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个能力建设
(一)、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单位应建立防火检查、巡查队伍;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定期防火检查;建立巡查记录;员工每天班前、班后进行本岗位防火检查。
在检查中要做到“十查十禁\"
一查设施器材 禁损坏挪用 二查通道出口 禁封闭堵塞 三查照明指示 禁遮挡损坏 四查装饰装修 禁易燃可燃 五查电器线路 禁私搭乱接 六查用电设备 禁违章使用 七查吸烟用火 禁擅用明火 八查场所人员 禁超员脱岗 九查物品存放 禁违规存储 十查人员住宿 禁三合一体
(二)、组织扑救火灾的能力
要求单位应建立义务消防队伍,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中必须明确一下职责:
通讯联络组—通知员工赶赴火场,消防队报警、保障火场通讯联络 距电话或火灾报警点近的员工负责报警
灭火行动组—利用本单位消防器材设备灭火
距起火点近的员工负责利用灭火器和室内消火栓灭火 疏散引导组—组织引导现场人员有序疏散 距安全通道或出口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 安全维护组-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现场警戒组-维持火场秩序
主要是保证消防车及救护车通道畅通. (三)、能逃生自救 会引导疏散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要做到四熟悉:
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熟悉引导人员疏散程序;熟悉遇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熟悉火场逃生基本知识
(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要做到“五掌握” :
掌握本单位、岗位火灾急险性和 防火措施;掌握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掌握报警、灭火及疏散逃生技能;掌握安全疏散线路及引导疏散的程序方法;掌握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内容及操作程序。
二、四懂四会 (一)、四懂
1、懂得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
电气老化、短路、超负荷易发生电器火灾;使用易燃易爆液体、气体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使用可燃物(纸箱、塑料、泡沫等)遇有明火易发生火灾;使用化学危险物品易发生火灾。
2、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
努力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预防、扑救火灾的本领,不断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认真遵守执行《消防法》及公司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电器设备、线路的检查和维修保养,及时更换老化线路陈旧设备。加强消防安全岗位自查,及时整改火险隐患。
3、懂得灭火方法
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4、、懂逃生方法
不可搭乘电梯,因为火灾时往往电源会中断,会被困于电梯中;顺着安全指示方向,进入安全梯逃生;以毛巾或手帕掩口:毛巾或手帕沾湿以后,掩住口鼻,可避免浓烟的侵袭;浓烟中采取低姿势爬行;
(二)、四会 1、会报警
拨准火警电话(集团内线8000、8999;外线82876959);讲清起火地点全称,讲清着火部位,什么物质着火;火势大小;在交叉路口迎接消防车(人员),正确引路;
2、会使用消防器材 3、会扑灭初期火灾 扑救要及时,动作要迅速准确,要将灭火器对准火源根部喷射灭火,初期火灾容易扑救,是要扑救及时使用灭火器就能使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4、会疏散自救
疏散自救时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逃避;不要乘坐电梯;不要重返火场;采用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撤离火场;要利用建筑物本身及附近的自然条件自救。在非跳不可的情况下(三楼一下),跳楼时要抱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的物品,选择往楼下车棚、草地、水池或树上跳,以减缓冲击力,不到万不得已时,一定要耐心等待消防队的救援。
第二节 消防安全基本知识
一、概念
燃烧:可燃物与氧化物之间的放热反应,释放出火焰和可见光。 火灾:火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
闪燃:可燃物(多为液体)表面或上方在很短的时间内(1秒)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点: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燃点:可燃物质被点燃时的最低温度。
自燃:自加热(内部发热反应)引起的自发引燃。 自燃点: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燃烧的最低温度。 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 二、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一)、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剂、点火源(火三角,切断火三角就可灭火
(二)、燃烧过程:
气态可燃物:扩散燃烧,燃料与氧化剂边混合边燃烧; 液态可燃物: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结合燃烧;
固态可燃物:先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再与氧化剂结合发生燃烧。 三、火灾分类、火灾的发生过程 (一)、火灾分类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
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石蜡、沥青等)火灾。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纳、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5、E类火灾:是指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二)、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
1、扑救A类火灾:水型、泡沫、干粉灭火器
2、扑救B类火灾:磷酸铵盐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 3、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极性溶剂是指醇、醛、酮、醚、酯等 ) 4、扑救C类火灾:磷酸铵盐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
5、扑救D类火灾:应根据金属特性选用。如镁、铝燃烧时温度非常高,水及其它灭火剂无效.钠和钾的火灾切忌用水扑救,水与钠、钾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氢,会促进火灾猛烈发展。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等。
6、扑救E类火灾:用“1211\"(有毒)、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效果更好 三、火灾发展过程
初起期: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燃烧面积较小、烟气流动慢、温度上升较慢,火灾发展速度较慢。
发展期:主要特征是燃烧强度增大、气体对流加强、燃烧面积扩大。
最盛期:火势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燃烧面积扩大、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温度急剧上升。火灾规模迅速增大、高温,释放出可燃气体 ,全面起火、轰燃。
熄灭期:熄火的原因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作用等 四、灭火原理及初期火灾扑救方法 1、灭火原理
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着火源隔离开来(泡沫、泥浆、隔离沟等),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使燃烧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适用于扑救燃烧部位空间较小,容易封闭场所的火灾。使空气中的氧浓度低于12%时,火灾自动熄灭。
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 化学抑制法:使灭火剂参加化学反应。 2、灭火的基本措施:
灭火的基本措施主要考虑: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针对燃烧的条件)
3、初期火灾扑救的方法: (1)、断绝可燃物
移走燃烧点附近的可燃物;关闭阀门,切断流向燃烧点的可燃气体或液体(液化气);阻止可燃液体流向燃烧点,用泥土、黄沙筑堤。油锅着火直接用锅盖盖灭等。
(2)、冷却
利用消防水系统灭火,或使用灭火器灭火;条件有限,用简单器具(水桶、面盆)灭火。 (3)、窒息
使用泡沫灭火器喷射泡沫覆盖燃烧物表面;利用棉被、麻袋等浸湿后覆盖燃烧物;用沙、土覆盖燃烧物(忌水物质用干沙).
