大 桥等大型基建项目,完善了园区主要观光道 路、核心区域的农田水利排灌设施建设以及 村容村貌建设等,大大提高了产业综合生产 能力。另一方面,从化在农家乐、休闲度假、 特色小镇等领域,吸引了天适樱花、宝趣玫瑰 园、大丘园农庄、田心社等企业及社会资本进 驻,打造了一大批优秀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 2015年,西和村全村正在进行村庄整理,财政 资金投资300万元整饰建筑外立面,已完成全 村的70%;投资130万元的玫瑰广场、1 000多 万元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工程正在施工中;樱 花广场、竹林公园、2 000 m 的停车场、绿化景 观、休闲步道、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工程正在 设计建设中。大量资金的投入,为休闲农业旅 游的产业融合提供了资金保障,推动产业快速 发展。 1.1.3 政策驱动在政策方面,2016年中央一 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广东省加大对休闲农 业旅游扶持力度,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一 系列引导规范。例如为人驻休闲农业项目,从化 区为企业提供优惠的财政与金融政策支持;在 规划方面,政府编制休闲农业旅游总体规划;在 技术方面有针对性的为相关产业提供指导。从 化各级政府通过举办“生态文化旅游节”、“荔 枝节”、“玫瑰节”、“樱花节”等以花、园艺为 主题的博览会,以花为媒,加强宣传,扩大休闲 农业旅游影响力。此外,还成立了美丽乡村群片 区协会,指导农民积极有序参与开发农家乐、农 家旅馆,推动片区旅游开发,实现产业化、规模 化经营。 1.2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1.2.1 产业关联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的过 程就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这两大产业对接的过 程_8]。从农业产业来看,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 农林牧副渔等传统农业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 样,农耕文化地域特色明显。从图1可以看出, 从资源的角度,广东现代农业乡村景观、特色产 品、农村村落通过资源整合,为旅游业提供田园 风光、特色美食、创业基地;从文化的角度,农 业的特色产品、生产经营为旅游提供农耕体验、 乡土文化、农业科技、水乡文化。广东的现代农 业为旅游业提供资源和载体,旅游为农业提供 服务和产品,完美地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结合 在一起,满足游客对休闲农业旅游的需求,促进 产业快速发展。 农产品 l 乡村景观 采摘 l卜 ._|—————叫囝 L_ l二=1二弋_= 、 = l 特色产品 垂钓  I农舍村落 文化融合卜-_ 休闲农业旅游>.‘— 资源整合 喜民乡攀俗土季体文 验l广化l}. }————— 旆L_= 解_、l_  田园风光 特色美食 开心农场 农业科技f 创业基地 图1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关联图 1.2.2 创新整合推进资源与产业协同发展, 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资源与产业进行 有效整合,将农业景观、农业民俗、古村落、养 生文化等方面将作为休闲农业旅游融合的支撑 189 基础。从图2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从化 产业内部和外部进行联动,建立花卉展示交易、 区围绕花卉、果树、蔬菜等主题,构建不仅涵盖 现代仓储物流、科普教育和乡村休闲度假、生态 花卉苗木新品种研发、工厂化育苗、展销、保鲜 养老疗养区、大学生产业孵化区,打造现代农业 物流等,而且可以从农业领域延伸到食品、化妆 与旅游业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品、养生产品的精深加工领域。通过在果菜花等 图2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创新融合路径 1.3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效果 1.3.2 促农增收明显 自2005年,从化区实施 l-3.1 主导产业突出 从化区花卉产业经过十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战略以来,构建了农旅 几年的经营,承接了芳村、顺德、南海等花卉生 融合的生态产业链,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民增收 产企业,成为广州较大规模的新兴花卉产区,多 格局。2005年以前,万花园范围内的土地以种 肉植物和小盆栽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植荔枝、水稻为主,荔枝大小年明显且市场价 通过不断拓展花卉产业,延伸产业链,小盆栽起 格不稳定、果农的效益比较低(如丰年价低, 初在企业规模种植,在行业内起到引领作用,价 小年价虽高但荔枝产量低)。园区推动退果还 格是全国市场的标杆。落户花卉企业签订合同 田工作后,实施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 面积约867 hm ,已投人生产面积超过867 hm 。 展。随着企业相继进驻园区,吸收了当地农村 通过从化万花园农旅产业融合前后情况(表 富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提高了农 1)的对比可以看出,2015年整个园区的产值 民收入,同时带动了旅游业和周边餐饮业、农 已经超过6亿元,目前产量占全国60%~70%, 副产品销售的发展。目前,万花园核心区花卉 一年可不间断提供2 000多万盆,数量居全国 企业共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约5 000人次(含 前3。2016年巢蕨全国市场容量300万~400万 临时劳动力),其中,固定劳动力约2 000人。 盆,其中6O多万盆来自从化。由此可见,从化 为村民带来地租收入的同时,还增加了村民务 区已经形成了以生产鲜切花、兰花、盆花、种 工性工资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据统计,2015 苗、特色苗木为主体的格局。 年,园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人已达18万元,高 表1 从化万花园农旅产业融合前后对比 注:数据由从化区农业局提供。 190 于从化市人均纯收入水平,有效促进了区域农 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3.3 经济效益显著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 合,经济效益因产业升级实现了效益叠加。