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化系统操作规程

来源:一二三四网
生化系统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

1. 进入生化区的人员禁止抽烟,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严禁无证作业。

2. 外来人员一概严禁进入生产区,如有特殊任务,经公司有关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入内。

3. 厌氧罐顶部的水封每班检查一次,当水封水柱超过20mm时,要及时排掉水柱内的余水。

4. 生化去内的盐酸罐,液碱罐,次钠罐和输送管道每班巡检3次以上,发觉泄漏要及时汇报处置。

5. 盐酸,液碱,次钠在投加上前,必然要按要求佩带劳保用品。 6. 若发觉盐酸,液碱,次钠泄漏,要迅速切断泄漏源,同时及时汇报处置。不小心溅到皮肤上上或眼睛里,要迅用大量的水清洗,然后就医。

7. 厌氧发酵罐检修时,要先放空消化液,然后清洗通风,进入罐内必需戴防毒面罩,系安全带,保险绳一端固定在罐外,安排两人以上监护,每次进罐作业时刻不得超过一小时。

8. 发生中毒,应当即将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流通处,并当即通知医护人员救护处置。

9. 在生化区严格执行下罐,下池作业制度,按有关规定填写各类作业票证,通过主管安全领导签字后方可进入作业,严禁无票作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0. 对全车间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令人人知道盐酸,次氯酸

钠,液碱的性质特征,预防常识和中毒接触后的抢救办法等。

11. 生化区所有污水池栏杆,发酵罐栏杆必需安全牢靠,按期进行检查,维修,防腐。

12. 按期对生化区的大型设备保养,检修;对所有运行设备增强巡检,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之前,必需第一断开电源,同时对所属部位挂警示牌;严禁对运转设备进行检修,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

14. 车间每礼拜要对所有运转设备进行一次大检查,对发觉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限期及时整改。

15. 雷雨天气,严禁上罐作业。

16. 车间要对员工进行每一个月一次的安全培训。

工艺操作规程

工艺流程总述

三聚氯氰车间生产所产生的解析釜废水,第一通过预处置工段,预处置后的废水输送到应急池,把PH调到7-8,然后打入零价铁脱氯池进行氧化还原反映,使部份难降解环状和长链有机物分解生成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而提高可生化性。能够脱除必然数量的余氯;为生化系统的水解,酸化奠定基础。

废水通过脱氯反映后,再次在曝气均化池内同意自然复氧增进氧化反映。再次去除必然量的余氯,为生物处置创造有利条件。

曝气均化池的出水自然溢流到计量池,在计量池需把废水PH调到,然后有加压泵通过加压后进入厌氧发酵罐,进行生化处置。

生化处置时整个系统的中心,本系统采用UBF-BAF组合工艺处置。废水中

有机物在降解去除后,最终达标排放。系统产生的多余污泥经板框压滤机压滤后外运填埋或焚烧处置。

工艺规程

1. UBF工艺指标控制: TOC:400-700mg/l; NH3-H:25-60mg/l; CN-:≤5mg/l; 2. NaCl:操作规程

a. 利用厌氧加压泵把计量池的废水输送入厌氧罐,流量按照具体情形而定,一般在5-25m3/h的范围;

b. 天天检测一次UBF罐的各项指标;

c. 每一个工艺单元的采样点,采样方式必然要依照要求去做;

d. 每隔一段时刻按做一次微生物镜检,按照微生物的活性和菌群特性,便于对工艺进行动态调整;

e.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存及微生物化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要严格控制UBF温度在35-38℃之间,超出此范围要及时进行调整。

f. 当厌氧罐内营养比例失调时,按照情形可投加甲酸钠,尿素,磷酸二氢钾予以调整,但必需保证罐内COD:N:P=300:5:1;

g. 观察厌氧罐顶部的汽水分离罐,维持水封液位在15-18cm,严禁超出此范围,以避免漏气或出气不顺畅而造成安全事故;

h. 有机物主要抑制产乙酸和产甲烷细菌的活动,由毒有害物质(如氰化物,有效氯)是使反映器失效的最普通及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必需严格控

制厌氧罐进水的各项指标。

i.

嗜盐菌在消化进程中,水解酸化阶段可在兼氧条件下完成;而在产

甲烷阶段,在高盐环境下不太明显;一般厌氧罐内DO≤l;

j.

混合搅拌使污水和有嗜盐菌膜的载体在中部,下部份流化反映区中

进行循环,使厌氧罐内的废水达到流化状态,从而加速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酸化,吸附,分解进程。在实际运行进程中,必需合理安排搅拌时刻。避免嗜盐微生物过度流失。

k. 在厌氧发酵进程中,若出现酸化现象,必需当即减少进料量或停止进料,避免进一步恶化。同时要把污泥池或MBR池的污泥及时回流到UBF厌氧罐。

l.

在UBF厌氧罐内维持必然的碱度使微生物由必然的抗冲击能力,可

是若是太高,对微生物有必然的抑制作用。一般要求PH在之间。 3. BAF工艺指标控制 TOC:200-500mg/l; NH3-H:≤20mg/l; CN-:≤2mg/l; 4. NaCl:操作规程 i.