(4)、扑打
对固体可燃物,火势较小时,可用扫帚等扑打灭火。 (5)、断电
若使用水、泡沫等灭火剂灭火,必须在切断电源后进行。 (6)、阻止火势蔓延 能够封闭的房间,关闭门窗,阻止空气流入;与着火建筑相毗邻的房间,关上相邻房门。 (7)、防爆
将受火焰威胁的易燃易爆物质、压力容器等降温或移到安全地区;停止向容器内输送物料,并迅速将容器内物料导出;打开阀门放空泄压等。
五、火灾烟气的危害性
烟气的主要组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氰化氢、氯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烟尘等。
1、烟气的毒害性
缺氧O2:氧含量15%活动能力下降,10%呼吸困难,智力混乱,9%失去知觉,6%短时间内致死
2、中毒:燃烧产物中含有多种毒性和刺激性气体.
3、高温:人体对高温环境的忍耐性是有限的。在65℃时,人可以短时忍受;在120℃时,短时间内将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火灾的最高温度能达到1000 ℃。
烟气中的毒气产生及致死浓度
有毒气体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硫化氢 产生原因及部位 物质不完全燃烧 一般火场上都有 含硫有机物不完全燃烧 致死浓度 1%时1~3分钟死亡 10%时几分钟死亡 0.07%时神经紊乱呼吸急迫、停顿 0。05%时短时间死亡 千万分之一时死亡 二氧化硫 光气
硫.呢绒.橡胶的燃烧产物 聚氯乙稀塑料燃烧产物 火灾中人员死亡原因比率
死亡原因 中毒、窒息 直接烧死 跳 楼 急性病 其他原因
百分比 72。5% 24.4% 2。1% 0。6% 0.4%
宾馆饭店公众场所火灾统计
机械故障 6%其他10%吸烟吸烟
41%电器
放火
厨房火灾厨 房火灾19%机械故障
其他放火
1%电器 23%
六、防止烟气危害的方法
1、挡烟:适用于建筑物与起火区没有开口、漏洞的区域 2、排烟:自然排烟(烟囱、烟井);机械排烟 3、个人用毛巾防烟法 七、点火源及其控制
1、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概念: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分类:热能(火焰、火星、高热物体) 光能(光线聚焦)
电能(电火花、静电火花) 化学能(化学反应热) 机械能(撞击、摩擦)。 2、点火源引起火灾的种类 (1)化学点火源
化学自燃着火;与水作用化学自燃着火(这类物质主要有活泼金属、金属磷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粉末等);与空气接触化学自燃着火(黄磷等与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着火);相互接触化学自燃着火(一种强氧化剂,一种强还原剂).
(2)蓄热自燃着火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蓄热.长期堆积在一起的煤、植物等,与氧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散不出去,会发生蓄热自燃着火。
(3)电气火源
电动机超负荷运转或绝缘不良、短路发热起火;电气线路接头松动打火;乱接电线或线路绝缘层老化、破损,导致并线短路;用过的电器设备(电熨斗、电炉等)未切断电源。保险丝选用不合格,超负荷时无保护作用。
(4)机械点火源
两个坚硬物体撞击和摩擦等机械能转变成热能,产生火花或火星,引燃易燃物质。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铁制工具,而应使用铜制或木制工具;不准穿带钉鞋;两个硬度低的物体,或一个硬度高一个硬度低,撞击或摩擦时不会产生火花,但热能会引燃易燃易爆物质
第三节 灭火剂及灭火器
一、灭火剂的作用
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燃烧的物质。可作灭火剂用的物质主要有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氮气等。这些灭火剂可分为液体灭火剂、气体灭火剂和固体灭火剂等三大类。不同的灭火剂,灭火作用也不同。应根据不同的燃烧物质,有针对性地使用灭火剂,才能使灭火获得成功。
二、灭火剂类型 (一)水型灭火剂 1、水型灭火剂 (1)、水是最常用的灭火物质,在灭火中应用最广 (2)、主要优点是灭火性强,价格低廉,取用方便 (3)、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不同的化学剂组成混合液使用。 2、水型灭火剂机理: (1)、冷却:水的热容量和气化潜热很大(使1kg水的温度上升1℃需要4186.8J热量,每千克水由常温变为蒸气约吸收540kcal的热量) (2)、窒息:用水灭火时遇到炽热燃烧物而气化产生大量水蒸气,会形成“蒸气幕\",能够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并能稀释燃烧区中氧的含量,使燃烧强度逐渐减弱,当空气中含35%体积的水蒸气时,燃烧就会停止。
(3)、稀释: 当水溶性可燃液体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用水扑救的条件下,水可降低可燃液体浓度及燃烧区内可燃蒸气的浓度.使燃烧物总的浓度降低。当浓度降低到临界可燃浓度以下时,燃烧即自动停止。 (4)、机械冲击:在扑救过程中用高压水流强烈冲击燃烧物和火焰,这种机械冲击作用可冲散燃烧物并使燃烧强度显著减弱。
3、水灭火剂缺点:
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不能扑救遇水燃烧物质(如金属钠、钾、铝粉、电石);不能扑救非水溶性燃烧液体的火灾;水与高温盐液接触会发生爆炸;不宜扑救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如石油、汽油、苯等);不能与泡沫灭火剂同时使用
(二)泡沫灭火剂 1、泡沫灭火剂的特点
泡沫灭火剂是一种洁净灭火剂.泡沫灭火系统是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的消防新技术,其具有灭火能力强、 速度快、水渍损失小等优点;泡沫是由液体的薄膜包裹气体而成的小气泡群。由空气构成的泡沫叫空气泡沫,由二氧化碳构成的泡沫叫化学泡沫;泡沫灭火剂由发泡剂、泡沫稳定剂和其他添加剂组成。发泡剂称为基料,稳定剂或添加剂则称为辅料。泡沫灭火剂由于基料不同有多种类型,如化学泡沫灭火剂;蛋白泡沫灭火剂,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抗溶性泡沫灭火剂;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等。