一 方面,由农产品到加工产品实现了第一次升 值,经过包装创意实现第二次升值,附加上旅 游服务、通过游客购买之后,既节约了物流成 本,也实现了第三次升值_9]。同时,旅游者的 旅游活动延伸到农田、作坊等乡村资源和环 境中,实现了效益的多元化。依托园区良好的 产业优势和明显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园区紧 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加快发展以观光休闲 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亮点的旅游业,逐步在发 展乡村旅游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并取 得显著成效,有效提高片区农民和村集体经 济收人,形成了以兰花、樱花、玫瑰花和火龙 果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据统计,2015 年西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村内景区 共接待各地游客80多万人次,仅201 5年春 节假日期间,天适樱花园1家景区接待游客 就达10万人次以上,带旺了当地旅游服务餐 饮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 转型和增加了农民收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1.3.4 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广东休闲农业旅 游发展已有10来年,有效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乡村面貌的改善和农村生活的提高。截至 2015年,从化已建立30多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游景点,从事餐饮、住宿的乡村农庄300多个。 2016年,从化进一步拓展产业功能,挖掘园区 花卉文化,促使园区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发 展,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启动特色小镇和省级 农业主题公园建设。从化区通过休闲农业旅游 融合,经过多年的建设,以村容村貌改造、基础 设施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涵盖美丽乡村、 特色小镇、农业公园、绿道、休闲企业串联的现 代休闲农业旅游新模式,为广州乃至全国农业 与旅游业相融合的美丽乡村群建设提供了借鉴 经验 2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主要问题 2.1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 经过多年发展,随着农业企业集聚和旅游 客源的增多,不论是小型农家乐还是大型休闲 景区,都存在对乡村、对农业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问题。休闲农业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就是 优美的环境、田园的景观和淳朴的感觉,因此, 开发中一定要注意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 田园景观的破坏和乡村环境的城市化l1。。。 2.2 多部门协调管理统筹难 休闲农业旅游的建设,涵盖农业、旅游、文 化等多个产业领域,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因涉 及农业、林业、旅游、文化、规划、国土、建设 等多个不同职能部门的管辖,工作重心、出发 点和利益不完全相同,会出现许多难以协调、 分割管理的情况,资金分配、项目建设统筹难 度大。 2.3 经营模式产品单一 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盈利点以农业观光、农 事活动等为主,农家乐经营模式单一,消费特征 以“一顿饭、一日游”和“节假日、花果期”方 式为主,“过夜经济”尚未形成规模_1 。休闲 度假、食疗养生、园艺科普方向的多元化产品仍 有待进一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农旅深度融 合、质量安全可追溯,集艺术性、纪念性、实用 性于一体的农特旅游商品的生产、营销体系尚 不完善,产品设计上融合不够,民宿、婚庆各业 态需要进行合理协作和衔接。 2.4 综合性人才匮乏 产业融合和产品创新的现状迫切需要一支 高水平的从业队伍和研发队伍。专业人才严重 不足,尤其缺少懂农业经营、旅游策划、文化创 意和园区管理的人才。在农业和旅游、文化产业 结合的过程中,挖掘广东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农 业旅游创意产业化开发,以及特色旅游产品的 研发、有力的宣传营销和系列推介活动等_1 , 都需要实践经验丰富、能力强、素质高的设计、 管理人才。 3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3.1 实施顶层设计。强化政府服务 加快休闲农业旅游顶层设计。政府相关职 能部门应顺应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需求,尽快 制定“农业与旅游、文化、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 规划”,形成有利于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新业 态等软硬件条件建设,提升休闲农业旅游产业 的发展层次。延伸休闲农业产业链,出台行业标 准和引导鼓励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的优化与 创新的扶持政策,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健康 发展。 3.2 /Jn ̄¥产品创新,营造农旅特色品牌 围绕广东农业特色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 条,实现旅游资源的体系的纵向横向一体化。积 极举办农事节庆,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围 绕不同的主题,营造农业旅游大氛围。在节庆活 动上,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培植农业旅游 和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如今一些特色农业旅游 地已经初具品牌。例如,从化区每年举办杨番薯 节、杨梅节、荔枝节、竹笋节、青梅节、三华李 节、红叶节等花果节庆活动成为从化特色品牌。 在未来需要充分借鉴经验并立足地方特色,打 造更多休闲农业旅游地品牌。 