BAF池进水之前第一检查进水的两个阀门开度是不是均匀,和池子

相连接的阀门(包括反冲洗气阀,水阀)的开关情形,严禁串料,漫料;

ii. 情形;

iii. 要常常对BAF池进行巡检,从池子中水的颜色,气味,污泥絮凝状

BAF进水之前第一要了解池内各项指标的检测情形及风机运行

态等做出直观判断;

iv. 正常曝气池内污泥应该是黄褐色,有必然的土腥味。运行正常的曝气池内能够看到必然模糊不清的絮凝体;

v. 每隔一段时刻做一次细菌菌落计数,对池内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做一次全面的记录;

vi. 保证曝气池内DO:3-8mg/l,能够通过调节个池内的进气阀来控制曝气量;

vii. 控制曝气池温度在25-28℃,以保证活性污泥处于良好的生存环境;

viii. 确保pH值在之间,超出此范围能够投加酸或碱调节; ix. 微生物,营养源,溶解氧称为曝气池的三要素,必然要保证三者之间的平衡;

x.

投加营养源时,必然要保证曝气池内BOD5:N:P=100:5:1的比

例投加;

xi. 污泥培育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废水的盐度高致使产生的污泥处于离散状态,因此曝气量必然不能太大,不然,污泥絮体不易形成,不易形成初期挂膜;

xii. 活性污泥初步形成后,每隔一段时刻要进行生物相观察,按照观察结果对污泥培育状态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控工艺操作;

xiii. 在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中,反冲洗时维持曝气生物滤池功能的关键

5. 高盐废水排放标准

TOC:≤20mg/l; NH3-N:≤15mg/l; 总CN-:l; Cl-:≤89235mg/l; ClO-:≤4659mg/l;

6. pH:生活污水排放标准 COD:≤500mg/l; SS:≤400mg/l; NH3-N:≤45mg/l;

pH:生化工段次钠氧化操作规程

生化系统在驯化期间,对进入生化工段的废水采用次氯酸钠进行氧化还原反映,使之达标。

预处置过来的废水先打入1#清水池,2#清水池,2#应急池暂存,达到必然量后开始进行处置,处置的时候必然要依照操作要求严格进行操作:

1. 废水处置前先取样测TOC,ClO-。

2. 按照分析结果投加盐酸调节PH,投加完毕后持续曝气15-20分钟。 3. 待搅拌均匀PH值稳固后,开始投加次钠,严禁过快投加,次钠投加完毕后持续曝气1-2个小时。PH维持在7以下。

4. 取样测TOC,ClO-.由于次钠为强氧化剂,能跟废水中多种物质(包括TOC)发生氧化还原反映,因此按照公式计算出的次钠投加量不必然能使得TOC降到预期值时,需要进行二次次钠氧化,二次次钠氧化操作同上。 注意事项:

a. 在整个处置进程中要时刻注意现场有无气味;

b. 在整个处置进程中时刻注意喷淋塔的PH值,小于当即改换液碱; c. 按照情形调节曝气量,次钠投加量较多时注意控制曝气量,尽可能避免出现刺鼻气味。

d. 投加盐酸和次钠时要缓慢投加; e. 液位达到时停止进水,开始处置;

f. TOC在20-35的范围时,没有必要再进行次钠氧化处置,加入清水稀释处置;

g. TOC在20-50的范围,ClO-大于2000mg/l时,将PH调到,持续曝气;

h. TOC在50-100范围时,先调节PH至2-3,再投加次钠; i. TOC在100-300范围时,先调节PH至1-2,再投加次钠; TOC大于300时,由于现场设备不适于做强次钠氧化处置,会产生大量刺鼻气味,应先加清水稀释,再进行处置。

设备操作规程

一. 离心泵的操作

(1).启动前的预备

1. 用手拨动联轴器,叶轮应无卡磨现象,转动灵活,泵机油位指示应达到开机要求,泵轴冷却水应开启,并见到出口出水为止;

2. 打开入口阀门,关闭出口阀门,打开排空阀排除泵内空气,使泵腔充满液体;

3. 用手动盘动泵机以使润滑液进入机械密封端面;

4. 点动电机,肯定转向是不是正确(观察泵体上的箭头指示方向)若不正确应通知值班电工调整电机进线使之达到要求的转动方向;

(2).启动与运行

1.全开入口阀门,关闭出口道阀门;

2. 启动泵机,当泵机达到正常转速后,再逐渐打开管道上的阀门,并调节所需要的工况要求;

3. 注意观察仪表读数,电机温升情形,泵轴渐升情形;

4. 检查轴封漏油情形,若发觉异样情形,应 及时汇报处置; (3)停机

1. 逐渐关闭出口道上的阀门,然后切断电源; 2. 关闭入口阀门;

3. 最后关闭冷却水,若长期停泵应将泵机拆卸清洗。

二.罗茨鼓风机的操作

见(罗茨鼓风机的保护保养事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