2、泡沫灭火机理: (1)、隔离:燃烧物表面形成的泡沫覆盖层,可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由于泡沫层封闭了燃烧物表面,可以遮断火焰的热辐射,阻止燃烧物本身和附近可燃物质的蒸发;
(2)、窒息: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能降低氧的浓度。 (3)、冷却:泡沫析出的液体可对燃烧表面进行冷却. 3、泡沫灭火剂注意事项 : (1)、隔离是主要的作用
(2)、这类灭火剂对可燃液体的火灾最适用,是油田、炼油厂、石油化工、发电厂、油库以及其它企业油罐区的重要灭火剂;
(3)、化学泡沫是利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用,产生CO2泡沫;
(4)、空气泡沫灭火剂可扑救比可燃液体(如各种油品)轻的火灾; (5)、空气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大中型可燃液体火灾; (三)二氧化碳灭火剂 1、二氧化碳灭火剂的特点
将二氧化碳以液态的形式加压充装于灭火器中,因液态二氧化碳易挥发成气体,当它从灭火器里喷出时,由于气化吸收热量的关系,喷向着火处,立即气化,而把燃烧处包围起来,起到隔绝和稀释氧的作用。二氧碳的浓度达到30%~35%时,绝大多数的燃烧都会熄灭;主要作用是稀释空气中的氧浓度,使其达到燃烧的最低需氧量;由于二氧化碳不导电,所以可用于扑灭电气设备的着火.对于不能用水救火的遇水燃烧物质,使用二氧化碳扑救最为适宜。
2、二氧化碳灭火剂的缺点,
一是冷却作用不好,火焰熄灭后,有发生复燃的可能;
二是二氧化碳灭火剂不能扑救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灾,因二氧化碳与这些金属在高温下会起分解反应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三是二氧化碳能够使人窒息; (四) 干粉灭火剂的特点
1、干粉是一种干燥的、易流动的并具有很好防潮、防结块性能的固体粉末,又称为粉末灭火剂.
2、普通干粉灭火剂(又称BC干粉灭火剂),是由碳酸氢钠、活性白土、云母粉和防结块添加剂组成.
3、多用途干粉灭火剂(又称ABC干粉灭火剂),是由磷酸二氢钠和硫酸铵以及催化剂、防结块剂,活性白土,氧化铁黄组成。
4、干粉灭火剂平时贮存于干粉灭火器或灭火设备中.灭火时依靠加压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将干粉从喷嘴喷出,形成一股雾状粉流,射向燃烧区。当干粉灭火剂与火焰接触时,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将火扑灭.
5、干粉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各种非水溶性及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以及可燃气体火灾和一般带电设备的火灾。
6、在室外使用时,要站在上风处。平底和瓶口不要对着人。 三 灭火器材 (一)、灭火器的分类
灭火器是扑灭初期火灾最常用的灭火器材,按充填灭火剂种类分:清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按灭火器重量分:手提式(总重≤28kg)、背负式(总重≤40kg)、推车式(总重〉40kg)。按加压方式分:化学反应式(化学泡沫灭火器)、储气瓶式(如清水灭火器)和储压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二)、火灾灭火器的选择
干粉类的灭火器(又分碳酸氢钠和磷酸铵盐灭火剂):碳酸氢钠灭火剂用于扑救B、C类火灾;磷酸铵盐灭火剂用于扑救A、B、C、E类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救B、C、E类火灾。 泡沫型灭火器:用于扑救A、B类火灾。 水型灭火器:用于扑救A类火灾。 (三)、常用灭火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时,在未到达火灾现场时不能将灭火器过份倾倒,避免两种药剂混合提前喷出.当距起火点约10m时,将灭火器倒置,一手握提环,一手抓住筒体底边,对准着火点即可。
注意事项:
(1)在喷射泡沫过程中,灭火器应一直保持颠倒的垂直状态,不能横置或直立; (2)如果扑救可燃固体火灾,应把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
(3)如果扑救容器内的油品火灾,应将泡沫喷射在容器的器壁上,使泡沫沿器壁流下,再平行地覆盖在油品表面上;
(4)如果扑救流动油品火灾,应站在上风方向,尽量减少泡沫射流与地面的夹角使泡沫由近而远地逐渐覆盖在整个油面上。
2、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等火灾;不宜扑救化学药品火灾;灭火器使用时,可手提灭火器的提把或把灭火器扛在肩上,迅速赶到火场;在距起火点大约5m处,放下灭火器,一只手握住喇叭形喷筒根部的手柄,把喷筒对准火焰,另一只手旋开手轮,或者压下压把,二氧化碳就喷射出来
灭火注意事项:
灭火时应注意在密闭的空间内要,采取防止人员窒息的措施;灭火时应处于上风方向喷射。
3、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分类: 分ABC干粉灭火器和BC干粉灭火器两类。
使用方法:使用时,在离火几米远处,将灭火器立于地上,拔去保险销,握紧胶管,另一手拉住提环,用力向下压并向火源移近,这时喷管就会喷出一股带大量白色粉沫的强大气流。
注意事项: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火灾、气体火灾、浓酸、碱场所的火灾 (四)、灭火器的外观检查
检查铅封是否完好;检查可见部位防腐层的完好程度;检查灭火器零部件是否完整,有无松动变形锈蚀损坏装配是否合理;检查灭火器是否过期(灭火器的使用期为1年);检查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如指针在红色区域,应查明原因后重新充装).