3.3 加快主体培育,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休闲农业旅游生态产业链,加大综合 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聘任农业旅游首席专家, 成立专家团队,加强培训指导,研究编制规划, 策划农旅项目,探索发展模式,以提升农业旅游 水平。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加强农业旅游项目 主体培育,依托协会、村、主管部门等组织企业 和村民外出考察学习,提升经营理念,举办农业 旅游经营主体培训班,提高经营者经营水平。强 化休闲农业园区企业运作,加快引入一些有实 力、有理念、有竞争力、有自主创新能力、有战 略意义的企业来运作农业园区、旅游景区。整合 产业链,丰富产品库,发挥其规模效应、规范效 应、品牌效应、带动效应,提升整个农业、旅游 产业的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农业、旅游产品的附 191 加值。精心策划,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将实 力强的农业企业、旅游企业、乡村经营企业等联 合起来,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以实现资源共 享,优势互补,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业旅游文化产 业链,增强竞争力。 3.4 创新融合模式。打造产业融合新业态 新业态是未来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 增收的新空间。农业公园、农村电子商务方兴 未艾,农村养老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初露头 角、需求巨大。围绕广东农业“一镇一品”特 色产业、特色小镇、农业公园、新农村示范点等 抓手,创新“农业+旅游+文化+新农村”模 式n ,打造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新业态。加快 “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开发信息 手机APP,在手机上实现园区企业、村庄和农家 乐在线查询功能,为使用者提供游客定位和农 庄地图导航服务,季节性推荐休闲乡村旅游线 路,打造最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地。 3.5 促进多元增收,健全利益分享机制 切实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农 民成为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主体。政府相关主 管部门充分发挥主导、协调、监督等职能,把 建立公平的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作为重要内 容,兼顾农民与投资企业间的利益。支持引进电 商,发展星级酒店、特色民宿、创意村居,创新 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新业态。支持通过盘活闲 置房屋、农村老宅老院、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资 源培育农民增收新业态l1 。加大对当地农民的 培训辅导,调整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培训、农业 技能培训等项目资金安排,支持新业态人才培 训、认定和就业工作,帮助他们提高经营和服务 水平,成为当地旅游的服务主力,实现农民增 收,农业增效。 参考文献: [1] 周昌芹.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 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 大学,2012. [2] 司嵬,陈云川,张哲乐,等.成都市龙泉驿区农 192 旅产业耦合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旅游学 院,2014(3):50-59. 周军,吉银翔.农旅融合视角下传统农业园区 的转型与重构——以南京滁河大农业园区发 展规划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5(12): 540-544. 冯建国,陈奕捷.以休闲农业为核心,带动都 市农业产业结合[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32(4):61—65. 张英,陈俊合,熊阎.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关系研 究及实证——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J].中 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109—113. 戴春.农村—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融合 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一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J].赤峰学院学报,2016(3):40—43. 马晓河.推进农村・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N].农民日报,2015—02—10. 何勋.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耦合的动力机制及 其发展模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11(2):41—44. 叶春东,周维.农旅综合体初探[J].旅游管理 研究,2014(11):24—25. [10] 刘晓明.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 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4(5):187—192. 谢婷轶.广州都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 [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5(9):14—19. [12] 张蓓.都是农业旅游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实证 分析——基于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2012(12):80—93. [13] 袁中许.乡村旅游业与大农业耦合的动力效应 及发展趋势[J].旅游学刊,2013(5):80—86. [14] 孙喜娇,许东.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 产品创新研究[J].农学学报,2014(11): 114-1】7. (责任编辑崔建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