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写作角度》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概括并掌握最佳写作角度的特点,通过对写
作角度的分析,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尝试从选材和立意两方面入手,在自我感悟与合作交流中去探究写作角度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发自内心的情感,关爱妈妈,致敬英雄,珍惜当下。
二、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自拍过么?自拍时你选择什么样的拍摄角度?人们在拍照时,都十分注意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拿拍摄人像来说,可以正面拍,可以侧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而选择一个好角度,拍出人物栩栩如生的表情神态,这对摄影者来说,至关重要。诗歌也同摄影一样,要讲究角度。一个好的写作角度对诗歌而言至关重要。那么怎样的写作角度才比较好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诗歌的写作角度。
三、 教授新课。
(一) 课前阅读资料《写作角度》,了解什么是写作角度,概括最佳写作角度的特点。“小、新、深”是最佳写作角度的特点,写作角度的选择可以从材料和立意两方面入手。其中“小、新”是选择材料的标准,而“深”主要是立意的标准
(二) 以江菲的《妈妈》为例,从选材角度和立意角度两方面,赏析诗歌写作角度的“小”、“新”、“深”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总结:江非的《妈妈》选取了以城市化的视野写农村的写作角度,从小而新的选材中,从中我们不仅读出了诗人对妈妈的理解和敬爱,也读出了当代中国农村妇女的命运,看到城乡的巨大差异,这首诗凝结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辛酸,其主旨立意丰富深刻。
(三) 比较阅读:李汉荣的《生日》和余光中的《今生今世》两首诗也是写妈妈的,同样写得成功。试比较三首诗,从选材角度和立意角度两方面,说说它们选取的写作角度有什么不同。
《生日》是从过生日这个角度,写出生活中妈妈为了儿女、家庭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日,儿女也习惯于在妈妈的忽略下忽略了妈妈的生日的内容,来歌颂妈妈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今生今世》诗人从记录自己的两次哭声的写作角度,讲述了两个人的人生经历:一个是母,一个是子。诗人选择自己的用简洁平实的语言描述了母子间至亲至近的浓浓情意,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儿子对亡母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五)拓展阅读:阅读聆听《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赏析其写作角度。
四、 课堂小结:诗贵在有真情,但有真情并不足以保证一首诗的成功,还得选取合适的写作角度。如同拍照角度并无固定模式一样,写作角度的选择和确定也要运用眼力,“独辟蹊径”。希望同学们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敏锐独特的美感,为你的生活创造一抹诗意。
五、 课后作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观察自己的妈妈(爸爸),积累写作素材,并从中选择一个独特的写作角度,为她(他)写一首短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