(五)、灭火器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点: 应设置在明显位置,减少找寻时间及时有效将火灾扑灭在初期阶段;灭火器设置要便于取用;灭火器设置不得影响安全疏散;灭火器设置应有指示标志;灭火器设置应稳固;设置的灭火器铭牌应朝外;手提式灭火器设置位置宜在灭火器箱、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高于1。5米,底部离地面不宜小于0。15米,放置环境较好的场所也可放于地面。
应急救援自救互救常识
一、出血与止血
(一)出血种类及判断
伤口大量出血如不及时止血,可危及伤员生命。止血法是急救伤员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它,以便在遇到出血伤员时能及时而准确地进行自救互救。
受伤出血,因受伤部位和损伤的血管不同,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准确判断出血种类是进行有效止血的第一步,其判断方法:
1、动脉出血:颜色鲜红,呈喷射状,有搏动,出血速度快,量多。
2、静脉出血:颜色暗红,呈涌出状或徐徐外流,出血量也多,速度不及动脉快. 3、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从伤口向外渗出,出血点不易判明。 判断伤员出血种类和出血多少,在白天和明视条件下比较容易,在夜间或视度不良的情况下就比较困难,呼吸浅促,意识不清,皮肤凉湿,衣服浸湿范围大多表示伤员伤势严重或有较大出血。
(二)止血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
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时,先将敷料盖在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 2、指压止血法
较大的动脉出血,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液的流通,可达到临时止血目的.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紧急止血法.全身主要动脉压迫点。
(1)头顶部出血:一侧头顶部出血,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耳前方搏动点(颞浅动脉)止血。
(2)颜面部出血:一侧颜面部出血,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厘米处的一凹陷,此处可摸到明显的搏动(面动脉),压迫此点可以止血.
(3)头面部出血:一侧头面部大出血,可用拇指或其它四指压迫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之间,此处可摸到一个强烈的搏动(颈总动脉),将血管压向颈椎止血。
(4)肩腋部出血:可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搏动点(锁骨下动脉),将动脉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止血.
(5)前臂出血:可用拇指或其它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与肱骨之间的搏动点(肱动脉)止血。
(6)手部出血:互救时可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上处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自救时,用健手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上述两点。
(7)大腿以下出血:大腿及其以下动脉出血,自救时可用双手拇指重迭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止血。互救时,可用手掌压迫,另一手压在其上.
(8)足部出血:可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胫前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的动脉性出血,可采用止血带上血法。
(1)勒紧止血法:在伤口上部用绷带或三角巾叠成带状或用就便器材勒紧止血。其方法是:第一道绑扎做垫,第二道压在第一道上面勒紧。如有可能,尚可在出血伤口近心端的动脉上放一个敷料或纸卷做垫,而后勒紧止血.
(2)绞紧止血法:将三角巾折成带状,绕肢体一圈,两端向前拉紧,打一活结,绞棒插在外圈内,提起绞棒绞紧,将绞棒另一端插入活结环内,拉紧活结头与另一头打结固定绞棒。就便器材可利用布带、手帕作环套;笔杆、筷子等作棒。禁用铁丝、电线等金属丝和绳索作绞紧止血材料。
(3)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1)掌握使用止血带的适应症:止血带止血法只适用于四肢的喷射状、有搏动、出血快而多的动脉性出血。
2)止血带与皮肤之间要加垫(敷料、衣服等),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 3)止血效果要确实,上止血带后,伤肢远端的动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应该消失。 4)上止血带的伤员必须作标记。标记是在长十五厘米,宽三厘米的白布条中间打一结,挂在伤员左上衣口袋上。并应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如果没有白布条,也应设法做标志。
5)止血带每隔一小时(冬季半小时)松开一次,每次松开2-3分钟,以暂时改善血液循环。松开时,要逐渐放松。为便于控制出血可用拇指压迫出血点上部的血管,然后轻轻松开。经过严密观察,如有出血,应再上止血带:若松解后不再出血,可改用三角巾压迫包扎伤口。
二、伤口包扎
包扎伤口可以压迫止血,保护伤部,防止污染,固定敷料,有利于伤口尽早愈合。包扎应做到:动作要轻巧,伤口要全包,打结避伤口,包扎要牢靠,松紧要适宜。
包扎伤口的材料有三角巾、绷带、四头带,并配有敷料组成,均经过消毒灭菌后密封,使用时要保持敷料盖伤面的清洁.
