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导热系数测定

来源:一二三四网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导热系数的测定

热传导是热量交换(热传导、对流、辐射)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导热系数(又称热导率)是反映材料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表示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材料的导热机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微观结构,热量的传递依靠原子、分子绕平衡位置的振动以及自由电子的迁移。在金属中电子流起支配作用,在绝缘体和大部分半导体中则以晶格振动起主导作用。因此,某种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与构成材料的物质种类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它的微观结构、温度、压力及杂质含量有关。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材料又分为良导体和不良导体两种。对于良导体一般用瞬态法测量其导热系数,即通过测量正在导热的流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热量。对于不良导体则用稳态平板法测量其导热系数。所谓稳态即样品内部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时即为稳态。本实验就是用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实验目的】

1. 了解热传导现象的物理过程,巩固和深化热传导的基本理论; 2. 学习用稳态平板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3. 学会用作图法求冷却速率;

4. 了解实验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 1. 导热系数

根据1882年傅立叶()建立的热传导理论,当材料内部有温度梯度存在时,就有热量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这时,在dt时间内通过dS面积的热量dQ,正比于物体内的温度梯度,其比例系数是热导系数,即:

dQdTdS (1) dtdz式中

dQdT为传热速率,是与面积dS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温度梯度,负号表示热量dtdz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是导热系数。国际单位制中,导热系数的单位-1-1

为W·m·K。

2. 用稳态平板法测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设圆盘P为待测样品,如图1所示,待测样品P、散热盘B二者的规格相同,厚

-1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度均为h、截面积均为S(SD24,D为圆盘直径),上下两面的温度为T1和T2保

持稳定,侧面近似绝热,则根据(1)式可以知道传热速率为:

TT1TT2dQ2S1S (2) dthh为了减小侧面散热的影响,圆盘P的厚度h不能太大。由于待测圆盘的上下表面

的温度T1和T2是用加热盘A的底部和散热盘B的顶部的温度来表示的,所以必须保证样品与加热盘A和散热盘B紧密接触。

图1、导热系数测定原理

所谓稳态法就是获得稳定的温度分布,这时温度T1和T2也就稳定了。当T1和T2的值稳定不变时,这时可以认为通过样品P的传热速率与散热盘B在温度为T2时的散热速率相当。为了求出这时的传热速率,可以先求散热盘在温度T2时的散热速率。实验中,在读得稳定的T1和T2时,即可将样品移去,然后将加热盘A与散热盘B直接接触,当B盘的温度上升了大约10℃后,将加热盘A移开,让B盘自然冷却, 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一个温度值,由此求出铜盘B在温度T2附近的冷却速率。由于物体的冷却速率与它的散热面积成正比,考虑到铜盘散热时,其表面是全部暴露在空气中,即散热面积是上、下表面与侧面,而实验中达到稳态散热时,铜盘的上表面却是被样品覆盖着的,故需对散热速率加以修正。修正后,铜盘P的散热速率为:

(Dh)dQdQ42全 (3) Ddtdt(Dh)2这里

D2dQ全dT表示在自然冷却时的散热速率,它和冷却速率之间的关系为: dtdtdQ全dTmc (4) dtdtm和c分别为待测样品的质量和比热容,根据(2)(3)(4)式,可以求出导热系数

的公式为:

-2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mch(Dh)4Dh)(T1T2)2dT (5) dtdT,dt式中,m、c、D、h、T1、T2,都可由实验测出准确值,由此可见,只要求出就可以求出导热系数。

根据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将一定的温差转化为电动势而显示出来:

ET (6)

这里为温差系数,根据上面式子可以知道

1TT(E1E2).................(a)21  (7)

dT1dE................................(b)dtdt将(7)式代入(5)式,得到

(mch(【实验仪器】

Dh)4Dh)(E1E2)2dE (8) dtTF-3型导热系数测试仪;调压器;热电偶;冰筒;数字电压表;双刀双掷电键;游标卡尺;铜质厚底圆筒;铜盘;木架;待测圆盘形样品;硅油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熟悉各种仪表的使用方法,并按图2所示连接好仪器。

