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部关于开展“德育长跑”活动的通知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德育的动力、保障和导向作用,根据学校德育体系精神,结合本部实际,决定在我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德育长跑”活动。
二、实施目标
利用七周的时间在学生中分别开展以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安全习惯、学习习惯培养为主的德育长跑活动教育。活动要切实加大落实力度,注重过程管理,在严、精、细、实上狠下功夫,力求班级风貌有较大改观,以促进班风、班容、班纪有更大进步,并以此建立我部德育长跑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整体思路
行有所依,严格督查,奖优促差。
四、活动时间
2015年4月13日—2015年5月29日。
五、工作措施
1.班级成立学生“自律队”,及时纠正、记录本班学生的不良行为;系部由老师和学生会成立监督巡查组,督查学生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并进行记录、评比、通报。
2.各班根据班情及学生特点出台适合于本班的学生德育考核评分方案。每周应对学生的德育考核分进行汇总,月末系部对班级德育之星进行表彰。
3.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德育长跑教育”纳入班级学生个人德育考评。 4.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德育长跑教育”与班级评优评先挂钩。
5.长抓不懈,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德育长跑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工作,把德育长跑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将其内容作为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长期进行下去。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月13日—4月17日)
1
各班级召开动员大会,学规范、提倡议,通过班主任层层宣传动员。宣读系部德育长跑教育工作方案。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进行落实,使学生明确自己应达到的标准。通过宣传栏等开展广泛宣传,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德育长跑”教育目标深入到学生心中。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4月18日—5月22日)
(一)具体要求做到“八个一”,即:
1.各班举行一次动员讲话;
2.各班开展一次德育长跑教育主题班会; 3.各班在每天下午第一节小预备时唱响班歌;
4.班级建立一本“记善日记”;(善言、善举及点滴进步均为善) 5.系部出一期以德育长跑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栏;
6.系部组织一次“学经典、讲文明,争当好学生”诵读比赛; 7.系部对各班学生仪容仪表进行一次大检查;
8.系部对各班标准化教室进行一次大检查。 (二)要求学生做到每周四个坚持,即:
1.每节语文课前,值日班长(或班委)领读每周一诗; 2.每周给父母打一个问候电话;
3.每周写一篇周记,班主任批阅,系部抽查。 4.每周标准化教室及仪容仪表班内自查自纠。
第三阶段:表彰总结阶段(5月25日—5月29日)
1.个人表彰:对班级德育之星进行表彰
2.集体表彰: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将被评为“文明班级”。
行为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希望全体师生统一认识,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规范细节,从严要求,务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奠定一生发展基础,为创建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而不懈努力。
2
七、德育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道德认知目标 道德情感目标 了解《学生守则》校纪班规内容。 道德行为目标 1.通过学习和体验,养成良好1.不迟到,不旷课,自觉做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值日,运用礼貌语言待人接物,2.通过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不骂人,不打架、不损害他人誉感。 利益。 3.通过参加公益劳动和家务劳2.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动,增强社会义务感和公民责任感。 友爱、学会与人合作。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举止文明。 4.不吸烟、不喝酒。 1.了解积极和1.通过法制学习,增强法制观1.自觉守纪,正确处理自由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念。 纪律的关系,具有比较坚强的2.遵守服从集体的生活准则,意志品质。 2.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活动。 3.主动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2.了解法律基增强对社会的义务感。 本概念和公民基本权利。 3.通过学习劳动人民优秀品质,增强劳动的自觉性和勤俭3.理解劳动的节约的责任感。 重要性。 4.通过正确认识网络,培养良4.正确使用网络,不荒废学业。 好的网络道德。 1.了解社交礼1.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学1.养成正确的升学观和择业节。 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观,对国家和民族有责任感、2.了解党的基2.会处理集体生活中的矛盾,义务感和主人翁精神。 本路线方针、政策 有服务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2.以礼待人,珍惜劳动成果。 3.完成由少年向青年的过渡,3.知道日常生3.把个人的学习和国家建设联达到合格公民和市民的标准。 活中的真善系起来,形成热爱劳动的品德。4.爱护环境,珍惜资源。 美、假丑恶。 4.能分辨生活中一般的是非曲直,培养正确的是非观。 3
传统礼仪:
1.与父母交流,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学会与父母的沟通。 2.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孝敬父母。
3.为父母分忧愁,体验父母养育的艰辛,理解父辈的期望。 4.进行勤俭节约教育,懂得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5.进行自理自强教育,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生活要求。
6.进行尊老爱幼教育,将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公德意识:
1.开展文明礼貌和社交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文明举止。
2.通过榜样教育,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行为意识,主动认识、感受、践行榜样。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4.开展认识家乡活动,亲身感受家乡诉巨变。
5.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初步必得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树立远大理想。
6.进行爱国守法教育,完成由少年向青年的过渡,达到合格公民和合格市民的标准。
社会规范:
1.学习系列规章、制度、纪律、道德和法律条文,侧重于道路交通法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健康上网,自觉杜绝不良网络行为。
3.通过社会规范学习,内化规范系统,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更好地与人交往,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
4.通过公共安全教育,遵守公共安全规则,不做有违公共安全的事。
生命健康:
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及生命的可贵;启迪学生珍爱生命,发扬善性,学会关爱生命,建立自我意识,对生命充满希望。
4
2.给学生以科学的青春期健康知识,告别懵懂与无知,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男女间的交往。
3.激励学生快乐成长,规划人生,激发奋斗潜能,使学生学会保护生命,实现自我。
以上各班开展的各项活动,每两周均以图片和文字材料打包上交到系部办公室留档。系部将对本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进行表彰。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