三角巾应用方便,容易掌握,包扎面积大,每个员工要熟练掌握它。包扎方法是先把三角巾的封皮沿箭头指向处撕开,将敷料盖在伤口上,然后进行包扎.还可以将三角巾折成条带、燕尾巾或连成双燕尾巾.在没有材料时,可用毛巾、被单、衣服等代替。但盖伤口的材料必须选用干净的。
(一)头、面部包扎
1、风帽式包扎法:在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部各打一结,形似风帽,顶角结放在额前,底边结放于枕后,包住全头,两底角向下拉紧,底边向外反折成带状包绕下颌,拉到枕后打结固定.
2、下颌包扎法:将三角巾由顶角折至底边呈三、四横指宽,取1/3处放在下颌前方,长端经耳前拉到头顶部,绕至对侧耳前与另一端交叉,两端分别经额部与枕部,在另一侧打结。
3、面部包扎法:三角巾顶角打一结,兜住下颌,盖住面部,然后拉紧两底角,在枕后交叉,绕到额前打结。包好后,在眼、口、鼻的地方剪小洞,露出眼、口、鼻.
4、就便器材包扎法: (1)头面部手帕包扎法:根据头面部的大小,将手帕三个角各打一结,套在头上,另一角系一小带,根据受伤部位可上下移动。可包扎面、额、眼、鼻等部。
(2)头部毛巾包扎法:将毛巾横放于头顶上,向上折叠一横指包额、拉紧两前角至枕后打结,两后角拉至颌下打结。
(二)肩、胸(背)部包扎
1、燕尾巾包扎单肩:燕尾夹角朝上,放在伤侧肩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并稍大于向前的一角,燕尾底边包绕上臂上部打结。然后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
2、燕尾巾包扎双肩:两燕尾角等大,夹角朝上对准项部,燕尾披在双肩上,两燕尾角分别经左右肩拉到腋下与燕尾底角打结.
3、三角巾包扎胸(背)部:三角巾盖在伤侧,两底角由胸前拉到背后打结,顶角过伤侧肩部到背部与底角余头打结。包背部时,三角巾放于背部,到胸前打结.
4、燕尾巾包扎胸(背)部:把燕尾巾放于胸前,夹角对准颈部,燕尾巾底角系带过肩到背后穿过横带上提,与另一燕尾角打结。
包扎背部时,把燕尾巾调到背侧。
5、双燕尾巾包扎胸(背)部:先把双燕尾巾的连接处放在一侧腋下到对侧打结,再把胸背部两巾之燕尾角分别上提到左右肩上打结。
6、就便器材包扎法:
(1)毛巾包扎单肩:先把毛巾对折搭在一带上,再把它固定在上臂根部。上片毛巾的前角系一带,后角向前折成三角形,从肩部经胸前拉到对侧腋下,下片毛巾后角系一带,前角向后折成三角形,包肩经背部拉到对侧腋下与上片系带打结。
(2)毛巾包扎胸部:先把毛巾对折搭在一带上(如晒毛巾样),再把毛巾放在胸前,拉紧带子两头至背后打结.然后将毛巾拉成燕尾式,两燕尾角各系一带过肩至背部与横带余头打结。包扎背部时把毛巾移至背侧.
(三)腹、臂部包扎
1、燕尾巾包扎腹部:燕尾巾底边系带围腰打结,夹角对准大腿外侧中线,前角大于后角并压住后角,前角经会阴向后拉与后角打结。无三角巾可用毛巾代替.包臀部时后角大于前角。
2、三角巾包扎腹部: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脐部,拉紧底角至腰部打结,顶角经
会阴拉至臀上方,同底角余头打结。
(四)四肢包扎
1、三角巾包扎上肢:此法用于上肢大面积损伤,如烧伤等。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侧手上,结之余头留长些备用;另一底角沿手臂后侧拉到对侧肩上;顶角包裹伤肢,前臂曲至胸部,拉紧两底角打结。
2、三角巾包扎手(脚):手放在三角巾中央,手指指向顶角。拉顶角盖住手背,两底角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打结。包扎脚部与此法相同。
3、三角巾包扎小腿、脚:脚趾朝向底边,把脚放在近一底角底边的一侧,提起顶角与较长一侧的底角交叉包裹小腿打结,再将脚下底角折到脚背,绕脚腕与底边打扭结.
4、三角巾包扎肘、膝:根据伤情将三角巾折成适当宽度的带形。将带的中段斜放于伤部,取带两端分别压住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呈“8\"字包扎法。此法适用于四肢各部伤的包扎.
5、就便器材包扎法:
(1)衣襟包扎手部:两侧衣襟重叠,手心朝前,将重叠之衣襟盖于手心,向上翻转贴于上腹部,用一小带穿过第三个钮扣眼固定伤手。
(2)裤袋包扎手部:撕下裤袋,将裤袋上口从正中撕开,伤手放入袋内,将撕开的布片在手腕部交叉打结.