2. 将接触调压器调至200V,接通电源约30分钟后,降至150V,然后每隔5分钟读

一次温度示值,实验过程中实际上读出的是温差电动势的示值E,若在十分钟内热电偶的示值不变,则认为达到稳定状态(数值在范围内波动视为不变),记录此时的E1 、E2。 3. 样品P,将加热盘直接跟散热盘接触,待散热盘的温度比T2上升了10℃(热电

偶的示值约增加)左右后,移去加热盘A,让散热盘P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30秒读一次温度的示值(热电偶读数E),直至散热盘P的温度降至比T2低10℃

左右。以t为横坐标,E为纵坐标,作Et曲线,并根据曲线求出斜率

dEdtEE2。

-3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L-红外灯;A-加热盘;B-待测样品;C-散热铜盘;D-支架; E-热电偶;F-数字电压表;G-双刀爽掷开关;H-保温瓶;P-散热风扇。

图2、 实验装置示意图

4. 逐差法求出铜盘B的冷却速率

热系数。

【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1. 务必使待测样品与A、B盘紧密接触使温度稳定后再记录此时的E1、E2请不要直

接用手触摸加热盘、散热盘及样品盘,以免烫伤实验样品不能连续做试验,必须要降至室温半小时以上才能做下一次实验。 2. 若开机秒表没有显示,需关上电源5秒再重新启动。原因是电源不稳定。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111. 散热盘的比热c JkgK,散热盘的质量m kg

1dEdT(也就是dtdtEE2),根据公式(5)求出导

2. 稳定状态时的温度(电压):

E1 mV,E2 mV

3. 散热盘自然冷却时温差电动势的变化速率

dEdt EE2,数据记录见表1

t(s) 表1 E(mV) 【思考题】

1. 实验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

2. 求温度T2时的冷却速率时,在温度降低到T2附近时要多测几组数据,并且越接

近T2越好,应该如何解释?

3. 如何理解传热速率、散热速率以及冷却速率这三个概念?

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时其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参考文献】

[1] 崔益和,殷长荣,《物理实验》,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 杨俊才,何焰蓝,《大学物理实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实验拓展】

1. 如果改变待测样品的形状,比如说改成薄的方块,那么原理中的(3)式应该如

-4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何修正。

2. 将测得的t-E曲线用软件拟合,如Excel、Methematica等软件。

附录I

傅立叶相关知识

傅立叶()1768年生于法国的奥赛尔,他的父亲是一 名裁缝,不幸的是,他八岁就成为孤儿了。他小时候是在一所由天主教管理的军事学校学习,多年之后,他担任了这所学校的讲师。军事学校对他的影响很大,因此他参与发起法国大革命,因为是有功人员,所以他被奖赏作了法国工艺学院的教授,而他对军事的喜爱却有增无减。拿破仑要远征埃及,他就把教授的职务辞去而去追随拿破仑,1798年,他被任命为埃及南方的总督,后来英国打败了法国,因此他就回到法国当一个地方首长,也开始了他的热

傅立叶(1768-1830) 学实验。

1807年,傅立叶向法国科学院递交了一篇论文,里面是关于金属的热传导的。

在这篇论文中,他做出了惊人的数学推断:任何函数都表示成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之和,可是这论文被拒绝了。1811年,他把论文修正过之后,再去法国科学院投稿,可是还是被拒绝了,但是为了鼓励他继续研究,法国科学院还是给了他一笔研究奖金。傅立叶生气地继续从事他的热学研究,并且在1822年在法国发表了《热的解析理论》,这是热学方面伟大的著作,虽然,已经被证明了,傅立叶当年的推断是错误的,但是的确有许多函数是可以的,今天被称为傅立叶级数,并且在声学、光学、热力学和建筑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有一个关于他的有趣传说,因为他在埃及待过,并且在那里做过热学实验,因此他深信:沙漠的热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用的,因此他喜欢穿很多衣服待在温度很高的房间里,或许是因为他对热的研究太过于狂热了,加大了心脏负荷,使得他在63岁的时候因心脏病过世,而料理他后事的人发现,他整个人竟然都是烫的。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