三、骨折临时固定
骨骼在人体起着支架与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骨骼周围伴随有血管、神经。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对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可以防止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和重要器官,减轻员工痛苦,便于搬运伤员。
(一)怎样判断骨折
1、用手指轻轻按摸受伤部位时疼痛加剧,有时可以摸到骨折断端;搬运伤员时疼痛更加剧烈。
2、受伤部位或伤肢变形.如伤肢比健肢短,明显弯曲,或手、脚转向异常方向. 3、受伤部位明显肿胀,或伤肢不能活动。 4、骨折断端有时可扪到嘎吱、嘎吱的骨磨擦感.但不能为了判断有没有骨折而做这种试验,以免增加伤员的痛苦或招致骨折断端刺伤血管、神经。
(二)骨折临时固定的方法
1、上臂骨折固定法:在上臂外侧放一块木板,用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端固定,前臂用三角巾或腰带吊于胸前;或将手插入相当于3—4钮扣之间的衣襟内,然后用米袋或背包带将上臂固定于胸部。
没有木板时,可用竹片、三合板、高梁杆、树皮、鞋底等。取材要与下臂同长,尽可能取2-3块,用毛巾或衣物做垫,分别置于上臂前、外、后侧;若只有一块可置于外侧;然后用三角巾或布带固定两道,再用腰带将前臂吊于胸前.
如果没有就便器材,可用三角巾把上臂直接固定于胸部,然后再用腰带或三角巾,将前臂吊于胸前。
2、前臂骨折固定法:用两块木板(或木棒、竹片等)分别放于掌侧和背侧,若只有一块就放于背侧,用手帕、毛巾叠成带状绑扎固定.然后用三角巾或腰带将前臂吊于胸前。
没有固定材料时,也可以用衣襟固定.把伤员伤侧的衣襟向上翻折起来,兜住前臂,在衣襟角上刺一个小孔,挂在衣服第一个钮扣上,再用腰带在肘关节上方将臂固定于胸部.
3、大腿骨折固定法:将一块长度相当于从脚至腋下的木板(或木棒、竹片等),放于伤肢外侧,在关节和骨突出处加垫,用5-7条布带将伤肢分段固定。若与健肢同时固定效果更好。
4、小腿骨折固定法:将木板放于伤肢外侧,如有两块则内外侧各放一块,在关节处加垫,然后用3-5条包扎材料固定。没有木板时,可用木棒、竹杆、镐把等代替,但长度应超出上下两关节,固定方法同上。
5、锁骨骨折固定法:用毛巾或敷料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拉紧三角巾的两头在背后打结,尽量使两肩后张.
6、胸腰椎骨折固定:用硬板担架或门板轻轻移伤员至其上,仰卧位,用数条宽带缚扎伤员在木板上,如果是软质担架,就让伤员采用俯卧位,使脊柱伸直禁止屈曲。
(三)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
1、伤口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后包扎,然后再固定骨折.固定时动作要轻巧。 2、大腿和脊柱骨折时,一般应就地固定。
3、固定要牢固,松紧要适宜,不但要固定骨折上下端,还要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4、四肢骨折时,应先固定骨折的上端,然后固定骨折的下端。并要露出指(趾),以便观察血液供应情况。冬季要注意保温.如发现指(趾)苍白或青紫现象时,应松开重新固定。
5、固定器材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尤其是骨突出部和固定器材上下两端,应垫以适量的棉花、衣物等,防止压迫皮肤引起损伤;有间隙处亦应填充,防止松动。
6、离体断肢有再植可能的(断端较整齐、污染较轻、时间较短),应包好迅速送医院就治。
四、搬运方法 (一)徒手搬运
1、扶持法 急救者在伤员一侧,伤员的手绕过急救者脖子到肩上,急救者另一手握住腰部。
2、抱持法 急救者一手抱住伤员的背部,另一手托住伤员的大腿及腘窝,将伤员抱起,伤员的一侧臂挂在急救者肩上.
(二)托椅式搬运
两名急救者相对站立,各以一手互握对方的手臂,另一手互搭在对方的肩上.伤员在急救者互握的手上,背部支持在急救者的另一臂上,伤员的两手分别搭在两名急救者的肩上。
(三)卧式三人搬运式
三名急救者站在伤员的一侧,第一人以外侧的肘关节支持伤员的头颈部,另一肘置于伤员的肩胛骨下部,第二人用双手托住伤员的屁股,第三人托抱伤员的大腿及小腿。
四、几种特殊伤的救护 (一)颅脑损伤
颅脑伤的急救,首先要注意呼吸道是否畅通.对伤部包扎要严密。如有脑脱出者,须用纱布棉圈作为支持物,围住脱出的脑组织,或在脱出的脑组织两侧各放一敷料卷,再盖上敷料包扎,以保护脑组织不受压迫和损伤。伤部包扎后,将伤员安置在侧卧位或俯卧位,以利于呼吸道畅通。后送时应采取同样体位,并将伤员头部用衣物垫好,防止震荡。
(二)开放性气胸
胸部受伤空气由伤口出入,压迫肺脏,引起伤员呼吸极度困难,叫开放性气胸。遇此类伤员,应迅速严密包扎,封闭伤口,不使空气继续进出。
封闭方法:撕开急救包,用其外皮带胶的一面,紧贴于伤口,然后盖上敷料进行包扎。包扎时,将三角巾放于胸部,顶角放于伤侧的肩部,折叠底边两次,每次6—8厘米宽,固定盖伤部的敷料,拉紧两底角和顶角到背后打结。气胸封闭要做到:详细检查,不漏掉伤口;封闭迅速、严密、牢固;封闭后,伤员要取半卧位,迅速送往医院.
(三)腹部内脏脱出
腹部受到严重损伤,腹腔脏器可以从伤口脱出,此类伤员需正确地包扎伤口和保护脱出的内脏。保护方法:
1、使伤员双腿屈曲,腹部肌肉放松,防止内脏继续脱出.但脱出的内脏不要送回腹腔,以免加重污染。
2、对于脱出的内脏,先盖上敷料,再取伤员的腰带做成略大于脱出内脏的环,围住脱出的脏器。无腰带时可用大小相当的碗扣上保护内脏,不要压迫脏器,而后用三角巾包扎固定。固定时松紧要适当,防止环(碗)移动或脱落。
3、包扎后取仰卧位,屈曲下肢,腹部保温,防止肠管过度胀气,迅速送往医院。 (四)烧伤 一般烧伤的急救
(1)迅速卧倒缓慢地滚动,压灭火焰,或脱去着火的衣服.切勿奔跑,以防助长燃烧。 (2)急救者可用棉被、毯子、雨衣、大衣等,迅速彻底压灭伤员身上的火焰. (3)跳入附近水中或用水灭火。
(4)包扎前不要撕掉水泡表皮或揭掉沾在伤部皮肤上的布片。大面积的烧伤可用清洁的被单包裹,迅速送往医院。
五、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
呼吸、心跳突然停止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常在触电、溺水、中毒、窒息等情况下发生。当伤员突然昏迷,瞳孔散大,颈动脉摸不到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音,即是心跳停止的表现。如能得到及时正确的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等抢救,常可挽救员工的生命.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实践证明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在没有任何急救设备时最有效的方法. 1、将伤员移到空气流通处,解开衣扣,以免障碍呼吸。 2、取出口腔内泥土、血块、粘液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伤员仰卧,急救者俯于伤员一侧,一手托住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头部后仰,使下颌与颈部成一直线。
4、急救者用托下颌的手掰开伤员的口,另一手捏紧伤员的鼻孔不使漏气,以便向口内吹气入肺.
5、急救者深吸一口气,对准伤员口内吹气,直至胸部明显扩张为止.
6、吹气停止后,急救者头稍侧转,立即放开鼻孔,让气从伤员肺部排出.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频率以每分钟12—16次为宜。
(二)胸外心脏按压术
1、伤员平卧,急救者一手掌压于病人胸骨下1/2处,另一手压在该手之上。
2、利用上肢和身体力量,垂直压迫胸骨下段,使之下陷3—4厘米,每次加压后应迅速松开,使胸部得到扩张。
3、胸外心脏按摩为每分钟80-100次,应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密切配合,不间断地进行抢救。
(三)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是1:15,吹2口气按压30下. 六、常见事故现场救护 (一)外伤紧急救护 1、切割伤紧急救护
1)如果出血不多,可用创可贴或消毒过的纱布包扎。
2)如果伤口很深,流出的血呈鲜红色且流得很急,甚至往外喷。可判断为动脉出血,必须把血管压住(压迫止血点)即压住比伤口距离心脏更近部位的动脉(止血点),进行止血。
3)如果切割的器具不洁,为防止伤口感染,最好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预防针和抗生素.
4)如果手指或脚趾被切断,应压迫受伤的部位止血,伤口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包扎。断离的手指、脚趾也要包扎,立即送医院进行手术。夏天,最好将断指(趾)放入冰桶内护送。冰块不应直接触及断指(趾),以防冻防伤.禁止用水或任何药液浸泡处理,以免破坏再植条件。
2、穿刺伤紧急救护
被铁钉或木刺等锐器刺伤后,伤口若处理不好,很容易发生感染,严重的还会引起败血症或破伤风,所以无论多小的刺伤,不能慌张地用指甲去拔异物,而应使用消过毒的小镊子等工具进行处理。
刺伤深,容易伤及神经、内脏,刺入物不能随意拔除,以防止大出血等意外情况.如果肠管等脏器脱出,不应在现场复位,立即送医院救治。
(二)职业中毒紧急救护 1、危险化学品中毒
1)救护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进入现场,阻断毒物泄漏处,阻止毒物迅速扩散。
2)对于水溶性毒物,可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将中毒者移离现场至上风向、空气新鲜处,松开患者衣领、裤带,并注意保暖。
3)如果皮肤被污染,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30分钟;头、面部受污染时,首先注意眼睛的冲洗。
4)如果中毒者因口服中毒,毒物为非腐蚀性物质,要立即催吐。如果毒物为强酸、强碱,催吐反而会使食管、咽喉再次受到严重损伤,可改用牛奶、蛋清等,如果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
2、一氧化碳中毒处理与急救
1)凡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立即打电话报告煤气防护站,同时拔打救护车电话,到现场急救。
2)救防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进入现场,切断毒源,打开窗子和通风装置,排除有毒气体.
3)将中毒者迅速救出危险区域,安置在上风侧空气新鲜处,维护好现场,一般轻度中毒者2—3小时后症状消失。指派人接救护车。
4)检查中毒者的呼吸,心脏波动、瞳孔等情况,确定煤气中毒者的中毒程度,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和处理方法。
5)对于较重中毒者,如意识模糊,呼吸微弱,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立即在现场补给氧气,待中毒者恢复知觉,呼吸正常后,再送医院治疗。
6)对于严重中毒者,如意识完全丧失,停止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等,将中毒者送到南甸中心医院高压氧舱急救,途中要保持头低脚高的体位,禁食禁水。中毒者没有出现尸斑或没有医务人员允许,不得停止一切急救措施.
7)为了便于中毒者的自主呼吸,其领扣、衣扣、腰带等应解开,湿衣服应脱掉,因而,冬季或初春深秋季节,应对中毒者妥善保暖,以免着凉。
8)注意中毒者是否有外伤,采用正确搬运和急救方式,急救的同时,应简单迅速处理外伤.
(三)触电紧急救护 1、及时救助,切勿延迟
人体触电后,通常会出现面色苍白,瞳孔放大、脉搏和呼吸停止等现象,一般属假死现象,发生触电后,应立即实施现场急救,只要处理正常、及时,多数触电者都可获救。
2、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迅速切断电源,如果开关距离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板、绳索、干毛巾、绝缘棍等挑开电
线,也可设法用带有绝缘柄的工具将电线切断,如无上述条件而必须用手解救时,救护者必须站在干燥的木板上,用一只手拉住触电者非贴身的干燥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3、根据不同情况按正确方法施救
使触电者就地躺平,解开裤带、衣领,轻拍肩部,呼叫其姓名,观察有无反应,禁止摇动头部。如果触电者伤势较轻,可让其休息1小时左右,再送医院就诊。若触电者伤势较重,呼吸停止,使其躺平,清除口内异物,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触电者口部有外伤时,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施行胸外心脏按压,送医院途中不要中断以上急救措施。
(四)烧烫伤紧急救护 1、化学性皮肤烧伤
1)立即将伤员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等。 2)用足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
3)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油质药膏或红药水、紫药水,尽快就医。
4)如果是黄磷烧伤,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创面,以隔绝空气,防止燃烧,不要用油质膏涂抹,以免磷溶于油被伤口吸收而中毒。
2、化学性眼烧伤
1)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以免造成失明,冲洗时被烧伤的眼睛要在下方,防止冲洗过的水流进另一只眼睛.
2)无法冲洗时,可把脸部浸入清洁的水中,把眼皮掰开,眼球来回转动。洗涤20分钟以上。
3)若电石、生石灰颗粒溅入眼内,应先用蘸石腊油或植物油的棉签去除颗粒,再用水冲洗。
2、火焰烧伤
1)立即脱去着火的衣物,并卧倒在地,慢慢滚动而压灭火焰,切忌用双手扑打,以免双手重度烧伤。
2)切忌迎风奔跑。 3、烫伤
1)如果局部皮肤起水泡,疼痛难忍、发热,要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冷却30分钟以上,不要自己碰破,应去医院处理。
2)如果衣服与皮肤粘连,不可撕拉或用水浸湿,可将未粘的部分衣物剪去、粘连部分留在皮肤上,尽快去医院治疗。
(五)晕厥、中暑、溺水紧急救护 1、晕厥紧急救护
1)将昏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松开腰带、领带,并注意保暖.
2)将脸偏向一侧,清除口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假牙,以免气管堵塞。冷敷患者头,患者清醒后,可饮些温饮料.
3)呼吸、心跳骤停者,要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4)患者较长时间不能恢复意识,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中暑紧急救护 1)将患者移至阴凉处仰卧休息.解开其衣扣腰带,并双脚提高,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 2)让患者喝些淡盐水,冷敷身体或用冷水擦身,以助散热。 3)呼吸、心跳骤停者,要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3、溺水紧急救护
1)立即清除其口、鼻内的污泥、杂草、呕吐物,取下假牙,舌头后缩者要将其舌头拉出口外,保持呼吸道通畅。
2)垫高腹部,使其头朝下,用手压迫溺水者背部,使其体内水从口、鼻流出,此项不要用过多时间。
3)对呼吸、心跳停止者,要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4)如昏迷不醒,要立即拔打急救电话,送医院途中不可中断急救措施。 (六)碰撞伤紧急救护
轻度的碰伤,可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如受伤部位不能动弹或不能自然地弯曲,可能是脱臼或骨折,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1、手脚扭伤脱臼紧急救护
1)扭伤后,不要试图自己使关节复位或强行扭动受伤部位使其复原。
2)扭伤后,立刻用冰袋或是盛放冰块的塑料袋放在毛巾上局部冷敷及抬高悬肢,以减少出血量和减轻肿胀.
3)发生脱臼时,要用固定物固定受伤部位,到医院治疗;没有条件时,可用手帕、腰带、长筒袜、撕开的衬衫、杂志、树枝、纸箱等替代。
4)严重扭伤,症状与骨折差不多,如果有怀疑,则应当作骨折处理,并尽快去医院治疗。 2、骨折紧急救护
1)初步检查,包扎伤口。如果伤口出血,应先止血,然后包扎。
2)妥善固定。固定伤骨可用木板、杂志、纸箱、伞等作支撑物。不要试图自己扭动或复位,固定夹板应托整个伤肢.
2)迅速而平缓的转移.如果是脊柱等关健部位骨折,一定要保持患者的身体水平移动,不可弯腰、扭腰,使患者平躺在硬板床上,并且用大型急救车送医院救治,不能用帆布、绳索等软担架运送。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脊髓神经损伤,导致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